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1至10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新诗是在打破旧诗形式中站立起来的,但即使是“五四”时期的开路先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对传统持有的一种近乎“暧昧”的情绪:胡适是在“以文为诗”的“宋诗运动”中袭取传统的;俞平伯在《社会上对新诗的各种心理观》中更是直言不讳:“我们现在对于古诗,觉得不能满意的地方自然很多,但艺术的巧妙,我们也非常惊服的。”百年新诗总是要竭尽全力地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走上自己的道路,但事实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又回到了传统的层面之上,从新月派、象征派到现代派,新诗尽管吸收了许多西方诗歌的技巧,但与此同时,新诗无疑也再现了古典时代诗歌的格调与韵致;而中国诗歌会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50年代中后期两次大规模地采集民歌也确实再现了遥远的“采诗”景象,这些能够说明的问题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离开传统而谈新诗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百年新诗在文体重建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从传统诗学中寻找依据。当然,那种要从形式与韵律的角度重新为新诗套上“枷锁”的做法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新诗的文体建设要从传统诗学中寻找依据,但绝不是将过去的一切照搬过来。从文体形式的角度上说,今天的新诗已经形成了形式灵活、文体自由的特点,那么,我们从吸收的角度上说,关键是应当从类似形式较为灵活多变的屈原骚体诗、宋词中找寻与传统的融合点。
    (摘编自张立群《反思与重建——论百年新诗文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重构的可能》)
    材料二:
    “传统”是古已有之的,也可以是正在创造的。它一方面可以是作为中国新诗存在前提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中国新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传统。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中国新诗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古典诗歌传统在中国诗歌“现代化”征途上出现的种种变异与转换。徐志摩在《青年杂咏》中的三段,每一段开头都运用了复沓的章法:“青年!你为什么沉湎于悲哀?你为什么耽乐于悲哀?……”“青年!你为什么迟回于梦境?你为什么迷恋于梦境?……”“青年!你为什么醉心于革命?你为什么牺牲于革命?……”诗人运用复沓形式加强感情,呼吁青年们抛却幻想与悲哀,投身到切实的革命当中。这种复沓的章法在徐志摩的《雁儿们》《小诗》《马赛》等诗中均有运用。而复沓本是《诗经》中最常出现的章法,徐志摩在他的诗中广泛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新时期的社会情感,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手法的认可,更是对它的创新与发展。二是在外来诗学观念与现代生存条件对中国诗歌“现代”取向产生着种种影响时,它们同时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限制、侵蚀和择取。梁实秋曾声称:“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这实际上是将中国新诗当作了对西方诗潮的单纯回应。从这个单纯的角度出发其实并不利于新诗的阐释,西方诗歌对新诗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文化体与另一个文化体的对话,在对话中有同意也有异议。异议产生于本文化体内的古典传统内核与另一个文化体的过大差异。
    因此,总的来说,中国新诗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从审美理想来看,诗本身就是最容易直接袒露人们最深层的生命体验与美学理想的文学样式。正如艾略特所说:“诗歌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表达感情和感受。与思想不同,感情和感受是个人的,而思想对所有人来说意义都是相同的。用外语思考比用外语来感受要容易些。正因为如此,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诗歌那样顽固地恪守本民族的特征。”
    再从语言上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对现代新诗的影响最易发现的地方就在诗歌的语言上。比如上文提到的徐志摩的《青年杂咏》,就算其中带有西方词汇,也总感觉是刻意加于其中的,难以真正与诗歌语言融合,这就体现出新诗语言的民族性。
    而就中国新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传统而言,这一传统自然也是在上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之所以我们要强调这一传统,是因为中国现代新诗的独立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从坚实凝固的传统中突围而出,建立起自己新的艺术形态。正是因为如此,即使我们单方面地正视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之大作用也无济于事,因为根本上,中国新诗的价值并不依靠这些古典因素来确定,它只能依靠它自己,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汲取营养、谋取生存,建立起自己的新的传统。
    (摘编自牛淑娟《试论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新诗是在打破旧诗形式中站立起来的,但又无法完全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
    B.徐志摩在《青年杂咏》等诗中运用了《诗经》中最常见的复沓的章法,并有所创新。
    C.诗歌最容易展现人们最深层的生命体验和美学理想,具有稳固的本民族的特征。
    D.中国新诗受西方诗歌影响,含有西方词汇,但这些词汇难以真正与新诗语言相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诗形式灵活、文体自由,所以屈原骚体诗、宋词等更适合作为其借鉴对象。
    B.“传统”可以是古已有之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也可以是新诗形成的新传统。
    C.梁实秋的话语表明了“新诗与西方诗歌在对话中有同意也有异议”的观点。
    D.中国新诗从古典诗歌中吸取养分,但又能突破传统,建立起新的艺术形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理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线处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诗体建设不是要制订一套模式,而是要寻找一些使诗的写作不能过于信马由缰的方法和规律。
    B.没有真正地继承传统,就没有真正地走近现代,也就没有巨人的产生,更没有诗的再度辉煌。
    C.田间、李季、贺敬之、郭小川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诗篇。
    D.中国古典诗歌为新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美,同时其严谨的格律又如枷锁一般束缚着新诗。
    4.“五四”时期的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简要说明。(4分)
    5.中国新诗应如何处理好自身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老来割麦
    蒲楠
    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番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
    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晴好,适合开镰。
    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
    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
    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
    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
    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
    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
    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要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
    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
    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他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
    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
    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
    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
    六哥自言自语说话: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
    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
    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盖亮些?
    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
    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数地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
    顺爷对流转出的地是有看法的,那些种地的人不下功夫,花拳绣腿,怎能和自己种、自己出力比。
    留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
    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盏。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作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
    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了一眼,同时冒出了一句:该回了。
    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
    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
    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
    顺爷说:真的呀!真好。
    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
    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
    文本二:
    刈禾女之歌
    辛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通过对入城青壮年疏于耕作、淡于收获的侧面叙写,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
    B.文本一中顺爷和六哥曾为一作宽的地打架,表现了他们视土如命,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生活的窘迫。
    C.文本二开头“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表现城市与乡野的空间阻隔。
    D.文本二中“心也是空”是因为“我”思念故土,也是因为等待收获;“常满”是因为大地母亲用丰收慰藉了“我”。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以小见大,通过顺爷和六哥之间一次平常的农事闲话,反映出作者对新时期农业改革的关注和思考。
    B.文本一用富有乡土气息的质朴语言描绘了生动真实的劳动场景,自然和谐充满意趣,又隐约闪现伤逝之情。
    C.文本二中“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该诗多处使用这一表现手法。
    D.文本二结尾“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反客为主,强化了诗的深层意象,令读者印象深刻。
    8.文本一开头写到栀子花香和麦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描写了主人公割麦,但他们割麦时的心理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节选自《琵琶行并序》)
    材料二: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黜之A是箝B其口C使自为D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转,辗转、与《琵琶行并序》“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转”意思相同。
    B.斯,指示代词,此、这,与《岳阳楼记》“登斯楼也”中的“斯”用法相同。
    C.绝,超过,与《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的“绝”意思不同。
    D.拔,提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依然恬淡安然,而琵琶女的一席话却使他有了贬谪之感。
    B.顾况自恃才高,很少推崇称赞别人,但是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
    C.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直言皇帝误会了他,皇帝不高兴,和李绛说要将白居易贬逐。
    D.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了堤坝,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4分)
    (2)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4分)
    14.材料二中哪些事件体现了白居易的忠诚耿直?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新年作①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
    【注】①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潘州(今广东茂名)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②居人下:指遭贬。③长沙傅: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嫉妒,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说新年已至,思乡之心,更加迫切。“切”“独”二字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天作对比,见春天已经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
    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风光,“同”“共”二字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凄苦情状。
    D.整首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情感哀切深沉,感人至深。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草木凋零之态和长江奔流之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感叹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骏马”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常以正面形象出现。而《荀子·劝学》却反其道而行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坚持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而得名。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蔚为大观,体现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占据着 A 的地位,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如徽州的砖雕和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大放异彩,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类题材,在对于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 B ,圆润的人物面庞、柔软的衣褶,甚至飘逸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甲),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主要采用苏式彩画,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用旋子彩画、和笙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从传统合院式建筑的整体设计布局来看,垂花门能够有效控制、调节合院内的空间节奏。前院与内宅是两个较为开阔的空间,而垂花门(乙)。宅中人从外至内行进,这一过程伴随空间明暗、宽窄、高低等的起伏变化。如此一层层地渐进转折、交替更迭,为合院式建筑带来一种韵律之感,极大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垂花门成为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的一个特殊的“社交空间”。
    ①雕梁画栋的垂花门蕴含着实用或审美的双重价值,②它涵盖了多种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③实乃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点睛之笔。④透过垂花门,⑤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⑥看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加点的“入木三分”,有人说把形容书法的词语用在这里不恰当,有人却说用得巧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22.文中最后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干净”于人而言,可以指外在形象整洁得体,也可以指心灵澄澈如明镜,还可以指人际交往纯粹坦诚……保持干净,是一个去繁存简的过程,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D项,“中国新诗受西方诗歌影响,含有西方词汇,但这些词汇难以真正与新诗语言相融”错误,材料二原文“比如上文提到的徐志摩的《青年杂咏》,就算其中带有西方词汇,也总感觉是刻意加于其中的,难以真正与诗歌语言融合”说的是徐志摩的这首诗,并不是所有新诗都如此,选项扩大范围。)
    2.C(C项,“梁实秋的话语表明了‘新诗与西方诗歌在对话中有同意也有异议’的观点”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这实际上是将中国新诗当作了对西方诗潮的单纯回应。从这个单纯的角度出发其实并不利于新诗的阐释”可知,作者引用梁实秋的话语是为了批驳其观点,接着提出“西方诗歌对新诗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文化体与另一个文化体的对话,在对话中有同意也有异议”的观点。)
    3.B(A项强调诗体建设的方式,没有涉及传统诗学。C项不是理论论据,且强调的是民歌对新诗的影响。D项强调的是古典诗歌对新诗的双重影响。)
    4.①他们一方面想竭尽全力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走上自己的路;②另一方面又惊叹于古诗艺术的巧妙,离不不开传统诗学,不知不觉又回到传统层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中国新诗应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吸取养分,继承优秀的诗歌传统,借以展现我们的民族特征。②中国新诗应从中国古典诗歌坚实凝固的传统中突围而出,建立起自己新的艺术形态、新的传统。(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6.A(A项,“表达了对迷恋城市、好逸恶劳行为的委婉批判”错误,由文本一原文"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小东西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可知,青壮年去城里是为了务工挣钱,而不是好逸恶劳。)
    7.C(C项,“该诗多处使用这一表现手法”错误,该诗并没有多处使用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8.①开篇点题,文章题目为“老来割麦”,栀子花香和麦香飘起的时候就该割麦了。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小说人物的出场作铺垫。③侧面烘托人物,栀子花香猛烈,麦香婉约而不张狂,两位老农民正如麦香一般,默默无闻、勤恳踏实。(每点2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9.同:顺爷、六哥和刈禾女割麦时都充满了劳作和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故乡、田野的热爱、眷念。(3分)
    异:顺爷、六哥惋惜青壮年的麦地无人收割,期盼城里的人回来。(2分)刈禾女感觉自己是“原野上的主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对生机勃发的自然宇宙充满热情。(1分)(意思对即可)
    10.ACE(原文标点为: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A(A项,“意思相同”错误,“却坐促弦弦转急”中的“转”意思更加、越发。)
    12.C(C项,“直言皇帝误会了他”错误,应是白居易直言皇帝错了,才使皇帝不高兴。)
    13.(1)于是创作了这首七言诗,作歌(或“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为”“凡”“命”各1分,句意1分)
    (2)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就乞求调任外官。(“忠”“见”“丐”各1分,句意1分)
    14.①元和四年旱灾时,白居易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②殿中答对时,白居易辩证刚正便直,直言皇帝错了。③河朔又出现叛乱时,白居易进谏忠言,不被听取。(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材料二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是太原人。居易聪明过人,擅长作文章。未成年时,谒见顾况。顾况,是吴人,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见了白居易的文章,脱口而出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灭绝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为乙等,调任盩厔尉,任集贤校理,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宗有所采纳。白居易一共上奏十余次奏章,更加知名。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鲠直,皇帝不理解,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兴,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却敢这样,我不堪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赶走(贬逐)他!”李绛说:“陛下开启进言之路,所以群臣敢于议论得失。如果贬黜他们,这是封住(堵塞)他们的口,使他们为自身谋划,这不是用来彰显皇上高尚品德的做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河朔再次出现叛乱,叛贼攻取弓高,断绝粮道。在这时候,天子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罚不当,坐视贼兵,无能为力。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就乞请调任外官。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又授任苏州刺史,因病免官。六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悼念他。白居易留下遗言要求薄葬,不请求谥号。白居易写文章精细确切,但最擅长作诗。达到数千篇,当时士人争相传诵。
    15.D(D项,“写景多于抒情”错误,本诗只有颈联写景,其他三联均为叙事抒情,全诗抒情多于写景。)
    16.①新岁怀乡的心切: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乡心新岁切”与“春归在客先”两句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②漂泊在外的悲苦:“天畔独潸然”写出了诗人流落天畔、孤苦无依、潸然泪下的情状;颈联两句即景生情,写诗人在荒僻的南巴只能旦暮与岭猿相为伴、与江柳共风烟,流露出孤苦悲愁的心绪。③横遭贬谪的愤懑:“老至居人下”一句满含年老失意的辛酸,“已似长沙傅”又以曾因大臣嫉妒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贾谊自比,迁谪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④前途未卜的忧思:“从今又几年”这一问句,表明诗人不知自己还要在这贬谪之地滞留几年,抒发了对贬谪生活的不满、对仕途的担忧。(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17.(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A至关重要/举足轻重 B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9.我认为用得巧妙。(1分)“入木三分”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用形容书法的词语来表现木雕物象质感处理得好;既契合在木上雕刻的具体情境,也形象地凸显了工匠们雕刻技艺的高超。(2分,意思对即可)
    20.甲:不仅可以美化建筑乙:是一个较小的通道(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垂花门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交空间”,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5分,酌情分)
    22.语句①可修改为:雕梁画栋的垂花门蕴含着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2分)
    语句②可修改为:它涵盖了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2分)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先指出“干净”于人而言的含意:可指外在形象整洁得体、心灵澄澈如明镜、人际交往纯粹坦诚等。“干净”涵盖了从外在形象到内心世界的多个层面,体现了个人在仪表、心态和价值观上的综合素养。材料还提到保持干净是一个去繁存简的过程,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表明保持干净,需要去繁存简、正确选择、有所舍弃等。
    写作时,可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如“保持干净,需要内外兼修”;然后具体阐述"干净”的内涵,包括外表整洁、内心纯净和道德纯洁等;再分析如何保持干净,如注意言行举止,加强道德修养,内外兼修;最后重申论点,强调内外兼修,方能保持干净。
    【参考立意】①最好的修养是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纯洁。②干净是一个人最好的装饰。③内外兼修,拥有纯真和善良。④灵魂干净的人,质朴而有魅力。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答案
    D
    C
    B
    A
    C
    ACE
    A
    C
    D

    相关试卷

    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期中]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解析):

    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解析),共5页。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