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摘选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材料二: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稍为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于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使阅读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而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
    读书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此中心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的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到尾读,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为进一步高深研究做准备。如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须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选择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其用意在于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当然,它对于初学者并不适宜。不过初学者以科目为中心时,仍可约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要领。如一书作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苏东坡《与王朗书》曾谈到这个方法,少年求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
    朱熹尝劝他的门人采用这个方法。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举看小说为例,第一次只求故事结构,第二次只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只求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他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所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它的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就如拈新字贴进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归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归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段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它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只有这样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摘选自朱光潜《谈读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读世界文学可以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教养,增添思想、经验和理想上的财富。
    B.黑塞认为读书要凭着兴趣读,履行义务般强迫自己去读,则无任何读书效果。
    C.围绕某一个中心读书,是文本精读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
    D.读书时确定了中心,容易形成系统组织,一个人头脑中可以有多个系统中心。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人都无法阅读完整个人类的文学,因此无法建立起与整个人类的生动联系。
    B.阅读路径很多,只要凭爱好去读诗歌、小说或乡土传说,就会得到相同的阅读认识。
    C.苏轼与朱熹所主张的阅读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方法,仅仅适用于专业研究者。
    D.由新的知识与旧有的知识围绕一个中心联络贯串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动态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中提出的确定中心来进行阅读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课文时围绕“青春”展开阅读与交流。
    B.搜集唐代诗歌中垂钓者意象材料,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细致分析。
    C.为完成论文“论散文的真实性”,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认真梳理。
    D.偶然得到莫言的小说《檀香刑》并为之着迷,进而心无旁骛地细读。
    4.材料二运用了常见的论证方法,请举两例简要说明。(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红棉袄
    孙犁
    ①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得怕人,树叶因昨夜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
    ②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在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寒噤。
    ③风还是吹着,云,凌人地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暗了。
    ④远远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⑤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地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户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⑥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严重吗?”
    ⑦我说:“是。”
    ⑧她把我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细碎地爆炸着。
    ⑨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
    ⑩我一时觉得我们休息在这里,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我摸摸他的额头,又热到灼手的程度。
    ⑪“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
    ⑫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的牙齿的“得得”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的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
    ⑬“一定是打摆子!”
    ⑭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头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⑮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的火焰一般。
    ⑯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
    ⑰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缩拢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的军服的上身,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⑱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
    ⑲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地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⑳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褶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㉑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走过什么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一会儿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节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⑨段中头发梳得“平”写出姑娘的干净利落,和人说话时眼睛“盯”住人,表明姑娘善于观察,聪慧机警。
    B.想到要接待陌生人时表现出踌躇以及提出治疗打摆子的迷信方法,这些情节使姑娘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C.从人物的身份角度考虑,本文中的“姑娘”比《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更能体现出军民鱼水情的主旨。
    D.《百合花》中新媳妇为牺牲的小通讯员盖上棉被的悲剧结局比《红棉袄》的结局更耐人寻味,更有感染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②③段中对风的描写,既渲染充满寒意的氛围,也推动两人需要落脚休息和顾林打摆子需要保暖等情节的发展。
    B.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渲染手法,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寥寥几笔就能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绘得生动传神。
    C.本文中的物象“红棉袄”具有象征意味,“红色”象征革命精神,“棉袄”象征着温暖与关爱,表达对前方战士的有力支持。
    D.文中姑娘并无名字,可见作者想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以小见大表现冀中女性的群体形象。
    8.小说《红棉袄》中的“我”,并非故事的主人公,但在文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4分)
    9.这篇《红棉袄》和教材中的《百合花》存在很多相似点,请结合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文本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文本二: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质疑
    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
    C.吾从而师之余之从师也D.或师焉,或不焉则或千或百果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师说》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
    B.《送东阳马生序》,作者看的同舍生穿着华丽,光彩
    照人如同神人,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却毫无羡慕之意。
    C.两则材料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尊师重道的传统。
    D.文本一主要运用对比论证,文本二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3分)
    (二)古诗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移居(其一)》①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②,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③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①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隐居的住所失火,直烧得“一宅无遗宇”。经历了一年多的困苦生活后,他移居浔阳的南村;②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③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素心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表明作者移居南村的原因并非因为风水好,而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心地纯洁的人。
    B.“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移居南村盼望已久,如今终于得以实现的喜悦之情。
    C.“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思想一致。
    D.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16.本诗与《归园田居(其一)》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其在表达这种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始,是作者在深情回忆曾经的战斗岁月。
    (2)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的作用,先是通过系列比喻说明凭借外界条件帮助的重要性,并推论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3)《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高》诗中道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之作。诚然,当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但重温此书,人们不仅仍可感受到理性的光辉和人文的忧思,更会为生活在进步如此神速、变革如此伟大的时代而庆幸。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论述了14个问题,涉及社会结构的方方面面,其首创的“差序格局”等观点,至今仍是了解社会的一把钥匙。其中提到的一些概念,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熟人社会”。“生熟社会”________________。曾经,熟人社会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儿。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小的城市里,人员难以随意流动,社会的发展动力几近枯竭。而在乡村,大家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狭小空间里,家长里短、恩怨纷争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都生活在透明的社群里,几无隐私可言。当今的城乡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熟人社会的影响尽管还存在,但已经越来越微茫。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或改造着熟人社会存在的环境,大家不再是“透明人”。熟人社会的结构正在瓦解,“陌生人社会”悄然来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殚精竭虑 翻天覆地 此消彼长 一清二楚
    B.殚精竭虑 改天换地 此起彼伏 一清二楚
    C.处心积虑 改天换地 此起彼伏 泾渭分明
    D.处心积虑 翻天覆地 此消彼长 泾渭分明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当今的城乡社会中,熟人社会的影响仍然还存在,但已经越来越微茫。
    B.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当今的城乡社会中,熟人社会的影响尽管还存在,但已经越来越微弱。
    C.当今的城乡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熟人社会的影响尽管还存在,但已经变得越来越微弱。
    D.当今的城乡社会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熟人社会的影响仍然还存在,但已经变得越来越弱小。
    高一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礼”来维持的,只要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治社会便不需法律来维持秩序,无讼是乡土社会的特色。费孝通特别指出,中国正处在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要使现代司法制度得以彻底推行,必须“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先有一番改革”。他还进一步剖析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 ① ,即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中发生的同意权力,社会继替中发生的长老权力和社会急剧变迁中发生的时势权力。
    费孝通在分析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结构的稳定的同时, ② 。他认为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名与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重要区别之一还在于前者的人们是靠欲望行事,虽然这些欲望由于文化的陶冶而恰好符合人类的生存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是根据经验, ③ ,运用知识去计划社会生活。费孝通认为“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21.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差序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他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往往以为理解与实践是先后的关系,先要理解才能实践,先学了才能用,但其实两者是一起发生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亦有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围绕学习之道以“思考与实践”为主题,联系自身学习与生活经历,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福建省泉州市部分地区开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福建省泉州市部分地区开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