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选择题汇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379077/0-17315644567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选择题汇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379077/0-17315644568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选择题汇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379077/0-17315644568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试卷汇总(青岛版·六三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选择题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选择题汇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汇总(带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如果把地球表面平均分成10份,那么海洋大约占( )份。
A.3B.5C.7
2.地球上淡水资源由以下三种构成,其中占比最小是( )。
A.山区、南极与北极地区的冰与永久积雪
B.淡水湖与河流
C.地下水
3.( )、湖海的水域大,蓄水量多。
A.池塘B.江河C.山涧
4.下列不属于节约用水的做法是( )。
A.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盆装水洗脸代替流水洗脸
5.在城市修建草坪,铺设透水路面可以( )。
A.储存土地资源
B.将水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C.加快城市文明程度
6.地下水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 )
A.人类过度开采B.雨水逐渐减少C.温度逐渐升高
7.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的水是( )
A.地下水B.湖泊里的水C.海水
8.通过观察世界地图,我们发现地球上( )。
A.海洋多,陆地少B.海洋少,陆地多
C.海洋和陆地一样多D.海洋少,森林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有自净能力,因此不需要预防水污染
B.水资源十分丰富,无须节约用水
C.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每位公民都应该珍惜它
D.水资源中,淡水资源占大多数
10.下列行为中,不能有效起到节约用水作用的是( )。
A.将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掉
B.洗菜水用来浇花
C.洗漱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
11.下列选项中,符合“相对较为封闭,水面较为平静,水的流向不明显,蓄水量比较多的自然水域”的是( )。
A.水库B.河流C.湖泊
12.下列水体类型中,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的是( )。
A.海洋B.河流C.湖泊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
A.湖水B.井水C.泉水
14.下图是地球表面积占比图,你认为占71%的是( )。
A.海洋B.陆地C.沙漠
15.关于节约用水,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洗菜水直接倒掉
B.洗漱时一直开着水龙头
C.用洗完衣服的水拖地
16.自然界中,水域小、存水量少的是( ).
A.河流B.湖泊C.海洋D.池塘
17.关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B.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5%
C.海水约占地球上所有水资源总量的96.5%
D.海洋中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
18.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 )。
A.雨水B.雨水、积雪融化C.河水
19.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 )。
A.3%B.30%C.50%
20. ( )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A.河流和湖泊B.河流和海洋C.海洋和湖泊
21.下列活动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往河里倒垃圾
B.往河里排泄废水
C.节约用水、整治污水
22.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 )。
A.面积B.距离C.体积
23.我们应用( )向托盘加减砝码。
A.镊子B.手C.勺子
24.在右图停表中,( )处表示的是分。
A.③B.②C.①
25.测一袋空气质量,使用哪组物品放在天平与空气的质量进行比较更合适。( )
A.绿豆、玻璃弹B.苹果、黄豆C.回形针、绿豆
26. 1月10日,日降雨量为9毫米,根据雨量等级表,该天的降雨量属于 ( )。
A.大雨B.中雨C.小雨
27.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应该放在 ( )。
A.底座B.左托盘C.右托盘
28.天平向左侧下方倾斜,说明( )。
A.左边比右边重B.右边比左边重C.两边一样重
29.下列仪器作用不同类的是( )。
A.日晷B.量筒C.沙漏
30.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读数要( )。
A.仰视B.俯视C.平视
31.小美和小伙伴想知道空气有没有质量,她们用( )测量最合适。
A.
B.
C.
32.课堂上,我们用下列实验( )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A.B.C.
33.以下工具,最适合用来研究空气有质量的是( )。
A.简易天平
B.注射器
C.瓶子
34.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我们要( )。
A.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
B.仰看液面
C.俯看液面
35.要比较两杯体积非常接近的水的多少,比较好的方法是( )。
A.用同一个小杯分别量两杯水
B.用自己画上刻度的小杯分别量两杯水
C.用量筒分别量两杯水
36.小明同学想知道他的玻璃杯最多能装多少毫升的水,可以借助( )进行测量。
A.无刻度的烧杯B.量筒C.天平
37.小科在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的状态如图所示,可以让天平再次平衡的做法是( )。
A.向球内充气B.增加右侧豆子的数量
C.将皮球内的气放掉一些D.将皮球扎破
38.下列关于天平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平放置
B.左盘放码,右盘放物
C.直接用手拿取砝码
39.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
A.毫米B.千克C.毫升
40.用( )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A.量筒B.直尺C.天平D.水平仪
41.我们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层空气称为( )
A.大气层B.风C.云
42. 将一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质量是550克。如果先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那么这时称得的质量( )。
A.小于 550克B.等于550克C.大于550克
43. 打足气的皮球能弹跳得很高,是因为( )。
A.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有弹性
B.皮球里的空气比较轻
C.皮球里的空气会上下流动
44. 下列游乐场里的设施中,没有利用空气能被压缩的原理的是( )。
A.气垫床B.热气球C.气枪
45. 下列物品中,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B.C.
46. 下列不属于空气和水的相同点的是( )。
A.都没有固定的形状B.都能占据空间C.都易被压缩
47. 有气的足球还能再充入几筒空气,是因为空气( )。
A.会流动B.可以被压缩C.没有固定形状
48. 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瓶里,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如果想吹大气球,充满整个瓶,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用很大的力气吹B.在瓶底扎一个孔C.更换成小气球
49. 一只未吹气的气球质量为5克,往这只气球里吹气,将气球吹大后,把气球口扎紧,那么这时称气球的质量会( )。
A.大于5克B.等于5克C.小于5克
50.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空气,如果没有空气,那么人类会( )。
A.无法生存B.活得非常开心C.生活质量降低
51.将一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重量是550克。如果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这时称得的重量( )。
A.小于550克B.等于550克C.大于550克
52.如图所示,将一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用气球的口套住瓶口,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只能被吹大到一定的程度
C.气球完全不能被吹大
53.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往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活塞能压下去一部分
B.活塞无法压下去
C.活塞能压到底
54.丽丽在简易天平左端放了一个充气的小皮球,右端放了一些绿豆,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再往皮球里打人20筒空气,发现( )。
A.仍然平衡B.皮球往下沉C.皮球往上翘
55.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B.在空中有空气
C.在地下和水中没有空气
56. 小明将一只气球套在了塑料瓶内,如图所示,他能将气球 ( )
A.吹大到整个瓶子
B.只能吹大到一定程度
C.根本无法吹大
57. 称量空气前如图,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刚好充满空气的袋子和若干豆子。应该把天平调试成 ( )的状态之后,再开始实验。
A.平衡B.左端下沉C.右端下沉
58.如右图,小强利用空气将水从瓶中挤出。他采用的方法是( )
A.从①号吸管向瓶中吹气
B.从②号吸管向瓶中吹气
C.从①号或②号吸管向瓶中吹气都可以
59.注射器抽进20毫升空气,堵住口后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
A.推不动
B.一直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60. 夏天,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袋中密封,过了一会我们会发现( )。
A.只有塑料袋里面出现了水,它是冰块融化而成的
B.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都来自冰块
C.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
61. 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水从开始结冰到完全结成冰的一段时间里,温度下降的速度 ( ),最后较长时间停留在0℃。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是均匀的
62.用天平称充足了气的气球,结果比原来重了2~4克。对于这一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有重量,但这个重量很轻
B.空气有重量,而且很重
C.空气可以被称量
63.和篮球一样,利用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是( )。
A.轮胎B.弹簧沙发C.橡皮筋
64.关于黏质土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捻一捻,感觉颗粒比较粗糙
B.加点水握一握,发现很难成团
C.加点水搓一搓,发现比较容易搓成条
65.花岗岩里白色的物质是( )。
A.石英B.长石C.云母
66.把土壤放在铁盘里加热,冒烟,有气味,说明土壤中含有( )。
A.腐殖质B.水C.沙
67.将干土壤放入水中看到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
A.水B.砂C.空气
68.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等,较硬。这是对( )的描述。
A.砂岩B.大理岩C.花岗岩
69.把一块干的土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干土中含有( )。
A.水泡B.空气C.水分
70.下列保护土壤活动错误的是( )。
A.轮作休耕B.修筑梯田C.播撒化肥
71.苹果树、梨树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是( )。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
72.( )适宜在壤土中生长。
A.蚕豆B.荷花C.花生
73.不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是( )
A.荷花B.芝麻C.花生
74.某种植物“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 )里
A.壤土B.黏质土C.沙质土
75.将土壤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成分。
A.水B.腐殖质C.空气D.石头
76.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做法对保护土壤不利的是( )。
A.轮作或休耕B.开窑烧砖
C.退耕还林D.减少使用农药
77.据资料显示,仙人掌适宜生长在疏松透气,渗水良好的土壤中,这类土壤是( )。
A.黏质土B.沙质土C.壤土D.以上均不行
78.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类型是( )。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
79.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下列植物分别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请将序号填入正确的括号内。
A.苹果树B.花生C.荷花
80.下列人类行为中,能有效改良贫瘠土壤的是( )。
A.将落叶烧掉
B.种植绿肥,覆盖农田
C.砍伐森林
81.土块放入水中,水中会冒泡,说明土壤中( )
A.水 B.空气C.腐殖质 D.砂粒
82.改良贫瘠土壤方法错误的是( )
A.种植绿肥B.施农家肥
C.收集树叶沤肥D.施大量化肥
83.覆盖在地球表面,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需养物质的疏松物质是( )
A.水B.土壤C.岩石D.矿物
84.腐殖质越多,土壤( )。
A.颜色越深,越贫瘠B.颜色越浅,越肥沃
C.颜色越深,越肥沃D.颜色越浅,越不利于植物生长
85.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过度放牧B.砍伐森林
C.合理开发水源D.过量喷洒农药
86.我们把干土块放进水里,看到有小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里有( )。
A.水B.空气C.砂D.黏土
87.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可以用手捏法判断土壤的种类,他们发现(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
A.五色土B.沙质土C.壤土D.黏质土
88.沙质土最适合种的植物是( )。
A.水稻B.红薯C.小麦
89.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 )有深厚的腐殖质层。
A.褐土B.黑土C.红壤
90.( )呈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等,很硬。
A.砂岩B.花岗岩C.大理岩
91.我们把土壤包在纸巾中用力攥,松开之后纸巾上留下潮湿痕迹说明( ).
A.土壤中含有空气
B.土壤中含有水
C.土壤中含有腐烂的草或树叶
92.腐殖质最多的是在土壤的( )
A.下层B.中层C.表层
93.以下物体能形成腐殖质的是( )
A.塑料袋B.菜叶C.电池
94.下列植物根据根系分,不同类的是( )。
A.小麦B.葱C.花生
95.炎热夏日,走进森林,会感觉空气清新与植物的( )有关。
A.叶B.根C.茎
96.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的是( )。
A.大雁南飞B.母鸡产卵C.蛇冬眠
97.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是指燕子( )。
A.寻找食物B.迁徙C.筑巢
98.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
A.蝙蝠B.蜂鸟C.丹顶鹤D.麻雀
99.下列动物的行为具有季节性的是( )。
①青蛙冬眠 ②公鸡的啼叫 ③蝉的鸣叫 ④企鹅游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0.鱼背部和腹部颜色不一样,主要是( )。
A.好看B.不容易被敌人发现C.保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 如果把地球表面分成十份的话海洋能占七分。海洋,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2.【答案】B
【解析】【分析】河流、湖泊、冰川等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的2.53%,其中固体冰川约占淡水总储量的68.69%。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人类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淡水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的也很小。占比最小的是淡水湖与河流。故选B。
3.【答案】B
【解析】【分析】水域,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和水工设施,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地球上的水分布在自然界中,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
4.【答案】A
【解析】【分析】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洗菜水用于拖地、用盆装水洗脸代替流水洗脸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是浪费水的做法。
5.【答案】B
【解析】【分析】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
6.【答案】A
【解析】【分析】水是人类及地球上的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地球上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故选A。
7.【答案】C
【解析】【分析】海洋中存在着全球97.2%的水资源,是地球上储水量最丰富的,故选C。
8.【答案】A
【解析】【分析】 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是海洋多,陆地少。
9.【答案】C
【解析】【分析】节约用水,又称节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水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C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工业、农业用水。水不是取之不尽的,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除了水污染之外,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淡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洗菜水用来浇花、洗漱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能有效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将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掉会造成水污染。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分析】在地球上,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1%,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淡水资源不充裕,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要存在江、河、湖泊和地下,符合“相对较为封闭,水面较为平静,水的流向不明显,蓄水量比较多的自然水域”的是湖泊,水库是人工水域,河流流向明显。故选C。
12.【答案】A
【解析】【分析】据统计,海洋中生物有20多万种,其中动物18万种,植物2.5万种,为人类提供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世界上约85%的水产品产于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故选A。
13.【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井水、泉水属于地下水;湖水不属于地下水。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故选A。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农田滴灌、新型节水马桶、用盆接水洗菜是节约水资源的表现,洗菜水直接倒掉、洗漱时一直开着水龙头、洗衣服时直接用流动的水洗、少量衣服用洗衣机洗是浪费水的表现。
1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体类型的认识,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
17.【答案】B
【解析】【分析】 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描述,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故选B。
18.【答案】B
【解析】【分析】水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19.【答案】B
【解析】【分析】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局部,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且分布不均。而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可以说是十分稀少。
20.【答案】A
【解析】【分析】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海洋被称作“人类的资源原宝库”,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为3500万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2.53%,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21.【答案】C
【解析】【分析】A:往河里倒垃圾,错误;会污染地下水和河水;
B:往河里排泄废水,错误;会污染河水;
C:节约用水、整治污水,正确。
22.【答案】C
【解析】【分析】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量筒是测量物体体积的工具。
23.【答案】A
【解析】【分析】砝码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这样会让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测量结果不准确,游码也要用镊子拨动。故选A。
24.【答案】C
【解析】【分析】停表是一种测时间间隔的仪器。由频率较低的游丝摆轮振动系统通过发条和锚式擒纵机构补充能量,以齿轮系统带动指针显示分秒,并设有专门的启动停止机构的表。是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在图中停表中,②处表示的是分,①处表示的是时,③处表示的是秒。故选B。
25.【答案】C
【解析】【分析】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很轻。在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时,选择质量较小的物体与空气质量进行比较;更适合放在天平上与空气质量进行比较的是回形针、绿豆等比较小的物体。玻璃弹珠、苹果、黄豆较重,不适合和很轻的空气比较。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6.【答案】C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因此,1月10日,日降雨量为9毫米,根据雨量等级表,该天的降雨量属于小雨。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7.【答案】C
【解析】【分析】 天平是人们根据杠杆尺的平衡原理制成的,是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主要结构包括托盘、分度盘、游码、底座、平衡螺母、指针以及砝码和镊子等附属部件。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品放在左侧托盘,估计物品质量后再选择合适的砝码放在右侧托盘上。
2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对天平的认识,天平是等臂杠杆,天平向左侧下方倾斜,说明左边比右边重。
故选:A。
29.【答案】B
【解析】【分析】日晷、沙漏都属于计时工具,量筒属于液体体积测量工具,与其余两个工具不属于同类。
30.【答案】C
【解析】【分析】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面体积偏大,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面面积偏小。
31.【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虽然很轻,但是空气是有质量的,想知道空气有没有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最合适,天平是专门测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酒精灯是实验室加热的工具。
32.【答案】C
【解析】【分析】 在古代,虽然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如柏拉图等已经假定空气是有重量的,可是他们无法称出这个重量,因而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没有重量的。到了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里略做了试验,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最早的试验很简单,伽里略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杯打足气,也就是用加压的办法使瓶中多装一些空气。这时,用天平称称它的重量,记下来。然后,把瓶口打开,那些多装的空气跑了出来,这时再称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很显然减轻的重量应当为跑出来的空气的重量。
33.【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具有一定的盒子里,但很轻,所以简易天平最适合用来研究“空气有质量”的实验,因为简易天平能够测量出较小的质量。
34.【答案】A
【解析】【分析】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积时,要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慢倒入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A。
35.【答案】C
【解析】【分析】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要比较两杯体积非常接近的水的多少,比较好的方法是用量筒分别量两杯水。故选C。
36.【答案】B
【解析】【分析】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故选B。
37.【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很轻,但是有一定的质量。小科在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时,天平向豆子一侧倾斜,说明豆子一端的质量大,所以向球内充气增加空气的质量,可以让天平再次平衡。
38.【答案】B
【解析】【分析】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指针不在分度标尺的中央,绝对不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达到平衡,此时应调节游码的位置使天平的横梁平衡。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39.【答案】C
【解析】【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它的单位是毫升,毫米是长度单位,千克是质量单位。
40.【答案】C
【解析】【分析】 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直尺是测量长度的仪器,水平仪是测量是否水平的仪器。
41.【答案】A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
42.【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将一个充足气的篮球放在天平上,称得它的质量是550克。如果先把篮球里的气放掉,再放在天平上称,那么这时称得的质量小于550克。故选A。
43.【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势能。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打足气的皮球能弹跳得很高,是因为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了,有弹性。故选A。
44.【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空气可以被压缩,篮球、轮胎、气垫床、气枪等都应用了空气被压缩的原理,热气球是运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故选B。
45.【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篮球、轮胎等都应用了空气被压缩的原理。故选A。
46.【答案】C
【解析】【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状态。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和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都能占据空间、都有质量,但是水不易被压缩。
47.【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被压缩。在对密闭的容器中的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的体积会被压缩,使内部压强增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因此,充了气的足球还能继续往里充气,说明空气能被压缩。
48.【答案】B
【解析】【分析】当气球口套在瓶口上时,瓶内的空气对气球的压强会随着气球体积的增大而增大,从而阻碍气球的体积增大。通过在瓶子上扎洞或剪掉部分瓶身,可以释放瓶内的空气,使得气球能够被吹大。
49.【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能占据空间,有质量。一只未吹气的气球质量为5克,往这只气球里吹气,将气球吹大后,把气球口扎紧,那么这时称气球的质量会大于5克。故选A。
50.【答案】A
【解析】【分析】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等。我们每天都要呼吸空气,如果没有空气,那么人类会无法生存。故选A。
51.【答案】A
【解析】【解答】空气从气球中出去后气球的质量就会减轻,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空气也是有质量和体积的。
52.【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能占据一定空间的,会产生压强给其他物质压力。空气能够被压缩,但是不能被无限压缩,它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瓶中的空气能被压缩,但是不能被无限压缩,因为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答案选B。
53.【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在对密闭的容器中的空气施加压力时,空气的体积就被压缩、变小。所以做“注射器压缩空气”的实验时,如果将活塞往下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活塞能压下去一部分。故选A。
54.【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有质量。丽丽在简易天平左端放了一个充气的小皮球,右端放了一些绿豆,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再往皮球里打人20筒空气,发现皮球往下沉。故选B。
55.【答案】C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组成成分之一氧气,是动植物呼吸、燃烧燃烧时需要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说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燃烧都离不开空气。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存在,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故选C。
5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将一只气球套在了塑料瓶内,只能将气球吹大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瓶中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分析得知,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7.【答案】A
【解析】【分析】为了准确称量空气的质量,在简易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刚好充满空气的小皮球和若干豆子时,应该首先确保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在天平平衡的状态下,才能通过比较小皮球和豆子的质量来确定空气的质量。如果天平不平衡,就无法准确测量空气的质量。因此,在称量空气前,应该把天平调试成平衡的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比较和测量。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8.【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能够占据空间,如图所示,利用空气把水从瓶子里挤出来,需要向①管吹气,空气占据空间,从而把水从②管中挤出,故A正确。
59.【答案】C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但是是不能完全被压缩,所以注射器抽进20毫升空气,堵住口后用力压活塞,活塞会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60.【答案】C
【解析】【分析】夏天,将冰块放入密封干燥的透明塑料袋,过一会儿,袋子里的冰块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融化成液态的水;同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凝结成水滴,从而发现袋子的外面也会出现水。因此,夏天,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透明的塑料袋中密封,过了一会我们会发现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分析得知,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1.【答案】A
【解析】【分析】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试管里的水结冰之前,水温从20℃下降到12℃,温差为8℃;2分钟后水温是5℃,温差是7℃;4分钟时水温是2℃,温差是3℃。由此判断,水从开始结冰到完全结成冰的一段时间里,温度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最后较长时间停留在0℃。分析得知,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答案】B
【解析】【分析】空气,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重量m等于它的密度乘以它的体积,但是这个重量很轻,B选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63.【答案】A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易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日常利用这一特点的有:篮球、轮胎、皮球等。A选项符合题意。
64.【答案】C
【解析】【分析】 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黏质土粘性大,土中空隙少,不易通风漏气,颗粒很小,摸起来细腻、易团成小球,渗水性差。
6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岩石成因,我们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常见的岩石有:花岗岩、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板岩、大理岩等。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花岗岩里白色的物质是石英,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6.【答案】A
【解析】【分析】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土壤是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放在铁盘里加热,冒烟,有气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7.【答案】C
【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将干土壤放入水中看到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故选C。
68.【答案】C
【解析】【分析】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岩石有不同的特征。花岗岩:花斑状,有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
69.【答案】B
【解析】【分析】把一块干燥的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故选:B。
70.【答案】C
【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我们要保护土壤,轮作休耕、修筑梯田有利于保护土壤,播撒化肥会改变土壤结构,不利于保护土壤。故选C。
71.【答案】C
【解析】【分析】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透气性和透水性都差,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容易流失水分,透气性好,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苹果树、梨树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壤土。故选C。
72.【答案】A
【解析】【分析】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不同的土壤适合生长不同的植物。蚕豆适合在壤土中生长;荷花适宜在黏质土中生长;花生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
73.【答案】C
【解析】【分析】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故选C。
74.【答案】C
【解析】【分析】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透气性和透水性都差,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容易流失水分,透气性好,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某种植物“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沙质土里。故选C。
75.【答案】C
【解析】【分析】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所以把土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会有气泡冒出。
76.【答案】B
【解析】【分析】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所以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包括植物生长、动物安家、生产粮食、种植蔬菜等。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保护土壤,我们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以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牧、修挡土坝、轮作或休耕等,开窑烧砖对保护土壤不利。
77.【答案】B
【解析】【分析】A.黏质土含黏土较多,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适合种植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植物。故A不正确;
B.沙质土含砂较多,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铃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故B正确;
C.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大部分植物都适合,是理想的土壤质地,沙质土是最适合种植仙人掌的。故C不正确。
78.【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沙质土含砂粒比较多,土壤不成团,黏性非常弱;黏质土沙粒很少,很容易成团,黏性非常强;壤土沙粒占一半的土壤,能成团,黏性居中,土壤颜色较深。故选C。
79.【答案】A
【解析】【分析】据渗水、保水等情况,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其中保水性最好的土壤称为黏质土,透气性和透水性都差,渗水能力最好的称为砂质土,容易流失水分,透气性好,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根据对土壤类型的认识,沙质土比较疏松,透气性和渗水性好,比较适合西瓜、花生等植物的生长;黏质土含黏粒多,适宜种植水稻、荷花;壤土沙粒和黏粒含量差不多,适宜种植大部分植物如白菜、苹果。
80.【答案】C
【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壤资源。将落叶烧掉、种植绿肥,覆盖农田都可以有效改良贫瘠土壤,砍伐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改良贫瘠土壤。故选C。
81.【答案】B
【解析】【分析】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开始我们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壤疏松、坍塌,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82.【答案】D
【解析】【分析】植物离不开土壤,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盐渍、瘠薄、质地过重或过轻缺肥等不良性状,严重影响植物生长。所以要对土壤进行改良,贫瘠的土壤加以改良的方法:种植绿肥、收集落叶沤肥、施农家肥等,多施化肥做法错误。
83.【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土壤就在我们身边,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84.【答案】C
【解析】【分析】 腐殖质是已死的动植物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85.【答案】C
【解析】【分析】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土壤。合理开发水源有利于保护土壤,过度放牧、砍伐森林、过量喷洒农药不利于保护土壤。故选C。
86.【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里面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我们把干土块放进水里,看到有小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里有空气。故选B。
8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沙质土含砂粒比较多,土壤不成团,黏性非常弱;黏质土沙粒很少,很容易成团,黏性非常强;壤土沙粒占一半的土壤,能成团,黏性居中,土壤颜色较深。所以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故选D。
88.【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分为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沙质土最适合种的植物是红薯。
89.【答案】B
【解析】【分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我国地域辽阔,土壤多种多样,其中黑土有深厚的腐殖质层。
90.【答案】B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石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呈花斑状,由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的岩石是花岗岩。
91.【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里面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把土壤包在纸巾中用力攥,松开之后纸巾上留下潮湿痕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水。故选B。
92.【答案】C
【解析】【分析】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表层土壤中的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93.【答案】B
【解析】【分析】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腐殖质是土壤的组成成分之一,其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菜叶能形成腐殖质;塑料袋、电池无法形成腐殖质。
94.【答案】C
【解析】【分析】 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根系为直根系,叶脉为网状脉。 大葱、小麦、水稻是单子叶植物,主根不发达,属于须根系,叶脉为平行脉。
95.【答案】A
【解析】【分析】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子,所以蒸腾作用向大气中散发了大量的水蒸气,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同时叶片在蒸发水分的同时,带走了植物表面热量,降低了温度;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了温度,使的森林的空气变得凉爽;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变得清新,所以夏天走进森林会感觉空气凉爽和清新主要是由于植物生物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故A符合题意。
96.【答案】B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大雁南飞、蛇冬眠等;母鸡产卵属于生存的生理活动。
97.【答案】B
【解析】【分析】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是指燕子迁徙。燕子采用迁徙的方式,解决了冬季面临的食物短缺和寒冷问题。燕子每年迁徙两次,春季这次的迁徙,大都是从南向北,即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秋季的这次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即由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
98.【答案】A
【解析】【分析】像鸡、鸽子等动物,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属于鸟类。蜂鸟、丹顶鹤、麻雀属于鸟类,蝙蝠属于哺乳动物。故选A。
99.【答案】C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这是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及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青蛙冬眠、蝉的鸣叫是动物具有的季节性行为。故选C。
100.【答案】B
【解析】【分析】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背部深灰色,腹部白色)为鱼的保护色。由于我们从水面上方向下看,看到水面下方为深灰黑色,正好与鱼背部的颜色相同,不易发现它;而从水底向上看时,看到的为白色,又恰好与鱼的腹部颜色相同。这样鱼的体色就很好地保护了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连线题汇总,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连线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简答题汇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实验题汇总,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