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唯物史观: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历史解释: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及其意义。。历史情怀: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
政治基础:封君封臣制度
中世纪晚期(14—15世纪),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后来的发展有何影响?
中世纪西欧在政治和经济上主要推行的是什么制度?
1、农业:租地农场的建立。⑴背景①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扩大土地面积。时间:______ 垦殖方式:有的由 组织,多数是 自发开垦。新垦殖区的特点:垦殖者是新土地主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②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原因: 离开庄园,摆脱领主的人身束缚。农奴成为自由农民的方式:用货币购买 (表明了地租形式的变化;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缴纳 。影响: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⑵概况①时间:14世纪中叶以后②土地集中方式:领主通过 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出租。③土地经营方式:富裕农民通过 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 _________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提供种子、牲畜、农具等,雇佣 的农民耕种。(最早、最典型: 的租地农场)⑶特点:① 土地集中;② 雇佣关系;③ 产品面向市场⑷性质: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转让、联姻、继承、买卖
2、手工业: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⑴时间:13世纪⑵过程: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介入生产, 逐渐转向 。⑶特点:①剥削方式:雇佣关系;②产品归向:面向市场;③生产方式:集中生产、分工协作⑷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开始改变 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富裕农民、骑士等出现⑴时间:13、14世纪⑵方式: 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乡村行政事务⑶影响: 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2、城市社会结构变化——市民阶层形成⑴组成:城市中的_______________ ⑵权利: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⑶影响: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1. 11世纪后的西欧,农奴成为自由农民的方式及其影响
农奴要想离开庄园成为自由农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
①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② 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
影响:农村自由劳动力增加,庄园制度逐渐衰落瓦解
地租形式变化: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
2. 租地农场有何特点与性质?
材料: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并将产品面向市场。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3.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 带来什么影响?有什么重要启示?
土地关系变化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标志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与之相对应的新的阶级也产生了。
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封建等级制度确立(封君封臣制确立)
面向市场,用于交换,利益最大化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和经济单位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P63第二自然段内容,找出城市居民包括了哪些人?他们形成了什么社会阶层?商人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的(身价、身份)?
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但市民们获得权利和财政资源时。能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证,市民不再受法律的约束。 ——《全球通史》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的政治力量
1.11 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哪一运动的开展,使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 A.垦殖运动B.租地运动C.建立庄园 D.城市兴起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垦殖运动使土地面积扩大,A项正确;租地运动没有扩大土地面积,B项错误;建立庄园不能扩大土地面积,C项错误;城市兴起也不能扩大土地面积,D项错误。
2.近代早期西欧手工工场出现后,出现了新的阶层A.地主阶级B.市民阶层C.贵族阶层D.骑士阶层
3.中世纪晚期的欧洲,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及为市场而生产的经营特征,使生产组织形式逐渐资本主义化。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A.庄园经济和手工作坊的形成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C.垦殖运动和机器大工业的开展D.种植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推行
4.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是指 A.手工作坊B.租地农场C.手工工场D.工厂制度 【答案】C
5. 9世纪前后,在封建主的领地内,形内了一批有熟练手艺的手工业者。后来他们在不属于原来主人的土地上聚居而进行手工业的生产,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城市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这强调城市兴起的原因是A.西欧庄园的发展B.工商业的发展C.封建领主的支持D.农业技术的提高
6.中世纪晚期的欧洲,社会整体面貌开始改变,在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中,资本主义化的倾向更为明显,最典型的表现是A.土地买卖现象十分严重B.出现了商业繁荣的城市C.欧洲庄园经济逐渐衰退D.出现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7. 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可以缴纳迁徙税③庄园制度出现 ④租地农场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 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这里“变化”和“发展”指的是A.庄园的出现和手工作坊的建立B.庄园的出现和手工工场的建立C.租地农场的出现和手工作坊的建立D.租地农场的出现和手工工场的建立
9.如图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A.手工业行会B.租地农场C.手工业者D.工厂制度【答案】B
10.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富商巨贾投资乡村,置办田产,还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材料表明A.城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改变B.城市封建势力受到较大冲击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生活富裕D.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欧国家形成【答案】A
11.(2021·四川内江市·中考真题)下列与欧洲中世纪相关的历史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 ②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③城市取得一定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的时间是公元481年,大约到11世纪,②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到13世纪, ③城市取得一定自由和特权,成为自由城市,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的时间是843年,由此可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④②③,A项正确;BCD三项的顺序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A项。
12.(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A.手工业者B.庄园主C.奴隶主D.富裕农民
13.(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14.(2021·湖北中考真题)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西欧庄园的出现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5.(2019·四川中考真题)16世纪的英国流传一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呈长行。列作捡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A.英国棉纺织业的兴 B.庄园生活的惬意C.机器工厂的景象D.工场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授课PPT课件,文件包含共18张PPT。ppt主要内容有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pptx、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