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练习(2份,原卷版+解析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35讲说明文的语言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35讲说明文的语言练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目 录
TOC \ "1-2" \h \u \l "_Tc4704" 一、考点过关练 PAGEREF _Tc4704 \h 2
\l "_Tc2970" 考向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PAGEREF _Tc2970 \h 2
\l "_Tc12428" 考向2:加点词能否删去或替换 PAGEREF _Tc12428 \h 3
\l "_Tc2054" 二、真题实战练 PAGEREF _Tc2054 \h 6
\l "_Tc1562" 三、重难创新练 PAGEREF _Tc1562 \h 15
考向1: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作者先说纬度的差异,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你从说明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2.★本文的语言既优美生动又不失准确严谨,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加下划线词“一定”的表达效果。
3.选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找出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4.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
【答案】1.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 2.“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示例 第⑤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与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更突出地强调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 4.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来临,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的开放得早。
【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及说明顺序的把握。阅读选文内容可知,文章第②、③、④、⑤段是对影响物候现象的原因的介绍,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按照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对物候的影响力可以看出,四个因素是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同时维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上的差异,而只有古今的差异是时间上的差异,所以先集中说明空间的差异,最后再说明时间上的差异,由此分析,选文是按由主到次的,并结合先空间后时间的逻辑顺序安排行文的。
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第④段中的语句“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中的“一定”,是对“高度”进行限制,意思是说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是这样的。若去掉,则不能准确地说明这一特殊情况,“一定”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最后一段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并运用“七种”“九天”数字,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这一特点。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延伸拓展。根据③段“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题干中,大连是沿海城市,那里冬天暖和,但是春天会比内陆晚上几天。因此,虽然北京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但大连却未开放。由此可见,经度的差异会影响物候。
考向2:加点词能否删去或替换
阅读《海底也有淡水资源》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瀚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梦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
②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
③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
④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局部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
⑤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
⑥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
⑦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海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一层层地沉积在海底,下层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把水分挤出来;被挤压的水又随沉积物的下降,被带入地层深处,形成了地下水。
⑧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节〕
5.通读全文,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海底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7.文章在介绍淡水资源来源时,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中的“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5.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说明了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海底淡水来源理论、海底淡水开发前景等内容。 6.陆地含水构造延伸到离岸不远的海底含水构造,地下水出水口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很大,地下水向上喷涌,形成海底喷泉。 7.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介绍了海底也有淡水资源的四种理论。 8.“约”是大约的意思,是限定性词语,表推测。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大约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如删去就是一定占海水总量的1/5,过于绝对,“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5.本题考查说明内容。
结合第②段“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可知,文章围绕“海底也有淡水”,首先说明了科学家发现海底有淡水且数量惊人;
结合第②段“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可知,接着说明了海底淡水的两种类型;
结合第③段“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第④段“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第⑤段“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第⑥段“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第⑦段“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可知,然后说明了海底淡水来源的理论;
结合第⑧段“不管哪一种理论更符合实际,但在海底有藏量丰富的淡水,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家们设想,有朝一日将在海上建成淡水厂,用钻机像钻石油一样钻淡水”可知,最后说明了海底淡水的开发前景。
6.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可知,陆地含水构造延伸到离岸不远的海底含水构造,地下水出水口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很大,地下水向上喷涌,于是形成海底喷泉。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第③段“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第④段“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第⑤段“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到达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第⑥段“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的氧气和氢气,它们相互结合便形成了岩浆水”,第⑦段“沉降理论那么认为,地下水的起源与海底沉积物的沉积过程相联系”可知,文章在介绍淡水资源来源时,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别从渗透理论、凝聚理论、岩浆理论、沉降理论四种理论来介绍了海底也有淡水资源,条理清楚地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楚明白。
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结合“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分析,句中的“约”是大约、大概的意思,表示推测估计,在句中是说明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说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估计其蕴藏量大约占海水总量的1/5,是约指,并不是确切地说明,如果去掉“约”,就表示明确地表示大洋底部淡水资源的蕴藏量占海水总量的1/5,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故不能去掉。
(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节选),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9.选文作者以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① 。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② 。
10.★叶圣陶先生写作力求妥帖和完美。第①段“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一句中“标本”不能替换成“典范”,为什么?
11.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2.如果你漫步于苏州园林,以下哪处景致是你看不到的?请说明理由并说说苏州园林为何要这样设计。
A.其园甚小,但池沼周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分外有趣。
B.四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两边的景物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
C.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一条同样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别有风味。
选项:
理由:
【答案】9.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逻辑顺序 10.“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而“典范”指的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具有突出的、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意思。作者在第①段强调的是苏州园林对我国各地、各风格流派的园林都有影响,因此它是我国园林最具普遍性的代表者,所以使用“标本”一词更准确。“标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1.运用了举例子、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举了池沼的鱼和夏日荷莲成画的例子,又引用了古诗,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像画一样,既有自然美,又有艺术美(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2. B 因为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讲究图画美,突出自然之趣(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解析】9.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点及说明顺序。
第一问:根据②段“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和后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可知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二问:苏州园林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说明的。第①②段从整体介绍苏州园林特点,③④⑤⑥段分别从“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等角度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各部分看是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因此,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1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标本”的意思是“是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采取整个个体,或是一部分成为样品,经过各种处理,如物理风干、真空、化学防腐处理等,令之可以长久保存,井尽量保持原貌,藉以提供作为展览、示范、教育、鉴定、考证及其它各种研究之用”,带有“最一般”“最具普遍代表性”的意思,而“典范”则带有“突出的”“集中各种优点于一身”的意思。结合文章第①段“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可知,强调的是苏州园林对我国各地、各风格流派的园林都有影响,因此它是我国园林最具普遍性的代表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应该使用“标本”。“标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就作用。
结合第④段画线句“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可知,这句话列举池沼的鱼和夏日荷莲成画的事例进行说明,运用举列子的说明方法;“鱼戏莲叶间”引用诗句,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综上,这句话运用举例子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说明苏州园林具有画面美和艺术美的特点。
12.本题考查拓展运用。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结合第③段“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可知,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选项B“而园内两边的景物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与其特点不符,故选B。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
梦天实验舱,筑梦“太空之家”
①2022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托举梦天实验舱升空。梦天实验舱全长17.88米,直径4.2米,由工作舱、载荷舱、货物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可为航天员提供超过32立方米的工作与活动空间。
②作为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关键一环和太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天实验舱相对此前升空的问天实验舱,具备了许多新特点,增加了新本领,能担负起筑梦“太空之家”的新任务。
③梦天实验舱结构更加浑圆流畅。问天实验舱采用“外方内圆”的视觉效果,圆柱形气闸舱外有个方形外壳——舱外暴露实验平台;而梦天实验舱的相同位置则采用“舱中舱”设计,气闸舱“藏”在载荷舱里,主要作为货物进出舱的专用通道,这让梦天实验舱体型看起来更加浑圆。
④梦天实验舱在功能上更“专注”。问天实验舱配置了可供航天员生活的睡眠区、卫生区;而梦天实验舱则纯粹是航天员工作的地方。“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后、梦天实验舱与其他两舱(天和舱、问天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共同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⑤梦天实验舱货物运输更安全快捷。梦天实验舱配置了货物气闸舱,并安装了载荷转移机构。专家介绍,此前空间站舱内外货物的转移和安装,主要通过航天员“出舱带货”的方式、戴荷受到一定限制,航天员安全也面临考验。通过货物气闸舱和载荷转移机构,可以稳定将货物在舱内舱外转移、为航天员“减负”,为空间站后续开展各类舱外科学实验提供强大支持。
⑥作为三舱中支持载荷能力最强的舱段,梦天实验舱被誉为空间实验的“梦工场”。问天实验舱目前装载了8个实验框,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而梦天实验舱内配置有13个标准载荷机柜工位,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目前科学家已经安排了约40项科学实验项目,并将根据实验规划持续开展在轨实验。
⑦除了组建太空实验室之外,梦天实验舱还有很多新本领。例如,梦天实验舱配置有微小卫星在轨释放机构,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航天员只需在舱内把立方星或微卫星填装到释放机构内,释放机构即可搭乘载荷转移机构将小卫星运送至舱外。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方向,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这项新技术能满足百公斤级微小飞行器或多个规格立方星的在轨释放需求,让微卫星和立方星低成本进入太空,进一步增强空间站的综合应用效益。
⑧2022年11月3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深厚积累,特别是新时代这10年的创新跨越,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中国航天所创造的空间站建设成就,不愧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选自《大众科学》,有改动)
13.文章主要介绍了梦天实验舱结构更浑圆流畅、功能更单纯、 、 等新特点。
14.第⑦段主要运用了 和 说明方法,说明“梦天实验舱还有很多新本领”。
15.★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梦天实验舱内配置有13个标准载荷机柜工位,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
16.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第⑧段,探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特点。
链接材料:
2003年到201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近10年时间,先后执行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一举跨越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通回,中国载人航天共在20个月内,密集实施8项关键技术,如期建成空间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节选自《人民日报》)
【答案】13. 货物运输更安全快捷 有很多新本领 14. 举例子 打比方 15.“主要”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梦天实验舱内配置有13个标准载荷机柜工位的重点是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16.成就显著、积累深厚、创新跨越、速度快。
【解析】13.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
(1)根据“梦天实验舱结构更浑圆流畅、功能更单纯”的提示,找到⑤段“梦天实验舱货物运输更安全快捷”,可提炼为:货物运输更安全快捷;
(2)根据“梦天实验舱结构更浑圆流畅、功能更单纯”的提示和对(1)的概括,找到⑦段“除了组建太空实验室之外,梦天实验舱还有很多新本领”,可提炼为:有很多新本领。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根据第⑦段“例如,梦天实验舱配置有微小卫星在轨释放机构,具备微小飞行器在轨释放的能力”中的“例如”,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根据第⑦段“出舱后,机械臂抓取释放机构运动到指定方向,像弹弓一样把小卫星弹射出去”中的“像弹弓一样”,可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⑥段“梦天实验舱内配置有13个标准载荷机柜工位,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中的加点词“主要”是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起限制作用,这里突出了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在梦天实验舱内配置有的13个标准载荷机柜工位的重要作用,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6.本题考查探究(或材料概括)
根据⑧段“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和“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可概括为:成就显著;
根据⑧段“载人航天工程30年的深厚积累”和链接材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用近10年时间,先后执行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一举跨越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积累深厚;
根据⑧段“,特别是新时代这10年的创新跨越”和链接材料“中国载人航天共在20个月内,密集实施8项关键技术”可概括为:创新跨越;
根据链接材料“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可概括为:速度快。
(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盐湖为什么色彩斑斓?
王建萍
①初夏时节,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各地盐湖宛如调色板,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种美丽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咸水湖都能叫盐湖,盐湖一般指湖水含盐量在50克/升以上的湖泊。我国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000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
③那么,是什么让盐湖如此色彩斑斓呢?其实,我国98%的钾资源、超过80%的锂资源、50%的硼资源、50亿吨的镁资源都赋存在盐湖卤水中,还有巨量的石盐、芒硝、天然碱、硝酸盐等矿产资源,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也正是由于不同盐湖中含有的离子组合不同,以及富含盐湖微生物,如绿藻等,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蓝色、绿色甚至棕红色的盐湖,十分美丽。
④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陆相盐湖主要形成于大陆内部,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的盐湖;海相盐湖蒸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海湾、浅水台地等。按形成时间,盐湖又可以分为现代盐湖和古代盐湖。如柴达木盆地盐湖一般形成于几十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晚期,属于年轻的现代盐湖;而四川盆地深部的杂卤石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就属于比较老的古代盐湖(矿)。
⑤无论是海相还是陆相成因,盐湖的形成都需要三个必备条件:构造、物源和气候。值得一提的是,盐湖不一定是有湖水的“湖”。合适的构造、丰富的物源,加上持续干旱的气候,导致湖水大量蒸发浓缩,各类元素不断在盆地中富集,经过长时间演化,最终形成了高矿化度的盐湖。如果补给水源消失或减少,盐湖将进一步浓缩,甚至可能形成地表水较少或没有地表水的干盐湖,或者最终埋藏在地下而形成古代盐湖。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干盐湖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
⑥由于盐湖多发育在干旱盐渍荒漠为主的封闭型内陆高原盆地,这里干旱少雨,淡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度低,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严重,物种稀少,盐湖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必须统筹做好盐湖的保护利用工作。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3日,有删改)
17.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打比方)
B.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下定义)
C.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举例子)
D.我国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000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列数字)
18.★文中第②段划线句中的词语“以上”可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理由。
盐湖一般指湖水含盐量在50克/升以上的湖泊。
19.针对文末提到的“干旱少雨,淡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度低,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严重,物种稀少”等现状,请就如何统筹做好盐湖的保护工作,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7.B 18.不能删去。“以上”,指数量、程度、阶段等超出并达到某一标准。说明“盐湖”的标准,语言准确严谨。 19.坚持生态优先,加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好盐湖的自然生态景观。(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7.考查说明方法。
B.有误,结合“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的内容可知,该句将盐湖按成因分为两种,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故选B。
18.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以上”,指数量、程度、阶段等超出并达到某一标准。结合“盐湖一般指湖水含盐量在50克/升以上的湖泊”的内容可知,“以上”在句中起到范围上的限制作用,说明只有湖水含盐量在50克/升以上的湖泊才能称之为盐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和准确的特点。所以,不能删去。
19.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结合盐湖地区“干旱少雨,淡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度低,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严重,物种稀少”等现状,围绕“统筹做好盐湖的保护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即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在科学支撑上,建立全要素信息化、系统化、动态化、可视化的自然资源数据库,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全方位做好盐湖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在环境整治上,加大盐湖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严禁和查处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私搭乱建、私挖乱采、破坏林草等违法违规行为。在依法保护上,加大了对盐湖区域内土地、林草、水资源、微生物、野生动物等方面的依法保护力度。
(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
神奇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叶雨婷
①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四天六刷奥运会纪录。场馆中1.2万平方米的超大冰面被誉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从开始建设到正式比赛,这块冰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②传统的制冰技术使用氨或氟利昂。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另外,应用传统制冰技术,冰面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会导致冰面软硬不均,影响参赛选手成绩。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
③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核心原理是二氧化碳热力学循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制冰,再将吸收热量的二氧化碳提升到高温高压状态下冷凝释放能量。释放出的能量也不会被浪费,用于冰面下地基防冻、冰面平整和场馆供暖,梯级利用,一举多得。
④为“冰丝带”制冰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巨大的冰面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如何制作设计如此庞大的制冰系统是一个难题。另外冰面大了以后,如何保证硬度的均匀,达到运动员进行比赛的标准也是一个难题。为此,整个冬奥团队设计了超大型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并优化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通过参数控制、动态调整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控,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
⑤相较于其他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北京冬季温度高,降雪偏少,造雪技术的运用对赛会成功举办至关重要。特别是到了冬残奥会举办的3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可以达到8°C,而目前国内外造雪机普遍工作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造雪极限温度不能超过2°C。这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出了又一个难题。
⑥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这种“雪”硬度很大,会让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膝盖承受较大压力,影响成绩。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C-15°C甚至20°C- 25°C的人工造雪,直接造出与天然雪最接近的人工雪,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
⑦在后冬奥时代,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焕发光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带给我们无限惊喜。
(根据作者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改写)
20.读第②段概括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神奇”之处。
21.第⑥段运用了 、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人工造雪领域具有 的特点。
2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作用。
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2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的理解,围绕“科技创新”写一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材料一]“智能字幕”功能,依托语音识别技术,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体育垂直场景的实时纠错自然语又能力,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国际赛事超高清直播的实时双语字幕创新规模化商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观看直播的需求。
(节选自《让赛事插上科技的翅膀》)
[材料二]在物流自动化行业的热潮中,无人又车机器人是近几年兴起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与传统的人力叉车、自动又车相比,捷象灵越自主研发的首创无人叉车机器人有多项业界独有的底层创新,具有无盲区、更灵活、更安全的特性,意味着无人叉车行业迈向了3.0时代。中国正推动世界走向智能“智”造,下一代智慧物流将是中国保障经济内循环、引领全球工业4.0革命的核心竞争力。
(节选自《人工智能再添新场景,无人叉车进入 3.0时代》)
【答案】20.①相较于使用氨或氟利昂,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更安全、天然、环保。
②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 21. 作比较 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能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 22.“首次”表明是第一次使用,突出说明了此次二氧化碳技术的突破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3.科技创新体现在各个行业,是彰显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解析】20.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可知,氨的特点是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的特点是会促进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故二氧化碳不具备这两个缺点,可以概括为更安全,环保。
根据此段“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可概括为: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可据此 整理答案。
2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第⑥段“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C-15°C甚至20°C- 25°C的人工造雪……”可知,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传统方法与北京冬奥团队采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对比,根据此段的“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可知突出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能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特点。
22.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解答此题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其次结合语境分析其说明了什么,最后概括回答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首次”是第一次的意思,回望百年冬奥历史,这是第一次使用二氧化碳技术,可见这个技术具有突破传统的意义,是创新性技术,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3.此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对文本的拓展延伸。
原文介绍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特点、原理及用途,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好处和重要性。
材料一介绍了“智能字幕”这一科技创新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国际赛事超高清直播的实时双语字幕创新规模化商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观看直播的需求。
材料二介绍了人工智能中无人叉车进入3.0时代,表明下一代智慧物流将是中国保障经济内循环、引领全球工业4.0革命的核心竞争力。
综合材料和原文的写作对象的共同点,都是科技创新,且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形式体现着,这些都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实力,也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故要大力发展科教兴国,科教强国战略。
(2023·广东茂名·校联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密测量——科学探索的“眼睛”高端制造的“尺子”
谭久彬
①科学家门捷列夫说:“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现代热力学之父”开尔文有一条著名结论“只有测量出来,才能制造出来。”在当代科技和工业领域,高水平的精密测量技术和精密仪器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和整体工业领先程度的重要指标,更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必备条件。
②在精密和超精密工程领域,精密测量是指测量准确度在1微米至0.1微米量级的测量,超精密测量是指测量准确度优于100纳米,如10纳米、1纳米,甚至皮米(千分之一纳米)量级的测量。
③精密测量兴起于工业大生产。规模化大生产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特征,一个产品由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需要联合遍布各地的多个优势厂家。比如一部智能手机有1600多个零件和元器件,由分布在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家工厂提供。面对如此多零件、元器件、其中任何一个的尺寸精度或其他技术指标不合格,就无法集成到一起。
④为解决这类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计量局(BIPM)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与规范。依据这些标准与规范,国际计量局将公认的标准量值传递给每一台测量仪器,生产厂商使用测量仪器,对产品的每一个零件和元器件的所有技术参数进行精密测量。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测量仪器都是精确的,测量数据都是精准的,进而成千上万的零件或元器件具有互换性。由此而来,精密测量已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新兴学科。
⑤怎样进行精密测量?这就需要实施精密测量的工具——精密仪器。大多数现代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都是借助先进的精密测量方法和尖端测量仪器实现的。引力波探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⑥引力波探测是直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的实验。但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探测难度极大,采用超高分辨率的远距离激光干涉测量方法探测,是目前最有优势的技术途径。如果激光干涉测量仪建立在地球上,其互为垂直的两路激光测量臂长至少要达到4000米。如果按比例放大,这一超高分辨率测量相当于在绕地球1000亿圈的长度上,检测出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长度变化。经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2016年人类首次直接测量到高频段引力波,3位相关科学家因此项成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⑦就科学研究而言,这样的探测还远远不够。为测量到低频段引力波,必须将激光干涉测量仪建立在太空环境中。这样,其互为垂直的两路激光测量臂长才能够达到数十万千米到数百万千米,激光干涉测量仪的测量准确度才有望达到1皮米。
⑧引力波的例子很好地证明了,测量技术有多精密,科学探索就能走多远。
⑨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跨越的关键是提升制造质量,而提升制造质量的关键则是提高精密测量能力。
⑩超精密光刻机的研制,很好地证明了这个结论。超精密光刻机被称为“超精密尖端装备的珠穆朗玛峰”,挑战着人类超精密制造的精度和性能极限。超精密光刻机的制造精度已接近现有制造能力的极限,其精度提升一点点,通常都要付出几倍十几倍的努力。比如,用于28纳米节点制程的DUV光刻机拥有7万多个光机零件,涉及上游5000多家供应商。这些零部件对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只有发挥供应链上所有顶尖制造商的技术优势,才能全部达到标准、超精密光刻机才能研发成功。
⑪我国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迈进、构建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成为关键一环。我国精密测量领域科研工作者将继续勇担重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为中国制造备好“尺子”,为科技强国建设不懈奋斗。
(选自“环球网”,有删改)
2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引用科学家门捷列夫和开尔文的名言,说明精密测量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增强了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精密测量离不开实施工具——精密仪器,所有现代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都是借助先进的精密测量方法和尖端测量仪器实现的。
C.超精密光刻机的研发说明了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跨越的关键是提升制造质量,而提升制造质量的关键则是提高精密测量能力。
D.构建新一代国家测量体系成为中国向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迈进的重要一环,科研工作者需勇担重任,不懈奋斗。
25.★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体现的语言特点。
超精密光刻机的制造精度已接近现有制造能力的极限,其精度提升一点点,通常都要付出几倍十几倍的努力。
26.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24.B 25.“通常”一词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一般情况下精度提升需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6.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大多数现代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都是借助先进的精密测量方法和尖端测量仪器实现的。
【解析】2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B.由第⑤段“大多数现代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都是借助先进的精密测量方法和尖端测量仪器实现的”可知,B项把原文中的限制词“大多数”换成了“所有”,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B。
2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通常”是“一般,平常”的意思,在文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一般情况下精度提升需要付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但特殊的条件下除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第⑤段“引力波探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第⑥段“引力波探测是直接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的实验”可知,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000米、1000亿圈、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长度”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如果按比例放大,这一超高分辨率测量相当于在绕地球1000亿圈的长度上,检测出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长度变化”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结合第⑤段“大多数现代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都是借助先进的精密测量方法和尖端测量仪器实现的。引力波探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可知,第⑥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大多数现代科学发现和基础研究突破,都是借助先进的精密测量方法和尖端测量仪器实现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23·黑龙江·统考三模)阅读《故宫古建筑的防震科学》,完成下面小题。
故宫古建筑的防震科学
①近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级大,破坏力强,导致千年古堡加济安泰普古堡被毁。从建筑结构角度而言,加济安泰普古堡主要以砖石作为建筑核心材料,砖石之间通过砂浆黏结,因而当砂浆受到地震破坏时,易诱发建筑整体破坏。相比而言,木结构建筑以弹性性能良好的木材为核心材料,且拥有平摆浮搁柱根、榫卯节点、斗拱等多种抗震构造,因而能够抵抗较为强烈的地震。故宫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②故宫古建筑的立柱柱根并不插入地下,而是平放在一块石头的顶面。该石头称为柱顶石,而柱根与柱顶石的连接做法称为平摆浮搁。柱根若插入地底下,很可能糟朽;若柱根插入柱顶石内,在强大的地震力作用下,柱根很容易折断并造成古建筑破坏。而平摆浮搁的做法,使得在发生地震时,柱根反复在柱顶石表面运动,不仅不会折断,而且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另外,柱根侧面与柱顶石侧面有一定间距,可以保证柱根始终在柱顶石表面往复滑动,而不掉下来。
③从地震工程学角度讲,平摆浮搁增大了古建筑整体的自振周期,可产生隔震效果。所谓自振周期,就是物体振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一般现代建筑的自振周期与地震波的自振周期接近,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幅度要放大,产生类似共振效应,因而容易受到破坏。而据研究,柱根平摆浮搁的方式,使得古建筑在地震作用下运动幅度变大,往返时间变长,自振周期远大于现代建筑,因而有利于避开地震波峰值的冲击,而产生隔震效果。
④故宫古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从力学角度来讲,榫卯节点属于半刚接节点,即节点不是完全固定,而是可以转动,但受到一定限制,不能随意转动。这种限制力源于榫头与卯口之间的挤压、咬合。半刚接节点非常有利于古建筑抗震。因为榫卯节点有限的转动能力,有利于减小梁柱构架的晃动幅度。不仅如此,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相对滑移、旋转等运动,可以耗散部分地震能量,减小结构整体破坏。
⑤斗拱为我国古建筑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的,是由斗形、弓形的木构件层层叠加起来的组合木构件,其外形犹如一个个倒立的三角形。发生地震时,斗拱的各个构件之间互相摩擦、挤压,并产生往复运动,犹如一个运动的机构体系。从能量守恒角度讲,地震波的能量传到斗拱位置时,主要分成了2个部分的能量:斗拱的内能及斗拱的动能。每个斗拱由上百个小构件组成,它们犹如机器的零件一样,在地震作用下不断产生各种运动,耗散了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使得斗拱内能的比例很小,因而斗拱在地震作用下几乎不会产生破坏。事实上,大量的古建震害勘查结果表明,斗拱在地震作用下一般保存完好。
⑥故宫古建筑优秀的抗震构造,是我国古代工匠卓越建筑智慧的体现。而其中包含的古代科学机理,则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弘扬。
(选自《科技日报》2023年2月17日)
27.故宫拥有平摆浮搁柱根 、 等多种抗震构造,因而能够抵抗较为强烈的地震。
28.★文章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29.文章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0.我国有许多体现古代工匠建筑智慧的建筑。请调动你的知识积累,举出两例。
【答案】27. 榫卯节点 斗拱 28.不能删去。“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表限制,说明“斗拱在地震作用下差不多不会产生破坏”。删去后,意思就变成了“斗拱在地震作用下不会产生破坏”,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9.打比方。把“斗拱的外形”比作“倒立的三角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斗拱的外形特征,使事物更具体、形象、准确,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说明通俗易懂。 30.示例:万里长城、赵州桥、苏州园林。
【解析】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④段“故宫古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即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从力学角度来讲,榫卯节点属于半刚接节点,即节点不是完全固定,而是可以转动,但受到一定限制,不能随意转动”这一内容,第一空,可概括为“榫卯节点”来填写。
结合第⑤段“斗拱为我国古建筑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的,是由斗形、弓形的木构件层层叠加起来的组合木构件”这一内容,第二空,可概括为“斗拱”来填写。
28.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定性:“几乎”,指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起限制作用。带词解句:联系“斗拱在地震作用下几乎不会产生破坏”可知,此处是指斗拱在地震作用下差不多不会产生破坏,但可能有例外情况。删词解句:删去就变成斗拱在地震作用下都不会产生破坏;删去后,语气绝对化,与原义、事实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其外形犹如一个个倒立的三角形”,把“斗拱的外形”比作“倒立的三角形”,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斗拱的外形特征,使说明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读起来更有趣。
3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从积累中选择两个能体现古代工匠建筑智慧的古代建筑作答即可。如:赵州桥;故宫的排水系统;万里长城;苏州园林;山西的悬空寺;福建的土楼等。
相关试卷
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35讲说明文的语言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35讲说明文的语言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8讲 赏析语言特点(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28讲 赏析语言特点(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28讲赏析语言特点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第28讲赏析语言特点讲义-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练测(原卷版):
这是一份第35讲 说明文的语言(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练测(原卷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