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372703/0-17314546444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372703/0-173145464449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372703/0-17314546445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 陕西省B. 云南省C. 浙江省D. 北京市
【答案】B
【解析】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故B符合题意。ACD和“来自元谋”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2. 考古学家在湖北学堂梁子遗址发现一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并将其命名为“郧县人”3号,这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据此考古发现可知( )
A. 郧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B. 郧县人已经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C. 郧县人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D. 这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题意可知“郧县人”3号是迄今所见欧亚内陆同时代最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这一发现为探讨古人类演化提供重要信息,D项正确;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郧县人已经会制作和使用工具,排除B项;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但郧县人不是欧亚内陆最早的古人类,排除C项。故选D项。
3. 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
A. 原始农业兴起B. 聚族而居C. 采集狩猎D. 人工取火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因此指的是原始农业兴起,A项正确;聚族而居是居住方式,与经济革命无关,排除B项;采集狩猎是原始的耕作方式,不属于经济革命,排除C项;人工取火不是经济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4. 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由统治者修筑的宫殿区、内城区和外城组成,考古还发现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表明当时( )
A.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B. 黄河流域步入文明社会
C. 开始步入农耕文明D. 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由统治者修筑的宫殿区、内城区和外城组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可知,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属于国家的宫殿和军队,A项正确;黄河流域进入文明社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原始农耕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关于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表述,排除D项。故选A项。
5. "女娲补天"的故事属于( )
A. 神话传说B. 历史事实C. 考古发现D. 科学幻想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选项A符合题意;历史事实,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客观进程,它包括了历史上各种人物和各种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B排除;考古发现是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发现,C排除;科学幻想,是根据有限的科学假设,在不与人类最大的可知信息量冲突的前提下,虚构可能发生的事件,D排除。故选A。
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传说中部落联盟时期战争的示意图,阪泉大战属于下图中的(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阪泉之战是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A项正确;炎帝和蚩尤之间发生战争,不是阪泉之战,排除B项;黄帝和蚩尤之间发生的战争,不是阪泉之战,排除C项;阪泉之战以后,黄帝、炎帝结成联盟,与蚩尤战于涿鹿,排除D项。故选A项。
7.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禹B. 启C. 伯益D. 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A项正确;启是禹的儿子,继承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B项;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排除C项;汤是商朝的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
8. 历史上把商朝又称为殷朝,这主要是因为( )
A. 商汤的祖先住在殷B. 商王盘庚迁都至殷
C. 汤称王前被称为殷王D. 商朝十分富足殷实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建都在亳,但是之后因为环境和战乱,商朝曾经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被商朝为殷朝,B项正确;商汤的祖先定都亳,排除A项;汤称王前被称为殷王说法错误,排除C项;商朝盘庚迁都后,商朝十分富足殷实与商朝被称为殷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 “土地国有分封制,天子诸侯卿与士……”最早与这首歌谣相关的朝代是(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土地国有分封制,天子诸侯卿与士……”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所以答案选C。
10.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春秋时期B. 秦汉时期C. 商朝时期D. 夏朝
【答案】A
【解析】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可以判断,孔子弟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使用“牛”“耕”作为名、字,这就说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牛耕,故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11.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 周武王B. 齐桓公C. 晋文公D. 楚庄王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的春秋五霸之首指的是齐国齐桓公,B项正确;周武王是西周建立者,春秋争霸出现在东周,且是诸侯国,排除A项;晋文公、 楚庄王均是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排除CD项。故选B项。
12. 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发生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 夏商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汉时期D. 春秋时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B项正确;夏商时期指的是夏朝和商朝,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发生在战国初期,排除A项;秦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结束战国分裂局面,排除C项;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发生在战国初期,不是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大运河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A项正确;郑国渠是在陕西,排除B项;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排除C项;大运河是隋朝的隋炀帝开通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有一位管理天文的官吏,观察到日食现象,就在一片龟甲上记录下来,你认为这位官吏所处的朝代最有可能。( )
A. 夏朝 B. 西周 C. 东周 D. 商朝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日食现象、龟甲”,结合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这位官吏所处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商朝,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5. 中医理论是博大精深的,至今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发明者是( )
A. 神农氏B. 黄帝C. 李冰D. 扁鹊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D项正确;传说神农氏即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排除A项;传说轩辕氏即黄帝,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排除B项;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排除C项。故选D项。
16.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典型文明成就,A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文化的代表,排除B项;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不属于青铜工艺,排除C项;冰裂纹瓷器是宋代哥窑的典型代表,排除D项。故选A项。
17. “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这副对联所写的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是( )
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屈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离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离骚》的作者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优秀的政治家,爱国诗人,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故选D。
18.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 为政以德B. 因材施教C. 有教无类D. 温故知新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教育公平”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体现了教育公平,C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因材施教指的是针对人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排除B项;温故知新指的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是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9.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以“德”教化人B. 有教无类C. 因材施教D. 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C
【解析】从“‘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可知,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不足,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C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说到孔子对学生进行“德”的教育,排除A项;“有教无类”体现的是孔子主张的教育公平的理念,这与题干中孔子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无关,排除B项;“当仁不让于师”指的是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要推让,这同样与题干中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是指( )
A.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C.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答案】D
【解析】据题干“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涌现,思想学术领域非常活跃,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为“百家争鸣”,D项正确;汉武帝“尊崇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项;秦以前思想学术灿烂的局面是“百家争鸣”,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影响最大,排除B项;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体现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题干强调的是思想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21题6分,第22题5分,第23题9分,第24题10分,共30分。)
21.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结合下列图片及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建筑方法是以桩木为基础,其上架设横梁,构成架空的建筑基座,再在上面铺设楼板,在楼板上立柱、做墙、盖顶。……这种木建筑,是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出现的,这里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建造房屋时……先挖掘出房基,形成房墙下部,……然后树立木柱及作墙骨的小柱或木板,同时,用藤条或绳索将它捆结及架梁盖顶,再在地面、墙骨及屋顶涂抹草泥,……最后整修室外地面。
(1)材料一中图A、B分别属于我国哪种远古古人类。
(2)在材料二中,哪个图片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复原想象图?哪个图片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复原想象图?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是怎样考虑的?
(4)看到祖国的这些遗址,你有何感想?(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人类:图A是北京人,图B是山顶洞人。
(2)半坡居民:图D;河姆渡居民:图C。
(3)考虑因素:半坡居民考虑降水少、注重保暖;河姆渡居民考虑降水较多、注重防潮。
(4)感想: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这两则材料所反映出的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3)材料二中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是从谁开始出现了这种不同?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公天下”;材料二反映的是“家天下”。
(2)禅让制。
(3)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启开始。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
材料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商君”是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
(2)材料二体现了商君变法的哪一项措施?请你写出商君变法的其他措施。
(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次变法的作用。
(4)商君最后被处死,请你说一说这次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从这次变法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商鞅。变法革新的思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成功了,变法失败与成功的依据是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而不是以变法者的死活为标准。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因而成功了。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24.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观察下面诸子百家中的四位人物,写出他们的名字和各自代表的学派。
(2)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治理校园“乱涂、乱画、乱吐”问题,请你选择站在墨家、道家或儒家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表明你的做法以及看法。
【答案】(1)图1:老子,道家。图2:孔子,儒家。图3:墨子,墨家。图4:孟子,儒家。
(2)墨家:“我们应该帮助这些不讲文明的同学,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道家:“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儒家:“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