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赤壁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赤壁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听读全文,再读全文,理解文意,磨光洗净,吴军统帅周瑜,分析诗句,整体分析,拓展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诗集》。
赤 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 沉沙铁未 销, 自 将 磨洗 认前朝。
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 与 周郎 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译文: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诗用了借代的修辞,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写出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咏史抒怀作铺垫。
“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
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虽没错,但诗味没有了。
作者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诗人熟读兵法,但却这样写,恐怕正是自负知兵,而自己的建议又不能得到朝廷的赏识,便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体裁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清人沈德潜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近轻薄少年语,而诗家盛称之,何也?”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景导入,课前自主学习,★背景透视,铜què,正面描写,关键词人生追求,美好情感,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品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壁教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借古讽今警策世人,戟未销任前朝,非风便史将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赤 壁教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折戟沉沙铁未销,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