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1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2页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01.下列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A.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 B.两地手工业技艺已非常成熟
    C.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 D.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02.如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存概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A.区域文明之间孤立隔绝B.中原文化发展领先全国
    C.呈现文明多元发展格局D.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
    03.早期神话中,黄帝号“轩辕”,很有可能是因为其部族发明了车辆;炎帝的传说多与“火德”有关,很有可能是因为其部族善于用火,重视对山林的开发。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B.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
    C.战争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D.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04.《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喾、尧、舜合列为五帝。颛顼为黄帝之孙,喾为黄帝之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司马迁意在()
    A.反映血缘政治源远流长 B.适应集权政治现实需要
    C.论证宗法制度合情合理 D.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
    05.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这说明商代()
    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 B.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
    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 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
    06.西周晚期,诸侯相互攻伐,楚国国君熊渠也兴兵于外,取得江汉之间的大片土地,并封其长子为句亶王,次子为鄂王,少子为越章王。这反映了()
    A.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增强 B.分封制度瓦解
    C.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 D.宗法制度崩溃
    07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卿大夫家族发展成三支很有势力的宗族,被称为“三桓”。三桓将鲁国军队原有的上、下二军扩充成上、中、下三军,三桓各掌握一军,这种情况说明()
    A.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 B.王室衰微导致诸侯国力量的膨胀
    C.争霸战争促使鲁国增强军事力量 D.内乱导致鲁国逐渐走向分裂衰亡主要文化遗存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红
    山文化贝丘文化
    代表性成彩绘
    就聚落技术
    陶器;粟;姜寨水稻;
    庙石锛
    养蚕缫丝玉器;祭
    坛神彩绘陶器;
    石斧、
    分布地域黄
    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
    域珠江流域
    08.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中原文化影响迅速扩大 B.孕育着走向统一的趋势
    C.华夏民族认同正式形成 D.南北文化交流大大加强
    09.《华阳国志·蜀志》载:“(公元前16年)蜀王别封其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世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国以“蜀有桀纣之乱”,借此举兵伐蜀。据此可知,当时()
    A.家国同构制度趋于瓦解 B.儒家德治理念受到尊崇
    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强化 D.大国谋求地区政治统一
    10.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公孙衍、苏秦合纵,张仪连横)指出:“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苏秦意在说明秦()
    A.军事力量的强大 B.重视人才的任用 C.政治制度的先进 D.统一六国的条件
    11.韩非子认为战国时期的君臣是买卖关系,即“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更明白地说就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并强调“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说法反映了当时()
    A.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 B.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D.周代的世禄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12.公元前312年,燕昭王采纳了大臣郭隗礼遇贤士的建议,为其“筑台而师之”。不久,燕昭王又在郭隗居处高筑“黄金台”,以真金招贤纳士,“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燕昭王此举()
    A.为争夺春秋霸主创造了条件 B.冲击了传统的贵族政治秩序
    C.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D.保障了吏治清明与社会安定
    13.“楚王问鼎”最早出自《左传·宣公三年》,《史记》的记载与《左传》原文基本一致,但《左传》中称楚庄王为“楚子”,而《史记》则称为“楚王”。对“楚王”的不同称谓反映出()
    A.楚庄王自觉维护礼乐制度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对立统一
    C.时代变迁影响认知的变化 D.周王开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14.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墨子认为“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利则止”。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这反映出()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 B.尚义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D.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15.秦朝击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后,为加强对北方的管理,采取的措施是()
    A.创立了皇帝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修筑万里长城 D.迁贵族到关中
    16.“太尉”一职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无人担任太尉。汉承秦制,但太尉或置或不置,大抵有事则置,事毕则省。这说明()
    A.长期战乱导致将才稀缺 B.秦汉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C.秦汉太尉是由皇帝担任 D.军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17.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 B.皇权世袭的特点C.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D.中央集权的加强
    18.下图所示为甘肃省镇原出土的铜质“秦诏版”,其正面以阴文书刻40字:“甘六年皇帝尽并非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诏版”主要反映了()
    A.大一统国家的建设 B.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C.区域经济文化的交融 D.汉字书写材料的演变
    19.公元前221年占领了齐国领土后,秦朝已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地处西方一隅的诸侯国,割据形势的结束和疆域范围的扩大,要求统治阶级采取新的统治方法。符合“新的统治方法”的是()
    A.皇帝制度 B.创设郡县制
    C.北筑长城 D.颁行《秦律》
    20.《史记》载:“始皇......车同轨。”《中国通史》中范文澜指出:“秦规定车宽六尺,一车可通行全国。”据现有考古资料,仅河北秦井陉古道、云南曲靖秦故道车辙、辽宁朝阳城门车辙,与当时规定的“舆六尺”基本一致。然考古发现了更多未统一车轨的例证。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秦始皇并未颁布“车同轨”的政令 B.考古资料比文献史料有价值
    C.《史记》的可信度高于《中国通史》 D.探究历史事实应该严谨考辨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摘自《史记·周本纪》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斧)试诸壤土。
    -摘自《国语·齐语》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摘自《吕氏春秋·审分》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摘自《汉书·艺文志序》
    (1)分封制与宗法制有什么关系?实行礼乐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七八千年前的社会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代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和作用有哪些?(6分)
    23.【辨析大禹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青铜器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图为西周遂公 青铜器铭文拓片。内容为“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益干懿德心好德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大禹治水是我国千古传诵的治水而立国的故事。《尚书》的《夏书 禹贡》篇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遂公盨铭文第一句也记载了这一事件。
    “遂公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能否互证“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请简述理由。嘉陵一中高2024级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考试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
    01.【答案】D【详解】据图中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十的文物比较,可知两地文物非常相似。故材料图片可以说明三星堆遗址和二里头遗址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故选D项;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是商周时期,故排除A项;“已经非常成熟"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手工业的发展,但是并未体现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故排除C项。
    02.【答案】C【详解】推断题。时空: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中国不同区域都存在文化中心,不同区域文化的特征不同,可见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发展、分布广泛的特征,C项正确;新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不同区域文明之间存在联系,而非孤立隔绝,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同区域文明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看不出中原文化发展领先,排除B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化在代表性成就方面不同,存在明显差异而非渐趋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
    03.【答案】A【详解】本质题。时空:万邦时代(中国)。根据“发明了车辆”、“善于用火”可知,这都体现了当时炎黄部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A项正确;发明车辆和善于用火并不能体现游牧文化,排除B项;车辆和火不一定都是用于战争,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发展历程”,排除D项。故选A项。
    04.【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颛顼为黄帝之孙,喾为黄帝之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等信息可知,《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五帝中颛顼、喾、尧、舜都与人文始祖黄帝有血缘关系,说明司马迁意在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D项正确;血缘政治的源远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主要意在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与集权政治无关系,排除B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材料内容不能论证宗法制的合理性,排除C项。故选D项。
    05.【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可知是实行继承制,不是禅让制,但是已经初步规定了王位的继承顺序,所以是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B项正确;排除A项;西周时期确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废除分封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06.【答案】C【详解】西周晚期,诸侯相互攻伐,扩大诸侯国领土,私自封王,反映了西周晚期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华夏民族认同观念增强,排除A项;瓦解说法绝对,分封制瓦解是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排除B项;宗法制度强调按血缘亲疏关系决定继承的优先顺序,排除D项。故选C项。
    07.【答案】A【详解】鲁国的三桓掌握了鲁国的军事力量,这意味着卿大夫家族掌握了诸侯国的实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诸侯国力量,排除B项;三桓掌握鲁国的军队,意味着鲁国实力的削弱,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鲁国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
    08.【答案】B【详解】本质题。时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可知,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和南方的诸侯国数量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诸侯之间、诸侯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导致的,说明的是当时孕育着走向统一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否扩大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民族战争与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开始形成,但是并未正式形成,排除C项;材料与南北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 项。
    09.【答案】D【详解】推断题。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三层信息,一是蜀王封其弟为苴侯,二是苴侯与巴交好惹怒蜀王求救于秦,三是秦国借此举兵伐蜀。前两层介绍事由,第三层才是重点,说明当时大国在实施兼并战争,谋求统一,D项正题目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D
    C
    A
    D
    B
    C
    A
    B
    D
    D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C
    D
    C
    A
    A
    D
    确;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家国同构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趋于瓦解,但材料没有透露这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蜀有桀纣之乱”不足以说明“儒家德治理念受到尊崇”,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强化,但不符合史料实证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D【详解】目的题。时空: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苏秦指出,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军事实力强,势力壮大,为统一其他六国,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D项正确;据材料“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可知,军事力量的强大,但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才的任用,排除B项;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集权制度,此时尚未形成政治制度的先进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韩非子主张国君对于各级官吏可随时任免,从基层发现、选拔有才能的人,有利于打破贵族权力垄断,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并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君臣之间不信任,排除。D 项,从世禄制向俸禄制的转变也不是非常彻底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内部还有封君制,故排除。
    12.【答案】B【详解】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战国时期。根据材料“燕昭王又在郭隗居处高筑“黄金台',以真金招贤纳士,“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可知,燕昭王筑招贤台广纳贤士,吸引了大批天下士人前来投奔,这冲击了当时以血缘为标准的世官制,冲击了传统的贵族政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燕昭王礼遇贤士的做法,与诸侯争夺春秋霸主无关,且时间不符,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念是指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民族文化的认可,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招贤纳士的做法并不能完全保障吏治清明与社会安定,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详解】本质题。时空: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左传》中,称楚庄王为“楚子”,体现了左丘明对周朝的宗法分封制和等级秩序的维护;而到了司马迁著述的《史记》中称楚庄王为“楚王”,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动以及人们对于诸侯地位和权力认知的改变。从“楚子”到“楚王”称呼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导致人们观念的变化,C项正确;《左传》称楚庄王为“楚子”,表明作者维护周礼的立场,而非“楚庄王自觉维护礼乐制度”,排除A项;楚国并非周的同姓封国,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自西周末年起,周王开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与材料中两部著作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C【详解】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旧的价值观体系崩溃,新的价值观体系正在形成。在这个时期,社会上的义利矛盾冲突不断,诸子百家提出了不同的义利观,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C项正确;诸子百家的义利观各有不同,排除A项;B项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发的年代“富国强兵”与求“利”成为社会的追求,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新的阶级对立是指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对立,材料中孟子、韩非子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平民的利益,由此可知材料无法体现新的阶级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入侵,C项正确;皇帝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制度创新,排除A项;统一度量衡、迁贵族到关中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与抵御匈奴入侵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6.【答案】D【详解】由材料“秦朝无人担任太尉······太尉或置或不置,大抵有事则置,事毕则省”可知,秦汉时期因为皇帝害怕军权旁落,进而威胁皇权,因此皇帝始终牢牢掌握军权,不愿意让官员担任太尉一职,故选D;长期战乱的局面会让将才辈出,而不是稀缺,排除A;重文轻武是宋代推行的政策,秦汉时期并不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太尉是空缺,而非由皇帝担任,排除C。
    17.【答案】C【详解】印章的称呼“玺”从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呼,到秦代只有皇帝一人的印章可以称为“玺”,这体现了皇权的强化,皇帝独尊的特征,C正确;秦王的功绩和其印章称呼无关,排除A;皇权世袭强调的是皇位的传承,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D与题无关,排除。
    18.【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诏统一度量衡制度,反映了大一统国家的建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区域经济文化的交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9.【答案】A【详解】推断题,时空:秦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秦朝统一全国,疆域范围扩大,统治阶级需要一种全新的、高度集权的政治象征和统治核心,皇帝制度应运而生。皇帝制度强调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等,确立了皇帝在全国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秦朝适应新的统治需求而创造的统治方法,A项正确;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其他诸侯国就已经开始实行郡县制的尝试,秦朝统一后只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排除B项;北筑长城主要是秦朝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军事防御工程措施,不是针对整个国家治理的新的统治方法,排除C项;《秦律》在秦国统一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不断发展,它是秦国法律体系的体现,并不是在统一后针对新的统治形势而产生的新的统治方法,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D【详解】最佳(项)选择题。时空: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文献中记载秦始皇“车同轨”,但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并未真正实现“车同轨”,这说明探究历史事实应该严谨考辨,文献史料的记载并非一定能反映历史真实情况,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车同轨”并未真正实现,但秦始皇是否颁布“车同轨”政令,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 项:“考古资料比文献史料有价值”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史记》的可信度高于《中国通史》”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21.(14分)
    【答案】
    (1)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是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4分)根本目的:维护西周的政治秩序稳定,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4分)
    (2)时代特征: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答宗法制、礼乐制、奴隶制走向崩溃,分裂走向统一,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等,亦可);经济上,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化;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6分)
    22.(14分)
    【答案】
    (1)社会状况:生产力有了提高,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原始农业发展,粮食有了储备;出现原始村落,社会内部人人平等。(6分)举例: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2分)
    (2)变化:由集体耕作的井田制到租佃制出现。(2分)因素:铁器牛耕的使用。(2分)作用:提高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2分)
    23.(12分)
    【答案】
    示例一:不可以。(2分)遂公盨铭文刻于西周时期,大禹治水在夏朝发生,遂公盨不是当时的文物,铭文也不是当时撰写的。《尚书夏书》虽然传说是夏朝时期的文章,但是也没有被证实成书于夏,因此两者都不是一手资料。(10分)
    示例二:可以。(2分)遂公盨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夏为“三代”之首的观念,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深入人心。《尚书》撰写的时期尚有争议不能轻易否定,但铭文的出现证实了《尚书》内容的真实性。这证实了大禹及夏朝的确存在,大禹治水不仅仅是一个英雄传说,还是一个有据可考的史实。遂公盨是出土文物,《尚书》是当时文献,二重证据法,故可以证实。(10分)
    示例三:不完全可以。(2分)遂公盨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尚书》成书的时间为春秋。都与夏朝时间接近,使得它们记载的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由于这两者都不是一手资料,因此仍然存疑。遂公盨和《尚书》记载可信,但它不是一手资料,所以存疑。(10分)

    相关试卷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