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唐朝诗人胡曾有咏史诗句, 近代法国一个考察团留下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第Ⅰ卷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考古学家经过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根据这一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北京人已经( )
    A. 掌握钻孔技术B. 开始栽培水稻C. 能够直立行走D. 学会了使用火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项正确;掌握转孔技术的是山顶洞人,排除A项;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开始栽培水稻农是在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北京人会使用火,与直立行走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 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中游,主要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的居民是( )
    A. 元谋人B. 山顶洞人C. 仰韶先民D. 河姆渡人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距今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中游,主要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可知反映的原始居民是仰韶先民,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生活在今黄河中游,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制作彩陶和乐器,C项正确;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年前,排除A项;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排除B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居住干栏式房屋,主要种植水稻,排除D项。故选C项。
    3.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些发现证明当时( )
    A. 贫富分化现象显著B. 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C. 早期国家已经出现D. 各地文化汇聚中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墓葬随葬品的多寡不同,很明显是出现了明显的财富不均的现象,这反映了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墓葬陪葬物的多寡,与农业生产技术无关,排除B项;国家的建立,除了要有贫富分化外,还应有军队、刑法、监狱、各种制度等,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些要素,无法说明已出现早期国家,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陶寺文化,无法得出各地文化汇聚中原,排除D项。故选A项。
    4. 河南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两组相似度很高文物(如下图)。它们可用于实证( )
    A. 奴隶制王朝的相继更替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D. 远古传说是真实可信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虽然各具特点,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我国奴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夏朝、商朝、西周,仅从“河南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无法得出奴隶制王朝的相继更替,排除A项;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历史延续性,仅从“河南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无法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排除C项;远古传说不一定真实可信,有很多虚构夸张的成分,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悠久的古代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A项正确;商朝和周朝是继夏朝之后的奴隶制王朝,排除BC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6.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如鲁国都城曲阜、秦国都城雍城其规模不小于周王都城洛邑,这反映了当时( )
    A. 政治腐败B. 经济发展C. 华夏认同D. 王室衰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其规模不小于周王都城洛邑”可知,许多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有的规模堪比王都,这体现了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势力强大,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诸侯国都在扩建自己的都城,王室衰微,不能说明政治腐败,排除A项;春秋时期经济发展,但材料信息反映了王室衰微,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排除B项;春秋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这些,主要是反映了王室衰微,排除C项。故选D项。
    7. 唐朝诗人胡曾有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一诗句反映的是( )
    A. 唐朝时期文化繁荣昌盛B. 春秋时期诸侯纷纷争霸
    C.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D. 秦末农民起义声势浩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并结合所学可知,七雄指的是战国七雄,戈戟乱如麻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C项正确;材料虽然是唐诗,但诗句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战国兼并战争,并未体现唐朝文化繁荣,排除A项;根据材料“七雄戈戟乱如麻”结合所学可知,该史料体现的时间为战国时期,并不是春秋时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时间为战国时期,并不是秦朝末年,排除D项。故选C项。
    8. 近代法国一个考察团留下记载:他们“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与成都平原的富庶密切相关的历史原因是( )
    A. 都江堰的修建B. 灵渠的开凿C. 耧车的发明D. 秦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按灌溉和防洪的需要,合理控制内、外江的江水流量,合理控制,利用自然资源,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A项正确;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与成都平原无关,排除B项;耧车是汉朝时期的播种工具,不属于灌溉体系排除C项;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与题干中“是当地人充分领、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 种类丰富B. 功能单一C. 工艺简单D. 象征皇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各不相同,有防护器具,有食器,有盛酒器,有日常工具,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种类的丰富多样,A项正确;材料中青铜器功能各不相同,说明功能多样,排除B项;材料中青铜器形状不一,有的造型精美,有的造型奇特,工艺并不简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象征皇权的礼器,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最早具备汉字基本结构的是( )
    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最早具备汉字基本结构”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这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具备了汉字的基本机构,A项正确;BCD项在甲骨文之后,与“最早具备汉字基本结构” 不符合,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 下列两幅地图反映出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战国七雄形成过程B. 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D. 早期国家逐渐形成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两幅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为战国形势图,战国时期有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诸侯国;右图为秦朝形势图,说明秦完成了统一建立秦朝。两幅图的变化说明了向大一统国家发展,B项正确;右图与战国七雄形成过程无关,排除A项;题干没有说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频次,排除C项;夏朝的建立反映了早期国家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图示意的是( )
    A. 统一度量衡制度B. 统一使用半两钱C. 统一文字为小篆D. 统一车轨的宽窄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统一文字,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C项正确;秦朝时期统一度量衡制度,图片没有反映,排除A项;秦朝时期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图片没有反映,排除B项;秦朝时期统一车轨,但图片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历史知识竞赛中,根据主持人“戍守渔阳”、“遇雨误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提示,选手们应该回答的历史事件是( )
    A. 国人暴动B. 长平之战C. 陈胜、吴广起义D. 楚汉之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戍守渔阳”、“遇雨误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所学可知,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戍守渔阳,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在当时,戍守误期要被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项正确;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国人暴动与材料“成守渔阳”、“遇雨误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无关,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双方主力在长平地区进行战略决战,长平之战与材料“成守渔阳”、“遇雨误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无关,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历时4年多的大规模战争,楚汉之争与材料“成守渔阳”、“遇雨误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初年百姓流离失所,饥荒严重,一石米的价格高达五千钱,甚至出现“人相食,死者过半”的情况。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开拓疆域B. 休养生息C. 铸五铢钱D. 兼爱非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相食,死者过半’”,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十分贫困,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是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主要措施有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提倡节俭,废除一些严刑峻法等,到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文景之治”局面,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与材料中的汉初不相符,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与材料不相符,排除C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与材料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把这样的办学经验推向全国。图中文翁讲授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
    A. 道家思想B. 法令条文C. 军事理论D. 儒家学说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汉代《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汉武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汉武帝推行蜀郡文翁的办学经验必然是因为文翁讲述的是儒家学说,有助于他政策的推行,D项正确;西汉初期推行道家思想,排除A项;法令条文和军事理论不是汉代太学讲授的主要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0分)
    16. 历史的发展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阅读下列材料,回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生产工具(部分)
    材料二:
    材料三:秦国地处雍州、偏远落后,中原各国普遍看不起它,不与它会盟。但是到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赐予他霸主称号;秦孝公二十年,诸侯都来祝贺。秦国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与诸侯在逢泽会盟。
    ——据司马迁《史记》
    (1)生产工具的材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按出现的时间先后,依次将上图中的生产工具排序,并指出铁农具出现的大致时间。
    (2)写出春秋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孝公时期秦国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排序:打制石器→骨耜→青铜铲→铁农具;时间:春秋时期
    (2)孔子;仁;百家争鸣
    (3)变化:由被各诸侯国看不起到变成霸主(或地位得到提高);原因:商鞅变法(或答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因素: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繁荣;社会改革(变法)
    17. 我国古代历代王朝大多注重加强对地方的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问题。
    材料一: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上图中西周诸侯国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由高到低依次写出西周的贵族等级。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并概括以上对策的共同作用。
    【答案】(1)制度:实行分封制;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措施:全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郡县制。
    (3)主要对策:北击匈奴(或击退匈奴的具体史实);实行“推恩”政策(或答推恩令的具体做法);实行盐铁专卖(或加强经济管控)。作用:巩固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即位初面临的问题
    汉武帝的主要对策
    匈奴不断南下侵扰
    诸侯王封地广大、势力强大
    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候,又不肯为国家财政困境出力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共5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六十年”,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