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中考试-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模拟测试卷(人教版202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含答案解析).docx
    • 练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含答案解析).docx
    • 练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docx
    • 练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含答案解析)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含答案解析)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含答案解析)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含答案解析)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含答案解析)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含答案解析)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考试-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模拟测试卷(人教版2024)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考试-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模拟测试卷(人教版2024),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含答案解析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含答案解析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1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模拟测试2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4章第2节。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3-24八年级上·重庆万州·期中)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响度不同
    【答案】C
    【详解】A.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在20Hz和20000Hz之间,物体发声人耳不一定能听到,故A错误;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故所计时间偏短,故C正确;
    D.用手按压琴弦的不同部位,用同样的力拨动,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2.(23-24八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某声源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如图,经相同厚度a、b两种隔声材料包裹后,同一距离处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已知材料a、b相比,材料a的隔声性能较好。右侧四幅图中有两幅图对应材料a、b隔声后显示的波形,其中对应材料a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某声源发出相同的声音,因为是一个声源,所以音色一样,波形图的形状一样。声音相同时,声音的频率相同,所以波形图的疏密程度相同。材料a、b相比,材料a的隔声性能较好,所以通过材料a和材料b之后,通过材料a声音的响度更小,声音的振幅变小的更多,A选项中的波形图的幅度变化小,为通过材料b之后的波形图,B选项中的波形图的幅度变化大,为通过材料a之后的波形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3-24八年级上·上海·期中)下列事例中运用相同科学研究方法的是( )
    ①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③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
    ④研究弦振动的快慢和弦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A.①与③B.②与④C.②与③D.①与④
    【答案】D
    【详解】①在探究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涉及物理量较多,因此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②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运用了模型法;③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将敲击后的音叉插入水中,水波的振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④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综上可知:①和④采用的都是控制变量法,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3-24八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选择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测量长度时,测量的起点可以不对准刻度线
    C.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D.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
    【答案】C
    【详解】A.测量长度时,应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A错误;
    B.测量长度时,起始端应从0刻度线或其它整刻度尺开始,故B错误;
    C.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故C正确;
    D.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但估读位数过多便失去了意义,故D错误。
    故选C。
    5.(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0℃
    C.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答案】A
    【详解】A.成年人身高在1.7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要高一些,约为2.2m,故A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故B不符合题意;
    C.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3-24八年级上·广西南宁·期中)听到上课预备铃声,同学们纷纷走进教室,这个场景说明( )
    A.铃声属于噪声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能传递信息D.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答案】C
    【详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上课预备铃声将“上课”这一信息传递给同学们,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23-24八年级上·广东中山·期中)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8m/s;跑到中间(50米处)的速度9m/s,冲过终点时的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m/sB.9m/sC.10m/sD.13m/s
    【答案】C
    【详解】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8.(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赤峰·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时,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两物体在内都做匀速运动,且甲的速度较小
    C.在10s时,乙通过的路程是50m
    D.两物体在15s相遇,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D
    【详解】A.在内,甲和乙通过的路程都为100m,根据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甲、乙两物体在内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说明甲和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
    C.观察图可知,在10s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50m,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15s内经过的路程相同,所以两物体在15s末相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23-24八年级上·广东梅州·期中)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以下操作可行的是( )
    A.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
    B.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旋转
    C.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
    D.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
    【答案】C
    【详解】A.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绕入射点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 变大,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中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 动,光斑会向上移动,能中目标,故C符合题意;
    D.入射点不变,入射光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 也随之变大,光斑会向下移动,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B.夏天,早晨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
    C.秋天,缭绕在山间雾的形成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
    D.冬天,东北的树上形成雾凇的过程要放热,是凝固现象
    【答案】B
    【详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故A错误;
    B.夏天,早晨草叶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过程要放热,故B正确;
    C.秋天,缭绕在山间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形成过程要放热,故C错误;
    D.冬天,东北的树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此过程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1.(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如图所示,电冰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冷冻室的温度约为,读做摄氏零下18度
    B.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时,会吸收大量的热
    C.蒸气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后,会凝华放出热量
    D.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答案】B
    【详解】A.−18℃应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故A错误;
    B.制冷剂进入冷冻室的管子,会汽化,从而吸收大量热量,使冷冻室降温,故B正确;
    C.蒸汽进入冷凝器后,会液化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内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2.(23-24八年级上·湖北·期中)沥青属于非晶体材料,下列表示沥青熔化图像的是( )
    A.B.
    C.D.
    【答案】A
    【详解】A.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A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温度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的熔化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温度呈下降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的凝固图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比赛时发令员对着旁边一块黑色圆形挡板发令的情景,打后,终点计时员应在看到白烟时开始计时。某个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刚好为12s(),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响声
    B.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12.29s
    C.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是因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运动员真实的速度约为7.92m/s
    【答案】B
    【详解】A.挡板的主要作用是便于终点计时裁判看到白烟,故A错误;
    B.终点计时员听到声音时时间为
    运动员真实的成绩约为
    故B正确;
    C.看到白烟开始计时,是因为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只是时间比较短,可以忽略不记,故C错误;
    D.运动员真实的速度约为
    故D错误。
    故选B。
    14.(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合肥地铁1号线于2016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图示为一列正在缓慢进站并载有乘客的地铁,小李同学坐在该车的座位上。在进站过程中,对该列车和小李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李同学相对站台是静止的
    B.小李同学以座位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C.以站台为参照物,地铁和小李都是运动的
    D.小李以地铁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相对站台又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具有绝对性
    【答案】C
    【详解】A.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李同学是运动的,因为他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小李同学以座位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因为他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以站台为参照物,地铁和小李都是运动的,因为他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小李以地铁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相对站台又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故D错误。
    故选C。
    15.(23-24八年级上·重庆渝中·期中)一辆匀速行驶的高速列车,车头在B处鸣笛后,在时刻位于车头的司机听到正前方隧道入口A处山崖反射回来的回声,再过一段时间,在时刻司机也到达隧道口。车、声音的位置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由图可知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列车的速度为68m/s
    B.由图像可知,为1︰3
    C.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列车的5倍
    D.如果列车的速度加快,则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列车鸣笛后声音到达隧道入口A处山崖的时间为,则列车鸣笛处到隧道入口A处山崖的距离为
    位于车头的司机在时刻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所以列车运动的距离为
    又因为图中,则列车的速度为
    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因为
    所以
    又因为图中,得

    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因为
    所以司机听到回声时,列车通过的路程与声音通过路程之比为
    即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列车的5倍,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当列车匀速行驶时,,则
    声音速度不变,当列车的速度加快时,列车通过的路程增大,则有

    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有一只自制温度计只有75根均匀刻线,若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15根刻线,当把它插入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升高到第65根刻线。现选用摄氏凝标,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A.B.C.D.
    【答案】A
    【详解】依题意得,温度计的第15根刻线为0℃位置,第65根刻线为100℃位置,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因此温度计的起始示数为
    最大示数为
    故这个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8~12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23-24八年级上·内蒙古通辽·期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煤气罐,其内主要装有液化石油气,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石油气液化的;烧水壶嘴上方放置一块冷玻璃板,会看到冒出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板上凝成小水珠 方式使气体液化的。
    【答案】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详解】[1][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液化可以大大的减少体积,可以节省空间;烧开水时,水壶嘴上方放置一块冷玻璃板,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板,由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这属于是降低温度使气体发生液化。
    18.(22-23八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如图所示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测温液体的 的原理制成的。中国科兴疫苗须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来反映贮存环境的最高温度,进而判断环境温度是否达标。
    【答案】 热胀冷缩 乙
    【详解】[1]根据物理常识可知,常见的温度计为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由图可知,甲温度计是普通的温度计,乙温度计的构造类似于体温计,根据体温计的构造特点可知,温度升高后,液柱升高,温度降低,液柱不会再降下去,因此可以测定最高温度,所以应在冷藏箱内放置温度计乙。
    19.(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中)阅兵式上,空中加油机给歼击机加油时,如果以歼击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的;飞机飞过时,观众堵住耳朵,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 静止 人耳处
    【详解】[1]空中加油机在给歼击机加油时,以歼击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飞机飞过时,观众堵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0.(23-24八年级上·重庆江津·期中)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右边音叉的振动靠 (填传声介质)传给了左边的音叉。
    【答案】 振动 空气
    【详解】[1]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所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将乒乓球弹起,说明左边的音叉也振动发声,则右边音叉的声音通过空气将声音传到了左边。
    21.(23-24八年级上·湖北随州·期中)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四次的测量结果为13.41cm、13.42cm、13.52cm、13.44cm,他的测量结果应为 cm。
    【答案】 减小误差 13.42
    【详解】[1]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因此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四次测量数据中,13.5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数据,应该改舍弃,测量结果应为
    22.(23-24八年级上·河南郑州·期中)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反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两车运动6s时,甲车的速度为 km/h,当乙车通过路程为8m时,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为 m。
    【答案】 7.2 24
    【详解】[1][2]由图可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6s时,甲车的速度为
    当乙车通过路程为8m时,所用时间为8s,由图像可知,此时甲车通过的路程为16m,又因为两车同时同地反向运动,所以此时甲车与乙车之间的距离
    Δs=16m+8m=24m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共6分)
    23.(23-24八年级上·青海·期中)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若要用镜子将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的深井里,请在下图1中画出其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详解】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30°+90°=120°
    则反射角为60°,因法线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则可确定其位置,然后作法线的垂直线就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了,如图所示:
    24.(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如图所示,a点是某同学眼睛所在的位置,MN是一扇窗户的两边沿的位置(光线要带箭头),画出眼睛看到窗外的范围。
    【答案】
    【详解】由于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从人的眼睛向窗户的上下两个边缘画光线,光线中间即为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2分)
    25.(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期中)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1)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只填写字母代号)的弦,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想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编号为 ,本探究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做 ;
    (3)选用编号为A、C两根琴弦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理由是: ;
    (4)小明提出本实验需要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答案】 D、E 低 B、C 控制变量法 不能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得到普遍规律
    【详解】(1)[1][2]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需要控制弦的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D、E的弦,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琴弦的横截面积越大,振动频率越低,所以音调越低。
    (2)[3]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弦的横截面积、材料相同,长度不同,应选B、C的弦。
    [4]根据实验步骤可知,本探究实验所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5][6]当研究音调与一个变量时,必须保证其他两个变量相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琴弦,材料不同,长度不同,出现两个变量,因此不能探究琴弦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的关系。
    (4)[7]本实验中对选中同一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防止偶然性的发生。
    26.(22-23八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中)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 (选填“A”或“B”)的高度;这样的调整顺序是为了 (写出一点即可)。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为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不断上升”或“保持不变”)。
    (3)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两次实验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原因是 。
    (5)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可能是因为:当地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标准大气压。
    【答案】 B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98 保持不变 a 用水质量不同 小于
    【详解】(1)[1][2]组装实验装置时,先从下到上,因此应当先调整图甲中B的高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3][4]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图中所示不变的温度为98℃,故实验时水的沸点是98℃。
    (3)[5]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图丙中,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a图。
    (4)[6]由图乙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初温相同,所用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加热,但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这可能是因为所用水的质量不同。
    (5)[7]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原因是当地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27.(23-24八年级上·重庆江津·期中)小明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甲所示。
    (1)①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使小车运动时间 (选填“缩短”或“增加”),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 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并将s1、t1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s2所用时间t2,并将s2、t2记录在表格中。
    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为: 。由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⑤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用“s1、t1、s2、t2”表示),并将v3记录在表中。
    ⑥实验发现v1 v3(选填“>”、“<”或“=”)。
    (2)在t2测量的过程中,如果小车运动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前半段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v2将偏 (填“大”、“小”);若实验时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开始时不是从静止开始释放,而是往下推了一下小车,则测得的前半段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将偏 (填“大”、“小”);
    (3)如图中能够大致反应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A.B.C.D.
    【答案】(1) 增加 刻度尺 停表 <
    (2) 小 大
    (3)C
    【详解】(1)①[1]若要计时方便和准确,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些,故应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
    ②[2][3]要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1,实验室中用刻度尺测量。要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实验室用停表。
    ④[4]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所以实验原理为。
    ⑤[5]根据图和上面测量的相关数据知,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距离为s1-s2,所用时间为t1-t2,根据测量原理,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⑥小车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大于通过下半程所用的时间,全程的路程是下半段路程的2倍,而全程的时间大于下半程时间的2倍,由可知,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速度v3,即v1

    相关试卷

    第一次月考-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模拟测试卷(人教版2024):

    这是一份第一次月考-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模拟测试卷(人教版2024),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1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2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1含答案解析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2含答案解析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