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3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62326/0-17312514212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3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62326/0-17312514212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3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62326/0-17312514212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3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3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6页。
第一部分:课内基础
曹刿论战① 《左传》
十年②春,齐师③伐我④。公⑤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⑨?”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⑩,必以分人⑪。”对⑫曰:“小惠未遍⑬,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⑭,弗敢加⑮也,必以信⑯。”对曰:“小信未孚⑰,神弗福⑱也。”公曰:“小大之狱⑲,虽不能察⑳,必以情 EQ \\ac(○,21)。”对曰:“忠之属也 EQ \\ac(○,22)。可以一战 EQ \\ac(○,23)。战则请从 EQ \\ac(○,24)。”
【注】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十三经注释》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③[师]军队④[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⑤[公]指鲁庄公。鲁国君主,前693-前662年在位⑥[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⑦[间(jiàn)]参与。⑧[鄙(bĭ)]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⑨[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⑩[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⑪[必以分人]一定把他分给别人。⑫[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⑬[遍]遍及、普遍。⑭[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⑮[加]虚夸,夸大。⑯[信]实情。⑰[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信服。⑱[福]赐福、保佑。⑲[狱]指诉讼事件。⑳[察]明察。 EQ \\ac(○,21)[情]诚,诚实。这里指诚信。 EQ \\ac(○,22)[忠之属也]是尽职分之内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EQ \\ac(○,23)[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战。 EQ \\ac(○,24)[从]跟随
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公与之乘①。战于长勺。公将鼓之②。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③。公将驰④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⑤,登轼而望之⑥,曰:“可矣。”遂逐齐师。
【注】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②[鼓之]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③[败绩]大败④[驰]驱车追赶。⑤[下视其辙(zhé)]向下查看车轮轧出的痕迹。⑥[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子前边的横木眺望齐国的军队。
参考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②。一鼓作气③,再④而衰,三而竭⑤。彼竭我盈⑥,故克之,夫大国,难测⑦也,惧有伏⑧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⑨,故逐之。”
【注】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②[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③[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鼓起。④[再]第二次。⑤[竭](士气)枯竭⑥[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⑦[测]推测,估计。⑧[伏]埋伏。⑨[靡(mĭ)]倒下。
参考译文: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15分)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但微颔之B.颖士不诣/及郡下,诣太守
C.颖士阴语柳并曰/此中人语云D.乱不久矣/无丝竹之乱耳
2.翻译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1)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6分)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14分)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
(选自《稽神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B.君旦日能辱顾乎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
C.少年出延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D.间一岁,复诣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汭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
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
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汭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
D.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
(2)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
4.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答案:
曹刿论战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17分)
1.(3分)D
2.(3分)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意思正确即可)
3.(3分)C
3.(6分)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②都有政治远见。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洧退兵。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食者”的不屑。
参考译文:
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祿山反叛以后,萧颖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潁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14分)
1.(3分)C
2.(3分)C
3.(4分)
(1)过了一两天,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木材,质量好而价格便宜。
(2)先前的木材,是我卖给您的,今天把这(四块杉板)送给您。
4.(4分)乐于助人:徐彦成以为少年碰到了困难,就请他上船吃饭,以礼待之。知恩图报:赚了钱之后,徐彦成买了大量珍玩酬谢少年。
参考译文:
军吏徐彦成,一直从事木材生意。丁亥年,(他)到江西信州的汭口场,没有木头可买卖,船停泊了很久。一天晚上,(他看见)有个少年带着两个仆人在江岸边徘回,样子像是找什么人没找到。于是徐彦成把少年请到船上,设酒招待(少年),用招待宾客的礼仪对待他。少年对此感到非常惭愧,将要离开时,他答谢说:“我家在离这几里远的别墅里,您明天能屈尊拜访吗?”徐彦成答应了。第二天(徐彦成)就往少年家去,走了一里多,就有仆人牵马来迎接,不一会儿到一个大宅子,门楼屋舍十分华贵。少年出门迎接,(房子里)酒水美食丰盛完备,悠闲的停留久了。于是徐彦成提到在这里待了很久也买不到木材,少年说:“我有木材在山里,明天让人给你运出来。”住了一两天后,果然从山里运来了大批的杉木,物美而且价廉。买卖完毕,(徐彦成)去向少年辞别,少年又叫人抬出四块大杉木板,说:“之前的木材是我卖给你的,现在这(四块板子)是我送你的。运到吴地会卖上好价钱。”徐彦成运着木材回返,才到秦淮河时,正逢吴国大帅去世,采购杉木板做棺材,因为徐彦成的木板质量特别优异,得到了数十万钱。徐彦成大肆购买珍宝古玩,又返回汭口酬谢少年,再次和少年在市场里做交易。
(徐彦成)三次往返(汭口与金陵)获得了很高的利润。隔了一年,(徐彦成)又到汭口,只见村子还是原样,但大宅子却不见了。(徐彦成)询问村子里的人,竟然没有人知道大宅和少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6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5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34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