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7章限时自测24-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59999/0-17312228357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7章限时自测24-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59999/0-17312228358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7章限时自测24-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59999/0-17312228358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7章限时自测24-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67章限时自测24-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节,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A.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 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 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 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维生素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2. 切取某动物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用某种方法将此基因转移到鲇鱼的受精卵中,从而使鲇鱼比同类个体大了3~4倍,此项研究遵循的原理和过程是()
A. 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B. 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
C. 细胞工程:→RNA→蛋白质
D. 基因重组:→RNA→蛋白质
3. (09·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为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c时期合成蛋白质为DNA复制准备了条件
B. c时期mRNA因b时期DNA含量增加而增加
C. 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剂在b时期发挥作用
D. 杂交育种中基因重组发生在d时期
4. (09·宝鸡一检)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小麦的配子培养产生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B. 单倍体是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植物体
C. 可以利用花药培养的方法直接产生有活力、能正常结实的纯合体
D. 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可用来培育新的物种
5.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A. 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 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C. 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比普通个体植株矮小
D. 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
6. (09·福州质检)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
B. 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原理
C. 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 “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
7. (09高考·上海)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
A. 诱变育种B. 细胞融合
C. 花粉离体培养D. 转基因
8. (09·金华十校联考)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的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 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 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 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9. (08·滨州期末)下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 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 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
D. 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
10. (09高考·重庆)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
11. 大丽花的红色(C)对白色(c)为显性,一株杂合的大丽花植株有许多分枝,盛开众多红色花朵,其中有一朵花半边红色半边白色,这可能是哪个部位的C基因突变为c基因造成的()
A. 幼苗的体细胞
B. 早期叶芽的体细胞
C. 花芽分化时的细胞
D. 杂合植株产生的性细胞
12. 育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A. 高产青霉素菌株B. 太空椒
C. “黑农五号”大豆D. 中国杂交黑白花牛
13. 基因治疗是指()
A. 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B. 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 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恢复正常
D.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4. 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基因③能形成新基因型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15. 菊花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紫色(R)对白色(r)显性。现已克隆到控制紫色的基因R,如果你打算利用上述材料开展研究,那么下表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09高考·浙江)(18分)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了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
(1)现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欲选育B-B-雌性小鼠。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
(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 上进行,通过tRNA上
的 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 。
(3)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 。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
17. (09高考·广东)(16分)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
18. (21分)现有味甘汁多、消暑解渴、稳定遗传的绿皮(G)红瓤(R)、小子(e)西瓜品种甲与白皮(g)黄瓤(r)、大子(E)西瓜品种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西瓜育种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①过程所用的试剂为 ,通过②途径培育无子西瓜的方法叫做 ,所结西瓜果实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为 、 。
(2)通过③培育无子西瓜时所用的试剂为 ,施用的时机和部位是 。瓜农用②生产的无子西瓜比用③更受消费者青睐,原因是 。如果选用的品种优良,瓜农们也乐意采用③途径生产无子西瓜,其优点是 。
(3)种子公司用品种甲作母本、品种乙作父本,通过⑤途径制得杂交种F1,待其播种开花后彼此相互受粉,结出的瓜比亲本个大、味甜、品位高,这是利用了 的原理。将此瓜所结种子(即F2)留下,来年再种的结果是产量、品质大大下降,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 ,这些种子胚的基因型在理论上有 种。
(4)若由杂种植株获得单倍体植株,需使用的方法是进行 培养。
(5)为确认上述植株是否是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检查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辨明染色体数目。此时应该准备的试剂是 、 和 ,观察的最佳时期为 ,看到的染色体数目应是 条。
(6)通过⑤途径形成的F1的胚乳细胞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理论上也能形成西瓜幼苗。对它的根尖镜检,应该找到 个染色体组,其中 个来自母本, 个来自父本。由它结出的西瓜有子还是无子? 。
答案
限时自测24
必修2第6章第1、2节
1. B2. D
3. C解析:由图可知a、b为间期,a期为b期DNA复制准备了条件;c时期mRNA增加并非因b期DNA增加引起,而是与纺锤体形成有关;诱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时,即b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而图中DNA复制一次、分裂一次是有丝分裂。
4. A5. D6. C7. C8. A9. C
10. D11. C12. D13. A14. A15. D
16. P B+B+(♀)×B+B-(♂)
F1 B+B+ B+B-
1 ∶ 1
取F1中的B+B-雌性小鼠和B+B-雄性小鼠交配
B+B-(♀)×B+B-(♂)
F2 B+B+ B+B- B-B-
1 ∶ 2 ∶ 1
从F2的B-B-小鼠中选出雌性个体
(2)核糖体反密码子G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3)血浆中的H2S不仅仅由G酶催化产生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2S浓度
17. (1)单倍体(2)诱发基因突变抗该除草剂的能力
(3)加倍二倍体
(4)(纯合)敏感型植株F1都是敏感型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18. (1)秋水仙素多倍体育种GGgRRrEee绿皮红瓤无子
(2)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未受粉的雌蕊子房与二倍体相比果实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省去制种的麻烦或节约购买三倍体西瓜种子的成本
(3)杂种优势性状分离27(4)花药离体(5)95%的酒精15%的盐酸
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有丝分裂中期11
(6)321无子
限时自测25
必修2 第7章 第1、2节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09·黄山一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B. 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
2.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表现
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3. (09·宁波一模)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
A. 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B. 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 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D. 家蝇的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4.(08高考·江苏)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5. (09高考·江苏)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 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6.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7.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将其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 25%B. 32%
C. 50%D. 64%
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②④⑤⑥⑦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⑥D. ①②③⑤⑦
9.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 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10. 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物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 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 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 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 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11. 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 60%、8%B. 80%、92%
C. 78%、92%D. 92%、8%
12. 一般地说,干旱条件育成的作物,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作用是()
A. 诱发基因突变B. 引起染色体变异
C. 选择基因型D. 导致基因重组
13. (08高考·广东改编)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 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 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 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间接使用价值
二、非选择题(共61分)
14. (7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 。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3)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5.(09高考·上海)(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上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境。X、Y分别是 、 。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 。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下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 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
③如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如图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 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 。
16. (09高考·上海)(14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
(2)实验步骤:①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③ ;
④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下面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4)结论: 。
(5)分析与讨论:
①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
②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a.实验步骤: 。
b.结果与分析: 。
17. (09·黄山一检)(30分)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果蝇(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a.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 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 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d. 根据残翅果蝇的面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 。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 。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 ?,你的理由是 。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 ;
③ ;
④ 。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答案
限时自测25
必修2第7章第1、2节
1. C2. D3. C
4. C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16%AA自交16%AA
48%Aa自交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
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28%
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
5. B解析:A项中,b和d不一定达到生殖隔离;B项中,由于a1和a2的地理隔离,d和c有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D项中,a1中外迁群体与当地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相同,但如果只发生地理隔离,而没有发生生殖隔离,则c和d可能是一个物种。
6. B7. B8. C9. D
10. D解析: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相比,由于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基因库的变化不是相互影响的;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但由于适应了新的环境,其性状不可能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保持一致。
11. D解析: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某个基因的频率=某个基因数/全部等位基因数,即XB的基因频率=XB/(XB+Xb)。由于B、b只位于X上,Y上没有,男性体内只有1个X,因此只有1个此类基因(B或b);而女性体内有两个X,因此有两个此类基因(包括B或b)。所以被调查的种群中XB=42.32%×2+7.36%×1+46%=138%。XB+Xb=42.32%×2+7.36%×2+0.32%×2+46%×1+4%×1=150%。所以XB/(XB+Xb)=138%/150%=92%,Xb的基因频率=1-92%=8%。
12. C13. A
14. (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选择和隔离
15.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2)种群 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答案合理即给分)③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16.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答案合理即给分)
(2)①非工业污染③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下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①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②a.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b.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答案合理即给分)
17. (1)1/2(2)1/3(3)不科学 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②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频率减小
解析: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
(2/3×2/3)/1-1/3×1/3=12,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1/4、1/2、1/4。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频率减小。
基因
表达的细胞
表达产物
A
细菌抗虫蛋白基因
抗虫棉叶肉细胞
细菌抗虫蛋白
B
人酪氨酸酶基因
正常人皮肤细胞
人酪氨酸酶
C
兔血红蛋白基因
兔成熟红细胞
兔血红蛋白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用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
判断基因型
B
将控制开紫花的基因转入其他植物中
改变受体植物花的颜色
C
将R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量表达紫色蛋白
生产紫色蛋白用作染料
D
用紫花杂合子的嫩芽组织培养获得纯合子植株
用于育种
地区
项目
浅色蛾
黑色蛾
工业污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5章限时自测21-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4章限时自测20-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3章限时自测18-专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