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大肠杆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大多数菌株不会引起人类疾病,一些大肠杆菌菌株通过产生维生素K2或通过防止病原菌在肠道繁殖而使其宿主受益。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B.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有核糖体和线粒体
C. 均会与人建立互利共生关系
D. 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基质中可产生ATP
【答案】D
【分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其最主要的区别是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详解】A、大肠杆菌具有细胞结构,含有DNA和RNA,但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的能合成对人有益的维生素K2,有的会引发疾病,说明肠道内的大肠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既有互利共生,也存在寄生,C错误;
D、大肠杆菌可以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其细胞质基质中可产生ATP,D正确。
故选D。
2. 茶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适量饮茶有益健康。实验小组从茶树的叶肉细胞中克隆出一个基因,该基因能编码蛋白质 RIP。RIP 能作用于核糖体使其失活,使茶树表现出抗病虫害的性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RIP 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 RIP 是通过在翻译水平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的
C. RIP 可能是直接影响核糖体的 tRNA 使核糖体失活的
D. RIP 能抑制害虫的繁殖,不能抑制细菌和病毒的增殖
【答案】B
【分析】一、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
二、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
【详解】A、 RIP是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A错误;
B、RIP 能作用于核糖体使其失活,而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RIP抑制的是翻译过程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作用,B正确;
C、核糖体的RNA是rRNA,C错误;
D、RIP 能作用于核糖体使其失活,细菌中也含有核糖体,RIP 能抑制害虫的繁殖和细菌增殖,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RIP不能抑制其增殖,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
B. 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但不会降低钠钾泵的运输速率
C. 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所以吸收葡萄糖的能量由细胞质基质提供
D. 离子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必须借助于转运蛋白
【答案】D
【分析】一、借助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二、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详解】A、一定范围内,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但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呼吸作用到达一定强度后,主动运输的数量不再增加,A错误;
B、离子通道和钠钾泵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变性剂既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也会降低离子泵的运输速率,B错误;
C、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
D、离子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是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转运蛋白,D正确。
故选D。
4. 如图是某酶促反应产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t1时改变了某种反应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1前产物量始终为0,可能是温度过高引起的
B. ab段产物增加速率减慢,可能是受底物量的限制
C. 在反应初期增加酶的数量,b点的高度不会改变
D. 若t2时加入另一种酶,原反应产物的量可能改变
【答案】A
【分析】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状和数量不会发生改变,酶发生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A、t1前产物量始终为0,可能是温度过低酶活性受到抑制引起的,如果是温度过高,可能酶变性失活,t1以后也不会有产物生成,A错误;
B、ab段时产生产物的反应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底物已被消耗了一部分,产物增加速率减慢,可能是受底物量的限制,B正确;
C、酶只会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因此在反应初期增加酶的数量,b点的高度不会改变,b点的高度与底物的量有关,C正确;
D、若t2时加入另一种酶,该酶可能以前一种酶的反应产物为底物进行反应,因此原反应产物的量可能改变,D正确。
故选A。
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丝分裂实验中选择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更容易观察到现象,因为内表皮为单层细胞
B. 恩格尔曼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
C.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
D. 高温处理后的红苋菜叶肉细胞可用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答案】C
【分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的绿叶可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分裂,不能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实验,A错误;
B、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易于观察,B错误;
C、绿叶中色素分离实验中所用层析液等有机溶剂有毒,需在通风条件下进行,C正确;
D、高温处理后的红苋菜叶肉细胞已经死亡,不可用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D错误。
故选C。
6.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不能作为支持该论点的论据是( )
A. DNA由核苷酸组成,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B. 大肠杆茵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在DNA分子上分布着大约4400个基因
C.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D. 导入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比野生鲤鱼的快
【答案】A
【分析】细胞生物和一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这些生物的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RNA病毒而言,其遗传物质是RNA,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可见,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DNA由核苷酸组成,其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这说明D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但不能说明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A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在DNA分子上分布了大约4400个基因,说明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不符合题意;
C、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能间接说明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不符合题意;
D、导入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比野生鲤鱼的快,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即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两端,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会使端粒缩短一截,随着端粒缩短、消失,细胞将失去分裂能力而衰老。人的端粒酶结构及其催化修复端粒DNA的过程如图所示,端粒酶通过修复端粒DNA从而维持端粒长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体积增大
B. 端粒酶可以连接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C. 端粒酶、核糖体和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相同
D. 端粒DNA序列被“截”短,不影响正常基因的DNA序列
【答案】C
【分析】端粒酶的组成成分为RNA和蛋白质,能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详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
B、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因此端粒酶能连接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
C、端粒酶的组成成分为RNA和蛋白质,核糖体和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也是RNA和蛋白质,C正确;
D、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因此会影响正常基因的DNA序列, 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观遗传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B. 表观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和表型的改变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 同卵双胞胎的细微差异、蜂王和工蜂的差异都与表观遗传相关
D. DNA的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表型
【答案】B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详解】A、表观遗传现象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表观遗传机制在特定的时间通过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而影响细胞分裂、分化以及代谢等生命活动,A正确;
B、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B错误;
C、同卵双胞胎原则上基因完全相同,表型上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C正确;
D、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均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生物的表型,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未发生变化,但生物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
故选B。
9. 如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过程都需要解旋酶
B. 图示DNA片段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49个
C. 图示过程中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D. 一般情况下,每个mRNA上能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多肽链,⑤是tRNA。
【详解】A、遗传信息的表达是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即图中的b、c;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需要解旋酶(打开DNA分子双链)和DNA聚合酶(催化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子链上);b是转录,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解旋过程是通过RNA聚合酶催化的,A错误;
B、根据c生理过程中的②中的A和U的数目可知该DNA片段中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7个,因此该DNA片段第3次复制至少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3-22)×7=28个,B错误;
C、题图中c为翻译过程,据图分析可知,tRNA是从右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完成翻译,从左边离开核糖体,故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C正确;
D、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每个核糖体完成肽链的合成),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合成的时间,D错误。
故选C。
10. 荨麻草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且经常出现雌雄败育(无花)现象,杂交实验发现,F1总是无花蕊:雄株:雌株=2:1:1,再将F1雄株和雌株杂交,F2也出现无花蕊:雄株:雌株=2:1:1。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解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环节
B. 由图解可知,A、a和B、b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可利用测交的方法验证某雄株的基因型
D. 正常情况下,荨麻草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纯合的雄株
【答案】D
【分析】经分析,荨麻草的雌株的基因型为aaBb,雄株的基因型为Aabb,无花蕊(雌雄败育)的基因型为AaBb、aabb,雌株与雄株杂交,后代总是出现无花蕊(AaBb、aabb):雄株(aaBb):雄株(Aabb)=2:1:1。
【详解】A、图示利用基因型对题干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提出假说环节,A错误;
B、当不同对的基因位于同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杂交的结果和以上解释相同,所以不能确定A、a和B、b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若要验证某雄株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不能用测交的方式,因为雄株基因型为Aabb,而测交时,必须用到aabb,但aabb个体雌雄败育,C错误;
D、纯合雄株基因型应为AAbb,自然界中只有Ab的雄配子,没有Ab的雌配子,因此正常情况下,荨麻草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纯合的雄株,D正确。
故选D。
11. 已知果蝇眼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F1雌雄果蝇杂交得到F2表型及数量比为:雌果蝇中野生型眼:朱红眼=1:1,雄果蝇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不考虑突变及X、Y同源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果蝇眼颜色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F2中野生型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均相同
C. F2中朱红眼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
D. 若让F1中的野生型眼雌果蝇和F2中的白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1:1:1:1
【答案】C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题意显示,将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而确定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雌性中野生型∶朱红眼=1∶1,雄性中朱红眼∶玉色眼∶野生型眼∶白眼=4∶4∶1∶1,据此可推测控制果蝇眼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雄果蝇表现出两多两少的分离比,说明F1雌果蝇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部分卵原细胞中的X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进而产生了两多两少的配子类型,A错误;
BC、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XAbXAb)与一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XaBY)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眼(XAbXaB),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XAbY),结合F2雄性中出现四种表型可知,F1的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4XAb∶4XaB∶1XAB∶1Xab四种配子,因此F2中野生型眼雌果蝇为XABXAb、XaBXAb,基因型不同,朱红眼雌果蝇有2种基因型,为XAbXAb、XAbXab,B错误,C正确;
D、若让F1中的野生型眼雌果蝇(XAbXaB)和F2中的白眼雄果蝇(XabY)杂交,雌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4XAb∶4XaB∶1XAB∶1Xab四种配子,因此子代雌性会出现4种表型,比例为4:4:1:1,D错误。
故选C。
12. 下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XY同源区段遗传和新的突变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无论Ⅱ3是否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与Ⅱ4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不变
C. Ⅲ12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Ⅱ7和Ⅱ8,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Ⅱ8
D. 若Ⅲ11与不携带甲、乙两种病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则后代一定不会患这两种病
【答案】B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隔代遗传,发病率低,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代代遗传,发病率高,与性别无关;伴X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伴X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伴Y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且传男不传女。
【详解】A、表现正常的Ⅱ3、Ⅱ4生出了患甲病的孩子Ⅲ10和患乙病的孩子Ⅲ9,说明甲病、乙病都是隐性病,由于女患Ⅲ10的父亲Ⅱ3表现正常,不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的父亲和所有儿子一定生病”的遗传特点,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族中没有患乙病的女性,没法判断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若Ⅱ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那么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Ⅱ3表现为患病),患乙病的Ⅲ9为A_bb,患甲病的Ⅲ10为aaB_,则表现正常的Ⅱ3、Ⅱ4都是AaBb,再生出正常孩子A_B_的概率为3/4×3/4=9/16;若Ⅱ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乙病的儿子Ⅲ9为XbY,儿子的Xb一定来自其母亲Ⅱ4,则Ⅱ3、Ⅱ4的相关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二人能生出患甲病的孩子aa,则表现正常的Ⅱ3、Ⅱ4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再生出正常孩子A_XBX-、A_XBY的概率为3/4×1/2+3/4×1/4=9/16,B正确;
C、Ⅲ1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致病基因a分别来自他的父母Ⅱ7、Ⅱ8,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12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bb,致病基因b分别来自他的父母Ⅱ7、Ⅱ8,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致病基因来自于他的母亲Ⅱ8,因为父亲只能给他Y染色体,C错误;
D、先分析甲病,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男性基因型为AA,无论不患甲病的Ⅲ11是杂合子Aa还是纯合子AA,后代一定表现正常,再看乙病,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那么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男性基因型为BB,无论不患乙病的Ⅲ11是杂合子Bb还是纯合子BB,后代一定表现正常,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1的兄弟Ⅲ12患乙病,则基因型为XbY,那么他们表现正常的母亲Ⅱ8一定是杂合子XBXb,Ⅲ11的基因型就可能是XBXB或XBXb,若Ⅲ11的基因型是XBXb,那么她与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男性XBY结婚,能生出患乙病的儿子XbY,D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
B. 肺炎链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 图一可表示“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时,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D. 图二可表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蛋白酶组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
【答案】A
【分析】一、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
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从S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 R型活菌混合均匀在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只有S型菌DNA和R型活菌混合的培养基上出现S型菌落,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详解】A、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细胞壁 外面包围的一层胶状物质;S型细菌与R型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S型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A正确;
B、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含有核糖体,故肺炎链球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错误;
C、图二可表示“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时,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C错误;
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蛋白酶组实验结果是呈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由于细菌转化效率很低,绝大部分是R型细菌,少部分是S型细菌,故图二不可表示“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蛋白酶组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错误;
故选A。
14. 下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生理过程(图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DNA的基本骨架由①和②交替排列构成
B. 图乙所示DNA复制具有多个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
C. 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1/300
D. 若图甲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每个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100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为DNA分子结构平面图,其中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碱基(胞嘧啶),④表示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C(胞嘧啶)组成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表示腺嘌呤,⑥表示鸟嘌呤,⑦表示胸腺嘧啶,⑧表示胞嘧啶,⑨表示氢键。乙图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图,从图中可看出,DNA复制是多起点复制。
【详解】A、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A正确;
B、分析图乙可知,有多个复制起点、能够双向复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复制的速率,B正确;
C、用32P标记的1个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则新形成的300个噬菌体中有2个含32P,占1/150,C错误;
D、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标记部分的脱氧核苷酸比未标记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00,D正确。
故选C。
15. 囊性纤维化是由某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约70%的囊性纤维化患者是编码CFTR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所致。CFTR基因突变后,Cl-转运受阻,肺部分泌物黏稠并增多。如图是正常人与囊性纤维化患者所作的比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体的肺泡上皮细胞CFTR蛋白转运Cl-属于主动运输
B. 正常情况下,随着Cl-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速率减慢
C. 囊性纤维化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分泌物的黏稠程度与细胞内外Cl-浓度差的改变影响水分子的运输有关
【答案】B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题意分析,囊性纤维化是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约70%的囊性纤维化患者是编码CFTR蛋白(一种转运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所致。图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是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协助转运氯离子,因此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图中细胞膜上的CFTR蛋白是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协助转运氯离子,因此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
B、水分子的运输为被动运输,是顺着水含量的梯度进行的运输,正常情况下,随着Cl-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速率加快,B错误;
C、该实例说明基因突变造成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造成了生物体性状的改变,即该实例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当细胞外氯离子浓度较高时,水分子渗出较多,因而粘液变得稀薄,故分泌物的黏稠程度与细胞内外Cl-浓度差的改变影响水分子的运输有关,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捕光复合物、放氧复合物和电子传递复合物等。藻蓝蛋白是海洋藻类中吸收光能的一类蛋白质,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为研究藻蓝蛋白的功能,研究人员以缺失细胞壁的莱茵衣藻突变体(cc849)、基于cc849制备的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的转基因莱茵衣藻藻株(Cr-PC)和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及FACHB314合成酶的莱菌衣藻藻株(Cr-PCHP)为材料,研究相关光合参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莱茵衣藻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 制备的各类藻株应放入清水中,以保持其活性
C. 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藻蓝蛋白FACHB314吸收的光不能输入光合作用系统
D. 由结果推测,藻蓝蛋白FACHB314的表达对莱茵衣藻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AD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
【详解】A、光系统I和光系统II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捕光复合物、放氧复合物和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参与光反应,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A正确;
B、cc849缺失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涨破,因而培养cc849不能用清水,B错误;
C、根据实验结果,Cr-PC和Cr-PCHP藻株均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二者的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速率均高于cc849藻株的,说明藻蓝蛋白FACHB314吸收的光能输入光合作用系统,从而能提高光合速率,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藻蓝蛋白是海洋藻类中吸收光能的一类蛋白质,Cr-PC和Cr-PCHP藻株均高表达藻蓝蛋白FACHB314,且Cr-PC和Cr-PCHP藻株在光系统I和光系统II上的电子传递速率高于cc849藻株,由此推测重组藻蓝蛋白的表达对莱茵衣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可能具有促进作用,D正确。
故选AD。
17.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假说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B. 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证明其假说是正确的,属于演绎推理过程
C. F2的表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 在杂交时应在豌豆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
【答案】ABC
【分析】孟德尔一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是:在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去雄→对母本套袋,避免外来花粉干扰→花粉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套袋。
【详解】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雄配子或雌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且生物体能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等,A错误;
B、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证明其假说是正确的,属于实验验证过程,B错误;
C、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测交的表型比为1:1,C错误;
D、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杂交时为了防止自花传粉,应在母本开花前先去雄,再套袋,待成熟时再授粉,D正确。
故选ABC。
18. 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图A→D和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C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16条
B. 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
C. 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条
D. GH段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4条
【答案】ABD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D、DH连续两个分裂过程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AB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C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D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EF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据图可知,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D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中、后期,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C段细胞,若处于后期,则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16条,A正确;
B、经过AD,即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8个DNA ,8条染色体,且每个DNA分子,均为杂合链,经过DE,DNA完成复制,EF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故该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B正确;
C、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均含有4条脱氧核糖核苷酸单链,但只有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单链含32P,故当发生着丝点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依然不变,仍为4,C错误;
D、在减数第二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点的分裂,所形成的子染色体中,被标记的染色体和未标记的染色体,故当GH段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处于0和4之间,即GH段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4条,D正确。
故选ABD。
19. 如图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与该病毒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殖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增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能量
B. 催化+RNA合成的是逆转录酶
C. 病毒具有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抗原
D. 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AC
【分析】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而RNA病毒又分为普通R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题干中甲型流感病毒就属于普通的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故甲型流感病毒增殖的原料来自宿主细胞,增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
B、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而题图是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RNA,该过程催化不需要逆转录酶,B错误;
C、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病毒具有引起人体免疫反应的抗原,C正确;
D、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甲型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AC。
20. 生物学知识中的“比值"是一种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的表示生命过程中两种(个)密切相关的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的值变小
B. 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C5的值变小
C. 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变大
D. 运动员在百米冲刺时,CO2释放量/ O2吸收量的值变大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降低,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比值降低,A正确;
B、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减慢,因此C3生成减少,同时C5消耗减少,而短时间内,C5的生成,即C3的还原还在正常进行,因此C3减少,C5增多,即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C5的值变小,B正确;
C、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增多,核DNA数不变,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的比值变大,即由1/2变成1,C正确;
D、人体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量和释放二氧化碳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人在百米冲刺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不变,均为1,D错误。
故选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科研人员对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烟草植株进行相关处理,测得烟草的光合速率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注:表中红光和黄光的光照强度相同)
(1)分析表格,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限制第 7 组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单位时间内第 2 组暗反应消耗 ATP 和[H]的速率_____(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青海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h ③. 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pdf、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