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病原体包括致病性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它们都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病原体都可以在培养基中进行增殖
B. 病原体都含有蛋白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C. 病原体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 某些病原体可以在人体内寄生,属于异养生物
【答案】D
【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在培养基中增殖,A错误;
B、病毒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
C、病原体中的真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错误;
D、某些病原体可以在人体内寄生,不能自己制作有机物,属于异养生物,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液是一种组织,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B. 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D. 一片草原上所有的动植物是一个群落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血液是一种组织,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A正确;
B、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错误;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包括多种鱼,不是一个种群,C错误;
D、一片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D错误。
故选A。
3. 下表是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下列根据该表所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
注:其他元素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总计小于3%
A.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因此非生物界的各种元素在玉米、人体的细胞中都能找到
B. 两种细胞的元素种类相同,可证明细胞具有统一性
C. Mg 元素和S 元素在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含量都较少,所以它们的功能次于C、H、O、N
D. O元素和N 元素在两种细胞中的含量明显不同,是因为两种细胞内有机物种类明显不同
【答案】B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 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 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包括Fe、Mn、Zn、 Cu、B、 M等。
【详解】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因此玉米、人体的细胞中的各种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找到,A错误;
B、两种细胞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可证明细胞具有统一性,B正确;
C、Mg 元素和S 元素在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少,但功能仍然很重要,C错误;
D、两种细胞中有机物种类相同,都有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但不同细胞中有机物含量不同,因此O元素和N 元素在两种细胞中的含量明显不同,D错误。
故选B。
4. 如图为某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四种有机物(可溶性糖、淀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7~22 天之间的种子最适合用于鉴定脂肪,因为此时脂肪含量增加最快
B. 该种子在萌发时4的含量降低,有机物种类增加
C. 种子中的3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D. 由于3的含量不变,所以种子中没有3也不影响1、2和4的含量变化
【答案】B
【分析】图中1和2表示可溶性糖和淀粉,3表示含氮化合物,4表示脂肪。
【详解】A、某油料作物的种子成熟后脂肪含量较高,图中曲线4表示脂肪变化,17~22 天之间的种子脂肪含量增加最快,但是不是最适合用于鉴定脂肪的时间,应该选择脂肪含量最多的时间如22天之后,A错误;
B、某油料作物的种子在萌发时4(脂肪转化为糖类等)的含量降低,有机物种类增加,B正确;
C、图中曲线3表示含氮化合物变化,不一定是蛋白质,故不一定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C错误;
D、图中曲线3表示含氮化合物变化,可能是相关酶,故种子中没有3会影响1、2和4的含量变化,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细胞膜、液泡膜及核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②细胞膜中的大部分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需要核仁参与
④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⑤葡萄糖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
A. ②③④⑤B. ①③⑤⑥
C. 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
【答案】A
【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细胞因某种原因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列,则所有具有膜结构的细胞结构均会受到影响。
【详解】①细胞膜、液泡膜及核膜等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①正确;
②细胞膜中的全部磷脂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②错误;
③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需要核仁参与,如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需要核仁参与,③错误;
④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溶酶体,④错误;
⑤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和[H],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⑤错误;
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可以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⑥正确。
故选A。
6. 如图中X 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 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X 是跨膜运输方式,则①~④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和主动运输
B. 如果X 是组成DNA 的碱基,则①~④是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 和胞嘧啶
C. 如果X 表示具有核酸的细胞器,则①~④可能是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和叶绿体
D. 如果X 表示原生质层,则①~④可能是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和细胞质
【答案】B
【分析】一、细胞器的分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二、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如果X 是跨膜运输方式,则①~④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等,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A错误;
B、如果X 是组成DNA 的碱基,则①~④是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 T和胞嘧啶C,B正确;
C、如果X 表示具有核酸的细胞器,则①~④可能是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等,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D错误。
故选B。
7. 细胞内有多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 NTP (包括 ATP 、UTP 、GTP 、CTP) 和 dNTP(dATP、dTTP 、dGTP 、dCTP), 每个NTP 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核糖核苷酸,而每个 dN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图1为ATP 的结构式,图2为 NTP、dNTP 的结构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TP和 dNTP 在成分方面的区别是所含五碳糖种类不同
B. 图1中的①是腺嘌呤、②是核糖,二者共同组成腺苷
C. 图1所示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可产生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每个阶段
D. 图1或图2中的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都可以水解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
【答案】B
【分析】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
【详解】A、NTP和 dNTP 在成分方面的区别除了所含五碳糖种类不同(NTP含核糖、dNTP含脱氧核糖)外,含氮碱基也有不同,NTP含尿嘧啶,dNTP含胸腺嘧啶,A错误;
B、图1为ATP 的结构式,所以①是腺嘌呤、②是核糖,二者共同组成腺苷,B正确;
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
D、图1或图2中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可以水解为生命活动直接供能,D错误。
故选B。
8. 果蔬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褐变的主要原因是多酚氧化酶(PPO)催化酚形成黑色素。为探究不同温度对两种PPO 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温度下两种PPO 活性不同说明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
B. 温度达到50 ℃时,两种PPO 的活性相差不大
C. PPO的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D. 应将酶溶液和底物溶液分别控制到预设温度再混合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PPO活性的大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酚的剩余量;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酶的浓度等。
【详解】A、同一种温度下两种PPO 活性虽然不同,但是其作用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依据图示信息,当温度为50 ℃时,酚的剩余量相差不大,说明两种PPO 的活性大体相同,B正确;
C、依据题图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PPO用量是无关变量,而其他变量,如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酶的浓度、PPO的用量等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C正确;
D、为避免实验过程中底物与酶混合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应将底物和酶溶液分别放在相同温度下适当时间后再混合,D正确。
故选A。
9. ADH(乙醇脱氢酶)和 LDH(乳酸脱氢酶)是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代谢途径如图甲所 示。Ca2+对淹水胁迫下的辣椒幼苗根无氧呼吸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的代谢途径均存在于人体肝细胞中
B. LDH分布于动物细胞中,ADH分布于植物细胞和酵母菌细胞中
C. 淹水胁迫会促进辣椒幼苗根细胞的无氧呼吸
D. Ca2+对淹水胁迫后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答案】C
【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人体肝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酒精,A错误;
B、分析图甲可知,LDH催化丙酮酸分解产生乳酸,ADH催化丙酮酸分解产生乙醇,动物细胞和一些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大多数植物细胞和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乙醇,故LDH分布于动物细胞和一些植物细胞中,ADH分布于大多数植物细胞和酵母菌细胞中,B错误;
C、分析图乙,与对照组相比,淹水胁迫会提高ADH和LDH的活性,从而促进辣椒幼苗根细胞的无氧呼吸,C正确;
D、由图乙可知,Ca2+能减弱LDH的活性,增强ADH的活性,结合甲图可知,LDH能催化乳酸生成,ADH能催化乙醛生成乙醇,由此可知,Ca2+对淹水胁迫后根细胞的无氧呼吸不一定都具有抑制作用,D错误。
故选C。
10. 叶绿体中的F0-F1ATP合成酶由跨膜的H+ 通道F0和位于基质侧的F1组成。H2O 分解成的H+ 通过F0顺浓度梯度运动到叶绿体基质,释放的能量可驱动F1上 ATP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0-F1ATP 合成酶分布于叶绿体基质,催化ATP的合成
B. F0-F1ATP合成酶参与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C. F0-F1ATP 合成酶所催化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D. 光合作用过程中驱动F1上 ATP 合成的能量直接来自光能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叶绿体中的F0-F1ATP合成酶是由一个跨膜的H+通道F0和位于基质侧的F1两个亚基组成。H2O分解成的H+通过F0顺浓度梯度运动到叶绿体基质,释放的能量可驱动 F1上ATP的合成。
【详解】A、根据试题“叶绿体中的F0-F1ATP合成酶由跨膜的H+ 通道F0和位于基质侧的F1组成”分析,F0-F1ATP合成酶位于类囊体薄膜,A错误;
BC、根据题干信息“H2O 分解成的H+ 通过F0顺浓度梯度运动到叶绿体基质,释放的能量可驱动F1上 ATP的合成”,F0-F1ATP合成酶催化ATP生成,能量储存在ATP中,参与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B错误,C正确;
D、驱动ATP合成的能量直接来自H+通过F0顺浓度梯度运动的势能,D错误。
故选C。
11. 利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管状叶、根尖可进行以下实验: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③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 实验②中所用的植物细胞应该具有中央大液泡,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越高则越能更快地观察到实验结果
C. 实验①可选用紫色洋葱的管状叶为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外表皮均可作为实验②的材料
D. 实验③中所用的材料为根尖,可观察到某一个细胞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
【答案】C
【分析】在生物学实验中,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重要的实验内容。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是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分离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需要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且蔗糖溶液浓度要适宜,过高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死亡;
3、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由于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
【详解】A、实验①中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不是在无水乙醇中,A错误;
B、实验②中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要适宜,过高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死亡,不能更快地观察到实验结果,B错误;
C、实验①可选用紫色洋葱的管状叶为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外表皮均可作为实验②的材料,C正确;
D、实验③中所用的材料为根尖,由于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不能观察到某一个细胞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C。
12. 研究发现,中药提取物补骨脂异黄酮(crylin)通过抑制mTOR 基因的表达可减缓细胞衰老过程。实验表明,在饮食中添加crylin可延长高脂饲料喂养的老年小鼠的寿命,与对照 组相比,crylin喂养组小鼠在102周时的死亡率降低了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更好 的运动能力,血脂参数也降低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是必然的,对机体是有利的
B.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降低
C. 对照组小鼠饲喂的是高脂饲料,与实验组相比其血脂数值偏高
D. 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凋亡一样,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机体是有利的,A正确;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内与衰老有关的酶的活性会增强,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在饮食中添加crylin可延长高脂饲料喂养的老年小鼠的寿命,血脂参数也降低了”,说明实验组是在高脂饲料中添加了crylin,而对照组饲喂的是高脂饲料,血脂数值偏高,C正确;
D、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凋亡一样,是正常的生命历程,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正确。
故选B。
13. 真核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自噬降解受损细胞器、错误折叠蛋白和病原体。研究发现,在不良环境中细胞自噬水平会升高。科研人员研究了低糖环境和药物氯喹对细胞自噬的影响,部分实验过程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越多表示细胞自噬水平越高
A. C 组应加入氯喹
B. 该实验可证明氯喹促进细胞自噬
C. 细胞自噬需要溶酶体参与
D. 细胞自噬产生的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答案】B
【分析】本实验探究的是低糖环境和药物氯喹对细胞自噬的影响,自变量是糖的含量和是否加入药物氯喹。
【详解】A、本实验探究的是低糖环境和药物氯喹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因此对照组应该为正常糖培养条件下不加入氯喹,实验B组培养条件应该为低糖不加氯喹,实验组实验C组培养条件应该为低糖加氯喹,A正确;
B、BC组均为低糖环境下,变量为是否添加氯喹,C组添加氯喹后细胞自噬水平低于B组,说明药物氯喹对低糖环境造成的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
C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对细胞内受损、异常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故细胞自噬需要溶酶体的参与,溶酶体消化后的物质有些被排出体外,有些被重新利用,C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泛素蛋白会与细胞中需降解蛋白质结合,当降解蛋白质上连接4个以上泛素蛋白后会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如图1)。蛋清溶菌酶与细胞提取液混合后会逐渐通过泛素 降解途径降解。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降解过程,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细胞提取液混合。
对照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不含细胞提取物的缓冲液混合。
反应一段时间后,进行蛋白质电泳,放射性自显影显示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蛋白质条带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泛素蛋白含量降低不利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水解
B. 蛋清溶菌酶的降解需要蛋白酶体、泛素连接酶等多种酶参与
C. 泛素蛋白、泛素连接酶在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中可以重复发挥作用
D. 据图2可知,实验组中蛋清溶菌酶的种类多于对照组
【答案】A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泛素蛋白会与细胞中需降解蛋白质结合,当降解蛋白质上连接4个以上泛素蛋白后会被细胞内的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泛素蛋白含量降低不利于蛋白质降解,但无法得出不利于核酸水解的结论,A错误;
B、图为蛋清溶菌酶的降解过程,据图可知,蛋清溶菌酶的降解需要蛋白酶体、泛素连接酶等多种酶参与,B正确;
C、据图可知,泛素蛋白、泛素连接酶在反应后不会被分解,故能重复发挥作用,C正确;
D、对照组中加入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不含细胞提取物的缓冲液混合,实验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蛋清溶菌酶与细胞提取液混合,结合电泳结果可推测,蛋清溶菌酶的分子量是14500道尔顿,实验组说明溶菌酶可被细胞提取液降解,但不能说明实验组中蛋清溶菌酶的种类多于对照组,D错误。
故选AD。
15. 将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细胞放入等浓度的甲、乙两种溶液中,其吸水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题干中的“等浓度”指的是溶液质量浓度相等
B. 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始终处于失水状态
C. 甲、乙溶液可能分别为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
D. 在 T2时刻两组实验没有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答案】AD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细胞吸水能力与细胞液浓度呈正相关。
【详解】A、渗透压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束缚力,大小和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所以渗透作用中的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A错误;
B、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吸水能力持续增加,说明其浓度持续增加,细胞始终处于失水状态,B正确;
C、由图可知,处于甲溶液中细胞始终处于失水状态,即质壁分离状态,溶液可能是蔗糖溶液;处于乙溶液中的细胞吸水能力先增后减,说明其先失水浓度增加,然后吸水浓度下降,即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KNO3溶液的溶质可以进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溶液可能是KNO3溶液,C正确;
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是双向运输的,既可以运入细胞,也可以运出细胞,D错误。
故选AD。
16. 为了确定大蒜(2n=16) 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科研人员以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 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为指标,探究大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培养好的同一品种大蒜(根长约为5 cm 左右)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8~18点的时间段内,每隔2小时取3根大蒜根尖,分别制成临时装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记录结果。
图1为高倍镜下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图2为根据实验结果制成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 的a、b细胞所处的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是1:2
B. 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培养的根尖,则一个细胞不会发生图1中从b 到a的变化
C. 根据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在11:30左右取材最佳
D. 大蒜根尖细胞的细胞分裂指数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答案】BC
【分析】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的基本流程: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制成装片。
【详解】A、a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是1:1,A错误;
B、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纺锤体的形成,因此如果用秋水仙素处理培养的根尖,染色体不会被牵引到细胞两极,因此一个细胞不会发生图1中从b 到a的变化,B正确;
C、由图2可知,在11:30左右,有丝分裂的指数最高,是大蒜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C正确;
D、温度会影响酶活性,因此大蒜根尖细胞的细胞分裂指数会受到温度的影响,D错误。
故选BC。
17. 图甲为最适温度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测定装置,图乙中a、b为测定过程中某些生理指标相 对值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该装置置于光下可直接测定出植株的实际光合速率
B. 该装置还可以用于测定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
C. 如果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由a 变 为b
D. 图乙中a→b 可以表示在光照下实验装置中O2体积的变化
【答案】BCD
【分析】图甲中,CO2缓冲液能够维持装置中CO2的稳定,液滴的移动取决于装置中O2的量变化,该变化反映的是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图甲中CO2缓冲液能够维持装置中CO2的稳定,液滴的移动取决于装置中O2的量变化,该变化反映的是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因此将该装置置于光下可直接测定出植株的净光合速率,A错误;
B、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该装置(遮光)可以用于测定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B正确;
C、突然降低光照强度,光反应减弱,暗反应的原料NADPH和ATP供应减少,C3还原受阻,来源短时间内不变,最终导致C3含量升高,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由a 变为b,C正确;
D、光照下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氧气释放,随时间增加,图乙中a→b 可以表示在光照下实验装置中O2体积的变化,D正确。
故选BCD。
18. “生命在于运动”,有的人喜欢慢跑、打太极等有氧运动,而有的人喜欢刺激的无氧运动。研究发现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消耗的糖类和脂质的相对量不同,如图为相关研究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 进行低运动强度的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和减脂
C. 人体高强度的运动时肌糖原先转化为血糖再氧化分解供能
D. 骨骼肌中的脂肪酸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其组成元素与糖类的相同
【答案】ACD
【分析】脂质可以分为脂肪(储能物质,减压缓冲,保温作用)、磷脂(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详解】A、依据图示可知,不同运动强度时,能源物质占比不同,如低强度运动时,脂肪酸供能占比最大,故不能得出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低等强度运动时,脂肪酸消耗量占比最大,故进行低运动强度的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和减脂,B正确;
C、正常情况下,肝糖原可分解为血糖,而肌糖原不能,C错误;
D、动物中的脂肪酸多是饱和脂肪酸,骨骼肌中的脂肪酸大多是饱和脂肪酸,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图甲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 泌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原因是_____。蓝细菌与图甲细胞相比在结构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蓝细菌中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填图甲中序号),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_____。
(2)生物学有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采用的是_____,分离细胞器采用的是_____。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其中细 胞器膜除了图甲所示的细胞器外,还包括_____。
(3)图乙中,分泌蛋白首先在_____(填图乙中字母)形成一定空间结构。高尔基体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分泌,但其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含有叶绿体 ②. 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③. ⑦ ④. 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2)①.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②. 差速离心法 ③. 液泡、溶酶体
(3)①. b ②. 高尔基体可以与来自内质网的囊泡融合,也可以形成囊泡至细胞膜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小问1详解】由于图示细胞含有叶绿体,而分生区细胞不含叶绿体,故图甲所示的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与图甲细胞相比在结构方面最主要的特点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对应图中的⑦;蓝细菌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2详解】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采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H标记);由于各种细胞器的密度不同,故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图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②高尔基体、④线粒体、⑤内质网、⑨叶绿体,此外还有液泡、溶酶体。
【小问3详解】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但形成一定空间结构是在图乙的b内质网形成的;由于高尔基体可以与来自内质网的囊泡融合,也可以形成囊泡至细胞膜,故高尔基体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分泌,但其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
20. 图甲表示的是一个哺乳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物质的相对浓度,图乙表示物质出入该 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则该细胞的_____上含有胰岛素的受体,胰岛素可以促进该细胞合成糖原,则该细胞可能是_____。
(2)图甲所示的四种物质中,能以图乙中D方式排出细胞的是_____,该过程可以体现出细胞膜_____。该细胞产生CO2需要_____(填“有氧”“无氧”或“有氧和无氧”)条件,场所是_____。CO2运出细胞的方式是图乙中的_____。
(3)Na+运出该动物细胞的方式是图乙中______。K+在细胞内的浓度大于细胞外但仍然可以被细胞吸收,并且细胞内Na+ 、K+的浓度不同,这体现了细胞膜_____
【答案】(1)①. 细胞膜 ②. 肝细胞、肌细胞
(2)①. 胰岛素 ②.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 有氧 ④. 线粒体基质 ⑤. A
(3)①. C ②. 选择透过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分析】图甲是不同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因为“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钠离子细胞外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它们进出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胰岛素只存在于细胞外,CO2是细胞外低于细胞内。分析题图乙可知,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吐。
【小问1详解】胰岛素是大分子信息分子,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细胞膜上;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肌细胞合成肌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乙可知D方式排出细胞的是胞吐,图甲中胰岛素的分泌为胞吐,可以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CO2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为图乙中的A。
【小问3详解】分析题图甲可知Na+运出该动物细胞的方式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题图乙C表示主动运输,维持这种离子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转运蛋白所控制的,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1. 某植物为适应热带干旱地区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CO2利用模式,即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夜晚开放程度大,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温度对某海洋植物光合作用速 率的影响,已知T1>T2>T3,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代谢过程能适应炎热于旱环境的原因是_____。夜间细胞液 pH 降低而白天升高,原因是_____。
(2)据图1可知,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NADPH 和 NADH两种物质,阐述该植物与一般植物(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大,夜晚开放程度小)叶肉细胞产生NADPH 途径的区别_____;阐述该植物与一般植物叶肉细胞利用NADH 途径的区别_____。
(3)温度主要通过_____来影响光合作用。在图2给出的三个温度中,T3是否为植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温度?_____(填“是”“不一定”或“否”),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图1所示的该种模式,有利于该植物在炎热干旱地区生存的原因是该植物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减弱蒸腾作用而保水;夜晚开放程度大,有利于吸收CO2,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用于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满足了白天气孔开度较小的情况下对二氧化碳的需求,进而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②. 夜晚吸收CO2多,通过逐步转化形成苹果酸,转移至液泡内,使细胞液pH减低;白天,苹果酸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分解形成CO2,参与光合作用,使pH升高。
(2)①. 该植物白天在细胞质基质中伴随着苹果酸转化为丙酮酸和CO2的过程,形成NADPH,一般植物在光反应阶段,得电子形成NADPH ②. 该植物夜晚在细胞质基质中,伴随着草酰乙酸形成苹果酸的过程,利用NADH,一般植物在线粒体内膜上,伴随着[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利用NADH
(3)①. 影响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 ②. 不一定 ③. 净光合速率最大,植物生长才最快,而此图中细胞呼吸强度未知,故无法判断T3时,植物生长是否最快。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图1所示的该种模式,有利于该植物在炎热干旱地区生存的原因是该植物白天气孔开放程度小,减弱蒸腾作用而保水;夜晚开放程度大,有利于吸收CO2,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用于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满足了白天气孔开度较小的情况下对二氧化碳的需求,进而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据图可知,夜晚吸收CO2增多,在细胞内形成HCO3-,并进一步转化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转移至液泡内,使细胞液pH减低,白天,苹果酸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转化形成丙酮酸,参与光合作用,使pH升高。
【小问2详解】该植物白天在细胞质基质中,伴随着苹果酸转化丙酮酸和CO2的过程,形成NADPH,一般植物在光反应阶段,得电子形成NADPH;该植物夜晚在细胞质基质中,伴随着草酰乙酸形成苹果酸的过程,利用NADH,一般植物在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利用NADH。
【小问3详解】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在图2给出的三个温度中,当净光合速率最大时,植物生长最快,但由于细胞的呼吸强度未知,故净光合速率未知,则T3不一定为植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温度。
22. 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监控系统(检验点),对细胞周期的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加以检测,只有当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后,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细胞周期中的部分检验点如甲图所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型如乙图所示;某同学绘制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与核DNA 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关系如丙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于_____,该时期的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是_____(用图甲中字母和箭头表示)。
(2)干扰检验点1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其中的原理是_____。检验发 生分离的染色体是否正确到达细胞两极,从而决定胞质是否分裂的检验点是_____。
(3)图乙所示的细胞中具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比上一个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倍,加倍的原因是_____
(4)图乙所示的细胞对应丙图中的_____。在图丙所示的 a、b、c、d四个时期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不可能出现的原因是_____。图丙中处于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是_____。
【答案】(1)①. 间期 ②. DNA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③. A→b→a
(2)①. 抑制DNA的复制 ②. 3
(3)①. 4##四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①. a ②. d ③. 图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2:1,细胞中不可能染色体数目大于DNA ④. b
【分析】一、据图可知:甲图表示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检验点1处于分裂间期,检验点2、3位于分裂期。
二、乙图中A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三、丙图中a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1:1,都加倍,因此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b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c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1:1,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表示没有进行DNA复制的细胞;d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2:1,不存在这样的时期。
【小问1详解】由于有丝分裂间期时间最长,所以观察到的细胞中间期的细胞最多,该时期细胞中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先经历间期,后经历分裂期,所以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a→b→a。
【小问2详解】检验点1处于分裂间期,该时期会有DNA的复制,干扰检验点1,就会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因此检查染色体是否正确移到两极最可能选择检验点3。
【小问3详解】图乙所示的细胞中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比上一个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倍,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小问4详解】据分析可知,图乙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丙图中a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图乙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丙中的a阶段。d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2:1,细胞中不可能染色体数目大于DNA,细胞不存在这样的时期。丙图中a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1:1,都加倍,因此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b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c中染色体与核DNA比例为1:1,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表示没有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图丙中处于分裂前期或中期的是b。
23. 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细胞衰老的假说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端粒学说认为,随着细胞不断地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地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研究发现,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如图是端粒酶作用及端粒合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端粒的主要成分是_____。现有两种都具有端粒酶的细胞A和B,细胞A明显比细胞B衰老得早,从端粒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
(2)据图可知,将端粒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合成端粒DNA时首先要以_____为模板合成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然后以该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链,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
(3)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年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单独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2: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①实验1中细胞增殖代数与细胞衰老程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②实验2说明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决定细胞衰老的是_____,该结构的功能是_____。
【答案】(1)①. DNA和蛋白质 ②. 细胞A的分裂次数比细胞B多
(2)①. 氨基酸、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 ②. RNA ③. 4种脱氧核苷酸
(3)①. 负相关 ②. 细胞核 ③. 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分析】分析实验1: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
分析实验2:该实验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要大一些。
【小问1详解】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其组成成分与染色体的相同,都是DNA和蛋白质。分析题意,随着细胞不断地分裂,线性染色体的末端不断地缩短,当缩短至染色体的临界长度时,细胞将失去活性而衰老死亡,由此可知,细胞A明显比细胞B衰老得早的原因最可能是细胞A的分裂次数比细胞B多。
【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故将端粒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氨基酸、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合成端粒DNA时首先要以RNA为模板合成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然后以该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链,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
【小问3详解】①由实验1可知,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由此可知,细胞增殖代数与细胞衰老程度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
②将年轻人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另将老年人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完整细胞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这说明细胞核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要大一些,即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元素
玉米细胞
人体细胞
C
43.57
55.99
H
6.24
7.46
0
44.43
14.62
N
1.46
9.33
K
0.92
1.09
Ca
0.23
4.6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项目
A组
B组
C组
培养条件
正常糖
低糖
低糖
是否加入氯喹
否
否
?
细胞自噬水平
+
+++
++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河南省青桐鸣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青桐鸣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生物pdf、青桐鸣10月高三联考生物通用版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中①~⑦表示人体中相应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青桐鸣大联考生物: 这是一份河南省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青桐鸣大联考生物,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