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考试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客机飞行方向最可能是, 图示时期,太平洋赤道, 2021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宜宾市某研学小组利用暑假时间前往甘孜州进行研学活动。从宜宾到亚丁景区全程都是清一色的沥青路面,进入甘孜州后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下图为此次研学活动行程安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研学路上速度最慢的路段及其原因是( )
A. 宜宾—康定,距离最远B. 康定—雅江,道路崎岖
C. 雅江—理塘,滑坡多发D. 理塘—景区,风雪漫天
2. 为了应对当地高海拔的环境,本次甘孜州的研学活动需要携带的物品有( )
A. 晕车药、口哨B. 防晒霜、厚的衣物C. 氧气瓶、雨伞D. 放大镜、身份证
【答案】1. B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数据可知,宜宾—康定段的时速约83.78km/h,康定—雅江段的时速约39.17km/h,雅江—理塘段的时速约57.39km/h,理塘—景区段的时速约58.08km/h;可知康定—雅江路段速度最慢。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多为盘山公路,道路崎岖,且当地位于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当地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缺氧,为了保证旅游的安全,需要携带防晒霜、夜晚需要添加的厚衣物、氧气瓶等物品,B正确;晕车药主要与地势起伏较大,车辆行驶颠簸有关,而高海拔主要是高原反应,且口哨与研学活动关系不大,A错误;高海拔空气稀薄,可携带氧气瓶,但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与高海拔关系不大,C错误;放大镜和身份证与高海拔环境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交通运输线布局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客货运输需求量、巩固国防和加强民族团结等社会因素以及资金、技术等。其中,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限制较大,将影响线路里程、通车能力等。
龙潭子壶穴群(106°18′E,32°34′N)位于四川省旺苍县境内,该壶穴群所在河段的河床海拔介于950-1000米,属岩溶地貌。下图为龙潭子壶穴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形成龙潭子壶穴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冰川侵蚀
C. 海浪侵蚀D. 流水侵蚀
4. 与龙潭子壶穴群成因相似的地貌景观是( )
A北美五大湖B. 云南罗平孤峰
C. 罗布泊雅丹地貌D. 新疆巴里坤风蚀壁龛
【答案】3. D4. B
【解析】
【3题详解】
龙潭子壶穴群位于四川省旺苍县境内,从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结合壶穴属于岩溶地貌可知,其以流水侵蚀(溶蚀)为主,D正确;该地气候湿润,且壶穴群位于河床,风力侵蚀可能性小,A错误;洞穴较小,可排除冰川侵蚀,B错误;该地目前位于内陆,不受海浪侵蚀影响,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A错误;云南罗平孤峰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正确;罗布泊雅丹地貌和新疆巴里坤风蚀壁龛为风蚀地貌,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总体特征为地表崎岖不平,类型多样,形态各异。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包括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地下河和溶洞。其中溶洞内可能有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石钟乳、石幔、石笋、石柱等。
短程民航飞机通常在离地面约6000-9000米的对流层上部高空飞行。某客机从甲地上空(6116米)飞往乙地上空(7474米)的过程中,乘客均能看到窗外“蓝天白云”景观(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客机飞行方向最可能是( )
A. 杭州飞往广州B. 武汉飞往北京
C. 杭州飞往武汉D. 乌鲁木齐飞往长春
6. 乘客看到窗外“蓝天白云”景观的地理原理分别是( )
A. 散射吸收B. 散射反射C. 辐射吸收D. 辐射反射
【答案】5. A6. B
【解析】
【5题详解】
由客机通常飞行在对流层上部可知,从甲地上空飞往乙地上空,海拔变高,对流层上部高度变高,即由较高纬向较低纬飞行,符合较高纬向较低纬是杭州飞往广州,A 正确;武汉飞往北京是较低纬飞向较高纬,B错误;杭州飞往武汉是大致同纬度自东向西飞行,C错误;乌鲁木齐飞往长春是大致同纬度自西向东飞行,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蓝天”是蓝光被散射造成的,云层对大气的反射作用,使得飞机上的乘客看到“白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及散射都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而反射则无选择性特征,大气分子及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微小的颗粒才能对太阳辐射进行散射,大颗粒的尘埃只能反射。
下图为中亚五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中亚五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是( )
A. 国家人口数量B. 国外投资规模C. 公路交通建设D. 科技发展水平
8. 影响中亚五国城镇化水平提升显著的是加强中哈( )
A. 能源合作B. 文化交流C. 教育合作D. 环境合作
【答案】7. B8. A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外资外贸对中亚国家发展、政府、市场、城镇、乡村等影响均较大,即城镇化进程受国外投资规模影响大,B正确;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读图可知,中亚五国的第二、三产业的建立与集聚主要与外资投资有关,B正确,而不是国家人口数量、公路交通建设、科技发展水平,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中亚五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中哈能源合作,能够带动中亚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A正确;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环境合作对经济和城镇化水平的带动作用不如能源合作,BCD错误。故选A。
【点睛】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有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其中,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经济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与集聚)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越低。
下图为2019—2021年太平洋赤道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变化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示时期,太平洋赤道( )
A. 表层海水南部比北部温度高
B. 表层海水东部比西部温度高
C. 深层海水比表层海水变化明显
D. 表层海水比深层海水变化明显
10. 2021年( )
A. 秘鲁沿岸渔业减产B. 信风势力明显较弱
C. 澳大利亚东部洪灾多D. 影响我国的台风较少
【答案】9. D10. C
【解析】
【9题详解】
该图是太平洋赤道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变化图,不能反映图示时期南北部和东西部水温高低,且受陆地影响,相同纬度的北半球海域海水温度相对较高;东部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较低;西部受赤道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且东西部水温易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影响,由图示信息无法判断,AB错误。读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明显,由所学知识可知,深层海水温度较稳定,变化不明显,C错误,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2021年太平洋赤道表层东部海水温度距平变化为负值,说明水温降低,西部海水温度距平变化为正值,说明水温升高,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说明信风较强,太平洋东岸上升流(秘鲁寒流)明显,沿岸渔业资源较丰富,AB错误;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东部海域)水温升高,上升气流明显,降水增多,出现洪灾增多,C正确;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印度尼西亚等东部海域)水温升高,利于台风的形成,影响我国的台风偏多,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水温分布大致呈西高东低。当东南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深层的冷水不断上涌进行补充,导致该地区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面水温下降,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面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
下图为世界局部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影响M→N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B. 水分C. 坡度D. 地形
12. 影响甲地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B. 海拔高C. 东南风D. 上升流
【答案】11. B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同属热带,其由森林到荒漠的变化,主导因素是水分,B正确,ACD错。故选B。
【12题详解】
甲地位于赤道附近,本应是热带雨林带,而在这却形成了热带荒漠带,其形成与纬度关系不明显,A错误;甲地海拔不高,B错误;该地东南风从印度洋带来充足的水汽,应是降水丰富,与事实不符,C错误;东南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风,为离岸风,从而形成上升流,降温减湿,加剧干旱,形成热带荒漠带,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更明显,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经度地带性: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比较明显,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荔枝树喜高温高湿。甲村地处荔枝种植的黄金地带,村民世代种植荔枝,村中荔枝种植面积达6800亩,占到村子耕地面积的87%以上。为了解决荔枝生产和销售问题,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村中组建了荔枝专业合作社。村中形成“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社员的荔枝实现“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四个统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合作社成立前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
A. 种植经验缺乏B. 荔枝质量参差不齐
C. 劳动力严重不足D. 荔枝种植面积过大
14. 荔农加入合作社的好处有( )
①不用出工出力,坐等分红
②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③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享受优质的信息服务和市场营销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3. B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合作社成立前,荔农自己种植、自己销售,缺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容易出现果子质量参差不齐、收购商压价等问题,B正确;根据“村民世代种植荔枝”可知,种植历史悠久,不存在种植经验缺乏问题,A 错误;种植面积大,容易带来规模效益,种植面积大不是问题,当地也不存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加入合作社后依然需要按照合作社要求的标准进行生产,需要出工出力,①错误;种植荔枝实行标准化生产,并非机械化生产,②错误;加入合作社后,可以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一般而言,以区域农业为基础,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以下思路: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即是获得更大的效益,所以要么扩大销量,要么增加产品附加值。①扩大销量:可以加大种植面积(应合理扩大,否则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可提高产品品质(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生产过程监管等)、可扩大宣传,加强品牌建设(让更多人知道)、可完善交通、可依托互联网发展电商等。②增加产品附加值: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可加强品牌建设,也可提高附加值(该点也可提高销量)、可依托该地特色农产品,发展旅游、文化等产业等。
区域碳排放总量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碳排放量总量占比变化趋势情况(暂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表中四大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西部地区B. 乙—中部地区C. 丙—东部地区D. 丁—东北地区
16. 甲地区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大量外迁B. 科技水平最高C. 产业结构调整D. 大力发展水电
【答案】15. B16. C
【解析】
【15题详解】
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碳排放占比最高,丁对应东部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碳排放总量占比上升明显,丙对应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早些年虽以重工业为主,但经济总量低,碳排放所占比重也较低,甲对应东北地区;乙碳排放相对较小,而且变化不大,为中部地区。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丙是西部地区,丁是东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为东北地区,该地区近年来碳排放占比下降,说明发展速度变慢。东北老工业区因资源枯竭,重工业比例下降,处于产业转型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使碳排放呈减少趋势,C正确;碳排放主要与各类产业有关,与人口关系较小,A错误;科技水平最高的是东部地区,B错误;东北地区地形较为平坦,难以大规模发展水电,D错误。故选C。
【点睛】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害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提高对全球变暖的适应能力等。具体措施有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消费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等。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村落位置的地质构造与河流流向分别是( )
A. 背斜,西流向东B. 向斜,西流向东
C. 背斜,东流向西D. 向斜,东流向西
18. M、N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7. B18. A
【解析】
【17题详解】
由岩层新老关系,可以推测村落所在地中间岩层是较新的P3(南北两侧有相对更新的岩层T1),东西两侧岩层依次是较老的P2、P1,即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AC错误;由河流和400米等高线结合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B正确,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由河流流向可以判断, M、O、P、N 四点的海拔逐渐降低,③④不符合题意,CD错误;M、N之间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老(C2)两翼新(依次为C3、P1,西侧还有P2、P3),可以判断其为背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就是褶皱。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其类型可以根据岩层的形态和新老关系进行判断。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夏至日,位于杭州(120°E,30°N)和包头(110°E,41°N)的两位学生同时观测太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地方时6点的太阳高度( )
A. 一样高B. 杭州高C. 包头高D. 地平线以下
20. 该日杭州日影最短时,包头( )
A. 地方时为12点40分B. 影子朝向东北
C. 手表显示11点20分D. 影子朝向西北
【答案】19. C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杭州和包头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昼长夜短,地方时6点,太阳已升起,而且越往北,日出越早,地方时6点太阳高度越高,故包头太阳高度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该日杭州日影最短时,即杭州的地方时为12点,杭州位于120°E经线上,该经线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由于我国都采用北京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包头手表显示的时间也应是12点,C错误;包头位于杭州以西10°,地方时晚40分,此时为地方时11时20分,A错误;由于此时包头的地方时为11点20,故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包头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影子朝向西北方向,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的时刻较早。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时刻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为方便生产生活,全球划分24个时区,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下图为三峡水库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水位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题。
地理信息技术在三峡水库的应用主要有( )
①利用BDS监测大坝是否安全②利用RS计算水库蓄水量
③借助GIS制作水位变化曲线④借助RS统计某次降水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利用BDS监测大坝是否微小移动来确认其是否安全,①正确;RS主要用于获取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但无法计算水库蓄水量,②错误;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中输入相关数据,可制作并输出水位变化曲线图,③正确;某次降水量需采用气象站的各项仪器,如雨量计等进行收集统计,无法用RS统计,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B。
下图为2022年和2021年在沪外省市户籍常住人口主要来源地情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甲省最可能是( )
A. 安徽B. 河南C. 四川D. 浙江
23. 与2021年比,甲省户籍在沪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文化认同感B. 环境改善C. 人口老龄化D. 产业转移
【答案】22. A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安徽与上海经济水平差异大且离上海近,人口流入最大,A 正确;河南与四川均为人口大省,经济水平与上海相差大,但四川、河南相对安徽距离上海更远,BC错误;浙江与上海经济相差最小,距离较近,且近年来产业转移规模小,上海的中低端产业主要转向中西部地区,故浙江流入上海人口占比较稳定,占比较小,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甲省为安微省,由图可知,该省在沪常住人口减少,该省在沪常住人口减少与上海的产业转移有关系。产业转移至安徽,可增加安徽省的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流,D正确。文化认同感、环境改善、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不是该省2022年户籍在沪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主要因素:1、经济因素;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促进了人口的迁移;3、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4、婚姻和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5、政治因素。
下图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甲地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5. 与锋面②相比,锋面①( )
A. 向暖气团移动B. 移动速度较慢C. 与H中心有关D. 与L中心有关
【答案】24. D25. C
【解析】
【24题详解】
甲地位于锋面气旋偏西恻的低压槽中,为冷锋。受冷锋过境影响,气温降低。由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知,冷锋锋线②位于低压槽,因此冷锋随着低压槽的东移,甲处气压先降低后上升。由此可知,D项图示意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锋面②和锋面①均为冷锋,两者都是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A错误;由图可知,②锋线西侧等压线较①锋线西侧更密集,故②锋线移动速度较快,B错误;锋面②是由锋面气旋产生的冷锋造成的,与L中心有关,D错;锋面①西部的冷性气流主要来自高压中心H,因此锋面①与H中心有关,C正确。故选C。
【点睛】在低压槽处,往往能形成锋面。无论南北半球,锋面气旋一般偏西侧为冷锋,偏东侧为暖锋。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鄂州花湖机场是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也是湖北对外开放的“空中出海口”。花湖机场采用“货运机场+航空公司+多式联运+临空经济”的主流模式,完善“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集聚临空偏好型产业,探索建设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与花湖机场不同,天河机场以客运为主,白天飞行量大,晚上飞行量小,两个机场错峰运行。
材料二:图1为武鄂黄黄核心区综合交通示意图。图2为鄂州市近十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从交通布局角度,分析花湖机场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析花湖机场对鄂州市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明鄂州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答案】(1)水陆空联运,对外交通便捷;避开航空客运线路,空域条件好。
(2)吸引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迁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水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吸引外来人员,促进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3)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促进城镇人口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三产业上升明显,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生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农村人口,促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湖北鄂州花湖机场和鄂州市近十年产业结构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的概念和定义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交通布局主要指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相互衔接,即本小题主要从花湖机场的布局、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和与其他机场错位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空铁水公”结合武鄂黄黄核心区综合交通示意图可知,花湖机场可实现水陆空联运,对外交通便捷;由材料“白天飞行量大,晚上飞行量小,两个机场错峰运行”可知,花湖机场可避开航空客运线路,空域条件好。
【小问2详解】
产业包括三大产业。结合材料“集聚临空偏好型产业,探索建设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可知,花湖机场可吸引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迁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花湖机场完善“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可带动水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物流、仓储等行业的发展;机场运输效率高,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仓储行业等,可吸引外来人员,促进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小问3详解】
城市化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及比例、城市用地规模、产业结构等。读图可知,鄂州市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说明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从事农业为主的人口相对减少,农村劳动力剩余,进入城市,促进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镇人口比重上升;鄂州市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三产业上升明显,说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服务业,仓储、物流、货运等行业产生了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农村人口,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提升了城市化水平。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地形特征将安徽省分为大别山区(A)、皖南山区(B)、中东部平原丘陵(C)和淮北平原(D)4个区域。图2为2011—2015年4—9月安徽省不同地形条件下短时强降水发生比例的月变化图。
(1)简析安徽省不同地形区特征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2)与皖南山区比,描述淮北平原短时强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淮河安徽河段多洪灾的主要原因。
【答案】(1)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明显;中东部平原丘陵和淮北平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水土流失少。
(2)特点:淮北平原短时强降水 4—6月发生次数较少,7—8月发生次数更多。原因:淮北平原地理位置相对偏北,雨带向北推进,带来降水较晚。
(3)7—8月强降水发生概率大;支流多,来水量大;地处平原,排水不畅。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安徽省不同地形条件下短时强降水发生比例的月变化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降水成因、洪涝灾害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水土流失一般出现在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较快的地区。读徽省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坡面径流流速快,水土流失明显;中东部平原丘陵和淮北平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河流流速慢,水土流失少。
【小问2详解】
读安徽省不同地形条件下短时强降水发生比例的月变化图可知,淮北平原短时强降水 4—6月发生次数较少,7—8月发生次数较多。安徽省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受锋面雨带移动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淮北平原地理位置相对偏北,雨带向北推进影响时间较短,带来降水较晚。
【小问3详解】
洪涝灾害的成因涉及地形、气候、水系等因素。安徽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7—8月强降水发生概率大;淮河支流多,汇入干流径流量大,淮河流经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泄洪不畅。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已探明的铁矿石资源90%都集中在西部。铁矿石是澳大利亚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丙地铁矿是中国最早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大型矿山资源项目,目前由我国中钢集团参与合作经营,采用常规的露天开采。
材料二图1为澳大利亚略图。图2为甲、乙两地降水资料图。
(1)甲、乙两地夏季的降水(填“多”或“少”),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与乙地相比,分析黑德兰港建设的有利条件。
(3)从国家资源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中钢集团参与合作经营丙地铁矿的意义。
(4)分析丙地铁矿开采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多 原因:甲地因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多;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降水增多。
(2)靠近铁矿原料产地,运输成本低;沿岸礁石较少,海上航行相对安全;东南信风为离岸风,风浪相对较小。
(3)积极参与资源全球化战略;保障国内高品位铁矿石的供应(或降低铁矿石的供给风险);争取铁矿资源的话语权(或定价权);拓展资源供应渠道。
(4)露天开采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矿渣堆放占用土地,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排放废气和粉尘,造成大气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为澳大利亚略图以及该国两地的降水资料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降水的影响因素、港口区位条件、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矿产资源开采出现的环境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南半球的夏季为12月、1月、2月,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夏季的降水较多。甲地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夏季是因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多;乙地受来自海洋的湿润东南信风影响,且乙地地处迎风坡,因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另有暖流增湿影响,降水多。
【小问2详解】
如图示黑德兰港附近有丰富的铁矿,靠近铁矿原料产地,运输成本低;乙地附近海域有大堡礁,相对于乙地,黑德兰港附近沿岸礁石较少,海上航行相对安全;黑德兰港位于澳大利亚西北,受东南信风影响较小,海港风浪小。
【小问3详解】
我国中钢集团参与澳大利亚当地铁矿开发,增加了铁矿石产品供应,降低铁矿石的供给风险,有利于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开发别国矿产资源有利于拓展资源进口供应渠道,积极参与资源全球化战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少数铁矿石出口国,合作开发其铁矿有助于争取铁矿资源的话语权。
【小问4详解】
四大地区
2000年
2003年
2006年
2009年
2012年
2015年
2018年
甲
12%
11%
10%
10%
9%
9%
8%
乙
21%
19%
18%
18%
18%
18%
18%
丙
26%
26%
28%
29%
32%
33%
34%
丁
41%
43%
44%
43%
41%
40%
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高中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推测荒草地土壤的特征是, 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pdf,共1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2023_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