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邯郸武安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5邯郸武安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邯郸武安一中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物质中,属于血浆中的成分的是( )
A. 乳酸B. 丙酮酸C. 乙酰胆碱D. 血红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复制、转录和翻译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乳酸可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中,因此乳酸属于血浆中的成分,A正确;
B、丙酮酸在细胞内分解,不属于血浆中的成分,B错误;
C、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不属于血浆的成分,C错误;
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D错误。
故选A。
2.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 上述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③
C. 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①的量增多从而出现病症
D. 体液①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生物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
【详解】A、据图可知,①与②、②与③都是双向渗透,②单向渗透进入④,④单向渗透进入①,因此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④组成的,A错误;
B、上述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③细胞内液,B正确;
C、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②组织液的量增多,出现组织水肿,C错误;
D、体液①血浆中的氧气进入③(细胞内)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1层)、线粒体(2层),共5层膜,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某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往往相同
C. 排尿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D. 交感神经兴奋时支气管收缩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某内脏器官的活动时,作用往往相反,B错误;
C、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C错误;
D、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扩张加强,肺通气量加大,D错误。
故选A。
4. 在2019年的女排世界杯中,中国女排十一连胜成功卫冕,在比赛过程中,队员们能够完成一系列动作都是各神经中枢协调配合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赛时球员准确完成传球等动作都要受大脑皮层控制
B. 球员们的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等在脊髓
C. 球员们小脑中存在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D. 维持球员身体平衡的中枢在脑干
【答案】A
【解析】
【分析】各神经中枢的功能: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比赛时球员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要受大脑皮层控制,A正确;
B、球员们的体温、水平衡调节中枢等在下丘脑,B错误;
C、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在脑干,C错误;
D、维持球员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D错误。
故选A。
5. 如图是某同学在体检抽血时缩手反射弧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表示三个神经元,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 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是因为缩手反射受到了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C. 若该同学咬紧牙关仍发生了缩手,说明C神经元的Na+内流可能大于Cl-内流
D.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定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详解】A、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因此需要能量但是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若该同学在抽血时没有缩手,说明缩手反射受到了更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
C、缩手反射仍发生说明来自传入神经的兴奋强度要大于来自大脑皮层,因此C神经元钠离子内流大于氯离子内流,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来自大脑皮层的兴奋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不一定引起C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 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
C.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
D.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
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送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
C.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D正确。
故选B。
7. 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B. 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 TSH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
D. 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答案】B
【解析】
【分析】下丘脑的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⑤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具有日周期节律活动,这个核团是体内日周期节律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同时也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来感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C正确;
B、下丘脑分泌的是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是TSH(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D、下丘脑内有是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感受体温变化,能调节产热和散热,D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 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电信号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寒冷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传至腺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至甲状腺,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详解】A、不是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植物是多细胞生物,但没有神经调节,A错误;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可以参与体液调节,如某些腺体既可以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可以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B错误;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错误;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D。
9. 人在遇到危险等紧急情况下会出现心率加速、呼吸频率加快、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的现象,这与肾上腺髓质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液调节有时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 在紧急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 紧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正常水平,说明体液调节持续时间较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体液调节有时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B正确;
C、在紧急情况下,在相关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错误;
D、紧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正常水平,该事实能说明体液调节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
故选C。
【点睛】
10. 下丘脑是人体内分泌的枢纽,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调节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是通过途径A实现的
B. 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通过途径B实现的
C. C途径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分级调节
D. 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A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因此,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而维持体温,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皮肤散热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①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渴觉而主动饮水,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②当人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降低,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下丘脑一方面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使人不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下丘脑还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到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就减弱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①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②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详解】A、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汗腺分泌增强,图中A途径可以表示该过程,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故人饮水不足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后做出反应,通过途径B实现的,B正确;
C、C途径可表示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但是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C错误;
D、图中途径A为神经调节,途径B和C为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因此在图示的调节途径中A的调节速度最快、作用范围最准确,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的调节都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
B. 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
C.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部位和作用部位都不同
D. 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
【详解】A、水平衡调节过程中抗利尿激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而盐平衡调节中,醛固酮的分泌不受下丘脑的直接控制,A错误;
B、大量出汗使体液流失水分和钠离子,因而能进一步引起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B正确;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但它俩作用部位均为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
D、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12. 关于溶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溶菌酶是具有杀菌作用的抗感染物质
B. 溶菌酶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免疫活性物质
C. 溶菌酶参与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D. 溶菌酶能参与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详解】A、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是具有杀菌作用的抗感染物质,A正确;
B、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溶菌酶,非免疫细胞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造血细胞等大多数细胞也可以产生溶菌酶,B错误;
C、唾液腺分泌的溶菌酶参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因此溶菌酶参与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C正确;
D、溶菌酶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反应,改善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功能,激活其他白细胞吞噬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故选B。
13. 当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在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B.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引发机体的免疫缺陷
C.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D. 进行自体皮肤移植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A正确;
B、HIV能够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从而引发机体免疫缺陷,使人患病,B正确;
C、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C正确;
D、进行自体皮肤移植的患者,不会发生自身免疫,不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D错误。
故选D。
14. 下图表示桥本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是免疫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B. 患者浆细胞会分泌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
C. 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泌抗体,与细胞中的核糖体、高尔基体等有关
D. 通过药物抑制相应的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有改善、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
【详解】A、该病中抗体和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自身细胞,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识别甲状腺细胞,说明患者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有针对甲状腺细胞表面抗原,B正确;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相应的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可改善、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作用,D正确。
故选C。
15. 为研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科学家用燕麦胚芽鞘、琼脂块及14C标记的IAA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①④两组的受体块中均可检测到14C
B. 本实验证明IAA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ATP
C. 图中胚芽鞘尖端、根尖分别为形态学上端和下端
D. 受体块中14C含量为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详解】A、由于存在极性运输,第①④两组的受体块中均可检测到14C,A正确;
B、本实验不能证明IAA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ATP,B错误;
C、根尖也为形态学上端,C错误;
D、第②③两组没有进行IAA的极性运输,受体块中不含14C,D错误。
故选A。
16. 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1中A点表示植株顶芽的生长状况,则B点可表示该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
B. 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不同
C. 图2中F点可表示幼苗横放时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
D. 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功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和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有关。
【详解】A、具有顶芽的植株,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缓慢,若图1中A点表示植株顶芽的生长状况,则B点可表示该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A正确;
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体现了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作用,B错误;
C、图2中F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幼苗横放时,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表现为抑制作用,因此图2中F点可表示幼苗横放时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
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的生长表现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D正确。
故选B。
17. 温室大棚种植草莓时,需要控制大棚中的环境条件,或喷洒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之加快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B. 草莓开花至果实完全成熟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C. 细胞内的光敏色素被激活后,能直接影响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转录过程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效果稳定”特点是因为植物体内缺少分解物质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照通过激活光敏色素,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特异信号,使细胞核基因的转录发生特定变化,从而引起生物学效应。
【详解】A、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A正确;
B、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种激素的调节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会像接力一样按照次序出现高峰,调节着果实的发育和成熟,B正确;
C、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C错误;
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酶降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效果稳定”特点是因为植物体内缺少分解这些物质的酶,D正确。
故选C。
18. 下图为某高等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 随着BC段出生率的下降,种群数量也随之下降
C. C时的种群数量可能是该环境下种群的最大数量
D. 与A点相比,C点时的种内竞争程度更激烈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详解】A、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A正确;
B、BC段出生率的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仍持续增加,只不过增加越来越慢,B错误;
C、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此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因此C点时种群数量可能是该环境下种群的最大数量,C正确;
D、由C项分析可知,C点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最大,因此,此时的种内竞争更激烈,即与C点相比,A点时的种内竞争程度较小,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小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9. 有数据显示烟瘾者戒烟后体重普遍会增加,这与体内尼古丁减少相关。尼古丁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尼古丁与其受体结合并进入POMC神经元,使其产生动作电位
B. 尼古丁会使POMC神经元、“饱腹感”神经元依次兴奋,导致食欲下降
C. 戒烟后,肾上腺素的分泌减少,脂肪细胞产热增加
D. 尼古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答案】A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尼古丁可与POMC神经元上的尼古丁受体结合,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引起POMC神经元产生兴奋,该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的饱腹感神经元,可使机体的食欲降低,同时尼古丁可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元,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促进使脂肪细胞产热增加。
【详解】A、据图可知,尼古丁与其受体结合后,受体空间结构发生改变,Na+进入通道,而尼古丁仍结合在受体上并未进入POMC神经元,A错误;
B、据图可知,尼古丁刺激POMC神经元兴奋,导致“饱腹感”神经元产生兴奋,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产生饱腹感,引起食欲下降,B正确;
C、戒烟后交感神经兴奋减弱,肾上腺素含量会减少,脂肪的分解下降,产热减少,C错误;
D、烟雾中的尼古丁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随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D正确。
故选AC。
20. 下图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平衡调节时,下丘脑可释放促激素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
B. 体温平衡调节时,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
C. 水盐平衡调节时,垂体合成的④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D. 下丘脑既能接受相关激素的调控,又能受神经递质的影响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错误;
B、体温平衡调节时,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B错误;
C、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中合成,运输到垂体,由垂体释放,故水盐平衡调节时,垂体释放的④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促进重吸收水,C错误;
D、下丘脑是能接受相关激素的调控,如甲状腺激素,在神经调节中可以受神经递质的影响,释放激素,D正确。
故选ABC。
21. 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其通过对自身遗传物质的N6—腺苷(N6A)进行甲基化修饰来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病毒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统攻击,进而确保HMPV的增殖。阻断N6A修饰会引发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可用来预防肺部感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HMPV入侵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均能抵御病毒
B. 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使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
C. 通过诱变产生去N6A修饰的HMPV可以作为疫苗预防肺部感染
D. N6A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机体清除HMPV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答案】AB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繁殖快,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使记忆细胞大量增殖,但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体,B错误;
C、N6A修饰属于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该过程遗传信息并未改变,而诱变会改变遗传信息,故应通过去甲基化修饰而非诱变来制备疫苗,C错误;
D、N6A修饰属于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机体清除HMPV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D正确。
故选ABC。
22. 某小组为探究NAA促进非洲紫罗兰叶片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了如下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结果表明C组、D组、E组的NAA浓度抑制叶片生根
B. NAA是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C. 用浸泡法处理叶片时,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D. 促进非洲紫罗兰叶片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10-7mg/mL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生长素是植物产生的、对植物有调节作用的激素之一。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这称为生长素的两重性。NAA为生长素类似物。
【详解】A、抑制作用应该与不加NAA的蒸馏水组对比,因为没有对照组的实验数据,所以不能判断是否抑制了叶片生根,A错误;
B、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B错误;
C、用浸泡法处理叶片时,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减少叶片中水分的散失,C正确;
D、该实验为预实验,促进非洲紫罗兰叶片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不一定为10-7mg/mL,D错误。
故选ABD
23. 研究人员在苹果植株开花后用各种不同溶液喷洒苹果花序,研究GA4/7(赤霉素)和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苹果果实发育的影响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结果如图所示(CK为对照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对照组(CK组)的处理可以是开花后对苹果花序喷洒等量的蒸馏水
B. GA4/7和BA均能促进果实发育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C. GA4/7对苹果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大于BA
D. 对照组果实发育与各实验组基本同步,原因是种子能产生多种激素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开花后的周数,因变量是果实的体积,由图可知,无论是赤霉素还是细胞分裂素类物处理的果实体积都比CK对照组的大,说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且二者在一起作用更明显,说明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
【详解】A、与各实验组相比,对照组(CK)的操作是开花后用等量蒸馏水喷洒苹果花序,A正确;
B、由图可知,无论是赤霉素还是细胞分裂素类物处理的果实体积都比CK对照组的大,说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且二者在一起作用更明显,说明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B正确;
C、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C错误;
D、对照组果实发育与各实验组基本同步,原因是种子能产生多种激素促进果实发育,D正确。
故选ABD
24. 有关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B. 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
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D. 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BC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逐个计数法,估算法。估算法包括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等。
【详解】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
B、珙桐属于珍稀植物,数量较少,个体较大,适用逐个计数法,B正确;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由于有前后的自身对照,因此可不设置对照实验,C正确;
D、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弱,不能采用标记重捕法,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
25. 下图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肾上腺分泌激素D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调节(填“神经”或“体液”)。
(2)图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的分级调节系统,也称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人和高等动物体内还有______轴等(填1种即可)。
(3)皮肤减少散热的途径是_______(至少写两种),人在寒冷条件下,只有产热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才能维持体温的稳定。
【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神经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或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3) ①. 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②. 等于
【解析】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小问1详解】
下丘脑是调节中枢,其中体温调节中枢也位于下丘脑;肾上腺分泌激素D是反射弧下的参与下完成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小问2详解】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还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小问3详解】
皮肤减少散热的途径是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等;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机制是产热等于散热。
26. 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a是______,该激素的分泌增多受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支配。
(2)健康人体内的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糖皮质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的______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压力效应。
(3)长期的情绪压力会使免疫系统的功能低下,而当______功能减弱时,EBV侵染B淋巴细胞可诱发B淋巴细胞癌。细胞免疫过程中,使肿瘤细胞裂解死亡的是______(填细胞名称),该细胞的活化需要____________(填相关细胞)参与。
【答案】(1) ①. 肾上腺素 ②. 交感
(2) ①. (负)反馈 ②. 糖皮质激素受体
(3) ①. 免疫监视 ②. 细胞毒性T细胞 ③. 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
【解析】
【分析】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小问1详解】
通过下丘脑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的激素a为肾上腺素,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加快,因此推测该激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支配。
【小问2详解】
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会促进垂体分泌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量增加。而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
【小问3详解】
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因此,当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丧失时,EBV侵染B淋巴细胞可诱发B淋巴细胞癌。疱疹病毒(EBV)入侵B细胞后,被入侵的B细胞成为了靶细胞,机体会启动细胞免疫来对靶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因此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参与。
27.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以及夜间长时间暴露在光下均会影响糖代谢,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下图一表示光对糖代谢调控的神经通路机制。“+”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除来源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还来源于_______,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肝脏细胞中产生的活性氧增加,活性氧和高血糖会损伤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诱发糖尿病。
(2)图二表示在光照条件下ipRGCS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示意图,则2~3段膜外电位的变化特点为_____,该变化形成的原因是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当传递给孤束核时,孤束核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中缝苍白核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引起______(填“阳”或“阴”)离子内流,从而_________交感神经产生兴奋,最终影响棕色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从而诱发高血糖甚至糖尿病。
【答案】(1)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 ①. 由正电位到负电位 ②. 钠离子内流 ③. 单向 ④. 阴 ⑤. 抑制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小问1详解】
血糖除来源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还来源于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因此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肝脏细胞中产生的活性氧增加,活性氧和高血糖会损伤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则2~3段Na+内流,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反射弧中细胞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单向传导,当传递给孤束核时,孤束核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中缝苍白核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可引起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交感神经产生兴奋,最终影响棕色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从而诱发高血糖甚至糖尿病。
28. 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人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___(填数字),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_____(填数字)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2)图乙表明,该初级消费者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很可能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1880年后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小幅度波动,该动物在该岛屿上的环境容纳量大约是_____只。
(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__,20年内该动物的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________年。
【答案】(1) ①. ④ ②. ⑤
(2)2000 (3) ①. 衰退型 ②. 9或10
【解析】
【分析】图甲分析,①是种群密度,②是出生率,③是死亡率,④是年龄结构,⑤是性别比例。
【小问1详解】
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是图甲中的④。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了性别比例⑤,从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
【小问2详解】
生物的竞争力大小可以通过种群数量反应出来,该初级消费者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群数量快速增长,说明在与其他生物竞争中占有优势,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环境容纳量取波动期间的平均值,所以大约是2000只。
【小问3详解】
据图丙可知,在15-20年间该动物数量在减少,所以第15年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第10年时λ值等于1,种群数量没有变化,之后开始下降,所以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9或10年。叶片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NAA浓度(mg/mL)
10-8
10-7
10-6
10-5
10-4
平均根长/mm
5.7
5.8
5.1
3.3
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78,则其葡萄糖含量大于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