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月考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月考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诗歌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以下各题。
(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mò______着。
(二)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B】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D】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三)后来发生了分qí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jué______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1)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kuàng/shàB.kuàng/chà
C.guǎng/shàD.guǎng/chà
(2)请给文中注音处选择一组正确的汉字( )
A.默/歧/决B.寞/歧/决C.默/岐/诀D.寞/岐/决
(3)材料中画横线的四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C.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D.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答案】(1)C (2)A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
粗犷(cū guǎng):粗鲁强横,粗率豪放。
一霎(yī shà):时间极短,顷刻之间,一下子。
(2)本题考查字形。
静默(jìng mò):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分歧(fēn qí):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
取决(qǔ jué):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来决定。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续使用三个相同句式“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争先恐后”,将杂草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迫切”,将荷叶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雨声”比作“交响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古诗文默写。
(1)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____”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3)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的诗句,写白日和黑夜、新年和旧年的交替,气象阔大,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答案】(1)回乐烽前沙似雪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闻道龙标过五溪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4)影入平羌江水流 (5)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学校七年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
(1)活动前,同学们出了一期板报,除了“交友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之外,还张贴了一组图片,请你给这一栏目拟写一个总标题。
(2)活动一: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书签上的赠语,使之形成整齐的句式。
友谊是茫茫大海的航灯,让人执着坚定;友谊是滋味干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参加活动后写的一段心得,但是有两处语病,请你根据语境找出并帮他修改。
①为了避免在人生路上不再走弯路,我一定要慎重选择朋友。②老师说,交友要择善而从,朋友是否善良正直往往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善良;一个阳光豁达的朋友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乐观自信。③但愿有好友相伴的路途一帆风顺。
第一处:第______句:修改意见为______
第二处:第______句:修改意见为______
【答案】(1)示例:交友故事(交友典故)
(2)①示例:友谊是悠扬和谐的曲子 ②让人心旷神怡
(3)① 去掉“避免”或“不再”; ② 删掉“是否”。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伯牙绝弦:讲述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每当伯牙弹琴时,无论他心中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声。然而,不幸的是,钟子期因病去世,伯牙得知后悲痛万分,认为天下再无人能理解他的音乐。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摔破了自己心爱的琴,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对钟子期的深厚情谊和无尽思念。
桃园结义:《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这个故事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共同理想,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割袍断义: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它讲述了管宁和华歆两人因志趣不同而断绝朋友关系的故事。管宁和华歆原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劳动和学习。然而,在一次锄地时,他们挖到了一块金子,管宁视若无睹,继续锄地,而华歆则捡起金子又扔掉。另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时,门外有大官经过,华歆丢下书本去看热闹,而管宁则不为所动。管宁认为华歆与自己不是一路人,于是割席分坐,表示从此断绝朋友关系。后来,这个典故被引申为割袍断义,用来形容朋友间因志趣不合或其他原因而断绝来往。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重要人物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蔺相如在渑池会盟后被封为上卿,官位比廉颇还高。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尽量避让廉颇。廉颇得知蔺相如的用意后,深感惭愧,于是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两人最终和解,并结为誓同生死的朋友。这个故事体现了勇于承认错误、以大局为重的精神。
综上分析可知,“伯牙绝弦”“桃园结义”“割袍断义”“负荆请罪”等均是与交友有关的故事,可拟题为:交友故事或交友典故等。
(2)本题考查仿写。形式上,使用“友谊是……,让人……”的句式,内容上,用比喻句写出友谊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
示例一:友谊是悠悠白云的陪伴,让人宁静安然;
示例二:友谊是灿烂绽放的花朵,让人赏心悦目。
示例三:友谊是缕缕温暖的阳光,让人充满希望;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与辨析。
第①句否定不当,去掉“避免”或“不再”;
第②句两面对一面,删掉“是否”。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⑤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地,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一点儿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⑥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⑦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⑧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⑨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⑩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4.文章为什么取题为《合欢树》?请说说题目好在哪里。
5.揣摩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1)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
(2)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6.结合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7.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悲伤也成享受”的理解。
【答案】4.①“合欢”有“合家欢乐”的寓意,蕴含母亲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孩子的深远影响,蕴涵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②合欢树寄托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它的身上有着母亲的影子,想到树就想到母亲。
③合欢树既是母爱的象征,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④用具象化的合欢树做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5.(1)写出了母亲因无意把我烫伤而内疚的心理。(意思对即可)
(2)为母亲不能知道我写作获奖的消息而遗憾。
6.①热爱美,热爱生活。在儿子眼中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在路边挖回一棵刚出土的小苗并精心侍弄,体现了母亲爱美的天性,充满着生活的热情。
②好胜心强,可爱。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急着跟我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童心未泯,争强好胜。
③爱孩子。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
④教子有方。善于鼓励孩子,给予孩子希望,提醒孩子作文得过第一名,顶风冒雪推孩子去看电影。
7.①母亲的早逝是令人悲伤的;想起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往事,又感到很温馨,这种回忆是一种享受;
②母亲的命运多舛令人倍感伤悲,但她的坚强和乐观让作者明白了生活的意义,鼓励作者在逆境中更坚强,这是一种享受。
③家庭遭遇令人悲伤,但邻里的关爱和体贴,让自己感到是一种享受。(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结合第①段“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第③段“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第⑥段““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第⑦段“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可知:“合欢”不仅寓意“合家欢乐”,还深刻体现了母亲对家庭生活的热爱与希望,以及她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合欢树”是文本的线索,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同时也映照出作者个人的命运轨迹。文章通过追忆作者从十岁到三十岁间与母亲相关的几件往事,不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还蕴含了对母爱的感恩、对过往的忏悔以及对未能尽孝的遗憾。作者睹物思人,看到合欢树就仿佛看见了母亲,仿佛又看见母亲精心呵护合欢树的情景,母亲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合欢树里也包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
结合第⑦段“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可知: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合欢树象征了母亲坚强执着的精神。用具象化的合欢树做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与赏析。
(1)文章第②段“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母亲的话语“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与无尽的担忧。她的“惊惶”不仅仅是对孩子受伤这一事实的恐惧,更是对自己未能完全保护孩子的深深懊悔。昼夜守护,每一次换药时的自责询问,都透露出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无法言喻的焦虑。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因无意把“我”烫伤后自责、内疚、后悔的心理。
(2)文章第④段“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写“我”的另一篇小说获奖了,但是“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表达了“我”对母亲不能知道“我”写作获奖的消息的深深的怀念与遗憾之情。获奖的喜悦本应是与母亲共享的美好时刻,但母亲的离世却让这份成就蒙上了一层无法抹去的阴影。七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事情淡忘,但母亲的爱与影响却永远镌刻在心底。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文章第①段“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可知,母亲非常漂亮,也体现了母亲爱美的天性,可以看出母亲在儿子眼中是一个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人;
第⑦段在路边挖回一棵刚出土的小苗并精心侍弄,细心照料小苗,充满着生活的热情,展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由第①段“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可知,母亲为了不让儿子骄傲,和孩子说起她小时候的作文不错的往事,她与儿子之间的互动既温馨又充满趣味,表现她不甘人后,童心未泯,性格可爱的一面;
由第②段“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可知,面对孩子的疾病,她不言放弃,四处求医问药,尝试各种方法,只为给孩子带来一丝希望,可见母亲是一个特别爱孩子的母亲;
由第③段“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可知,母亲的爱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在于她善于鼓励孩子,给予孩子信心与力量,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如顶风冒雪推孩子去看电影,这些经历无疑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让孩子在母亲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可见母亲教子有方。
综上所述,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爱孩子、教子有方且充满个性的女性,她的形象生动而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第⑨段画线句“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并非简单地将悲伤与享受对立或混淆,而是揭示了作者在面对母亲早逝、家庭变故等人生苦难时,内心所经历的一种独特转变。首先,这种“悲伤”源于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不舍,是对母爱无法再得的遗憾与痛楚。然而,正是这些悲伤的记忆,让作者更加珍视与母亲共度的每一刻,那些温馨、美好的画面成为了他心中永恒的宝藏。这种对过去的深情回望,让悲伤中蕴含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甜蜜与满足,从而转化为一种享受。其次,母亲的坚强与乐观精神,在作者心中种下了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种子。母亲的命运多舛,但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作者在遭遇困难时更加坚强。因此,每当回忆起母亲的种种,那份悲伤便化作了前行的动力,成为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再者,家庭遭遇的不幸并未让作者孤立无援,邻里的关爱与体贴如同冬日暖阳,温暖了他的心房。这种来自社会的温情与支持,让作者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与善良,也使得他在悲伤中找到了慰藉与力量。这种由外而内的温暖传递,同样让悲伤变得不再那么沉重,反而成为了一种值得珍惜与回味的享受。
综上所述,“悲伤也成享受”是作者对母爱、对生命、对人性深刻感悟的结晶。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即使遭遇再大的风雨,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温暖,就能将悲伤转化为前行的动力与享受。
三、(共14分)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虞(yú)人:侍卫。
8.“顾”在字典中的意思:A.转过头看 B.照看 C.拜访 D.珍惜,顾念。
在【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的“顾”应是以上意思中哪一个?(1)______(填选项)。下面四个成语中的“顾”意思与之相同的一项是?(2)______(填选项)
A三顾茅庐 B.相顾一笑 C.奋不顾身 D.顾此失彼。
9.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0.在《世说新语》中有关聪慧儿童的故事一般都被编入“夙慧”篇,这篇文章却被编入了“方正”篇。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元方的哪些言行体现了“方正”?
11.【甲】【乙】两文中,元方和魏文侯共同具有什么样的美德?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答案】8.(1)A (2)B
9.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10.元方指出友人的错误时,不卑不亢地回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并非以牙还牙骂回去,而是有理有据地指出友人的错误;元方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父亲的尊严,也是正直的表现。
11.都具有守时、守信的美德。联系生活经历谈受到启发。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一空,“元方入门不顾”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故选A;
二空,A.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顾:拜访;
B.相顾一笑: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回头一笑,心意相通,默契的样子。顾:转过头看;
C.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顾:顾念,考虑;
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 容照顾不过来。顾:照顾,照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期,约定。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抛弃,舍弃。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在【甲】文中,元方的言行充分体现了“方正”。当友人失约迟到后,竟还对子骂父,元方并未畏惧,而是不卑不亢地回应:“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他既点明了友人的无信,又指出了其无礼之处,言语间尽显理性与智慧,而非情绪化地回骂。同时,“入门不顾”这一行为看似绝情,实则是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正直之举。面对友人的错误行为,他没有选择轻易原谅,而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坚守着道德原则。元方小小年纪,却能在面对长辈的不当行为时,勇敢地指出问题,维护家人尊严,其言行举止确实符合“方正”的品质,展现出一种刚正不阿、坚守原则的风范。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感悟启示。
一问,在【甲】文中,陈太丘与友人相约日中,友人未按时到达,体现出友人的无信,而元方指出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见元方对守信的重视。在【乙】文中,魏文侯与虞人期猎,即使饮酒乐且天雨,他仍坚持赴约,“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最后亲自前往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充分体现了魏文侯守时、守信的美德。
二问,在生活中,守时、守信也非常重要。比如与朋友约定见面时间,就应准时到达,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让自己获得他人的信任。一次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图书馆,我提前到达等待,同学随后也准时出现。这次经历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守时、守信带来的良好效果。我们都应向元方和魏文侯学习,做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宴会。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四、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13.假如穿越时光,曹操在作完这首诗之后将其发到朋友圈,并且他最希望朋友们给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点赞。请简要分析曹操希望朋友们为这四句诗点赞的原因。
【答案】12.B
13.示例一:因为这四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所以曹操希望朋友们为这四句诗点赞。示例二:因为曹操觉得自己运用虚实结合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借大海吞吐日月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他很得意,所以希望朋友们为这四句诗点赞。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不是近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①这是作者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所以曹操希望朋友们为这四句诗点赞;
②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借描绘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成就大事、建功立业的抱负。所以曹操希望朋友们为这四句诗点赞。
五、名著阅读:《朝花夕拾》(4分)
14.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琐记》。(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琐记》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1.回忆衍太太的为人及自己对她的感情变化:鲁迅描述了衍太太对自家孩子严厉,对外家孩子和蔼可亲的行为,以及她的一些具体行为对孩子们的影响。2.在南京读书的状况:鲁迅详细描述了在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学习经历,揭示了这些学校中的种种弊端,如高年级学生的专横、学校管理的混乱等。3.在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的学习感受:尽管这所学校相对新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反映了当时教育的局限性。4.到日本留学前的准备:描述了鲁迅决定留学前的几件琐碎而可笑的事情,以及留日前辈同学的荒唐“教导”。
15.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我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迎神赛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后来去看五猖会了,“我”却为什么“没有那么高兴”?请简要概括原因。
【答案】“我”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结合“我却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迎神赛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选段出自《五猖会》。在《五猖会》中,“我”原本对东关迎神赛会充满了期待,满心欢喜地盼着去看五猖会。五猖会在孩子的心中是一场盛大的欢乐盛宴,有热闹的场景、精彩的表演,对于充满好奇心的“我”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就在“我”兴高采烈准备出发的时候,父亲却突然要求“我”背书,并且明确表示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一突如其来的要求如同晴天霹雳,让“我”的心情瞬间从兴奋跌入谷底。背书的压力笼罩着“我”,使“我”无法再专注于即将到来的五猖会的欢乐,满心都是对背书任务的焦虑和不安。即使最后背出了书得以去看五猖会,可先前的兴致也已被破坏殆尽,所以“我”没有那么高兴。可据此作答。
四、作文(50分)
16.作文。
别说我们还太小,其实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常会于不经意间被轻轻拨动。妈妈的唠叨,其实我懂;老师的眼神,其实我懂;同学温馨的鼓励和劝告,其实我也懂;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无私的春风、感人的画面、美丽的故事、课文中的形象、作者的意图……其实有好多我都能读懂。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哲思,会一瞬之间漾遍全身。是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
【答案】略。总标题______
伯牙绝弦
桃园结义
割袍断义
负荆请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九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语文]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docx、答案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