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2份,原卷版+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docx
    • 学生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学生版).docx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第1页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第2页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第3页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学生版)第1页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学生版)第2页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学生版)第3页
    还剩4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2份,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docx、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10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1】全等三角形中的平移变换
    【说明】平移前后的三角形全等。
    平移的基本性质:由平移的概念知,经过平移,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平移具有下列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模型2】全等三角形中的折叠变换模型
    【说明】折叠问题实质上是利用了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①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模型3】全等三角形中的旋转变换模型
    旋转变换的性质:图形通过旋转,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任
    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例1】如图,是由经过平移得到的,AC分别交DE、EF于点G、H,若,,则的度数为( )
    A.150°B.140°C.120°D.30°
    【答案】A
    【分析】根据平移可知:,,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出,,即可得出∠D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GH的度数即可.
    【解析】根据平移可知,,,
    ∴,,


    ∵,
    ∴,
    ∴,故A正确.
    故选:A.
    【例2】如图,纸片的对边,将纸片沿折叠,的对应边交于点G.若,且,则的大小是( )
    A.B.C.D.
    【答案】C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得,再求得,利用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析】解:∵,,
    ∴,
    ∵,,
    ∴,
    ∴,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
    ∴,
    ∵,
    ∴,
    故选C
    【例3】如图,在等腰和等腰中,.

    (1)观察猜想:如图1,点在上,线段与的关系是_________;
    (2)探究证明:把绕直角顶点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把绕点在平面内转动一周,若,,、交于点时,连接,直接写出最大面积_________.
    【答案】(1),;
    (2)结论仍成立,理由见解析;
    (3).
    【分析】(1)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即可得即可;
    (2)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从而可得即可;
    (3)如图:由题意可知点在以为直径的上运动,点在上运动,观察图形,可知当与相切时,面积最大;此时,四边形为正方形,;然后在运用勾股定理求出BD,进而求出BP的最大值,最后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解析】(1)解:,,理由如下:
    如图1,延长AE交BD于H,
    由题意得:,,,
    ∴,
    ∴,,
    ∵,
    ∴,
    ∴,即,
    故答案为:,.
    (2)解:结论仍成立,仍有:,;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AE交BD于H,交BC于O,
    ∵,
    ∴,即,
    在和中,

    ∴,
    ∴,,
    ∵,
    ∴,
    ∵,
    ∴,即,
    ∴,即.
    (3)解:如图:∵,
    ∴点在以为直径的上运动.
    ∵,
    ∴点在上运动,
    观察图形,可知当与相切时,面积最大.
    此时,四边形为正方形,.
    在中,.
    当的面积最大时,,.
    一、单选题
    1.如图,三角形,三角形均为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是、的中点,直线、相交于点,三角形绕点旋转时,线段长的最小值为( )
    A.B.C.D.
    【答案】C
    【分析】首先证明,判定出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运动,当运动到时,最短来解决问题.
    【解析】解:如图,连接、、,,

    ,,


    、是等边三角形,是、的中点,



    ,,













    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当时,且、在的同侧时,最短,

    ,,
    的最小值为.
    故选:C.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点M在CD的边上,且DM=1,△AEM与△ADM关于AM所在的直线对称,将△ADM按顺时针方向绕点A旋转90°得到△ABF,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3B.2C.5D.
    【答案】C
    【分析】连接.先判定,即可得到.再根据,,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中,,进而得出的长.
    【解析】解:如图,连接.
    与关于所在的直线对称,
    ,.
    按照顺时针方向绕点旋转得到,
    ,.



    (SAS).

    四边形是正方形,



    在中,,

    故选:C.
    3.如图,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AB=20,BC=4,将纸片沿MN折叠,点,分别是B,C的对应点,MB′与DC交于K,若△MNK的面积为10,则DN的最大值是( )
    A.7.5B.12.5C.15D.17
    【答案】D
    【分析】作NE⊥于E,NF⊥BM于F,由折叠得∠1=∠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NE=NF,可得四边形BCNF是矩形,则NF=BC=4,根据△MNK的面积为10得NK=MK=5,根据勾股定理得KE=3,则MF=ME=MK﹣KE=5﹣3=2,设DN=x,则CN=20﹣x,BM=BF+MF=20﹣x+2=22﹣x,由折叠可得BM≥KM,即22﹣x≥5.可得x≤17,即可得DN≤17,则DN的最大值是17.
    【解析】解:如图所示,过点N作NE⊥于E,NF⊥BM于F,
    由折叠得∠1=∠2,
    ∴NE=NF,
    ∵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BFN=90°,,
    ∴四边形BCNF是矩形,∠DNM=∠2,
    ∴NE=NF=BC=4,∠1=∠DNM,
    ∴NK=MK,
    ∵△MNK的面积为10,
    ∴KM•NE=KN•NF=10,
    ∴NK=MK=5,
    ∴KE==3,
    在△MEN和△MFN中,

    ∴△MEN≌△MFN(AAS),
    ∴MF=ME=MK﹣KE=5﹣3=2,
    设DN=x,则CN=BF=20﹣x,
    ∴BM=BF+MF=20﹣x+2=22﹣x,
    由折叠得BM≥KM,即22﹣x≥5.
    ∴x≤17,即DN≤17,
    ∴DN的最大值是17.
    故选:D.
    4.如图,现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AB=4,BC=8,点M,N分别在矩形的边AD,BC上,将矩形纸片沿直线MN折叠,使点C落在矩形的边AD上,记为点P,点D落在G处,连接PC,交MN于点Q,连接CM.下列结论:①CQ=CD;②四边形CMPN是菱形;③P,A重合时,MN=2;④△PQM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3≤S≤5.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分析】先判断出四边形CNPM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CN=NP,然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判断出②正确;假设CQ=CD,得Rt△CMQ≌△CMD,进而得∠DCM=∠QCM=∠BCP=30°,这个不一定成立,判断①错误;点P与点A重合时,设BN=x,表示出AN=NC=8−x,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得x的值,进而用勾股定理求得MN,判断出③正确;当MN过D点时,求得四边形CMPN的最小面积,进而得S的最小值,当P与A重合时,S的值最大,求得最大值即可.
    【解析】解:如图1,
    ∵四边形ABCD是矩形,
    ∴PM∥CN,
    ∴∠PMN=∠MNC,
    ∵∠MNC=∠PNM(折叠的性质),
    ∴∠PMN=∠PNM,
    ∴PM=PN,
    ∵NC=NP(折叠的性质),
    ∴PM=CN,
    ∴四边形CNPM是平行四边形,
    ∵CN=NP,
    ∴四边形CNPM是菱形,故②正确;
    ∴CP⊥MN,∠BCP=∠MCP,
    ∴∠MQC=∠D=90°,
    ∵CM=CM,
    若CQ=CD,则Rt△CMQ≌Rt△CMD(HL),
    ∴∠DCM=∠QCM=∠BCP=30°,这个不一定成立,故①错误;
    点P与点A重合时,如图2所示:
    设BN=x,则AN=NC=8−x,
    在Rt△ABN中,AB2+BN2=AN2,
    即42+x2=(8−x)2,
    解得x=3,
    ∴CN=8−3=5,AC===,
    ∴CQ=AC=,
    ∴QN==,
    ∴MN=2QN=.故③正确;
    当MN过点D时,如图3所示:
    此时,CN最短,四边形CMPN的面积最小(四边形CNPM的边CN上的高固定为AB的长),此时四边形CNPM是正方形,则S最小=S菱形CMPN=×4×4=4,
    当P点与A点重合时,CN最长,四边形CMPN的面积最大,则S最大=×5×4=5,
    ∴4≤S≤5,故④错误.
    故选:B.
    5.如图,在中,,,点D为BC的中点,直角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①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B.2C.3D.4
    【答案】C
    【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D=∠B=45°,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DF=∠BDE,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E和△ADF全等,判断出③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DF、BE=AF,从而得到△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判断出①正确;再求出AE=CF,判断出②正确;根据BE+CF=AF+AE,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BE+CF>EF,判断出④错误.
    【解析】∵∠BAC=90°,AB=AC,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45°,
    ∵点D为BC中点,
    ∴AD=CD=BD,AD⊥BC,∠CAD=45°,
    ∴∠CAD=∠B,∠BDE+∠ADE=∠ADB=90°
    ∵∠MDN是直角,
    ∴∠ADF+∠ADE=90°,
    ∴∠ADF=∠BDE,
    在△BDE和△ADF中,,
    ∴△BDE≌△ADF(ASA),
    ∴DE=DF,BE=AF,
    ∴△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
    ∵AE=AB-BE,CF=AC-AF,
    ∴AE=CF,故②正确;
    ∵△BDE≌△ADF


    故③正确;
    ∵BE+CF=AF+AE>EF,
    ∴BE+CF>EF,
    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C.
    6.如图,在中,,将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交于点,分别交,于点,,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B.C.D.
    【答案】B
    【分析】根据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A1BC1,可证明△A1BF≌△CBE,从而可得A1E=CF,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解:∵AB=BC,
    ∴∠A=∠C,
    ∵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到△A1BC1,
    ∴A1B=AB=BC,∠A1=∠A=∠C,
    在△A1BF和△CBE中

    ∴△A1BF≌△CBE(ASA),
    ∴BF=BE,
    ∴A1B-BE=BC-BF,即A1E=CF,故B正确,
    其它选项的结论都不能证明,
    故选:B.
    7.如图,在矩形中,点M在边上,把沿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边上的点E处,连接,过点B作,垂足为F,若,则线段的长为( )
    A.B.C.D.
    【答案】A
    【分析】先证明△BFC≌△CDE,可得DE=CF=2,再用勾股定理求得CE=,从而可得AD=BC=,最后求得AE的长.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AD,∠ABC=∠D=90°,AD∥BC,
    ∴∠DEC=∠FCB,
    ∵,
    ∴∠BFC=∠CDE,
    ∵把沿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边上的点E处,
    ∴BC=EC,
    在△BFC与△CDE中,
    ∴△BFC≌△CDE(AAS),
    ∴DE=CF=2,
    ∴,
    ∴AD=BC=CE=,
    ∴AE=AD-DE=,
    故选:A.
    8.如图,正方形ABCD中,AB=12,点E在边BC上,BE=EC,将△DCE沿DE对折至△DFE,延长EF交边AB于点G,连接DG、BF,给出以下结论:①△DAG≌△DFG;②BG=2AG;③S△DGF=48;④S△BEF=.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B.3C.2D.1
    【答案】B
    【分析】①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AD=DF,∠A=∠GFD=90°,于是根据“HL”判定Rt△ADG≌Rt△FDG;②再由GF+GB=GA+GB=12,EB=EF,△BGE为直角三角形,可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AG=4,BG=8,即可判断;③根据①即可求出三角形DGF的面积;④结合①可得AG=GF,根据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与底的比即可求出三角形BEF的面积.
    【解析】解:①∵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DC,∠C=∠A=90°,
    由折叠可知,DF=DC=DA,∠DFE=∠C=90°,
    ∴∠DFG=180°-∠DFE=90°,
    ∴∠DFG=∠A=90°,
    在Rt△ADG和Rt△FDG中,

    ∴Rt△ADG≌Rt△FDG(HL),
    故①正确;
    ②∵正方形边长是12,
    ∴BE=EC=EF=6,
    设AG=FG=x,则EG=x+6,BG=12﹣x,
    由勾股定理得:EG2=BE2+BG2,
    即:(x+6)2=62+(12﹣x)2,
    解得:x=4,
    ∴AG=GF=4,BG=8,BG=2AG,
    故②正确;
    ③∵Rt△ADG≌Rt△FDG,
    ∴S△DGF=S△ADG=×AG•AD=×4×12=24,
    故③错误;
    ④∵S△GBE=BE•BG=×6×8=24,
    ∵GF=AG=4,EF=BE=6,
    ∴,
    ∴,
    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正确的结论的是3个,
    故选:B.
    二、填空题
    9.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AD=6cm,则∠EAD的正弦值为_____.
    【答案】
    【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方法可得△ABC≌△AEC,△ADF≌△CEF,进而可得到可知AE=AB=8cm,CE=BC=AD=6cm,再设AF=x,则EF=DF=(8-x)cm,在Rt△ADF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求得AF的长,再通过勾股定理求得DF的长,最后可得结果.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6cm,
    ∴BC=AD=6cm,
    ∵AB=8cm,
    ∴,
    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则△ABC≌△AEC,∠E=∠B=90°,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D=BC=CE,∠D=∠B=90°,
    ∴∠E=∠D=90°,
    又∵∠AFD=∠EFC,
    ∴△ADF≌△CEF(AAS),
    可知AE=AB=8cm,CE=BC=AD=6cm,
    设AF=x,则EF=DF=(8-x)cm,
    在Rt△ADF中,

    即:,
    解得x=.
    ∴AF=,
    ∴,

    故答案为:.
    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若AE=1,则FM的长为__.
    【答案】2.5
    【分析】由旋转可得DE=DM,∠EDM为直角,可得出∠EDF+∠MDF=90°,由∠EDF=45°,得到∠MDF为45°,可得出∠EDF=∠MDF,再由DF=DF,利用SAS可得出三角形DEF与三角形MDF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EF=MF;则可得到AE=CM=1,正方形的边长为3,用AB-AE求出EB的长,再由BC+CM求出BM的长,设EF=MF=x,可得出BF=BM-FM=BM-EF=4-x,在直角三角形BEF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为FM的长.
    【解析】解:∵△DAE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FCM=∠FCD+∠DCM=180°,
    ∴F、C、M三点共线,
    ∴DE=DM,∠EDM=90°,
    ∴∠EDF+∠FDM=90°,
    ∵∠EDF=45°,
    ∴∠FDM=∠EDF=45°,
    在△DEF和△DMF中,

    ∴△DEF≌△DMF(SAS),
    ∴EF=MF,
    设EF=MF=x,
    ∵AE=CM=1,且BC=3,
    ∴BM=BC+CM=3+1=4,
    ∴BF=BM-MF=BM-EF=4-x,
    ∵EB=AB-AE=3-1=2,
    在Rt△EBF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故答案为:.
    11.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CD边上,连结BE,将正方形折叠,使点B与E重合,折痕MN交BC边于点M,交AD边于点N,若tan∠EMC=,ME+CE=8,则折痕MN的长为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过N作NH⊥BC于H,得到四边形ABHN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NH=AB,∠NHM=90°,证明△BCE≌△NH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HM=CE,设CE=3x,则CM=4x,根据勾股定理得到EM=5x,求出x,可得NH=9,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析】解:过N作NH⊥BC于H,则四边形ABHN是矩形,
    ∴NH=AB,∠NHM=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90°,AB=BC,
    ∴NH=BC,
    ∵将正方形折叠,使点B与E重合,
    ∴MN⊥BE,BM=ME,
    ∴∠HNM+∠NMH=∠EBC+∠BMN=90°,
    ∴∠EBC=∠HNM,
    在△BCE与△NHM中,,
    ∴△BCE≌△NHM(ASA),
    ∴HM=CE,
    在Rt△EMC中,∵tan∠EMC=,
    ∴设CE=3x,则CM=4x,
    由勾股定理得:EM=5x,
    ∵ME+CE=8,
    ∴5x+3x=8,
    ∴x=1,
    ∴EM=5,HM=CE=3,CM=4,
    ∴BC=BM+CM=EM+CM=9,
    ∴NH=9,
    ∴MN=,
    故答案为:.
    12.如图,△ABC,△DEP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PDE=90°.使△DEP的顶点P与△ABC的顶点A重合,PD,PE分别与BC相交于点F、G,若BF=6,CG=4,则FG=_____.
    【答案】
    【分析】将△ABF绕A点逆时针旋转,使AB与AC重合,即可构建出直角三角形CGH,由勾股定理可求出GH的长度,再证明△FAG≌△GAH即可.
    【解析】解:将△ABF绕A点逆时针旋转,使AB与AC重合,
    ∵△ACH由△ABF旋转得到,
    ∴∠BAF=∠CAH,CH=BF=6,AF=AH,∠B=∠ACH
    ∵△ABC,△DEP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B=45°,∠ACB=45°
    ∴∠HCG=90°
    在Rt△HCG中,由勾股定理得:GH=,
    ∵∠FAG=45°
    ∴∠BAF+∠GAC=45°
    ∴∠CAH+∠GAC=45°,即∠GAH=45°
    在△FAG和△GAH中,
    AF=AH, ∠FAG=∠GAH ,AG=AG
    ∴△FAG≌△GAH
    ∴FG= GH=
    故答案为:.
    13.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点E是的中点,将正方形沿折叠,得到点B的对应点为点F,延长交线段于点P,若,则的长度为___________.
    【答案】2
    【分析】连接AP,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翻折的性质证明Rt△AFP≌Rt△ADP(HL),可得PF=PD,设PF=PD=x,则CP=CD−PD=6−x,EP=EF+FP=3+x,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解:连接AP,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D=6,∠B=∠C=∠D=90°,
    ∵点E是BC的中点,
    ∴BE=CE=AB=3,
    由翻折可知:AF=AB,EF=BE=3,∠AFE=∠B=90°,
    ∴AD=AF,∠AFP=∠D=90°,
    在Rt△AFP和Rt△ADP中,

    ∴Rt△AFP≌Rt△ADP(HL),
    ∴PF=PD,
    设PF=PD=x,则CP=CD−PD=6−x,EP=EF+FP=3+x,
    在Rt△PE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EP2=EC2+CP2,
    ∴(3+x)2=32+(6−x)2,解得x=2,则DP的长度为2,
    故答案为:2.
    14.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内作,AE交BC于点E,AF交CD于点F,连接EF,将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若,则BE的长为__________.
    【答案】2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ADF≌△ABG,然后即可得到DF=BG,∠DAF=∠BAG,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证明△EAG≌△EAF,设,在中,由勾股定理可以求出BE的长.
    【解析】解:由旋转可知,△ADF≌△ABG,
    ∴,∠DAF=∠BAG,
    ∵∠DAB=90°,∠EAF=45°,
    ∴∠DAF+∠EAB=45°,
    ∴∠BAG+∠EAB=45°,
    ∴∠EAF=∠EAG,
    在△EAG和△EAF中,

    ∴△EAG≌△EAF(SAS),
    ∴GE=FE,
    设,则,,
    ∴,
    ∵CD=6,DF=3,
    ∴,
    ∵∠C=90°,
    ∴在中,,即,
    解得,,即BE=2.
    故答案为:2.
    三、解答题
    15.如图,在ΔABC中,∠ACB=90°,AC=BC,D是AB边上一点(点D与A,B不重合),连接CD,将线CD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连接DE交BC于点F,连接BE.
    (1)求证:ΔACD ≌ ΔBCE;
    (2)当AD=BF时,求∠BEF的度数.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利用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2)先推理得到△BEF是等腰三角形,再由全等得到∠CBE=,即可得到∠BEF的度数.
    【解析】(1)证明:∵

    又∵CD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
    ∴,CD=CE


    在和中:

    ∴(SAS)
    (2)解:由第一问知,
    ∴AD=BE,∠CAD=∠CBE
    又∵AD=BF
    ∴BE=BF
    在中,AC=BC,

    在中,BE=BF,∠CBE=

    16.如图,中,,,为内一点,连接,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连接,,.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可得,然后证明,最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结论;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结论.
    【解析】(1)证明:∵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
    ∴,,
    ∵,
    ∴,
    ∴,
    在与中,

    ∴,
    ∴.
    (2)解:由(1)知:,,
    ∵,
    ∴,
    ∵,
    ∴.
    17.如图(1),已知△ABC的面积为3,且AB=AC,现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长度得到△EFA.
    (1)求△ABC所扫过的图形面积;
    (2)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BEC=15°,求AC的长.
    【答案】(1)9;(2)BE⊥AF,理由见解析;(3)2.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到S△EFA=S△BAF=S△ABC,从而便可得到四边形CEFB的面积;
    (2)由已知可证得平行四边形EFBA为菱形,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到AF与BE的位置关系为垂直;
    (3)作BD⊥AC于D,结合三角形的面积求解.
    【解析】解:(1)由平移的性质得
    AF∥BC,且AF=BC,△EFA≌△ABC
    ∴四边形AFBC为平行四边形
    S△EFA=S△BAF=S△ABC=3
    ∴四边形EFBC的面积为9;
    (2)BE⊥AF
    证明:由(1)知四边形AFBC为平行四边形
    ∴BF∥AC,且BF=AC
    又∵AE=CA
    ∴BF∥AE且BF=AE
    ∴四边形EFBA为平行四边形又已知AB=AC
    ∴AB=AE
    ∴平行四边形EFBA为菱形
    ∴BE⊥AF;
    (3)如上图,作BD⊥AC于D
    ∵∠BEC=15°,AE=AB
    ∴∠EBA=∠BEC=15°
    ∴∠BAC=2∠BEC=30°
    ∴在Rt△BAD中,AB=2BD
    设BD=x,则AC=AB=2x
    ∵S△ABC=3,且S△ABC=AC•BD=•2x•x=x2
    ∴x2=3
    ∵x为正数
    ∴x=
    ∴AC=2.
    18.已知:点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不与点B重合),连接AD.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CE.直接写出BD和CE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E,连接CE,画出图形.(1)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答案】(1)BD和CE的数量关系是相等,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理由见详解;
    (2)成立,理由见详解.
    【分析】(1)由题意易得AB=AC,∠BAC=∠DAE=90°,AD=AE,则有∠BAD=∠CAE,然后可证△ABD≌△ACE,进而问题可求解;
    (2)如图,然后根据(1)中的证明过程可进行求解.
    【解析】(1)解:BD⊥CE且BD=CE,理由如下: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BAC=90°,∠ABC=∠ACB=45°,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DAE=90°,AD=AE,
    ∴∠BAD+∠DAC=∠CAE+∠DAC =90°,
    ∴∠BAD=∠CAE,
    ∴△ABD≌△ACE(SAS),
    ∴∠ABD=∠ACE=45°,BD=CE,
    ∴∠ACE+∠ACB=90°,即∠BCE=90°,
    ∴BD⊥CE;
    (2)解:(1)中结论仍成立,理由如下:
    由题意可得如图所示: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BAC=90°,∠ABC=∠ACB=45°,
    由旋转的性质可得:∠DAE=90°,AD=AE,
    ∴∠BAC+∠DAC=∠EAD+∠DAC,
    ∴∠BAD=∠CAE,
    ∴△ABD≌△ACE(SAS),
    ∴∠ABD=∠ACE=45°,BD=CE,
    ∴∠ACE+∠ACB=90°,即∠BCE=90°,
    ∴BD⊥CE.
    19.如图,在中,,,点E为线段的中点,点F在边上,连结,沿将折叠得到.
    (1)如图1,当点P落在上时,求的度数.
    (2)如图2,当时,求的度数.
    【答案】(1)90°;(2)60°
    【分析】(1)证明BE=EP,可得∠EPB=∠B=45°解决问题.
    (2)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AFE=4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BAC,从而得到∠AEF和∠PEF,再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BEP.
    【解析】解:(1)如图1中,∵折叠,
    ∴△AEF≌△PEF,
    ∴AE=EP,
    ∵点E是AB中点,即AE=EB,
    ∴BE=EP,
    ∴∠EPB=∠B=45°,
    ∴∠PEB=90°,
    ∴∠AEP=180°-90°=90°.
    (2)∵PF⊥AC,
    ∴∠PFA=90°,
    ∵沿EF将△AEF折叠得到△PEF.
    ∴△AEF≌△PEF,
    ∴∠AFE=∠PFE=45°,
    ∵∠B=45°,∠C=60°,
    ∴∠BAC=180°-45°-60°=75°,
    ∴∠AEF=∠PEF=180°-75°-45°=60°,
    ∴∠BEP=180°-60°-60°=60°.
    20.如图,,,≌,于点,于点.
    (1)直接写出、的数量关系:______;
    (2)将沿剪开,让点和点重合.
    ①按图放置,将线段沿平移至,连接、,求证:;
    ②按图放置,、、三点共线,连接交于点,若,,求的长度.
    【答案】(1);(2)①见解析;②2
    【分析】(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①设∠CDN=a,证明∠AND=∠HNG=45°-,即可解决问题;
    ②易证明AD=DM,可得CM=DM-DC=3-1=2.
    【解析】(1)∵△ABC≌△EFG,AD⊥BC于点D,EH⊥FG于点H,
    ∴AD=EH;
    (2)①如图中,
    由题意可知:△≌△≌△≌△,
    CD=HG,AD=CH,∠ADC=∠CHG=90°,
    ∵DC沿CH平移至HN,
    ∴DN=CH,DN//CH,DC=NH,
    ∴AD=DN,NH=GH,
    ∴∠DAN=∠DNA,∠HNG=∠HGN,
    设∠CDN=α,
    ∵DC//NH,DN//CH,
    ∴∠CDN+∠DNH=∠DNH+∠CHN=180°,
    ∴∠DNH=180°−α,∠CDN=∠CHN=α,
    ∴∠NHG=90°+α,
    ∴∠AND=∠HNG=45°− ,
    ∴∠ANG=∠DNH−∠AND−∠HNG=90°,
    ∴AN⊥GN.
    ②解:如图3中,
    ∵AC=GC,
    ∴∠CAG=∠CGA,
    又∵∠CAD=∠GCH,
    ∴∠CAG+∠CAD=∠CGA+∠GCH,
    即∠DAM=∠DMA,
    又∵∠ADM=90°,
    ∴∠DAM=∠DMA=45°,
    ∴AD=DM=3,
    ∵DC=BD=1,
    ∴CM=DM−DC=3−1=2.
    21.如图1,已知在Rt△ABC中,∠ACB=90°,∠A=30°,将Rt△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Rt△DCE
    (1)当α=15°,则∠ACE= °;
    (2)如图2,过点C作CM⊥BF于M,作CN⊥EF于N,求证:CF平分∠BFE.
    (3)求Rt△ABC绕C点顺时针旋转,当旋转角α(0°<α<90°)为多少度时,△CFG为等腰三角形.
    【答案】(1)15;(2)见解析;(3)40゜或20゜
    【分析】(1)由旋转性质知:∠,求出∠ACE即可;
    (2)由等面积法证明出CM=CN,再结合角平分线的判定,即可证CF平分∠BFE;
    (3)根据旋转性质得,由CF平分∠BFE得由∠A为30°得 ,由得∠CGF=30°+α,再分CF=CG或CF=FG或CG=FG三种情况讨论,求出α即可.
    【解析】解:(1)由旋转性质,
    得:,
    故答案为:15;
    (2)证明:由旋转性质,
    得:;
    ∴,
    ∵,
    ∴ ,
    ∴,
    ∴CF平分∠BFE;
    (3)∵,
    ∴,
    由旋转性质,
    得:,

    ∴,
    ∴,

    由(2)知CF平分∠BFE,
    ∴ ,
    ∴,
    ①当CF=CG时,∠CFG=∠CGF,

    解得:α=40°,
    ②当CF=FG时,∠FCG=∠CGF,
    ∴,
    解得:α=20°,
    ③当CG=FG时,∠FCG=∠CFG,

    此方程无解,
    综上所述,α=20°或40°时,△CFG为等腰三角形.
    22.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连接DE.现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为,如图2,连接CE,BD,CD.
    (1)当时,求证:;
    (2)如图3,当时,延长交于点,求证:垂直平分.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证得即可得到结论;
    (2)利用“”证得,由性质推出,计算得出,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析】(1)证明:根据题意:AB=AC,AD=AE,∠CAB=∠EAD=90,
    ∵∠CAE+∠BAE =∠BAD+∠BAE =90,
    ∴∠CAE=∠BAD,
    在△ACE和△ABD中,

    ∴△ACE△ABD(SAS),
    ∴CE=BD;
    (2)根据题意:AB=AC,AD=AE,∠CAB=∠EAD=90,
    在△ACE和△ABD中,

    ∴△ACE△ABD(SAS),
    ∴∠ACE=∠ABD,
    ∵∠ACE+∠AEC=90,且∠AEC=∠FEB,
    ∴∠ABD+∠FEB=90,
    ∴∠EFB=90,
    ∴CF⊥BD,
    ∵AB=AC=,AD=AE=1,∠CAB=∠EAD=90,
    ∴BC=AB =,CD= AC+ AD=,
    ∴BC= CD,
    ∵CF⊥BD,
    ∴CF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23.【问题提出】如图①,在中,若,求边上的中线的取值范围.
    【问题解决】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到点E,使,再连结(或将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得到),把、、集中在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由此得出中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应用】如图②,在中,D为边的中点、已知.求的长.
    【拓展】如图③,在中,,点D是边的中点,点E在边上,过点D作交边于点F,连结.已知,则的长为____________.
    【答案】[问题解决];[应用];[拓展]
    【分析】[问题解决]证明得,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得的取值范围,进而得结论;
    [应用]延长到,使得,连接,证明得,再证明,由勾股定理求得,进而得;
    [拓展]延长到,使得,连接,,证明,得,,再证明,由勾股定理求得,由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
    【解析】解:[问题解决]在和中,



    ,,


    故答案为:;
    [应用]延长到,使得,连接,如图②,
    在和中,



    ,,





    [拓展]延长到,使得,连接,,如图③,
    在和中,


    ,,,







    故答案为:.
    24.已知,四边形是正方形,绕点旋转(),,,连接,.
    (1)如图,求证:≌;
    (2)直线与相交于点.
    如图,于点,于点,求证:四边形是正方形;
    如图,连接,若,,直接写出在旋转的过程中,线段长度的最小值.
    【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
    【分析】根据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根据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证明即可;
    作交于点,作于点,证明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的最小值,可得结论.
    【解析】(1)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
    ,.
    ,.


    在和中,

    ≌;
    (2)证明:如图中,设与相交于点.



    ≌,




    ,,
    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正方形,
    ,.

    又,
    ≌.

    矩形是正方形;
    解:作交于点,作于点,


    ∴≌.

    ,,
    最大时,最小,.

    由可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5.折纸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折纸,如折小花、飞机、小船等,在折纸过程中,我们通过研究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几何直观.
    【操作发现】(1)如图1将一个正方形先沿EF折叠得到图2,再将图2进行第二次折叠,使点E和点F重合,折痕与正方形的边交于点M、N,如图3,打开这张正方形的纸得到两条折痕EF和MN,如图4这两条折痕的位置关系为 ,= .
    【探究证明】(2)如图5,将AB=1,AD=3的长方形按(1)的方式进行折叠,同样得到两条折痕EF和MN,(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3)Rt△ABC中,BC=1,AC=3,将△ABC沿着斜边AB翻折后得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组合成一个四边形ACBD,将四边形ACBD分别沿着顶点A和顶点D折叠得到两条互相垂直的折痕,交四边形的另两条边于点M和点N,= .
    【答案】(1)垂直,1;(2)位置关系成立,=1不成立,理由见解析(3)
    【分析】(1)过点没M作MG⊥BC于G,过点E作EH⊥CD于H,利用ASA证明△EHF≌△MGN,得MN=EF,即可得出答案;
    (2)过点M作MG⊥BC于G,过点E作EH⊥CD于H,根据两个角相等证明△EHF∽△MGN,得;
    (3)连接CD,交AB于G,则AB垂直平分CD,证明△DCM∽△ABN,得,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利用等积法求出CG,从而得出CD,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解:(1)如图,过点M作MG⊥BC于G,过点E作EH⊥CD于H,
    则MG=EH=AB=BC,∠EHF=∠MGN,MG⊥EH,
    由折叠知,∠MOE=90°,
    ∴∠GMN=∠HEF,
    ∴△EHF≌△MGN(ASA),
    ∴MN=EF,
    ∴=1,
    故答案为:垂直,1;
    (2)位置关系成立,=1不成立,
    过点M作MG⊥BC于G,过点E作EH⊥CD于H,
    则∠EHF=∠MGN=90°,MG⊥EH,
    由折叠知,∠MOE=90°,
    ∴∠GMN=∠HEF,
    ∴△EHF∽△MGN,
    ∴;
    (3)连接CD,交AB于G,
    ∵AC=AD,BC=BD,
    ∴AB垂直平分CD,
    ∵AN⊥DM,
    ∴∠BAN=∠CDM,
    ∵∠ACB=∠CGB=90°,
    ∴∠MCD=∠ABN,
    ∴△DCM∽△ABN,
    ∴,
    ∵Rt△ABC中,BC=1,AC=3,
    ∴AB=,
    ∴CG==,
    ∴CD=2CG=,
    ∴=,
    ∴,
    故答案为:.
    26.如图1所示,将一个长为6宽为4的长方形ABEF,裁成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和一个长为4、宽为2的长方形CEFD如图2.现将小长方形CEFD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旋转角为a.
    (1)当点恰好落在EF边上时,求旋转角a的值;
    (2)如图3,G为BC中点,且0°<a<90°,求证:;
    (3)小军是一个爱动手研究数学问题的孩子,他发现在小长方形CEFD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与存在两次全等,请你帮助小军直接写出当与全等时,旋转角a的值.
    【答案】(1)30°;(2)见解析;(3)135°,315°
    【分析】(1)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知∠CD′E=3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得出∠α=30°;
    (2)由题意可得出CE=CE′=CG=2,由矩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得出∠GCD′=∠DCE′=90°+α,进而可利用“SAS”证明△GCD′≌△E′CD,即得出GD′=E′D;
    (3)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CB=CD,而,则和为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所以当两个三角形顶角相等时它们全等.再分类讨论①当和为钝角三角形时,则旋转角;②当和为锐角三角形时,则.
    【解析】(1)∵长为4,宽为2的长方形CEFD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CE′F′D′,
    ∴CD′=CD=4,
    在Rt△CED′中,CD′=4,CE=2,
    ∴∠CD′E=30°,
    ∵CD∥EF,
    ∴∠α=30°;
    (2)证明:∵G为BC中点,BC=4,
    ∴CG=2,
    ∴CG=CE.
    ∵长方形CEFD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CE′F′D′,
    ∴∠D′CE′=∠DCE=90°,CE=CE′=CG,CD′=CD,
    ∴∠GCD′=∠DCE′=90°+α,
    在△GCD′和△E′CD中,
    ∴△GCD′≌△E′CD(SAS),
    ∴GD′=E′D;
    (3)∵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CB=CD.
    ∵,
    ∴和为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当时,,
    ①当和为钝角三角形时,则旋转角;
    ②当和为锐角三角形时,,则.
    综上可知当旋转角的值为和时.

    相关试卷

    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 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2份,原卷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 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教师版docx、中考数学二轮培优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10 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文件包含专题10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教师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docx、专题10几何变换中的三角形全等模型学生版-中考数学几何模型重点专练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 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 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原卷版doc、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几何模型重点突破讲练专题32几何变换之旋转模型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