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20分,卷面5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潺潺(chán) 磅礴(páng) 脑畔(pàn)
    B.归省(shěng)瞳仁(tóng) 脸颊(jiá) 恣意(zì)
    C.怠慢(dài) 羁绊(jī) 糜子(mí) 挑衅(xùn)
    D.撺掇(chuān)晦暗(huì) 挑剔(ti) 斡旋(wò)
    【答案】A
    【解析】A加点的字注音无误。B项中,“省”应读xǐng;C项中,“ 糜”应读méi,“衅”应读xìn;D项中,“撺”应读cuān。
    2.古诗词默写。
    在古诗文中,作者抒情的方式各有不同。《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_______,②_________”采用比兴的手法表达对意中人的倾慕;《蒹葭》中“③_____,④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借上下求索,不断追寻抒发对意中人的追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⑤________,⑥_______,悄怆幽邃”借景抒情,表达心中的抑郁;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⑦_______,⑧____”直接抒发分别时不必悲戚而要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窈窕淑女 ②君子好逑 ③溯洄从之 ④道阻且长 ⑤寂寥无人 ⑥凄神寒骨 ⑦无为在歧路 ⑧儿女共沾巾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写了作者故乡的风俗民情,描写了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象,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B.贺敬之的《回延安》完全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和《蒹葭》都是“风”,指国风,属于地方民歌民谣。
    D.“记”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社戏》选自鲁迅写的小说集《呐喊》,是一篇小说;
    B.《回延安》是诗人贺敬之采取“信天游”的民歌形式,但并非“完全采用”,说法过于绝对;
    C.《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故选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 , , 。
    ①中国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
    ②我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
    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
    ④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阅读以上四个句子可判断③句在前,紧承前句“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再是①句通过数字排名具体阐述我国科技创新结出的硕果,②④句抓住关联词“既是……也是”判断②句在前,④句在后。故排序:③①②④。
    故选D。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
    B.诗的前半部分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景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C.“端居耻圣明”的意思是,自己只能端坐在洞庭湖边,为无法观赏圣明的景象而感到羞耻。
    D.“徒有羡鱼情”的意思是,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作者用这句诗隐喻自己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答案】C
    【解析】考查诗歌赏析。
    C.“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故选C。
    综合性学习(4分)
    6.学校将举办一场与消防有关的专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会行动】
    在讲座之后的消防演练中,消防警报响起时,班上的同学迅速取出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顺着墙边向操场跑去,可小明却坐在教室里一动也不动地写作业。小张见后,急忙跑到小明来前说;“快跑,失火啦!”小明不紧不慢地说:“哪里失火?不就是演练吗?看把你急的!”小张拉起小明说:“_____”小明马上跟小张离开了教室。
    (1)请你结合语境补充小张说的话。
    【活动二:懂知识】
    (2)这次活动后,班委会征集消防小知识准备列在班级展板上,请你列出两条知识。
    【答案】(1)小明,虽说是演练,但是不先学会逃生技能,真遇到火灾,那该怎么办?每一次的演练,我们都应认真对待。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快跑!
    (2)①119电话要记清,及时准确报火警。
    ②燃气泄漏不要慌,快关阀门速开窗。
    ③家中不要存放危险品和易燃易爆品。
    ④装修材料要慎选,刷漆远离着火源。
    ⑤家中最好准备一个小小的灭火器,学会如何使用楼道消防栓,在关键时候可以快速地灭火。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信息,并抓住关键点进行阐释理由。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小宇并没有认识到消防演练的必要性,所以你的回答要针对这一点劝说,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要有称呼,有礼貌。
    示例:小宇,逃生演练虽然不是真正的火灾,但是一旦火灾真的来临,平时你没有训练,到时你一定会手忙脚乱!千万不能拿生命开玩笑,赶紧跑吧!
    (2)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生活中有很多防火小知识,做这种题时可以回忆新闻报道或其他途径积累的常识,要多关注身边的事物,比如与此题相关的消防栓、火警电话等。
    示例:①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②教育儿童不玩火,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③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④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名著阅读(4分)
    7.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答案】(1)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
    (2)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1)根据“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知,其意思是:凡事有开始,但很少有(或鲜有)结果,有始无终;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这句话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2)根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知,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这句话教育我们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一)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二)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敬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
    B.似与游者相乐/如鸣珮环,心乐之
    C.疾趋,度石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山行之极观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1.以上选文都描写了水,请结合相关语句,分别分析两篇文章中水的特点。
    【答案】8.C 9.B
    10.(1)(鱼儿)静止着一动不动,忽然向远方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互相逗乐。
    (2)从山门(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
    11.【一】文写出了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通过写游鱼的“空游无所依”,侧面烘托出潭水的空明、澄澈。【二】文主要写出了水迅疾、宏伟的特点,如:“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突出了瀑布水势之急猛。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A.砍伐\讨伐;
    B.逗乐,取乐\以……为乐;
    C.快\快;
    D.景象\看;
    故选D。
    【9题详解】
    考查“以”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以”是介词,用。
    A.介词,因为;
    B.介词,用;
    C.介词,凭借;
    D.动词,认为;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佁然,静止不动样子。俶尔,忽然。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2)右,向右。得,有。数步,几步。闻,听到。悸,害怕。
    【11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语段一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意为:。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明写鱼,实写水,以鱼仿佛在空中流动来从侧面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语段二中的“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意为: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是夸张,“怒石横激如虹”是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直接描写了瀑布之水的迅急。
    参考译文:
    【一】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一】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⑪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满面春风地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
    (选自2021年第24期《读者》)
    12.结合选文内容,梳理“我”对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按提示完成。
    13.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14.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5.在选文中找出与第⑧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分析这样照应有什么好处。
    16.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答案】12.不满(误解)心疼感动
    13.没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14.动作描写,用“捉”“摁”“揽”“嚼”“敷”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为“我”处理伤口的过程,表现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15.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第⑤段写“我”被扁担钩伤后,父亲为“我”心疼,第⑧段写父亲烫癣时,“我”为父亲心疼;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爱(父子情深),突出文章中心。
    16.严厉(暴躁):“我”与别人发生摩擦时,父亲总会把“我”摁在地上打一顿;关爱孩子:父亲为“我”敷伤口时,他有力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坚强:他用火红的铜钱烫癣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一点也不疼。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
    根据第③段“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可知,一发生摩擦罪在“我”,父亲就会将“我”摁在地上打,“我”怀疑父亲是假的,对父亲有“不满”情绪(误解父亲);
    第③到⑤段写父亲打“我”时,“我”的腿被铁钩钩到划出血印,父亲在上药时,父亲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我”理解父亲;
    根据第⑥段“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第⑦段“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可知,父亲为了治好癣,烧铜钱烫癣,父亲却反过来安慰“我”,“我”很“心疼”父亲;
    第⑨段写“我”做了父亲后谅解了父亲;
    根据第⑩段“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可知,“我”背父亲看医生,父亲在“我”的背上睡着了,“我”认为我们的身份互换了三十年,“我”很感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题的作用。
    初读文题“半个父亲在疼”,读者不理解为什么是“半个父亲在疼”,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写父亲为“我”敷药,“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父亲烫癣,父亲的一半疼病,“我”愿默默领受;父亲不抗拒“我”背他上楼、下楼,父亲有一半是“我”,“我”有一半是父亲;结尾句“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体现的是父与子为对方考虑,父子之间是心灵相通的,“我”能体会到父亲疼痛、不容易,想帮父亲分担一半的疼痛;父亲也能体会到“我”的疼痛,也想帮我分担部分疼痛;可见文题“半个父亲在疼”含蓄地揭示文章中心,表现父亲对“我”的爱。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语句。
    描写方法:根据语句中“捉住、摁到、揽一把、嚼碎、敷在”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联系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眼疾手快,但大长腿没能跟上,被铁钩抽到,烙出一道血印”“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可知,此句写出了父亲在“我”被铁钩烙伤后为“我”敷药的干脆利落;联系后文“我不经意看见,他稳健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更厉害”可知,此句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照应。
    第⑧段画横线的语句“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与第⑤段“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照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行文顺畅;第⑤段写父亲打“我”时,“我”的腿被铁钩钩到划出血印,父亲在上药时,父亲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父亲为“我”心疼;第⑧段写父亲为了治好癣,烧铜钱烫癣,父亲却反过来安慰“我”,“我”很心疼父亲;体现的是父与子为对方考虑,父子之间是心灵相通的,都想替对方分担一半的疼痛,突出文章中心。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③段“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可知,一发生摩擦罪在“我”,父亲就会将“我”摁在地上打;可见父亲是严厉(暴躁)的;
    根据第③段“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第④段“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等语句可知,“我”的腿被铁钩钩到划出血印,父亲在上药时,父亲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可见父亲是关爱孩子的;
    根据第⑥段“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第⑦段“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可知,父亲用火红的铜钱烫癣时,满面春风地对“我”说一点也不疼;可见父亲是坚强的。
    (二)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人工智能,如何妙笔“生”画
    ①人工智能绘画是一个从文本到图像的生成过程,输入一段话,生成一幅画,本质是计算。简要地说,计算机通过大量学习,能识别特定图片元素和文本之间的关联。同理,人工智能程序在收到“语言描述”指令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算法还原出图像。
    ②设定计算机程序作画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艺术家开发了操作机械臂的电脑程序,让机械臂按照指令在画纸上作画。近年,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科研人员尝试设计自动作图的计算机程序。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画”出的作品普遍不够好,往往只是一些模糊的图像元素的组合,还称不上是完整的画。
    ③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画技迅速“进化”。其技术突破,缘于预训练大模型的兴起、大数据的训练和扩散模型的出现等三方面的共同作用。
    ④具体来说,预训练大模型增强了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新基座;大数据的训练中, 通过在众多高性能GPU(图形处理器)算力资源中进行并行学习,计算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数据学习。近年,几乎所有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都受益于这两方面的进展。而对人工智能绘画来说,扩散模型的出现至关重要。
    ⑤扩散模型的原理是,通过人为逐步添加噪声,让图像逐渐变“模糊”,再不断学习去噪过程。如此,人工智能就能从完全是噪声的图片中逐渐还原出清晰的图片,即“画”出图像。扩散模型让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实现跨越,不仅作画质量快速提升,生成时间也缩短至几秒钟。
    ⑥大量需求的涌现也加速了技术的更新迭代。用人工智能绘画的人越多,算法就越能理解输入的描述文本,画作质量就越高。当前人工智能绘画水平与今年年初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⑦不过,目前的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并不完美。首先,可控性仍然不高,即计算机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指令的含义,即便是输入“画两个苹果,左边红色,右边绿色”这样的简单描述,生成的图像也可能有很大偏差。其次,细节呈现能力还不足。比如,对空间、透视和光影的刻画就很不尽如人意。不少人工智能渲染出的画作,初看上去令人惊艳,认真观察问题却不少。
    ⑧不过,由于人工智能绘画发展刚刚起步,技术发展也引发关于版权、内容把控等问题的争议。比如,有人认为,未经授权人工智能画作模仿原画的内容、构图和风格等,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有违法嫌疑。也有人认为,“机器学习”过程是一种类人化的创作行为,同样体现了创作者的思想和劳动,应当获得版权保护。此外,还有人担忧,人工智能绘画技术若被滥用,可能滋生令人不适的图像。面对新技术发展,有必要前瞻潜在的风险,只有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技术进步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
    (选自2022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记者:喻思南,有删减)
    文本二
    ①2022年8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新兴数字艺术家竞赛中,参赛者杰森·艾伦提交的AIGC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获得了此次比赛“数字艺术/数字修饰照片”类别一等奖。没有绘画基础的杰森·艾伦借用了一款名叫Midjurnev的人工智能绘图工具, 通过一个类似“文字游戏”的过程,输入题材、光线、场景、角度、氛围等有关画面效果的关键词后,得到了初始作品,并在反复调整和修改后最终完成了这组“太空歌剧院”数字艺术作品。
    ②这一年,人工智能绘画小程序、网站等开始迅猛增长,而美图秀秀、抖音等软件也加入了人工智能图功能。抖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已有超2428.4万人使用人工智能绘画特效,迅速飙升至特效潮流榜单第一位。人工智能绘画的百度指数也从日均两三千上升到日均3万,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③人工智能绘画的火爆也让AIGC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④所谓AIGC(AI Generated Cntent),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范式。其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NLP)和AIGC生成算法。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的手段。
    ⑤最初,AIGC可生成的内容形式以文字为主,经过2022年指数级的发展,目前AIGC技术可生成的内容形式已经拓展到了包括文字、图像、视频、语音、代码、机器人动作等多种内容形式,2022年也因此被称为“AIGC元年”。生成式AI让机器开始大规模涉足知识类和创造性工作,未来预计能够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选自2022年12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都芃,有删减)
    1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人工智能绘画本质上是计算,计算机经过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算法还原出图像。
    B.文本一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几乎”从范围上加以限制,突出了“这两方面的进展”的重要作用。
    C.人工智能绘画因为使用者众多,使得其绘画水平难以提升。
    D.文本二第②段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人工智能绘画发展十分迅猛。
    E.两个文本的最后一段都突出了人工智能绘画的未来发展势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18.请简要梳理文本一写作思路。
    19.文本一第⑦段和文本二第④段在说明人工智能绘画时各有侧重点,为什么?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
    【答案】17.CE
    18.首先说明了人工智能绘画的原理;接着说明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绘画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然后说明人工智能绘画技术的不完美;最后说明人工智能绘画存在关于版权、内容把控等问题的争议。
    19.文本一第⑦段主要说明目前人工智能绘画技术的不完美;文本二第④段主要说明人工智能绘画的原理。文本一在说明了人工智能绘画取得巨大进步之后,再强调其存在不完美的情况,使得说明更加严谨。文本二在说明了人工智能绘画火爆现状后,简要说明了其技术原理,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绘画。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C.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⑥段“用人工智能绘画的人越多,算法就越能理解输入的描述文本,画作质量就越高。当前人工智能绘画水平与今年年初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可知,“使得其绘画水平难以提升”表述有误;
    E.有误,根据材料一第⑧段“由于人工智能绘画发展刚刚起步,技术发展也引发关于版权、内容把控等问题的争议”可知本段主要说明人工智能绘画存在关于版权、内容把控等问题的争议,而非“突出了人工智能绘画的未来发展势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故选CE。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思路。答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形式回答。
    首先,第①段说明人工智能绘画的内涵及其工作原理;接着,第②至⑥段,介绍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史及2022年以来人工智能绘画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然后,第⑦段说明目前的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并不完美;最后,第⑧段说明人工智能绘画存在版权、内容等问题的争议,并呼吁人工智能绘画要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更好地造福社会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一第⑦段“不过,目前的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并不完美”可知,文本一第⑦段侧重于说明目前人工智能绘画技术的不完美。目的是在说明了人工智能绘画取得巨大进步之后,再强调其存在不完美的情况,使得说明更加严谨,更科学。
    根据材料二第④段“所谓AIGC(AI Generated Cntent),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范式。其技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自然语言处理(NLP)和AIGC生成算法”可知,本段侧重于说明人工智能绘画的技术原理,目的是让读者对人工智能绘画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四、作文
    20.题目:《角落里的光》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略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2)

    相关试卷

    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阅读,端六?,应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6页。

    语文:山东省威海市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山东省威海市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学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