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撮合(cuō) 亢奋(kànɡ) 连翘(qià) 梦寐以求(mèi)
B.凫水(fú) 脑畔(bàn) 劫难(jié) 草长莺飞(yīnɡ)
C.缥缈(miǎ) 锵然(qiānɡ) 褶皱(zhě) 天衣无缝(fènɡ)
D.冗杂(rǒnɡ) 孕育(yùn) 臀围(diàn) 运筹帷幄(wéi)
【答案】C
【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
A.连翘(qià)——qiá;
B.脑畔(bàn)——pàn;
D.臀围(diàn)——tún;
故选C。
2.下列语句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腰鼓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砌大悟。
B.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C.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缭原的一把烈火。
D.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罔。
【答案】B
【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
A.大砌大悟——大彻大悟;
C.缭原——燎原;
D.怅罔——怅惘;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在同学间,我能较好地协调中间关系、恰当地处理人情世故,跟很多人都成了能够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B.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教育孩子,一边吃饭,一边正襟危坐地说几句,效果恐怕不大好。
C.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D.在这领域,他连半个专家都够不上,竟那样目空一切,真是叫人不可思议。
【答案】B
【解析】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使用正确;
B.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不符合“一边吃饭,一边说几句”的语境,使用错误;
C.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使用正确;
D.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使用正确;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助人的性格。
B.风油精的主要成分是由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配制而成的。
C.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D.晚风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答案】C
【解析】考查病句辨析。
A.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B.句式杂糅,应改为:风油精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或:风油精是由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等配制而成的;
D.搭配不当,“月光”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改为“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故选C。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桃花源记》和五言古诗《饮酒》的作者都是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C.《春》《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他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写出细腻的内心感受。
D.《社戏》一文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在平桥村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选自鲁迅的作品集《朝花夕拾》。
【答案】D
【解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D.有误,《社戏》是一篇小说,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故选D。
二、(4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天平山①记
(宋)柳开②
至道元年,开寓汤阴。未几,桂林僧惟深③者,自五台山归,惠然见过。曰:“昔公守桂林,尝与公论衡岳山水之秀,为湖岭胜绝。今惟深自上党入于相州,至林虑,过天平山明教院,寻幽穷胜,纵观泉石,过衡岳远甚。”予矍然曰:“予从先御史居汤阴二年,汤阴与林虑接境,平居未尝有言者。今师诒我,是将以我为魏人而且欲佞④予耶?”越明日,惟深告辞,予因留惟深,曰:“前言未果不妄,敢同游乎?”惟深曰:“诺。”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⑤俯览,遂忘箠辔⑥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有删减)
【注】①天平山:在今河南省林虑县西,是林虑山的一部分。②柳开,北宋散文家。③惟深:和尚的法号。④佞(nìng):这里是讨好的意思。⑤绕观:四顾,环视。⑥篳(chuí)轡:马鞭子、马笼头。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道元年,开寓汤阴 寓:寓所,住的地方
B.寻幽穷胜,纵观泉石 穷:穷尽
C.遂忘箠辔之劳 遂:于,就
D.下瞰白龙潭而归 瞰:俯视,鸟瞰
7.用“/”给文中画双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饭 于 林 虑 亭 午 抵 桃 林 村 乃 山 麓 也。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师诒我,是将以我为魏人而且欲佞予耶?
(2)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9.请结合诗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
【答案】6.A
7.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8.(1)现在先生您欺骗我,这是认为我是魏地之人并且将要讨好我吗?
(2)(我)环顾四周清秀脱俗的景色,恍惚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慢慢走着,流连忘返。
9.文章写周围的美景让人忘记了旅途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赞美。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至道元年,柳开我寓居在汤阴。寓:寓居;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先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根据要求分层,进行断句。
句意为: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时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据此,可断句为: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诒,欺骗;是,这;将以,把……当作;佞,讨好;耶,表疑问,吗;
(2)重点词:四顾,环顾四周;气象,情景;潇洒,清秀脱俗;物外,人世之外;徐步,慢慢走着。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
本文作者写了在游览天平山的过程中所见的苍翠幽深的秀丽景色。“林木苍翠,绕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自然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旅途的辛苦劳累。“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美好景色让作者流连忘返,表现了作者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至道元年,柳开我寓居在汤阴。不久,桂林一位法号叫惟深的僧人,从五台山回来,承蒙他赐惠,前来探望我。他说:“过去,您任桂州知州时,我曾经同您谈论南岳衡山山水的秀美,是湖南最秀美之处。如今我从上党来到相州,到林虑,造访天平山明教禅院,探寻尽了那里的美景。纵观那里的泉水奇石,超过衡山很远。”我惊讶地说:“我跟从父亲在汤阴居住了两年,汤阴和林虑接境,平常从来没听见有人谈起过天平山。现在先生您欺骗我,这是认为我是魏地之人并且将要讨好我吗?”过了一天,惟深和尚来辞行,我于是〔趁机〕挽留他,说“您前天说的话假如真的不假,敢同我一起去游游吗?”惟深说:“好。”
开始从马岭进入龙山,小路崎岖难行。我觉得有点疲倦。又走了几里,进入龙头谷,山色相映,曲折四环,树木苍翠。我或环绕观看,或俯视,或仰视,竟忘记了旅途的劳顿。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时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山泉叮咚作响,夹道而流,路边怪石和珍奇花草数不清。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抚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清秀脱俗的景色,恍惚间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慢慢走着,流连忘返。傍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
第二天清晨,维深邀约寺里的和尚契园跟着我们游赏。往东经过通胜桥,到达苍龙洞,又到菩提洞;再往下朝南走,观看长老岩、水帘亭,在山石凿成的路径上盘旋,往下鸟瞰白龙潭后回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6分)
三、(18分)
10.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①箨(tuò)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ōu):杯子。
(1)诗人写景注意从内容和技巧上突出表现一个“幽”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幽中有悲情”,请简述作者的“悲情”是什么。
【答案】(1)在内容上:以“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突出环境的幽静。在技巧上:以动衬“幽”,如“下鹭”;以声衬“幽”,如“鸣蛙”。
(2)“悲情”是作者晚年报国无成的伤感,/旧交零落殆尽的寂寞惆怅。
【解析】
(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幽居初夏”的关键词是“幽”,作者闲居山间,平时绝少访客,因此称为“幽居”。全诗围绕“幽”字展开描述,既有直接描写,又有侧面衬托手法。本诗选取“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典型意象直接表现初夏景色之幽。“下鹭”和“鸣蛙”是侧面描写,烘托反衬环境之“幽”。“水满有时观下鹭”是以动写静,以动衬“幽”,如果环境嘈杂,白鹭也不敢从空降下水面来。“草深无处不鸣蛙”,是以声衬“幽”,因人迹少,草丛的青蛙才尽情争鸣。作答时扣住意象与反衬这两点,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即可。
(2)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感情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如果抓住尾联来理解,就会容易许多。尾联“叹息”“谁共”分明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惆怅,联系作者身世,“叹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年老体衰,报国无门的忧愤。前六句围绕“幽居”写景,表面看抒发了一种闲情逸致、恬然自得之乐,实则是以乐景衬哀情,“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是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而伤感,叹息自己的寂寞惆怅之情。
11.默写。
(1)__________,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贺敬之《回延安》)
(2)青树翠蔓,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溯游从之,__________。(《诗经•蒹葭》)
(4)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诗经•关雎》中写男子弹奏琴瑟,以博得女子好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2)蒙络摇缀 (3)宛在水中央(坻、沚) (4)城阙辅三秦 (5)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6)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四、(6分)
12.八5班开展以“诗词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中有两道“古诗中有成语”的竞猜题,请你完成。
A.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成语:__________
B.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成语:__________
(2)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新闻标题:____________
(3)你认还可以开展哪些相关活动?请列举两项。
答: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答案】(1)①青梅竹马 ②秋水伊人
(2)示例:我班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3)①诗词书法作品展 ②诗词接龙/诗伴舞表演等
【解析】
(1)考查成语积累。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出自李白《长干行·其一》意思是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成语为: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也指从小就相好的男女青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蒹葭》,意思是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成语为:秋水伊人,指思念中的那个人。
(2)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
根据新闻第一句“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和“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的内容可知,写出了活动的目的,内容,主办方,时间。故按照主体+事件的格式概括即可。即:我班圆满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或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3)考查设计活动形式的能力。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的内容要与主题密切相关,要有可行性。如黑板报评比,问卷调查,征文比赛,交流会,主题班会等,本活动主题是“诗词在我心中”,故可以举行关于“诗词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或是以“诗词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或是进行关于“诗词在我心中”的问卷调查等。
五、(22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埂上的里尔克
周华诚
①花香满径——我是说,田埂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金银花是攀爬状,在灌木丛中开出袅袅娜娜的双色花朵。水芹的白色小花细密而整齐,从水沟里举起花束。盛大的柚子花香已然落幕,在与这个季节擦肩而过时居然还留下了一丝余香。天地之间,田野之上,此刻是草木们的大房间,我要赞颂它的丰富与精彩。
②两位朋友来乡野看我,我把他们带到了田埂上。我用这样的方式会客,端出大自然的果盘——蓬蘲(土话叫做“妙妙”)红彤彤的,却并不多了,只有少数几颗藏掖在叶片底下。无疑这是村庄里的孩子们巡查好几遍之后遗漏下的。我们如获至宝,摘下丢进口中,尝到了童年的滋味。酸模(土话叫“酸咪咪”)正在结它的果实,其果实薄片状,一串一串,好看极了,仿佛是直立的枝头挂满风铃。揪来一根酸模,把茎放进口中细嚼,能嚼出酸溜溜的味道,可惜它已经很老了。野燕麦(土话叫什么,我忘了),高出别的杂草一尺两尺,弯腰垂挂它的果实,这种燕麦仿佛是一种粮食,居然迫不及待在这时候率先奔赴成熟之途。我揪下野燕麦的果实,放进嘴里嚼,能嚼出甜丝丝的混合了青草汁水的味道。它的米浆像奶一样白,尚没有凝固。朋友揪了几把野燕麦扎成一束,可以用作插花的好素材。
③桑葚也快要成熟了——我们在田头发现一棵桑树,上面结满果实,可惜想象中的黑紫色果实一颗都没有出现,大部分都只是有点猩红,果子口感偏酸。一只蚂蚁在桑葚枝上勤勉来回,探头探脑,我认为它已经把每一颗果实的成熟日期都编排好了。没有谁能比它更了解这些桑葚了。尽管如此,我还是霸道地摘了几颗桑葚来吃——跟对待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除了尽可能多地打开感官去感受,你别无办法。
④这是五月二日傍晚的稻田。朋友来看我,我就把他们带到田埂上。大地田野,此刻俨然是我的居所。我邀请朋友驻足,细细聆听鸟语。鸟们的音色极为丰富,长的短的,低声部和高声部,转调,奏鸣曲,小夜曲……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盛大的演出。这么多种类、如此繁复而长时间、这般阵容庞大的演出,很显然已经让我亲爱的朋友们震撼了。我问他们,对于鸟语乐团的演出有什么看法。他们认真思考,字斟句酌地说:天哪,没想到,稻田里真的有这么多鸟鸣,而且,这么清晰。是的,他们曾在我的微信里听到过鸟鸣,那是我用手机录的《十二秒鸟鸣》,很多人也听过了;但是,一旦置身于真正的原生态艺术现场,那纤毫毕现、纯洁无瑕的音色之美,足以感动他们。
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用任何摄录设备记录、存储、传输这些鸟鸣,都会使鸟鸣的美好损耗过半,每一只鸟儿对于自己声音细微之处的处理,有它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一次发声都融入了它的半生经验。而用手机摄录和传输是对美好声音的轻慢。此时的寂静之声,唯有闭上眼睛,用耳朵来细细聆听,用心灵来触摸感动。
⑥我叫不出那些鸟儿的名字。如果我是一位鸟类摄影高手;或者是一位植物或鸟类的专家——那么我只要远远地打量一下那些鸟儿,就能很容易地报出它们的名号,事情就会变得有趣得多。白鹭两三只,从我们的眼皮底下展翅起飞,过一会儿又有两只从田间起飞,一会儿又有一只起飞,随后又降落。灰头麦鸡、须浮鸥、四声杜鹃、雨燕、树鹨、山鹨、灰山椒鸟、白头鹎等等,这些鸟,一定都是我们稻田里的常客,他们就在这个黄昏,就在我眼前这片尚未翻耕的稻田里起起落落,而我无能为力。我无法言说,无法让鸟儿感受或相信我的热切,并且(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它们似乎对我的态度毫不在意。在这一点上,我发现自己确实有一点一厢情愿。
⑦这是五月二日傍晚在田埂上发生的一切。我还可以告诉你,后来我的两位朋友,就在田埂上蹲下身来,他们在鸟鸣声中,在花香与果实的诱惑下,把草茎子或别的什么塞进口中咀嚼;或者把头探到草丛中间去;或者有一刻,甚至直接趴到野燕麦丛里。我不知道他们在那里干了些什么。
⑧但是,田埂上的傍晚让我想起了里尔克的句子。里尔克说:“创造者必须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自身和自身所连接的自然界里得到一切。”这个絮絮叨叨的诗人,我相信他此刻就站在我们的田埂上自言自语,“然后你接近自然。你要像一个原人似地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当我们来到这片稻田,就会回归到天真如孩童的状态——“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将从此寻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该是良好、丰富、广阔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选自《青年作家》)
【注】里尔克:奥地利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13.下列对本文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拟人手法,描写金银花、水芹和柚子花的花朵及其香味,作者想表现草木不拘于时节的蓬勃生命力。
B.第②段写酸模的果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一串一串果实比喻为枝头挂满的风铃,突出了果实的好看。
C.第④段通过对比,写朋友对在手机微信里和田埂上听鸟鸣的不同感受,表现自然之美只能通过身处其中,用感官和心灵感受才能真正获取。
D.结尾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借用里尔克的话,由实入虚,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思索。
14.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或者把头探到草丛中间去;或者有一刻,甚至直接趴到野燕麦丛里。
15.作者在第⑥段说“我叫不出那些鸟儿的名字”,随后又列举了“灰头麦鸡、须浮鸥……等一系列的鸟名,这样写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16.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7.文章以“田埂上的里尔克”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13.A
14.通过一系列生动准确的动词描写了朋友探到草丛,趴进野燕麦丛的举动,表现自然之美能使人回归天真如孩童的状态。
15.不矛盾。①“叫不出鸟儿名字”指“我”对鸟的类别不够熟悉,表达了不能更亲近了解这些鸟儿的遗憾。②列举多种鸟名,是作者知道的,还有很多作者不知道的,表现了田地里鸟儿的种类丰富,形态各样。③罗列的鸟儿是“我”对稻田里小鸟的想象,表达了我对鸟儿们的喜爱。
16.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主要事件,通过描写我带朋友到田埂上游玩的经过,展现田埂上野花野果、鸟儿鸟语等事物之美。②突出我急于与他们分享田埂之美,让他们身处其中,用感官和心灵感受,也让读者身临其境。③反复突出“田埂上”,多次呼应,反复点题,突出了只能通过身处其中,用感官和心灵感受才能真正获取自然之美。突出了写作时间——五月二日傍晚,说明了作者对此次带朋友游玩印象深刻。
17.①“田埂上的里尔克”比较新颖,有悬念,吸引读者。②“田埂上的里尔克”揭示了文章的线索,主要描写我带朋友到田埂上游玩的经过。③“田埂上的里尔克”突出了里尔克,结尾引用他的诗句点题:人应该与自然连接,用感官体验和心灵感受,生活将会变得良好、丰富、广阔。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本文艺术手法分析与鉴赏。
A.有误,结合最后一句“天地之间,田野之上,此刻是草木们的大房间,我要赞颂它的丰富与精彩”,应该是表现了草木的丰富、精彩和美,不是想表现草水不拘于时节的蓬勃生命力;
故选A。
【14题详解】
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
结合“或者把头探到草丛中间去;或者有一刻,甚至直接趴到野燕麦丛里”的内可知,“探到”“直接趴到”,是朋友接触大自然的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的描写了朋友探到草丛,趴进野燕麦丛的举动,表现朋友陶醉自然美中,回归孩童般的天真状态。
【15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原文第⑥段“我叫不出那些鸟儿的名字。如果我是一位鸟类摄影高手;或者是一位植物或鸟类的专家——那么我只要远远地打量一下那些鸟儿,就能很容易地报出它们的名号,事情就会变得有趣得多”,通过“如果我是一位摄影高手,一位植物或鸟类的专家”“事情就会变得有趣得多”可以看出,叫不出名字指“我”对鸟的类别不够熟悉,表达了不能更亲近了解这些鸟儿的遗憾。“白鹭两三只,从我们的眼皮底下展翅起飞,过一会儿又有两只从田间起飞,一会儿又有一只起飞,随后又降落。灰头麦鸡、须浮鸥、四声杜鹃、雨燕、树鹨、山鹨、灰山椒鸟、白头鹎等等”这几句罗列了多种鸟名,写出了田埂上鸟种类的繁多。“这些鸟,一定都是我们稻田里的常客,它们就在这个黄昏,就在我眼前这片尚未翻耕的稻田里起起落落,而我无能为力。我无法言说,无法让鸟儿感受或相信我的热切”,上述列举的鸟名是“我”对田地间小鸟的想象,表达了“我”对鸟儿们的喜爱和更了解它们的热切渴望。所以,不矛盾。
【16题详解】
考查句子作用分析。
“这是五月二日傍晚的稻田”,“这是五月二日傍晚在田埂上发生的一切”两个句子都突出时间,表明作者与朋友田埂间游玩印象深刻。两句中都提到“田埂”,突出田埂,多次点题,揭示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概括了主要事件,结合上下文具体理解所要表达的情感。第②段“两位朋友来乡野看我,我把他们带到了田埂上。我用这样的方式会客,端出大自然的果盘”,第④段“我邀请朋友驻足,细细聆听鸟语”,写“我”带着朋友去田埂上,与他们分享田埂的美,“我们如获至宝,摘下丢进口中,尝到了童年的滋味”“揪来一根酸模,把茎放进口中细嚼,能嚼出酸溜溜的味道,可惜它已经很老了”“我揪下野燕麦的果实,放进嘴里嚼,能嚼出甜丝丝的混合了青草汁水的味道。它的米浆像奶一样白,尚没有凝固。朋友揪了几把野燕麦扎成一束,可以用作插花的好素材”描写“我”和朋友咀嚼草茎、野燕麦等情景,表现自然之美能使人回归天真如孩童的状态,用感官和心灵感受田埂自然的美好,同时也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第④段“他们认真思考,字斟句酌地说:天哪,没想到,稻田里真的有这么多鸟鸣,而且,这么清晰。是的,他们曾在我的微信里听到过鸟鸣,那是我用手机录的《十二秒鸟鸣》,很多人也听过了;但是,一旦置身于真正的原生态艺术现场,那纤毫毕现、纯洁无瑕的音色之美,足以感动他们”,“这是五月二日傍晚在田埂上发生的一切”,写朋友对手机里和稻田,上鸟鸣的不同感受,表现自然之美只能通过身处其中,用感官和心灵感受才能真正获取。
【17题详解】
考查文章标题作用分析。
里尔克:奥地利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田埂上的里尔克”新颖别致,有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本文以“我”的口吻来讲述所见所闻,表达所感所思,重点描写田野上事物的纷繁动人,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也表达了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思索。“田埂上的里尔克”揭示了文章的线索,主要描写我带朋友到田埂上游玩的经过,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田埂上的里尔克”突出了里尔克,与第⑧段照应,结尾引用他的诗句点题:人应该与自然连接,用感官体验和心灵感受,生活将会变得良好、丰富、广阔。突出了文章主题。
(二)(10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O。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
18.读完全文,说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这一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19.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
20.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答案】18.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在0.2~0.4之间。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用于研究外星可能存在的游水生物和飞行生物;帮助军方研制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19.“很可能”,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
20.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因为这两个事例分别代表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或分别代表体形小和体形大的动物。这样使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问,结合第②段“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可得: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在0.2~0.4之间。
第二问,结合第⑥段“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第⑦段“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可直接提取答案。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
“很可能”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起限制作用,说明这一常数很大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但不完全肯定。去掉了就成了“这一常数肯定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这与事实不符合。“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
第一问,结合第⑤段“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可得: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
第二问,第③段“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写蜂鸟(飞行动物、体形小)的运动过程中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第④段“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写海豚(游水动物、体形大)的运动过程中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因此,这两个事例分别代表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或分别代表体形小和体形大的动物。这样使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
六、(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_______的我”或“欣赏________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求: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外阅读,诗歌鉴赏,句子默写,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