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本试卷共8页, 分为两个部分, 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推测彩虹恐龙的生活环境是, 图中①, 该生活小窍门主要利用的是大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共30小题(共60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共4 小题 (共40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 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夸父一号”是我国发射的太阳探测卫星,围绕地球运转,用于观测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夸父一号”所属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 可观测宇宙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
A. 引起地表温度的持续升高 B. 诱发地震活动与火山喷发
C.干扰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 D. 切断地面无线电长波通信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夸父一号”为人造卫星,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会释放大量的带点粒子流,干扰地球的电离层,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收到干扰,干扰卫星导航和空间通信,C正确,D错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不会引起地表温度的持续升高,A错误;板块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活动与火山喷发,与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无关B错误。故选C。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代表(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4. 图中( )
A.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B. 大气圈以水汽和悬浮物为主
C. 水圈是不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D. 各外部圈层之间的界线明确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甲是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部分的组合,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与地壳,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题详解】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物质可缓慢流动,岩浆主要发源于此层中,A正确;大气圈主要由氮氧为主的大气,B错误;水圈是个连续但又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各外部圈层之间的界线并不明确,例如生物圈与其他圈层没有明显界线,D错误。故选A。
科学家发现了彩虹恐龙化石。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善于在树木之间滑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读“彩虹恐龙化石及想象复原图”和表“地质年代表 (部分)”, 完成下面小题。
5. 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 三叠纪 B. 侏罗纪 C. 白垩纪 D. 第四纪
6. 推测彩虹恐龙的生活环境是( )
A. 浩瀚的海洋 B. 茂密的丛林 C. 干旱的沙漠 D. 寒冷的冰原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读图可知,侏罗纪距今为1.45-2.013亿年,B正确;三叠纪距今2.013-2.5217亿年,A错误;白垩纪距今0.66-1.45亿年,C错误;第四纪距今0.0258年,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彩虹恐龙生活在约1.61 亿年前,有色彩艳丽的羽毛,善于在树木之间滑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可以推测当时环境树木较多,且适合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的生存,为茂密的丛林,B正确;浩瀚的海洋、干旱的沙漠、寒冷的冰原都不适合树木生长,不适合小型哺乳动物与蜥蜴的生存,ACD错误,故选B。
读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①( )
A. 是地球唯一的能量来源 B. 可以维持地表温度不变
C. 能为大气运动提供动力 D. 导致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8. 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的影响是( )
A. ①减少 B. ②增加 C. ③增加 D. ④不变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C正确;地球的能量来源有太阳辐射能,地球内部的热能等,A错误;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能源,不会使地表温度不变,B错误;导致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反射增强,②增加,B正确;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无影响,①不变,A错误;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热量减少,地面辐射随之减少,③减少,C错误;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④增强,D错误,故选B。
为避免在切洋葱时泪流满面,有人提供了“点蜡烛切洋葱”的生活小窍门,即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能缓解眼部不适。读图“切洋葱的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9. 该生活小窍门主要利用的是大气( )
A. 削弱作用 B. 温室效应
C. 热力环流 D. 垂直分层
10. 若让“点蜡烛切洋葱”的效果更明显,有效做法可能是( )
①洋葱放置冰箱冷藏 ②热水清洗砧板 ③蜡烛摆放位置抬高 ④增加蜡烛数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会引起蜡烛、洋葱之间温度差异,蜡烛温度高,洋葱处气温低,因此会导致蜡烛处出现上升气流,洋葱处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洋葱处气压高于蜡烛,在蜡烛和洋葱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洋葱散发的刺激气体会沿砧板流向蜡烛,随蜡烛上升气流升到高处。此生活技巧所利用的地理原理为大气的热力环流,没有体现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反射、散射、吸收有关)、大气的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关),也没有体现大气的垂直分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若让“点蜡烛切洋葱”的效果更明显,则可以让洋葱处温度更低,比如①把洋葱放置冰箱冷藏,或者提高蜡烛处的温度,如④增加蜡烛数量,①④正确;热水清洗砧板,不能加大洋葱处和蜡烛处的冷热不均,②错误;蜡烛摆放位置抬高,会减小洋葱和同一水平高度的温差,则不利于热力环流的形成,③错误。故选B。
发育在滨海潮滩上的一道道潮沟,因形如参天大树而得名潮汐树。读图“潮汐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景观属于( )
A. 冰川地貌 B. 喀斯特地貌 C. 风沙地貌 D. 海岸地貌
12. 对潮汐的合理利用方式有( )
①在潮间带进行采集和养殖 ②据潮汐规律确定气候特征
③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来发电 ④退潮时排放生产生活污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描述,该景观发育在滨海潮滩,属于海岸地貌,滨海潮滩海拔低,缺少可溶性岩石,难以发育冰川地貌和喀斯特地貌;滨海潮滩,海水作用较强,且潮沟是海水侵蚀形成,不是风沙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利用潮汐规律,可以在潮间带进行采集和养殖,也可以利用潮汐水位差,进行发电,①③正确;潮汐规律与地球和日月之间的引力有关,与气候特征无关,不能根据潮汐来确定气候特征,②错误;向海洋排放生产生活污水会污染海洋环境,不能在退潮时排放污水,④错误。故选B。
读“某企业海水养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室外沉淀池的海水用于( )
①分类养殖 ②灌溉作物 ③海水淡化 ④提溴制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将海水经三级沉淀有利于( )
A. 调节水温,提高白对虾产量 B. 提升水质,实现零排放
C. 降低盐度,提供了淡水资源 D. 增加水量,养殖丰年虫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室外的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分别养殖了丰年虫和盐田虾,属于分类养殖,①正确;其中室外沉淀池处理后的高卤盐水用以制盐,④正确;据图示信息可知室外沉淀池并未对海水进行淡化,未淡化的海水不能用以灌溉作物,②③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三级沉淀池将二级沉淀池的海水通过杀菌、净化、调温输送到养殖中心,养殖白对虾,以提高白对虾产量,A正确;只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不能做到零排放,B错误;对海水是净化作用,不是淡化作用,不能提供淡水资源,C错误;养殖丰年虫是在一级沉淀池,D错误。故选A。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受台风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台风来临前的合理应对措施有( )
①关注天气预报预警 ②在坚固建筑内躲避
③适量采购生活物资 ④到海边空旷地集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实时监测台风形成过程主要应用的是(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数字地球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 遥感技术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台风来临时常伴随狂风和暴雨,居民要关注天气预报预警,及时做好防台风准备,①正确;居民应尽量不要外出,最好在坚固的建筑物内躲避,②正确;由于台风会带来狂风和暴雨,不宜出门,要适量采购生活物资,③正确;海边可能发生风暴潮危害,强降雨可能使低平地区被淹没,不能到海边空旷地集结,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遥感可以实时监测自然灾害,实时监测台风形成过程主要应用遥感技术,D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不能实时监测,A错误;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作用为定位和导航,C错误。故选D。
读“埃及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埃及人口集中分布于( )
A. 苏伊士运河两岸 B. 纳赛尔水库以东
C. 红海西岸和地中海南岸 D. 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18. 埃及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候 B. 水源 C. 交通 D. 科技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埃及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附近,D正确;苏伊士运河两岸、纳赛尔水库以东和红海西岸人口密度小,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埃及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纵贯南北的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的土地,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业区,埃及的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这里,因此影响埃及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河流水源,而不是气候、科技和交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与进出站客流量密切相关。读“北京市某地铁站工作日进出站客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推测该地铁站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商业用地 B. 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 D. 文教用地
20. 该地铁站周边的共享单车在无调度情况下数量最多时约为( )
A. 6时 B. 9时 C. 15时 D. 18时
【答案】19. C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铁站进站客流量较多集中在8-9点,而出站人口数量较多集中在18点左右,这两个时间点恰逢上下班时间,因此,该地土地利用类型应该为该地人们在8-9点去上班,18点左右下班回来的场所,应为居住用地,C正确,商业、工业、文教用地的客流量均与图示客流量峰值时间不符,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图中可看出,6点到15点,进站人数多于出站人数,可推测在地铁站周边新停放的单车多于骑走的单车,单车数量一直增加,在15时达到最多,15点后,出站人数多于进站人数,单车数量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表“中国城镇化水平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1. 表中数据反映出,我国( )
A. 城镇化速度持续加快 B. 1979年后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
C. 正处于逆城镇化阶段 D. 2009年城镇人口比例超过50%
22. 伴随城镇化进程,我国( )
A. 城镇数量不断减少 B. 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减弱
C. 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D. 第二、三产业比例上升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在1959年到1969年的这段时间中国城镇化水平出现下降,并没有持续加快,A错误;1979年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提高幅度加快,说明这段时间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B正确;我国还属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并未处于逆城镇化阶段,C错误;2009年城镇人口比例为48.34%,并未超过50%,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数量应有所增加,城镇化加快会使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加强,AB错误;城镇化进程与能源利用效率关系不大,且我国现阶段能源利用效率提升,C错误;城镇化速度提升的产业结构表现是非农产业中的第二、三产业比例上升,D正确。故选D。
云南“一颗印”民居整体方形围合、墙厚窗小、廊檐宽大连通。下图为“一颗印”民居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一颗印”民居( )
A. 坐北朝南利于防震 B. 方形围合利于采光
C. 墙厚窗小利于通风 D. 廊檐宽大利于避雨
24. 为了保护“一颗印”民居,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将居民整体迁出 B. 原地拆除后重建
C. 进行保护性开发 D. 全部改建为民宿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一颗印”民居坐北朝南利于采光,不是为了防震,A错误;方形围合导致四周的建筑对光照遮挡较多,不利于采光,B错误;窗小不利于通风,C错误;云南气候湿润,降水多,建筑物廊檐宽大利于行人避雨,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将居民整体迁出古民居不现实,且不利于经济开发,A错误;古民居原地拆除后相当于毁坏,不是合理的保护措施,B错误;对古民居应进行保护性开发,适当修缮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C正确;全部改建为民宿会破坏古民居传统建筑风格,D错误。故选C。
我国研制出一款厚度仅有0.03毫米、弯折寿命突破100万次的柔性显示玻璃,主要应用于折叠屏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柔性显示玻璃研发成功的主要因素是( )
A. 原料 B. 政策 C. 科技 D. 交通
26. 柔性显示玻璃的应用,对我国手机产业的影响是( )
①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②提高市场竞争力
③降低手机生产规模 ④增加原材料消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可知,柔性显示玻璃研发依赖科技,研发成功体现了我国领先的科技水平,C正确;原料、政策、交通不属于柔性显示玻璃研发的关键因素,对研发成功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描述,柔性显示玻璃厚度极薄,耐弯折,其应用于手机,能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手机生产和销售,①②正确,③错误;柔性显示玻璃厚度极薄,不会增加原材料消耗,④错误。故选A。
2023年9月,我国首条城市空轨在武汉开通运营,其列车悬挂在空中轨道下方运行,最高时速达60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与地面公交相比,城市空轨( )
A. 成本低 B. 时速慢 C. 占地少 D. 灵活性强
28. 推行城市空轨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交通拥堵 B. 消除噪声污染
C. 加强信息交流 D. 共用基础设施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城市空轨其列车悬挂在空中轨道下方运行,最高时速达60千米,占地少,时速快,C正确,B错误;城市空轨是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方式,需要建造专门的轨道,成本高,A错误;城市空轨需沿轨道进行运行,灵活性差,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空轨建设能够提高出行效率,有效缓解交通拥堵,A正确;空轨列车运行期间很少鸣笛,运行噪音小,但不能消除噪音,B错误;能够加强城市间的信息交流,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空轨需要建造专门的轨道,不能共用基础设施,D错误。故选A。
2023年9月,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办。读“某校学生手绘首钢园区服贸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在服贸会现场可以( )
A. 参与高台滑雪比赛 B. 参观尖端军事装备展
C. 购买服装、家具等 D. 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
30. 首钢园区举办服贸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政策支持 ②交通便利 ③环境优美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9. D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服贸会展区有金融服务,人们可知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D正确;服贸会主要展览,不能参与高台滑雪比赛、购买服装、家具等,AC错误;服贸会主要提供服务行业的展览,没有尖端军事装备展,B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大型展会选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原因是国家政策支持,首钢园区举办服贸会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①正确;据图可知,首钢园区,交通路线多,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②正确;环境优美对首钢园区举办服贸会影响小,③错误;据图可知,该地区附近有湖泊,用水方便,水源充足,④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31. 我国海岛众多,海岛生态系统独特。图1为南海某岛屿土壤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海岛富磷土壤形成物质循环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岛土壤特征受海洋影响较大。
(1)说出该海岛的土壤分布特征。
(2)海水、地下水等为岛上土壤带来盐分。岛上有大量珊瑚、贝类碎屑,土壤质地疏松,且由于降水丰富,________作用强,土壤盐分淋失,含盐量降低。正常盐成土分布区地处________,盐类物质得到不断补充,与岛屿内部相比,土壤含盐量较________。
海岛生态系统具有富磷特征,土壤是该生态系统的纽带。
(3)据图2中字母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在相应位置上。
①植物 ②根系吸收 ③提供鸟食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
(4)说出磷元素在海岛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
【答案】(1)环状分布
(2)淋溶 岛屿边缘 高
(3)③ ① ②
(4)鸟类捕食海洋生物,磷元素在体内富集;排泄鸟粪经堆积、分解后,磷元素进入土壤;土壤中的磷元素部分被植物根系吸收,部分在侵蚀、淋移过程中回到海洋。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1可知,该海岛的土壤由四周向中心发生变化,呈环状分布。
【小问2详解】
岛上有大量珊瑚、贝类碎屑,土壤质地疏松,下渗较多,加上该地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土壤盐分淋失,含盐量降低。读图可知,正常盐成土分布在岛屿的边缘,由于盐类物质得到不断补充,与岛屿内部相比,岛屿边缘的土壤含盐量较高。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A由海洋生物指向鸟类,A为提供鸟食,海洋生物为鸟类提供鸟食;B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又为土壤提供枯枝落叶,B为植物;C由土壤指向植物,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C为根系吸收。
【小问4详解】
海洋生物为鸟类提供鸟食,鸟类捕食海洋生物,使磷元素在鸟类的体内富集;鸟类排泄粪便,鸟粪经堆积、分解后,磷元素随水下渗进入土壤,经过漫长地积累,逐渐形成了富磷土壤;土壤中的磷元素部分被植物根系吸收,部分在侵蚀、淋移等外力作用下回到海洋中。
32. 种植在松嫩平原某地的即食鲜玉米深受消费者喜爱。下图示意该玉米种植位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将即食鲜玉米的生长条件补充完整。
该地大力推进科技兴农,运用土壤改良、精准播种、水肥高效利用等技术进行玉米种植。玉米成熟后,采用3小时锁鲜技术生产即食鲜玉米。
(2)说出技术对即食鲜玉米生产的主要作用。
在实体店销售的基础上,当地依托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即食鲜玉米销往全国各地。
(3)说明即食鲜玉米通过网络销售的好处。
【答案】(1)①松嫩平原 ②温带季风气候 ③雨热同期 ④水源充足 ⑤黑钙土
(2)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等。
(3)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当地位于松嫩平原,地形平坦广阔,可耕地面积广;地处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靠近嫩江,有便利的灌溉水源;松嫩平原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玉米种植。
【小问2详解】
依据材料分析可知,土壤改良、水肥高效利用能直接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增加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精准播种能高效率的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
【小问3详解】
相对于传统的玉米销售市场,网络销售农产品受众更广,市场更为广阔,且通过网络销售能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食鲜玉米的优良品质,更有利于提高产品知名度。
33. 景德镇因瓷而名、因瓷而兴,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历程资料卡片。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千年瓷都”景德镇
◇窑火千年 辉煌历史
◇千年瓷都 遭遇瓶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景德镇被其他拥有先进陶瓷生产线的城市超越。随着当地优质的高岭土矿逐渐减少和陶瓷替代产品的出现,景德镇瓷业规模不断萎缩。
◇依托文化 转型发展
近年来,景德镇将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多样的陶瓷文化遗址,如古窑遗址、现代瓷厂遗址、古街等,建设历史文化园区,形成艺术展览、文化传播等服务平台。丰富的产业类型吸引世界各地的陶瓷爱好者、艺术家到景德镇安家置业。
2023年10月,以“瓷行天下、贸连全球”为主题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成功举办。千年瓷都,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1)说出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2)概括景德镇瓷业衰退的主要原因。
(3)概述景德镇依托文化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1)历史悠久,原料充足,市场广阔,生产技艺水平高等。
(2)市场需求减少,原料枯竭等。
(3)研发多种陶瓷产品,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吸引专业人才,发展文化旅游业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说明其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技艺水平高;当地有优质的高岭土矿,说明原料优质充足;景德镇陶瓷产品中外闻名,市场广阔。
【小问2详解】
随着当地优质的高岭土矿逐渐减少,说明其陶瓷生产的原料枯竭;陶瓷替代产品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陶瓷产品,市场需求减少。
【小问3详解】
近年来景德镇重点发展高档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说明景德镇投入研发较多,生产了多种陶瓷产品,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丰富的产业类型吸引世界各地的陶瓷爱好者、艺术家到景德镇安家置业,说明当地吸引专业生产陶瓷人才;建设历史文化园区,说明景德镇发展文化旅游业。
34. 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水进京10周年。北京市某中学开展“一江清水向北流”的探究性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 北京市为什么要调水?
表为同学们查阅的水资源相关资料。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1)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实施南水北调引水进京的主要原因。
探究问题二 “南水”是怎么进京的?
图1、图2分别为同学们查找到的“南水”千里进京路示意图和“南水”进京后线路图。
(2)据图1和图2描述“南水”进京线路。
探究问题三 如何看待“南水北调”?
(3)“南水”进京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同学们以“南水”进京为话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观点。
观点1:“南水”进京后,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得以解决,不用节水了。
观点2:“南水”进京已近10年,如果持续调水,南方的水资源会越来越少。
(4)从上述观点中任选其一,进行评价。
【答案】(1)从水资源总量来看,北京市远低于湖北省;从人均水量来看,北京市远低于全国和湖北省;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湖北省水资源丰富。
(2)“南水”起点为丹江口水库,向北经过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进入北京市。进京后沿北拒马河暗渠,经大宁调压池,到达团城湖调节池。
(3)补充淡水资源 缓解水资源短缺
(4)观点1:该观点说法有误,“南水”进京后,能够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不能解决缺水问题。北京仍需要实施节水政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观点2:该观点说法有误,南方水资源丰富,调水量远远小于南方的水量,水资源不断在更新、补给,南方的水资源不会因“南水”进京越来越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水资源总量来看,北京市的水资源总量维24.81亿m³,湖北省水资源总量为790.15亿m³,北京市远低于湖北省;从人均水量来看,北京市人均水量为117m³,湖北省人均水量为13626m³,全国的人均水量为2055m³,北京市远低于全国和湖北省;北京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短缺,湖北省水资源丰富。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南水”起点为湖北省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库,向北依次经过了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最后进入到北京市。进入北京市后先沿北拒马河暗渠,再经大宁调压池,最后到达团城湖调节池。
【小问3详解】
“南水”进京后使得北京的水资源增加,补充了北京的淡水资源;有效的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减轻了城市的供水压力。
【小问4详解】
观点1:该观点说法有误,“南水”进京后,能够补充北京的淡水资源,缓解北京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减轻北京水资源供水的压力,但不能解决缺水问题。北京仍需要实施节水政策,提倡全民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资源,才能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观点2:该观点说法有误,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达,“南水”的调水量远远小于南方的水量,加上水资源处于不断在更新、补给过程当中,故南方的水资源不会因“南水”进京越来越少。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2019
城镇人口比例/%
10.64
18.41
17.50
18.96
26.21
34.78
48.34
60.60
区域
人口数量/亿人
水资源总量/亿m³
总用水量/亿m³
人均水量/m³
全国
13.61
27957.90
6183.4
2055
北京市
0.21
24.81
36.4
117
湖北省
0.58
790.15
291.8
1362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docx、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1),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三产业比例上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