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遗址出土了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骨器、石器工具,以及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等多种动物化石,还找到了炭屑和烧黑的物件。据此推知,元谋猿人( )
A. 使用磨制石器,提高了生产效率B. 已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
C. 会使用火,食用熟食可能性较大D. 懂得饲养家畜改善生活
2. 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各区域在环境基础、经济内容、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别,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这一论述( )
A. 说明区域间文明存在频繁交流B. 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性作用
C. 意在说明黄河文明独特地位D. 阐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3. 据考古发现,河南双槐树遗址为距今5300年前后的一处都邑遗址,遗址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中发现有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还发现中国最早的宫殿遗址,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A. 实行君主专制集权统治B. 呈现国家的初始形态特征
C. 部落间的联系趋于紧密D. 源于军事防御功能而兴起
4. 湘西吊脚楼依山傍水、类型多样,但其内部布局基本都有三间正屋,其中居中一间主要用于立香火、安祖先等;北京四合院以“回”字形布局,家中长辈居住的正房,有比其它房间更高的台基。据此可知,两种建筑蕴含的共同特性是( )
A. 崇尚自然和谐B. 循守等级秩序C. 注重血缘伦理D. 讲究建筑美学
5. 《战国策》是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史记》有选择地吸收了《战国策》的记述,丰富了记载的内容,但也造成了一些史实错误和矛盾。由此可知( )
A. 《战国策》不具有史料价值B. 《战国策》比《史记》可信度高
C. 《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都不可信D. 《史记》与《战国策》的相似处也需辨别真伪
6. 公元前575年,在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国将军郤在战场上三次遇到楚王,他都下车行礼,楚王见了十分高兴还把自己的弓赏赐给了他。公元前554年,晋国将领匄率军攻齐,已经打到了齐国的国都附近,这时候传来了齐灵公去世的消息,按“礼不伐丧”的礼制,晋国主动撤兵。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 春秋礼韵,君子风范B. 井然有序的礼乐制度
C. 诸侯争霸,烽火连天D. 友好热情的外交氛围
7. 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劳动并不多见。到战国时期,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编户、纳税形式,农业家庭的经济、政治等职能加强。这主要是由于战国时期( )
A. 诸侯争霸和变法运动兴起的推动B.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结构变动
C. 统治者对人口和土地控制的加强D. 集体劳作形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8. 据考古发现,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赵都邯郸城面积是其两倍,楚都纪南城面积接近其两倍,齐都临淄城的面积约为其三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 礼崩乐坏B. 华夏认同C. 诸侯混战D. 皇权旁落
9. 与儒、墨、道诸家不同,法家诸子不将人性追逐利益、权衡利害视作恶行而予以禁绝。法家思想家们要求因循人性,以奖赏诱导人们守法,以刑罚威慑民众不违法,刑无贵贱,一视同仁,功不抵罪。这说明,法家诸子主张( )
A. 构建社会运行的强制规范B. 加强君主集权
C. 社会治理兼用德治和法治D. 重视以人为本
10. 下表是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论述。这反映了当时( )
A. 统一成为各诸侯共识B. 地理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C. 人们渴望统一的愿景D. 思想领域神秘色彩浓厚
1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理想社会架构;管子亦秉承“天下物利天下人”的意旨,力主“普利万民”;墨子更是倡导“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的主张。由此可见( )
A. 各学派主张逐渐趋于一致B. 土地兼并现象受到抨击
C. 反对等级制成为百家共识D. 民众利益受到一定关注
12. 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为了争得“正统”地位,他们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了( )
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B. 多元文化互动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D. 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
13. 里耶秦简户籍簿中记载,“东成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位或免爵者)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其中,“大”,“小”均是课役身份的标志。由此推知,秦朝建立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
A. 作为国家赋税征收的依据B. 建立完整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与监督D. 方便政府掌握民情与民意
14. 对秦而言,文化同化速度远远赶不上疆域扩张的速度,对关东六国的征服只需短短数年时间,将其同化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由于秦的统一过于短暂,短暂到无法压制关东地区的反秦思想,更遑论将其同化了。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 )
A. 未能实现地域文化的整合B. 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
C. 秦国文化落后于关东文化D. 关东六国反秦势力强大
15. 如表秦始皇下令修建的交通要道表,据此可知,秦朝( )
A. 文书传递的系统不断完善B. 丝绸之路的贸易得以恢复
C. 朝廷与地方政治联系加强D. 经济增长的方式实现转型
16. 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 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 )
A. 促进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
C. 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 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
17. 秦朝时期,设置的行政管辖区基本与自然地理区域相对应,例如北地、上党、太原、河东、代郡、雁门等郡都以一个肥沃的盆地或平原为核心,然后推广到四周的高原或山地。这种行政区划( )
A. 说明了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B. 有利于社会风俗的整顿
C. 凸显了耕地对农耕经济的重要性D. 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8.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表明军国大事由朝臣决定B. 表明皇权与相权分权制衡
C. 有效地监督和限制了皇权D. 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19. 西汉初年,承秦末之弊,战乱导致国家财用不足、人民饥馑。到汉武帝初,“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府库余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朝廷以怀柔政策对待四夷B. 推行“尊崇儒术”政策
C. 统治政策调整为与民休息D. 王国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20. 西汉时期有许多名臣佳话传世,如:董仲舒为了学业有成而“三年不窥园”;霍去病立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班超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而“投笔从戎”。这反映的时代风貌是( )
A 内敛含蓄B. 开放包容C. 锐意进取D. 谦恭谨慎
二、非选择题(2道题,共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解读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历史现象,并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指出其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对边疆地区高度重视。在北方,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侵扰。同时,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
——摘编自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 秦朝在南方地区积极开拓。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
材料三 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边疆治理的历史影响。
孟子
定于一
《论语.宪问》
一匡天下
《吕氏春秋.不二》
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荀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
驰道
东通燕齐、南达吴楚
直道
向北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
五尺道
今云南贵州等地
新道
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历史试题pdf、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高2024级高一上期10月月考历史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