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原卷版docx、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试题分值:50分 测试时间:2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粮食酿酒D.光合作用
2、下列对石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灰黑色固体B.还原性C.难溶于水D.优良导电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
C.铜丝用于家中电线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用液氮作医疗冷冻剂
C.用水银制作温度计D.用酒精作实验室燃料
5、【新考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诗词中的化学变化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6、【新考法】 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自制无壳鸡蛋B.自制酸碱指示剂
C.自制汽水D.自制即热饭盒
7、【新素材】 在2023年江苏省化学实验调研比赛上,有选手展示了“泥土蜡烛”的创新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石蜡由固态变成液态,当石蜡沸腾后,石蜡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土壤是可燃物B.土壤不会改变石蜡的着火点
C.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物理变化D.泥土中有较多孔隙,能形成毛细管输送蜡烛蒸气
8、2022年1月19日《科技日报》报道,在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实验室,你能见到这样的“奇观”:在太阳光或一缕LED紫外光照拂下,玻璃烧杯中加入一点点白色粉末,无须加热也无须其他能源,烧杯里的水便源源不绝产生氢气,且经过数百小时的实验,这种白色粉末的量并未衰减。白色粉末是“奇观”反应的
A.能源B.催化剂C.反应物D.生成物
9、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氧气常用于人工降雨B. 金刚石可用于裁玻璃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D. 小苏打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裁玻璃B. 金属铜作导线C. 石墨作铅笔芯D. 稀硫酸除铁锈
11、十八世纪工业生产碳酸钠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反应条件均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属于置换反应B.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属于分解反应D.④属于化合反应
1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13、燃油汽车行驶中会产生CO、NO等多种污染物。图为汽车发动机及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部分化学反应,通过反应最终转化为无毒物质排放。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成分
B.乙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C.反应Ⅰ在常温下容易发生
D.反应Ⅱ中NO被还原
14、氯气和氨气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C.丙物质的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5、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下,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B.铁在该实验中起催化剂作用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16、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方案甲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用方案乙探究空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C. 用方案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用方案丁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二、填空题(本题4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7、2023年4月,江阴南沿江城际铁路即将建成通车,江阴人将实现高铁出行。
(1)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该含镍不锈钢的硬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纯铁的硬度。
(2)在高铁站建设中,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3)高铁信息传输系统中使用的电子芯片的关键材料是晶体硅(Si)。工业上生产硅的主要反应原理是,该反应中SiO2发生的是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18、《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打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木船的主要成分由碳元素组成,木船着火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将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19、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如图1所示,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查阅资料可知:过碳酸钠固体遇水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反应仓中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填标号)。
A.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降低氧气温度 C.加快氧气的生成
(2)图1反应仓中“通道”相当于图2装置中的 (填“c”或“d”)导管。
[活动二]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
(3)家用制氧机除需考虑反应原理、方法选择外,还需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 (写一条)。
(4)同学们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家庭中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3),其中C瓶的作用相当于图1中的 仓。
(5)根据已知信息推测,A试剂的保存方法是 。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试管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可以通过比较 ,来比较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2)通过如图2能得出的结论是:① ;②催化剂 (填“能”或“不能”或“可能”)改变生成氧气的量。
(3)由氧化铜作催化剂的反应,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慢的原因是 ,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加上等质量、等浓度的FeCl3溶液,分别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两试管中气体压力变化曲线。如图3、4所示。分析如图4曲线可知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B.FeCl3溶液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C.FeCl3溶液对浓度大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促进效果更好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稀有气体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制作霓虹灯
B
活性炭
吸附性
作冰箱除味剂
C
熟石灰
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D
一氧化碳
有毒
冶炼金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讲义)(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原卷版),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02期)(原卷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