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两首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诗两首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请解释下列词语,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诗句填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筑基达标
1.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寂寥( ) 彷徨( ) 彳亍( )
颓圮( ) 笙箫( ) 青荇( )
解析:“彷徨”“彳亍”是连绵词,“圮”“荇”是易读错的字。
答案:依次为liá、páng huáng、chìchù、pǐ、shēng xiā、xìng。
2.请解释下列词语。
(1)彳亍: (2)颓圮:
(3)惆怅: (4)斑斓:
解析:对诗中的重要词语要准确理解它的意义。
答案:(1)走走停停的样子。(2)坍塌、破败。(3)伤感、失意。(4)灿烂多彩。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丁香。在诗中,“丁香”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是一首别离诗,告别的对象当然是人,但徐志摩一改传统的写法,以_________作为告别对象,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套路,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的反复运用,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情境,排除了“伤别”,而产生了飘逸之感。
解析:上面两题,是针对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而设置的。第(1)题是对意象的理解,要求能抓住诗中关键的语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从中概括出丁香是美丽、高洁、忧愁三位一体的象征(注意:丁香的象征义不同于丁香姑娘的象征义)。第(2)题“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很显然,“云彩”就是作者的告别对象。全诗中,反复出现而又能表现寂然无声、产生飘逸境界的,只有三个词——轻轻、悄悄、云彩。
答案:(1)美丽 高雅 忧愁 (2)西天的云彩 轻轻 悄悄 云彩
4.诗句填写。
(1)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背诵能力。对于优秀的诗歌,要求熟读成诵。
答案:(1)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2)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5.下面的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
(1)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且能具体分析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
答案:(1)比喻。与一般比喻不同的是,此处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一方面表现了姑娘的高洁,另一方面也渲染了一种梦幻的意境,为全诗蒙上一层浓浓的朦胧色彩。(2)反复、对偶。丁香姑娘全部地、彻底地消失,表达了诗人全面地、彻底地失望。(3)拟人,顶真(顶针)。把夏虫、康桥人性化,以此衬托诗人内心难以言传的心境。“沉默”一词是上句的结束,同时又是下句的开始。类似这样的写法,就称之为顶真(顶针)。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环环相扣,连接紧密,内容表达更加集中。(4)比喻,移就。用“星辉”比喻诗人寻回的“梦”,“梦”是抽象的、“星辉”是具体的、光辉灿烂的,由此读者可以想象诗人寻回的“梦”是多么绚丽多色、五彩斑斓。星辉是不能用船装载的,这个“载”字用的是移就的修辞手法。移就,是把本用于描写甲的词语临时借用过来描写乙,以达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满船都载着星光,也就是满船都载着诗人寻回的美梦,不难想象诗人的收获是多么辉煌。
6.《雨巷》中“默默”二字极富表现力,它在诗中反复三次,每次意味都不一样,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解析:诗歌中一些极平常的词语常常极富表现力,通过对这样的词语的赏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感能力。
答案:第一次强调她同我一样“默默彳亍着”,两人好像是神交契友。第二次“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表现了相逢时千言万语想要吞吐却又不能不“欲说还休”的凄凉。第三次“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对这不忍的离别,丁香姑娘在“默默”中忍受了巨大的痛苦!
7.2010安徽高考 在下面两种情境中,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解析:从说话者的身份、考虑对对方的尊重、说话时应该有的语气等方面考虑。
答案:B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完成8~11题。
8.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康桥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他对母校怎样的感情?
答案:写了夕阳、金柳、柔波、康河里的水草、榆阴下的一潭。对母校非常热爱和留恋,以致兼爱它的天空和云彩,感情十分真挚。
9.这首诗的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什么作用?“轻轻”“悄悄”的反复运用有什么意味?
答案:首节与末节回环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轻轻”“悄悄”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轻轻”表现了诗人生怕打扰康桥,影响康桥宁静美的细腻感情;“悄悄”呼应“轻轻”,间接地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
10.第七节中说“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是不能带走的,这里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露了什么心情?
答案: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表露了不愿离开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
11.选出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诗中始终洋溢着回访旧地的愉悦之情。
B.诗的语言朴素无华,情感真挚。
C.诗中含有对康桥的热爱之情。
D.诗中运用了呼应的手法,渲染愁苦之情。
解析:是与康桥离别,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复杂。但“洋溢……的愉悦之情”,文中无此情感。
答案:A
(二)阅读下面《雨巷》的部分段落,完成12~14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2.这两节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反复。(或用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
13.这一特点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这两节诗在形式上相同,文字也基本相似,这样回环往复,更加强化了诗人孤独伤感、凄婉迷茫的思想情感。
14.作者为什么把第一节的“逢着”改为“飘过”?
答案:诗人只轻巧地把“逢着”改为“飘过”,使得诗歌在基本的重复之外又略有变化,让人联想全诗,更加感到诗人情感的表达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二、语言运用
15.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丁香。“柳”在古典诗词中也是常用的意象。读下面李白的诗《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析: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生悠悠思乡之情时写的一首诗,全诗感情真挚,抒写自然,凄切婉转,气韵流动。“折柳”原为“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为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柳”谐音“留”),因此后世便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是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就是《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引起了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了“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很重要。当然,也许有人不同意此说,有自己的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以成立。
答案:“柳”在古诗中常用作留别的意象,因此“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的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写作训练
16.任选一题
(1)卞之琳说,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排前三名的诗人之一。但是戴望舒的诗歌代表作,卞老特别看重的还不是《雨巷》,而是《狱中题壁》《等待》《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脍炙人口的现代经典。课后读一读戴望舒的这些诗作,分析戴望舒前后期诗歌创作风格有什么不同,写一篇自己的短评。
(2)胡适是徐志摩的好朋友,胡适评论徐志摩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其中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汇合在一个人生命中,这是他的单纯信仰。”读完《再别康桥》,再读一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你同意胡适的观点吗?徐志摩来到康桥寻的“梦”,是不是就是这“信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写作提示:这两个课题有一定难度,但却很有意义,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大有裨益。你可以和同学、老师合作,深入探讨。网上有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可供你参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课时作业,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5 离骚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请解释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高中语文5兰亭集序课堂提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一句是,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