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幼儿保育专业对口高考《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复习资料汇编课件
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观察下面的图形,知识点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可知度的概念和意义
5.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补充
知识目标:了解深度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可知度的含义;能力目标:掌握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深度知觉、形状知觉、方位 知觉、可知度);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感知觉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积极性, 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
这么多种形状中,你们会更喜欢哪一种呢?婴儿呢?
概念:是以视觉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发展特点:婴幼儿偏好熟悉的材料;偏好人脸;偏好中等复杂图 形;偏好圆形;偏好运动的物体。
一、幼儿各种知觉的发展规律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当视觉、触觉、动觉相结合时,幼儿对几何图形感知的效果较好。
概念: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离的感知。发展特点:婴儿的深度知觉在最初几个月就发挥作用,6个月大的婴儿就明显具有深度知觉;1~6个月大的婴儿对立体形状比照片更感兴趣;婴儿的深度知觉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尤其与婴儿的爬行经验有关。
吉布森的“视崖实验”该实验验证了什么?
吉布森的“视崖实验”视崖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长约2.6米,宽约1.3米,高约1.4米。一般以无色透明的钢化玻璃为支撑物,婴儿可在上面爬行。玻璃下两端在不同位置放置红白格相间的棋盘布,一边由于布料紧贴玻璃,看起来没有深度,另一边由于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而看起来为“悬崖”。在两者之间有一个称为中央板的过渡地带。如果被试具有深度知觉,那么他们会感觉到两边红白格子布的深度是不同的。由于有着厚玻璃的阻隔,这一仪器可以防止被试从悬崖上掉下去。以6、7个月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实验时,先把婴儿放在中央板上,然后婴儿的母亲分别站在有深度感和无深度感的外侧召唤婴儿,若婴儿不能认识到不同深度,则无论母亲在哪一边叫他,他都会爬过去。研究者发现,6至7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表现出对“悬崖”的恐惧,停滞不前,表明他们已发展出良好的深度知觉。
概念:个体对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发展特点:从发展顺序看,3岁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9岁的儿童才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
3岁 辨别上下4岁 辨别前后5岁 开始辨别左右
概念:就是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对各种刺激的变化进行加工,并从中整理出不变、共同的特征,从而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发展特点:可知度的发现与儿童的运动水平有关;可知度为儿童造就学习的机会,使儿童的行为越来越有效,越来越富有探索性。
讨论:谈谈你们对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可知度。
例:和同学相处时间久了,就知道他的个性和脾气。
幼儿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物体或场所的远近。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幼儿对画面的空间分布意识都围绕着主题物设定。
幼儿是在宽和窄的平面上来展现自己的想法的,至于三度空间幼儿还没有意识去学习了解的愿望。
概念: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发展特点:1.幼儿时间知觉水平比较低。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2.时间知觉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关。 3.幼儿可以通过学习来发展时间知觉。 4.成人的言语指导(具体的、观察得到的)对幼儿建立时间知觉很重要。 5.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相关。(大约7岁时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 标尺估计时间)
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针对于方位知觉,我们应该如何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进行幼儿方位知觉的教学?小组讨论,进行回答。
比如:5岁是开始练习写字的最佳时机,除了孩子的手指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较为完善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候孩子逐渐分辨左右了,能正确使用右手写字。
证明六个月大的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的实验是A.三山实验B.“视觉悬崖”实验C.陌生情景实验D.双生子实验D.顾叶D.5
一、幼儿各种知觉的发展规律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3.方位知觉4.可知度二、补充空间知觉的有关内容时间知觉的有关内容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整理本节课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五节+幼儿思维的发展2(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幼儿的表征,儿童的概念,幼儿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和推理,三维目标,即时模仿,延迟模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五节+幼儿思维的发展1(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章+第四节+幼儿想象的发展(课件)-《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想象的概述,幼儿想象的分类,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想象的特点,三维目标,想象的分类,幻想是想象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