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方案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我国华北半干旱地区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该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5月在该地研学旅行时,发现同一座山丘的不同坡向,植被疏密、长势差异较大,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山丘土壤厚度和岩石性质都相差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村落与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为( )
A. 100米B. 200米
C. 300米D. 400米
2. 推测图中植被生长最茂盛的地点最可能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溪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的高低,然后标出等高线数值,可得出村落的海拔为400~500米,M地海拔为600~700米,计算出两地间的高差为100~3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据材料,该地区为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状况与水分关系最大,丁地既位于背阴坡,同时靠近溪流,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北京市区120公里,主峰海拔1991米。据报道,2023年12月1日百花山“惊现”极光。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伴随卫星导航设备误差偏大
B. 多出现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天空中
C. 磁场和水汽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
D. 是地球上所特有的一种天文现象
4. 百花山成为北京地区该次极光观测理想地点的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②人口密度
③植被覆盖④海拔高度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5. 北京地区惊现极光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活动较强烈B. 空气质量提高
C. 地磁场发生倒转D. 观测设备更新
【答案】3. A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地球上的极光是大量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也称作太阳风)被地球磁场捕获并与高程大气碰撞后形成的天文现象,磁场和大气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满足极光形成必要条件的天体上也可出现极光,CD错误。地球两极捕获带电粒子的能力较强,因此极光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B错误。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可能扰乱卫星导航设备,影响其导航精度,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北京市区120公里,人烟稀少,光污染较少,且主峰海拔较高,视野开阔,利于极光观测,②④正确;百花山和北京共它地区相比纬度差并不大,①错误;植被覆盖程度不是影响极光观测的主要因素,③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阳风活动强烈时,高能带电粒子数量大,极光可能出现在中低纬地区,A正确;空气质量和观测设备更新不是导致北京地区出现极光的主要原因,BD错误;地磁场没有发生倒转,C错误。故选A。
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城处于燕山山脉一个山谷中,具有明显的山谷风气象特征。该县气象观测站位于谷底一侧,可以较好地观测风向的变化特征。下图为青龙满族自治县气象站冬、夏季测得的风向日变化示意图。气象和环境监测数据说明,该县城污染物浓度及降水概率因山谷风呈现明显昼夜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推测该气象站所在位置应是位于谷底( )
A. 南侧B. 北侧
C. 西侧D. 东侧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天利于污染物扩散至县城外
B. 该县城夜间降雨概率较白天低
C. 实线为该地冬季山谷风日变化
D. 虚线季节的谷风持续时间更长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夜晚主要吹山风,白天吹谷风,由图可知,气象站的夜晚吹偏北风,白天吹偏南风,故可推知气象站位于山谷的北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白天吹谷风,容易把污染物沿山坡扩散至县城外,A正确;该县城夜间降雨概率较白天高,原因夜晚山谷气流上升,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B错误;冬季山谷与山坡温差小,山谷坡转换的时间晚于夏季,虚线是冬季山谷风的日变化,C错误;虚线表示冬季,冬季的白天时间短,谷风持续时间短,D错误,故选A。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站的部署不断加速,因而充电站的布局和优化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充电站的布局评估和优化旨在合理确定公共充电站点的位置和数量。读图a重庆市主城九区人口及图b充电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专家认为仅仅通过人口分布进行充电站的科学布局具有一定局限性。下列信息有助于重庆市主城各区充电站科学布局的是( )
①电网状况②汽油价格③建设成本④交通路网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9. 将人口分布图层以及其他相关图层与充电站分布图层进行叠加,为充电站的选址、容量规划和布局分析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主要借助( )
A. 遥感技术B. 互联网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D.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0. 对充电站的布局进行评估和优化,可以( )
A. 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B. 鼓励人们轨道交通出行
C. 增加各充电站排队时长D. 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
【答案】8. C 9. C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电网的供电状况,会影响充电桩布局的数量,①正确;汽油价格基本是统一定价的,②错误;建设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到充电的成本,从而影响其数量,③正确;交通路网的疏密和便捷程度也会影响充电桩的布局,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将人口分布图层以及其他相关图层与充电站分布图层进行叠加,为充电站的选址、容量规划和布局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A错误。互联网系统主要用于信息传输,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充电站布局的优化,可以缩短充电时间,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短由汽车本身决定,A错误;充电站布局的优化,可以缩短充电时间,减少排队时间,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C错误,D正确;充电站布局的优化,可以缩短充电时间,减少排队时间,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但并不能鼓励人们轨道交通出行,B错误。故选 D。
形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的某天气系统于2023年10月6日前后控制甲城及附近地区。图为6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hPa),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控制甲城的天气系统( )
A. 近地面气流为水平辐散B. 常见于中纬度内陆地区
C. 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D. 近地面气流逆时针运动
12. 图示时刻甲城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 )
A. 浓雾B. 无风
C. 沙尘D. 暴雨
13. 10月6-7日该天气系统滞留甲城,原因最可能是( )
A. 北侧冷空气势力强B. 甲城附近热岛效应明显
C. 季风水汽供应充足D. 南侧热带低气压带阻碍
【答案】11. D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形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并于2023年10月6日前后控制平城的天气系统为热带气旋,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近地面气流逆时针水平辐合,A错误,D正确。热带气旋常见于中低纬度海洋和沿海地区,随着其登陆势力会逐渐减弱,BC错误。 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甲处位于热带气旋控制的漩涡风雨区域,气流运动可能为水平方向辐合或垂直方向的强对流运动,应为大风或阴雨天气,D正确,B错误。在大风天气下浓雾出现概率较小,在阴雨天气中沙尘会沉降,A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城北侧气压值较高为高压,结合此时为秋季,可能为冷空气在北侧堆积进而阻碍热带气旋向北运动,使之滞留甲城,A正确。甲城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范围小于该热带气旋的范围,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有限,B错误。夏季风此时已基本回撤到南部海上,对热带气旋的水汽补给有限,C错误。南侧的热带低气压带此时主要位于赤道以南地区,与甲城距离较远,D错误。故选A。
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也是热带地区主要的、持久的大尺度天气系统,通常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正常年份,南美洲西部赤道辐合带常年位于赤道以北(下图),只有在厄尔尼诺年才会明显南移。完成下面小题。
14. 赤道辐合带位于图中乙位置时,时间最可能为( )
A. 1月B. 4月
C. 7月D. 10月
15. 南美洲西海岸地区赤道辐合带明显南移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沃克环流明显加强B. 印尼洪涝灾害频发
C. 我国可能南旱北涝D. 秘鲁渔场产量下降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赤道辐合带位于乙位置时,此时陆地上赤道辐合带位于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位于南半球,同时此时陆地赤道辐合带位置南移明显,因此最有可能是1月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南美洲西海岸地区赤道辐合带明显南移时,此时正值厄尔尼诺年,因此赤道太平洋上空沃克环流减弱,印尼等地对流减弱,出现降水减少,甚至出现严重干旱,故A、B错误;同时厄尔尼诺年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偏弱,我国更有可能出现南涝北旱局面,故C错误;厄尔尼诺年时,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海域水温升高,导致冷水鱼无法适应,大幅减产,故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边界层(图左)是大气污染物易于累积、混合的区域,其高度与气温、下垫面和水汽凝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与云南西南部接壤的缅甸、老挝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偏西气流引导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大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图右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时次(每小时一次)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
(1)云南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普遍较低,请从降水角度分析原因。
(2)分析云南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
(3)针对云南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请设计合作框架的内容。
【答案】(1)(夏季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的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
(2)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
(3)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近地面和高空的温差减小,对流运动较弱;且材料中提到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此时,大气的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由图可知,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
【小问3详解】
针对云南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周边国家进行跨国合作,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预防,携手监管;进行技术层面的合作,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干线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全长约2838千米,每年货运量超过20亿吨。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长江沿线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雾成为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国家在长江航道沿线(沿江1km以内)建设了51个气象观测站点。左图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月累计雾日占比示意图,右图为2016~2020年沿长江51站各等级雾频次日变化图。
(1)据材料描述长江干线雾的时间变化特点。
(2)概括利于雾形成的近地面大气特点。
(3)雾是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简述能见度下降对航运不利的具体表现。
(4)影响雾的主要因素是气温与水汽。研究发现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河段雾日天数呈下降趋势,据此推测影响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并说明你的推理过程。
【答案】(1)长江干线雾出现的时间不均衡,具有明显的月变化与日变化;雾日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1月;12月雾日最多,8月雾日最少;一天内,清晨时段大雾出现频次最高,午后(午后—傍晚)出现频次最低。
(2)水汽含量高,相对湿度大;温度条件适宜,气温相对较低;大气垂直结构稳定;大气水平运动弱;大气中凝结核多。
(3)能见度下降,无法在足够的距离上发现周围的船舶和碍航物,事故风险增大;能见度下降,不能及时发现附近的物标及航标等,给船舶定位、导航和停泊带来一定困难;能见度下降,船只航行速度下降甚至停运,影响航运运输效率。
(4)主导因素:气温。 推理过程: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区水域面积增大,水汽来源增多,而雾日天数却减少,说明水汽不是导致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三峡库区蓄水后对周围局部小气候有夏季降温,冬季增温和白天降温、夜间增温的效应,使得雾日多发的冬季夜间温度升高较多,相对湿度减小,使得库区年雾日天数减少。故影响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长江干线雾出现的时间不均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雾日出现最多的是秋冬季节,尤其以11月到次年的1月最多,12月份最多;夏季相对较少,尤其是8月份最少;日变化的特点是:清晨大约8时出现大雾的频次最高,午后出现大雾的频次最少。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长江沿线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雾成为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可知,要形成雾的地面条件有:近地面的空气含水汽多;温度相对较低,利于水汽凝结;大气垂直结构稳定,少对流运动;风力较小;大气中多凝结核。
【小问3详解】
雾是影响长江航道能见度的主要因素,能见度下降,无法在足够的距离上发现周围来船,并迅速判断他船动态以及他船所采取的避让行动,事故风险增大;能见度下降,不能及时发现附近物标和航标等,给定位和导航等造成较大的困难;能见度下降,船只航行速度下降甚至停运,影响航运运输效率。
【小问4详解】
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气温;推理过程:三峡库区蓄水,库区的水域面积增大,蒸发增强,大气的水汽含量增多,理应雾日增多,相反,雾日出现的频次下降,说明水汽不是导致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三峡蓄水对周边的局部小气候有调节作用,使周边地区夏季降温,冬季增温,白天降温,夜间增温,因此,使得雾多发的冬季夜间由于增温,相对湿度减小,使得库区年雾日天数减少,故影响三峡库区雾日天数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叠纪初期,曾经分裂的陆地重新聚合,形成盘古大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三叠纪中期,辛梅利亚大陆脱离盘古大陆的南部向北漂移,影响了特提斯洋的范围。直到三叠纪晚期,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聚合,此时地球上迎来了持续约两百万年的超强降水事件。狭窄小板块与盘古大陆西北侧的剧烈碰撞诱发强火山喷发,加剧了这场超强降水事件。虽然该事件已过去两亿年,但仍然留下了一些至今可见的地质证据。下图示意三叠纪时期全球海陆分布及辛梅利亚大陆漂移路径。
(1)分析三叠纪早期盘古大陆气候干燥的原因。
(2)辛梅利亚大陆北漂促进了超强降水事件的形成,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说明火山喷发加剧超强降水事件的原因。
【答案】(1)陆块聚合形成盘古大陆,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陆地主要聚集在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烈,蒸发旺盛;西岸沿海有强大的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2)辛梅利亚大陆北漂导致特提斯洋朝向古太平洋的开口变大,古太平洋向西的暖流为特提斯洋增温增湿,夏季风为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形成超强降水。
(3)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气候变暖,加速陆地高山冰雪融化,液态水循环变得活跃;气候变暖,大气对流增强,对流雨增加;火山喷发带来大量火山灰,水汽凝结核充足。
【解析】
【小问1详解】
气候干燥主要从降水少、蒸发旺盛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盘古大陆大部分区域位于中低纬度,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盘古大陆由分裂的陆块组成,且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较少;西海岸沿岸的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小问2详解】
大尺度降水主要从大气环流的角度进行分析。由图可知,辛梅利亚大陆与盘古大陆北部碰撞汇合后,特提斯洋向东开口扩大,古太平洋的洋流可以更多地流入特提斯洋,增温增湿。由于当时盛行超强季风,在夏季风吹拂下,海上的水汽进入盘古大陆。
【小问3详解】
单次降水可从水汽、凝结核、凝结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暖,加速陆地高山冰雪融化,液态水循环变得活跃;全球气候变暖,对流天气增多,水循环速率加剧;同时火山频发也提供了凝结核,这些都会加剧强降水事件的发生。
重庆市名校方案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考试试卷地理(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名校方案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考试试卷地理(含答案),共7页。
重庆市名校方案2025届高三9月联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名校方案2025届高三9月联考地理试卷及答案,共7页。
名校方案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名校方案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试卷+答案docx、地理-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