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 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1中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
②图2中区域是以单一指标划分的
③图1中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④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A. ①②B. ③④
C. ②③D. ①③
2. 关于图1中四个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全年温和多雨B. 乙区域西部海岸有暖流经过
C. 丙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 丁区域植被覆盖率高且土壤肥沃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左图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①正确;右图为非D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多重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②错误;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③正确;右图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都是国家,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甲区域位于非洲北部,植被为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A错误;乙区域西海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B错误;丙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以北,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C正确;丁区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盛,覆盖率高,但热带雨林气候区淋溶作用较强且微生物分解作用强烈,土壤较为贫瘠,D错误。故选C。
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一带一路”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4. 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经瓜达尔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 经地中海时,遭遇狂风暴雨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判断,东部产能过剩,需要产业合作,西部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中部能源资源丰富,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地区合作空间大。①③正确。西部经济和科技发达,不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②错误,南亚农业发达,但人口众多,本地需求量大,不需要扩大粮食出口,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游轮航行时间是6月至8月,阴雨连绵的梅雨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A错误;此时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所以多逆风逆水,B正确,红海两岸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看见大片森林,C错误,此时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的异同点是( )
A. 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B. 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
C. 两国均以平原地形为主D. 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6.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里氏6.3级地震。3月11日日本东部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两国发生地震的共同原因是( )
A. 均位于太平洋板块的内部B. 均位于亚欧板块东部边界
C. 均位于地壳活跃地带D. 均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7. 日本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新西兰以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B. 地形
C. 技术D. 人口
【答案】5. B 6. C 7.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新西兰位于南半球、西半球,A错误;两国均为岛国,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B正确;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日本所跨的经纬度数值均大于新西兰,国土面积大于新西兰,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火山地震少,A错误;新西兰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错误;日本与新西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日本与新西兰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日本为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特别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所以形成两国农业地域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差异,A正确;两国地形都是以山地为主,B错误;技术和人口属于社会经济因素,C、D错误。故选A。
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地提出的对劳动力转移和产业转移的统称。下图为双转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图示双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转移指劳动力转移,Y转移指产业转移
B. Y内部转移指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C. X转移加速可促进Y区间转移
D. X转移加速可促进Y内部转移
9. 图示双转移中,优先被转移的产业最可能是( )
A. 纺织、服装、电子装配B. 机械、化工、电力
C. 食品、电子、航空航天D. 煤炭、钢铁、汽车
10. 广东双转移中,产业转移对珠三角的不利影响可能是( )
A. 污染排放量增多,环境恶化B. 土地、资源、交通等压力增大
C.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D. 人才流失,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答案】8. D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双转移是广东省创造性地提出的对劳动力转移和产业转移的统称。劳动力转移一般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一般是从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经济落后地区。图中珠三角地区相比粤北、粤东、粤西经济发达,则劳动力转移应该是Y区间转移,产业转移应该是X,而Y内部转移应该是指本地区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 移。X转移指产业转移,Y区间转移指劳动力转移,A错误;Y内部转移应该是指本地区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或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B错误;X产业转移加速可促进Y内部转移,C错误,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被转移。纺织、服装、电子装配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A正确;机械、化工、电力都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B错误;电子、航空航天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C错误;煤炭、钢铁、汽车都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产业转移对于产业转出区珠三角来说,不利因素是就业机会减少;有利因素是污染排放量减少,环境质量上升,A错误;土地、资源、交通压力减轻,是有利因素,B错误;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是不利因素,C正确;人才不会流失,是为更好地产业升级,是有利因素,D错误。故选C。
左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简图”和右图为“印度棉花黄麻分布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关于美国和印度农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地形平坦B. 美国乳畜带地广人稀,城市分布少
C. 印度的黄麻种植集中在恒河下游D. 印度耕地的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低
12. 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有( )
①洁净优美的环境②现代化交通条件
③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④长期的军事订货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美国的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不平坦,A错误;美国乳畜带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人口稠密,城市分布众多,B错误;印度的黄麻种植集中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的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水运条件,C正确;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其耕地灌溉面积比重大,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高技术工业分布区,都具有洁净优美的环境、现代化交通条件,不是优势条件,①、②错误。美国新兴工业中心“硅谷”和印度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中硅谷有世界领先的微电子技术,③正确。有国家长期的军事订货,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年10月,智利总统博里奇来京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签订协议,在智利北部文达罗尼斯山2900米的山巅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山顶空气干燥而且几乎无云,这是我国在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天文观测基地。左图示意智利位置与分布,右图是智利S市、M市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S市和M市的气温及降水差异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M市>S市-纬度因素
B. 降水量:M市>S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 气温:S市>M市-洋流因素
D. 降水季节变化:S市>M市-海陆因素
14. 智利北部吸引我国建设天文观测基地的自然条件有( )
①纬度低,可观测的星空范围广
②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观测的星空范围互补
③山顶空气干燥,晴天多,可观测时间长
④海拔高,空气较稀薄,能见度高,利于天文观测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由图可知,S市气温高于M市;原因:S市纬度低于M市,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不是洋流因素,A、C错误。降水量M市多于S市,降水季节变化S市大于M市;原因:S市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降水多。M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M市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从海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M市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属于山脉迎风坡,导致降水多,因此D错误,B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注意关键词“自然条件”。可从星空范围的大小和互补性、天气、能见度等角度加以回答。①该天文台所处纬度较低,可观测星空的范围更大;②该天文台位于南半球,而我国位于北半球,观测星空的范围存在互补性;③该天文观测站点所在地位于智利北部,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多晴天,且“山顶空气干燥而且几乎无云”,可观测时间长;④根据材料可知该天文台建设在2900米的山巅,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利于天文观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年2月7日,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在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秦岭站的建设采用了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左图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秦岭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秦岭站说法正确的是( )
A. 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便于在当地的窗口期快速施工
B. 秦岭科考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向
C. 秦岭科考站地方时比北京早五个多小时
D. 秦岭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是为了室内通风
16. 秦岭站选择2月开站的主要原因是( )
A. 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
B. 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C. 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人照明
D. 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2月南极为极昼现象,属于暖季,但暖季时间较短,适合施工建设的时间较短,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便于在当地的窗口期快速施工,A正确;结合地图可知,秦岭科考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B错误;秦岭站位于163°42′E,北京位于116°E,两地经度相差约47°,秦岭科考站地方时比北京(116°E)早三个多小时,C错误;秦岭站采用底部架空方式是因为南极多暴风雪,建筑要防积雪掩埋,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是一年最高的季节。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不容易靠岸,A错误;2月份当地为暖季,海域解冻不利于施工车辆通行,并且此时会出现极昼,BC错误;此时为暖季和极昼期间,热量相对充足,气温相对较高,河流可能解冻,有淡水可供直接使用,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为俄罗斯地图。
材料二下图是某年俄罗斯相关数据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俄罗斯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
(3)简要分析甲、乙两河所在平原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
【答案】(1)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的差距。
(2)优势条件:面积广大;自然资源丰富。劣势条件:气候严寒。
(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永久性冻土广布,不易下渗;有凌汛形成冰坝阻塞河道,洪水泛滥。
【解析】
【小问1详解】
俄罗斯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重要意义主要从劳动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俄罗斯人口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能够缓解东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状况;东部地区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发展,有助于缩小东西部经济的差距。
【小问2详解】
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主要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俄罗斯亚洲部分,面积广大,发展空间较多;自然资源丰富,有助于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但亚洲部分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严寒。
【小问3详解】
甲、乙两河所在平原沼泽广布的主要原因从地形、蒸发、下渗角度分析。甲、乙两河所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永久性冻土广布,起到阻隔作用,不易下渗,地表水分滞留,形成沼泽;有凌汛形成冰坝阻塞河道,洪水泛滥,为沼泽提供水源补给。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岛地处北大西洋、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冰岛约有1/8国土被冰川覆盖,是著名的“冰火之国”。冰岛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首都雷克雅未克是冰岛的最大城市。受多种因素影响,冰岛降水量的区域差异显著,常规能源缺乏。
(1)描述冰岛交通线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2)分析冰岛成为“冰火之国”的自然原因。
(3)与东北部相比,冰岛西南部的降水更加丰沛,试分析其原因。
(4)冰岛能源工业非常发达,指出冰岛能源工业主要利用的能源资源。
【答案】(1)交通线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交通线主要环岛分布,岛屿中部交通线分布较少。城市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城市集中分布在岛屿边缘的沿海地带;岛屿西南部城市密集,等级较高,其他地方城市密度小,等级较低。
(2)自然原因:冰岛地处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冰岛纬度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丰富,冰川广布。
(3)原因:冰岛西南部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大,增湿作用明显;西南部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
(4)地热能;水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地图可知,交通线分布特点总体分布不均,结合交通线图例可知,交通线主要环岛分布,岛屿中部交通线分布较少。城市分布特点整体分布不均,结合城市、首都分布特征,城市集中分布在岛屿边缘的沿海地带,从城市密度等级看,岛屿西南部城市密集,等级较高,其他地方城市密度小,等级较低。
【小问2详解】
冰岛成为“冰火之国”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板块运动、气候地形角度分析。从板块分布可知,冰岛地处欧亚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薄弱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岩浆活动较多、多火山;冰川分布较多的原因主要从纬度、地形等角度分析,冰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丰富,冰雪积累多,冰川广布。
【小问3详解】
冰岛西南部的降水更加丰沛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气旋等角度分析。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冰岛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更大,暖流流经增湿作用明显;西南部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气,降水量较大。
【小问4详解】
结合冰岛特点分析能源资源,火山活动频繁,地热能丰富;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氢能来源丰富、清洁绿色、能量密度大,被一些人看作“终极能源”。氢能按照生产来源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左图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右图为2020年中国制氢结构图。
材料二中石化集团2023年4月10日宣布,“西氢东运”输氢管道示范工程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正在加快推进。该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千米,建成后将是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下图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构想图。
(1)指出内蒙古作为“西氢东送”氢源地的优势条件。
(2)说出西氢东送乌兰察布段的管道建设需预防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
【答案】(1)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丰富;光电、风电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丰富;电力消费量少,电力充足;地价低,生产成本低;国家政策支持;靠近消费市场。
(2)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乌兰察布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冬春多大风,风蚀作用强;管道建设易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剧沙漠化/荒漠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内蒙古作为“西氢东送”氢源地的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蒙古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储量丰富,为制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其次,内蒙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为绿氢制备提供了清洁能源;再次,内蒙古地势平坦,有利于管道铺设;此外,内蒙古土地广阔,有利于大规模氢能产业发展;最后,内蒙古靠近京津冀地区,市场广阔,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问2详解】
西氢东送乌兰察布段的管道建设需预防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这是因为在该段管道建设中,可能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土壤裸露,进而引发草场退化;同时,施工扰动地表和植被破坏也可能加剧风力侵蚀,导致土地荒漠化;此外,管道建设还可能破坏原有地表结构,降低土壤保持能力,加剧土地荒漠化。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规划施工线路、减少地表破坏、及时恢复植被等,以预防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
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期末]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2页。
地理: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