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高一语文答案.pdf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高一语文答案第1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高一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含义也很复杂。“道”的一个基本含义是“规律”“事理”。作为“规律”“事理”的“道”与技艺的关系首先是“技合于道”。“技合于道”就是“技术的应用要合于自然物性、人类生存之道”,“就是使人为规定的程序合于自然的程序的过程”。任何技术活动都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任何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规律。《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第一本技术汇编名著,总结了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规律的许多例子,如弓的制作:“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潺。冬析干则易,春液角则合,夏治筋则不烦,秋合三材则合。寒莫体则张不流,冰析灂则审环……”。《庄子·养生主》中描绘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高超技艺,庖丁的高超技艺不仅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知晓“解牛”的规律,了解对象的内在结构与特征。
    优秀的工匠往往不会满足于“技合于道”,而是更进一步通过“技”实现对“道”的领悟,即“由技进道”。技术活动合乎操作者、工具、对象的自然本性,也就达到了“道”的境界,正如王夫之所指出的,“尽器,则道在其中矣”。“由技进道”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道”的体悟与把握;二是在审美的意义上,“技”与“道”是相通的。这就是说,“由技进道”不仅关乎技艺主体对规律把握的深度,而且关乎技艺主体的心灵境界。
    达到“道”的境界的工匠在劳作时常常会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表现为人与物的和谐通达,包括人与工具、人与产品、人与自然、身与心的和谐通达,从而实现“道技合一”。“‘道技合一’是一种身心不受束缚,超脱世俗牵绊,沉浸于自我追求和自我创造的理想境界。”庖丁解牛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境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骕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主体、工具、对象浑然一体,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身与心的对立已然消除,这是一种忘适之适、天人合一的状态,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摘编自梅其君、韩赫明《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基本内涵、文化特征与本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企业需要工匠精神,要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追求产品的高精尖、炫彩酷,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用户的认可。
    B.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就是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这导致了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
    C.我国古代第一本技术汇编名著《考工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弓的制作”技艺,体现了器物制作要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D.庖丁解牛之所以如此顺利,不只是庖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知晓“解牛”的规律,了解牛的内在结构与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职业不分贵贱,但是每个人的工匠精神存在差别,同一职业中的劳动者是不平等的。
    B.不是每一个人都一定能成为技艺精湛的工匠,但是我们每个人必定都可以追求工匠精神。
    C.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只靠蛮干,任何技术活动、任何器物制作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D.“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说明庖丁解牛已经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3.下列表述无法体现“道技合一”境界的一项是( )
    A.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长期连续工作,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三次晕倒在卫星发射现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技术突破并生产出中国自己的星载铷原子钟。
    B.1930年到1932年,闻一多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C.彩民钱先生用家人的生日和幸运数字作为号码坚持长期买彩票,已经抱守了二十年了,几乎每期都会买上一张,终于在春节前夕的某一期中得了1注一等奖和4注二等奖。
    D.黄岳渊本是宣统元年一名朝廷命官,年将三十时辞官隐退,购买田地十余亩从事园艺,废寝忘食,甘为花木之保姆;其花园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最终著成园艺百科全书《花经》。
    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工匠精神的内涵。
    5.“技”与“道”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将丧
    冯至
    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
    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
    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
    ——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有时要崩堕吗?
    ——先生……
    ——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
    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
    ——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亡一样……
    ——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
    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
    ——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濛濛地。
    ——先生,是一只雄鸡。
    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
    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
    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异殊的意味。
    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
    ——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
    ——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幽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第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
    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路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
    ——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
    ——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
    ——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
    ——咳,疲劳啊——
    ——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
    ——休息?
    ——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
    ——你去吧,我到房子里……
    子贡一步三回顾地,怀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
    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
    一九二五年七月作
    (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
    [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
    B.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的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
    C.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
    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向往热闹的心情。
    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D.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融合。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文中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子贡这一人物对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节选)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内自图之A从此却去B二十年C待天下清D乃与同岁E中F始举者G等耳。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指被推举,与李白诗句“举头望明月”的“举”意义不同。
    B.顾,指回头看看,与“将军宜枉驾顾之”的“顾”意义不同。
    C.绝,指断绝,与“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中的“绝”意义相同。
    D.僭号,指对等级制度的超越和冒用,这里具体指盗用皇帝称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自称年少时并没有称雄天下的野心,只是想做过一个地方的郡守而已。
    B.曹操辞掉官职后,看到那些同年被荐举的人有的已五十多岁了,感到年华易逝。
    C.曹操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D.本文中曹操的身份不断在变化,但他自认为没有超出对汉王朝效忠的范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2)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14.曹操在成为宰相前取得了哪些战功?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①
    潇湘妃子(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②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③何妨片语时。
    注:①《问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②蛩病:蟋蟀将要死去。③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紧扣“问”字,既因“秋情众莫知”而问,亦因唯有菊可认作知己而问。
    B.颔联紧承上联,借问菊花“花开为底迟”,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
    C.颈联描写菊花的生长环境,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清新孤寂。
    D.全诗围绕“问”字,一问再问,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
    16.《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其性情与命运。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本诗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 , ”两句,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流露出诗人的消极情绪。
    (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5)《琵琶行并序》中,“ ”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同时也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六、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 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20.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拿下赛点的那一刻,中国队选手郑钦文尽情享受着胜利带来的喜悦。当地时间8月3日,在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中,21岁的郑钦文以6:2、6:3战胜克罗地亚队选手维基奇,夺得金牌。这是继李婷/孙甜甜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女双冠军后,中国网球项目收获的又一枚奥运金牌,也是中国队首枚奥运会网球单打金牌。
    “打到最后一分时,我的手都在颤抖,从来没有如此渴望赢下比赛。为了这枚金牌,我拼尽了全力。”郑钦文赛后说,“我扛住了压力,突破了极限,实现了梦想,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奥运梦想鼓舞着她、国家荣誉激励着她,郑钦文在本届奥运会上展现了强大实力。从连续两次历经3小时苦战惊险过关,到半决赛艰难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兰队名将斯瓦泰克,“无论赛场上发生了什么,我都会拼到最后一刻!”郑钦文说。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是感动于她的拼尽全力还是为国争光的理想?请写一篇议论文,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A.善假于物也 借助
    B.而绝江河 横渡
    C.非能水也 江河
    D.而闻者彰 清楚

    相关试卷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4页。

    [语文]2024~2025学年9月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原题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2024~2025学年9月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原题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语文2024~2025学年9月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pdf、语文2024~2025学年9月宁夏石嘴山惠农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原题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