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贵州省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三语文10月月考答案2pdf、语文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10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已经发展了60余年,为何在近几年突然获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华为云首席科学家田奇认为,这是几十年积累后的一次爆发,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改变着人机交互的方式,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不过,专家也表示,当前人工智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还未出现拥有人类情感的智能体。人工智能虽然是个“文理通才”, 但它仍建立在人类所有知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并没有超过人类整个群体的智慧,更不要说拥有自身情感和智慧了。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之所以能产生革命性意义,是因为其具有跨界、横向、打通的能力。”“科技的发明具有两面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各行各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会对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往往会伴随着一些行业的消失与崛起。”因此,如何利用新的工具,以适应行业新的发展,成为未来是否能够屹立潮头的重要因素。“未来的5至10 年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红利变现期。”袁辉表示,“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已经快速融入各行各业,不断塑造新业态、新场景,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AI大模型是近年来最为热门的AI细分领域。相比于小模型,AI大模型具备多个场景通用、泛化和规模化复制等诸多优势,被视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无论是最近大火的ChatGPT,还是国内百度公司推出的文心一言,其实都是AI大模型的典型代表。
所谓AI大模型,就是经过大规模数据训练后,能够适应一系列任务的模型。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完全依赖模型自动从数据中学习知识,在显著提升性能同时,也面临着通用数据激增与专用数据匮乏的矛盾。AI大模型兼具“大规模”和“预训练”两种属性,面向实际任务建模前需要在海量通用数据上进行预先训练,能大幅提升AI的泛化性、通用性、实用性。
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小模型生成模式,AI大模型能大幅缩减特定模型训练所需要的算力和数据量,缩短模型的开发周期,还能得到更好的模型训练效果。可以说,AI大连型的真正意义在于改变了模型的开发模式,将模型的生产由“小作坊”升级为工业化的“流水线”,而模型开发模式的转变,将使得AI技术能够更广泛地下沉到一些长尾场景。
当然,AI大模型的开发需要具备丰富的开发资源,以及庞大的数据、算力支撑。田奇建议,我国要建构统一架构的多模态AIGC,加快大模型和底层硬件的适配,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摘自《科技日报》《人工智能浪潮下,AI大模型“推波助澜”》有删减)
材料二:
AI赋予当代中医诊疗和服务多重智慧内涵。医疗大数据的积累以及多样化,先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医诊疔方式不断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迈进,为中医药的传承与革新创造了巨大空间。硬件设施、平台搭建、系统管理……当下,AI 已经成功嵌入中医诊疗与服务过程的多个环节。
马剑鹏认为,数字化中医智能诊断设备能够帮助实现中医智慧问诊。不论是病前诊断,还是病后治疗,人工智能都能有所作为。在日常化的健康管理中,利用设备收集人体基本信息,智能化评估健康状态,为使用者在未病时提供个性化的养生攻略。中医药智能诊疗系统与临床医生的相互配合,有助于中医辨证体系与人工智能技术“强强联合”。
中医智能镜就是数字化问诊的典例之一。该设备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提取面部特征参数,运用深度学习等方法进行精准化、定量化分析,建立健康状态模型。据了解,上海市以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代表的诸多基层中医服务点内,就配备有四诊仪、功法镜等智能设备,推动中医药资源下沉,真正便民惠民。
智慧共享中药房整合线下线上资源,以集约化的思维,综合依托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改革中药药事服务。建立覆盖中药仓储、调剂、煎煮、包装、配发等全流程的信息追溯系统后,根据中药材样本,AI进行数据识别分析和比对,能够有效甄别中药材真伪、溯源产地、预测品质等,取代过往眼看、鼻闻、手摸、嘴尝的传统鉴别方式。目前患者可在网上自助查询代煎药加工制作信息。
“中医药+AT”如何更好地面向未来
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为根基,以诊疗实践案例为循证,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三者有机结合,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中医药+A”不能止步于简单的要素叠加或范式挪用。马剑鹏认为,只有在透彻理解中医药基本特点的前提下,找到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加强技术的适应性转化与利用,才能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马剑鹂介绍,近期爆火的ChatCPT就中医药进行对话会发现,这款新兴的人工智能程序虽然在中医药客观基础知识方面对答如流,但在临床诊断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且也容易产生医学伦理问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创造出新的生产力,带来新的生产工具的同时,也引发思考甚至担忧。它们将会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或威胁,还是一个未知数。
(选自《经济参考报》《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开启现代化发展新篇章》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推出的ChatCPT和文心一言等,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超过人类的智慧。
B.AI大模型具有“大规模”或“预训练”属性,能提升AI的泛化、通用、实用等特性。
C.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对科技发明有深刻认识:“科技的发明具有两面性。”
D.人工智能技术具有跨界和打通的能力,使得其进步能够产生革命性的意义。
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技的发明是一柄双刃剑,一些行业可能会消失,另一些行业可能会随之崛起。
B.ChatCPT在中医药临床诊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也容易产生医学伦理问题。
C.我们不能采用简单的要素叠加或范式挪用的方式来对待“中医药+人工智能”。
D.中医药传统理论、诊疗实践案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3.根据原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
B.新技术创造新的生产力并带来新的生产工具,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引发人们的思考以及担忧。
C.AI借助中药材样本进行分析和比对可帮助有效甄别中药材真伪、溯源产地,也可预测品质。
D.AI大模型可将模型的生产由“小作坊”升级为工业化“流水线”,这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4.材料中清华大学朱旭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崛起的同时会伴随着一些行业的消失与崛起。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认识的理解。(4分)
5.“中医药+AI”是必然发展趋势。结合材料谈谈以人工智能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宽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新”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功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
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
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己。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当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渐”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隐蔽时间流逝与事物变迁的痕迹,使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
B.作者认为人们依靠“渐”的助力,才能够忍受境遇的变衰,并以纨绔子弟的一系列变化为例进行说明。
C.丰子恺的儒家情怀在结尾处有所体现,他以出世笔调书写入世生活,平和冲淡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禅味。
D.本文开篇写孩子到青年到成人再到老头子的变化,体现作者对世事变化的洞察, 对人生“渐”的领悟。
7.下列对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渐》这篇叙事散文风格亲切自然,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跟随着他的笔触,感受到“渐变”中的美好与哀愁。
B.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技巧方法使说理形象生动,透彻有力。
C.文中写“儿女渐渐长大起来……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容易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阐理的作用相当大。
D.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比喻,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而细腻的感受,让读者获得多方面的体验与感悟。
8.有人认为文中“由冬一天一天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移向冬”这种表述较累赘,可改为更简洁的表述,你认同吗?为什么?(4分)
9.结合语境,阐释文中提及的“大人生”与“大人格”的内涵并举例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 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汝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彼所著者已为陈迹矣,而汝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①也。吾服②,汝也甚忘;汝服,吾也甚忘。虽然,汝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节选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材料二:
或问: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弟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伊川先生曰: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欤?曰:然。天地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形既生矣,情动其中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往,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仁义忠信不离乎心,久而弗失,则居之安。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之笃、学之之道也。然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后人未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节选自《二程文集·颜子所好何学论》)
【注】①唐肆:唐,空。肆,集市。空荡荡无人的集市。②服,思想。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夫A子不言而信B不比C而周D无器E而民滔乎F前G而不知所以然H而已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乎,介词,相当“于”,与《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乎”意义用法不同。
B.六艺,指儒家的六部典籍。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含义不相同。
C.膺,名词,指胸,与《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的"膺”意义用法相同。
D.息,名词,指气息,与《陈情表》中“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的“息”意义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孔门三千弟子中,独有颜渊是以好学著称的,由此可见他的学问超群拔类。
B.颜渊对老师孔子的态度非常谦恭,他对老师做到了亦步亦趋的跟随和请教。
C.君子若要达到学习目标,明澈心性和找准方向是前提,努力践行是必备条件。
D.颜渊专注礼义,并时常自省,犯过一次错误之后,必然会改正,不会再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
(2)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
14.请分别概括以上两则材料中颜渊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邵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①
黄庭坚
独贤从是出荒城,下马携筇②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断崖长啸想孙登③。
欲超浮世挂冠绂④,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顺风樵叟震碐磳⑤。
山形春到添高秀,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得逢佳处几人曾。
【注】①邵之才,作者友人;流民,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均田,即耘田。②筇:qing2,一种竹子,适宜做手杖。③阮肇,东汉传说人物,相传他在天台山采药时遇仙女,结为夫妇,半年后回家,才知己过百年;孙登,魏晋时期著名隐士,长年隐居苏门山,博才多识,尤善长啸。④绂:fu2,古代系官印的丝带。⑤碐磳:leng2 zeng1,石头不平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瀑溜冰消转沸腾”一句,与李白《蜀道难》“飞湍瀑流争喧豗”句意境相似。
B.诗人在三、四两句中连用两个典故,意在为邵之才人山一事渲染上神秘的感情色彩。
C.诗人合理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写,状物自然生动,笔触细腻流畅。
D.次韵,也叫步韵,是我国古体诗词中,按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的写作方式。
16.本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使有“ ”之志,也难免会“ ”。
(2)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乐声婉转悠扬,延绵不尽的特点。
(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当诗人遇见长江,他们登临远望,寄情抒怀,留下最美的长江诗句,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陶渊明的诗正和他的人格一致。他有至性深情,而且不怕坦白地把它表现出来。一般人认为他的诗平淡,阅历较浅的读者,在陶诗中找不着雕绘锻炼的痕迹,正如黄山谷所说“血气方刚时,读此如嚼枯木”。阅历较深的读者,对陶诗咀嚼较勤,会觉得陶诗不但不枯,而且不尽平淡。苏东坡说它既朴实,又绚烂,“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刘后村说它形式平淡而内涵丰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总合各家的评语来说,陶诗的特点在质、平、枯、淡,又在绮、奇、腴、美。这两组恰恰相反的性质如何能调和在一起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陶诗的奇迹。诗文有情感思想,表现于恰到好处的意象语言,这恰到好处便是“中”。平、枯、淡固是“不文”,绮、奇、腴也还是失当,蓬首垢面与涂脂敷粉同样不能达到美。大概诗文作者内外不能一致时,总想借脂粉掩饰,古今无须借脂粉掩饰者实在( A )。陶诗的特色正在不质不绮、不平不奇、不枯不腴,因为它恰到好处,适得其中,它亦质亦绮亦平亦奇、亦枯亦腴。陶渊明的思想和情感都是蒸馏过、洗练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陶渊明之所以能达到这个境界,②是因为他有最深厚的修养,③又有最率真的表现的缘故。④在作诗方面和做人方面,⑤都做到了“真”。
陶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 。屈原低回往复,他的情绪、想象与风格都带有浪漫艺术的崎岖空兀的气象;陶渊明则如秋潭月影,清莹明澈,具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杜甫还不免有意雕绘声色,锻炼字句,时有斧凿痕迹,甚至有笨拙到不很妥帖的句子;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 B )到艺术极境而使人忘其为艺术。
18.请在文中字母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20.下列句子中的“过”与文中加点的“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B.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C.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D.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
21.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好在哪里。(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为了激励用户多读书,“微信读书”推出了阅读时长PK功能,用户可通过与好友比拼每日的阅读时长来竞争排名。有人认为,PK机制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激励手段,通过竞争提升用户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忧,这种做法容易让人追求形式上的胜利而忽视阅读的真正价值。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某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测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语文月考试卷docx、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某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 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平实简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