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展开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最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填在下表对应位置上。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 ( )
A. 文字记载 B. 考古发现 C. 专家推测 D. 民问传说
2.我国云南曾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考古学者称此遗存的远古人类为(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马坝人
3.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
A. 处于旧石器时代 B. 出现了定居生活
C. 形成了早期国家 D. 产生了贫富分化
4.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生活习惯 B. 生产工具
C. 自然环境 D. 生产力水平
5.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
A. 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D. 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6.认真观察下图,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7.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可考历史) 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
8.据文献统计,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与周关系最好的鲁国朝王仅三次,派使者问候周王仅四次。诸侯不仅不朝王,原来最受周王信任的诸侯,还经常因为争夺控制王室的权力与周王发生矛盾,甚至以武力压制和侵凌“天子”。这段材料反映了 ( )
A.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 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C. 铁器牛耕普遍,竞相改革 D. 周王室衰微
9.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铁农具 B.. 耧车 C. 翻车 D. 筒车
10.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 诸侯争霸 B. 私学兴起 C. 商鞅变法 D. 百家争鸣
11.北京冬奥会在立春这一天开成。并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谚语“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体现了二十四节气服务于 ( )
A. 运动健身 B. 饮食调理 C. 农时安排 D. 商业贸易
12.《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 )
A. 临床医学 B. 顺应自然 C. 经验传承 D. 高超医术
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这一事件应标于时间轴的( )
A. A B. B C. C D. D
14.西汉开国七十年间, “京师之钱累百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初国家富足的主要原因是 ( )
A. 北击匈奴声威远播 B. 儒家思想深入人心
C. 削弱诸侯抑制豪强 D.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二、非选择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1分,17题8分,18题10分,19题11分, 共计40分)
16.图说历史。
(1) 阅读“遗址篇”,将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址填入相应的遗址后面的横线上。(3分)
既发现直立人又发现智人化石的地址是 ;(填字母)
河姆渡遗址的地址是 ;(填字母) 半坡遗址的地址是 。(填字母)
(2)历史史料依据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文物篇”中的史料属于哪一类型? (2分)
(3) 根据下列主题对“文物篇”史料进行分类。(4分,写序号)
(4)请从“人物篇”中任选一个人物,作一简要介绍。(要求从学说或地位、影响方面作答。)(2分)
17.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东方文明、感受制度变革”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今万年莫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摘编自求是网
(1)哪一早期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距今五千多年我国进入了文明社会?(1分,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2) 观察材料二时间轴,请回答A处的朝代名称,写出C处时间,并概括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3分)
材料三:
(3) 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分析该制度的作用。(2分)
材料四:桀是一个奢侈而暴虐的君主,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商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掩卷沉思,你最想对亡国之君说什么? (2分)
18.秦国的崛起历程,贯穿了整部战国史。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国长期偏居关中一隅,与西戎诸族为邻; 国内未经过像春秋晋、齐等国那样,烈的政治变革,宗法贵族势力十分强大。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秦国面临的状况。(1分)
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商君推行如下改革措施。
(2)写出与材料二改革措施相对应的项目,按字母符号填写。(2分)
D ; E 。
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商君”变法有什么影响? (2分)
材料四:以都江堰为主体的蜀地各处水利设施完工后,从成都可以依托水路运送军队、粮草顺江而下,“浮大船舶以东向楚”,打通了从巴蜀向楚地进军的水运通道。
——摘编自吴鹏《水运与国运》
(4) 写出材料四中都江堰修建的作用; 根据材料四分析都江堰的修建给秦国带来的战略意义(4分)。
(5) 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国崛起的认识。(1分)
19.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 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补充完整。 (3分)
(2)根据材料二图一中信息,说出汉武帝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为了解决图二中让自己“好烦”的状况,汉武帝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2分)
(3)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项史实,论证“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遗址篇
文物篇
人物篇
稻作农业的繁荣
( )
仰韶先民的生活
()
大汶口文化遗存
( )
改革方面
改革措施
D
(1) 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 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 严明法度, 禁止私斗
经济
(1) 废除井田制
(2) 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 统一度量衡
E
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方面
内容
作用
经济上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 ①____”; 实行②___ ;统一物资, 调配物价
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改善财政状况
军事上
派 ③___ 北击匈奴
经过漠北战役沉重打击,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辽宁省东港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东港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共8页。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