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模拟定心卷三(吉林省卷)(解析卷)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模拟定心卷三(吉林省卷)(解析卷)生物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
1.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B.调查法C.比较法D.观察法
【分析】1、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是从影响调研问题的许多因素中选出一个或两个因素,将它们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
3、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方法。
【解答】解: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红外相机,记录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哪项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
A.阳光B.杂草C.温度D.水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解答】解:阳光、温度和水都是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杂草属于生物,而且杂草会与小麦争夺阳光、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影响小麦的生活,因此小麦是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
故选:B。
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C.最长的食物链中含有5种生物
D.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据此解答。
【解答】解: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A错误。
B、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水稻,B正确。
C、最长的食物链: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和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分别含有5种生物,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故选:A。
4.下列有关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B.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并且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较为明显
D.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分析】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解答】解:A、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A正确。
BC、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染色体(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B错误,C正确。
D、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使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D正确。
故选:B。
5.每年春天可以去恭城桃花节观赏游玩,桃花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主要结构是( )
A.①④B.②③C.⑤⑥D.⑦⑧
【分析】一朵完整花的结构包括:花药、花丝、花瓣(组成花冠)、萼片(组成花萼)、柱头、花柱、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花柄、花托等结构。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③胚珠、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⑦雄蕊、⑧雌蕊。
【解答】解: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⑧雌蕊和⑦雄蕊,其中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
故选:D。
6.将如图装置①~③放在室温条件下,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②的种子萌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温度不宜
B.②中种子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光
C.③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胚已死亡
D.②和③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水分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解答】解:A、图中①因缺乏一定的水,不能萌发,A错误。
B、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没有光,B错误。
C、③是熟绿豆,没有活的胚,所以③中种子不萌发,C正确。
D、②和③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活的胚,③是熟绿豆,没有活的胚,所以③中种子不萌发,D错误。
故选:C。
7.牛生殖系统的结构组成与人基本相似,但生殖周期长,多单胎,育种进程较慢。科研人员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加快了良种牛的繁育速度,部分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卵细胞是良种母牛卵巢产生的
B.分割的胚胎分别移入不同代孕牛子宫
C.整个育种进程仅运用了无性生殖原理
D.早期胚胎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卵黄
【分析】1、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其发育成熟后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
2、有性生殖一般是指通过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逐渐发育成新的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3、牛的胚胎分割技术是把一个胚胎的细胞分成两组或多组,经过短暂培育使其修复、发育后,再一同或分别移植到不同的代孕母牛的子宫内中妊娠并产生多胎的技术。
【解答】解:A、卵巢是母牛的主要生殖器官,因此卵细胞是良种母牛卵巢产生的,A正确;
B、牛的子宫是牛的胚胎发育的场所,因此分割的胚胎分别移入不同代孕牛子宫,B正确;
C、整个育种进程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运用了有性生殖原理,C错误;
D、卵黄是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是专供其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早期胚胎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卵黄,D正确。
故选:C。
8.如图甲中X表示人体某器官或结构,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乙表示血液中某物质①②血管中的含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组织细胞
B.若乙表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小肠
C.若乙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胰岛
D.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变化,则②处血管是肾静脉
【分析】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一般变化是:
(1)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
(2)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3)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解答】解:A、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见,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则X可表示组织细胞,A正确。
B、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可见,若乙表示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小肠,B正确。
C、胰腺的内分泌部有胰岛,是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是激素是胰岛素。因此,血液流经胰岛后,血液中的胰岛素增多。可见,若乙表示胰岛素的含量变化,则X表示胰岛,C正确。
D、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故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减少。所以,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变化,则②不能是肾静脉,D错误。
故选:D。
9.小豫在野外郊游时,由于未吃早餐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的情况,为尽快恢复体力,他最好食用( )
A.午餐肉B.鸡蛋C.花生D.巧克力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解: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因此小豫在野外郊游时,由于未吃早餐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的情况,要使他比较快地恢复体力,最好补充巧克力,因为巧克力能快速提供糖类补充能量,午餐肉、鸡蛋富含蛋白质,花生主要含脂肪,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实验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下列对观察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心房位于心室的上方
B.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C.动脉瓣朝心室方向开
D.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
【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解答】解:A、心房位于心室上方,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正确;
B、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与血液流程长有关,正确;
C、动脉瓣向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错误;
D、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内流动脉血,正确。
故选:C。
11.如果将蝗虫的胸腹部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会死亡。这是因为水堵住了蝗虫身体的_____,影响了其正常呼吸。( )
A.口器B.中足C.气门D.触角
【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解答】解: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所以如果将蝗虫胸部、腹部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蝗虫无法进行呼吸而窒息死亡。
故选:C。
12.将抗虫棉的一段基因导入到普通的棉花植株中,使它具备了抵抗害虫的免疫力。那么其中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杂交技术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D.发酵技术
【分析】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物质,为转基因技术。
【解答】解:由分析知道:将抗虫棉的一段基因导入到普通的棉花植株中,使它具备了抵抗害虫的免疫力。那么其中运用的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
故选:C。
13.如图示意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中:①盖、②展、③撕、④滴。
【解答】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片→④滴液→③撕取材料→②展平表皮→①盖片→染色,即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一块洋葱叶内表皮→②用镊子展平→①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用滴管吸碘液滴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使染色均匀。综上所述,图示意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的部分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很多人看到小虫子爬到身上的第一反应就拍打,但是昆虫有一类不能够随便拍打,这就是隐翅虫。隐翅虫的发育方式与蚊子类似。下列有关隐翅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隐翅虫有坚硬的外骨骼
B.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C.幼虫与成虫区别不明显
D.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分析】(1)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解答】解:A、隐翅虫属于昆虫,有坚硬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正确。
B、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正确。
C、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错误。
D、隐翅虫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正确。
故选:C。
15.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若作出的假设是“霉菌适宜生活在潮湿、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活”,那么该探究活动应设置( )对照实验。
A.1组B.2组C.3组D.4组
【分析】此题考查对照实验和设计原则。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该探究活动中,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因素有潮湿、养分和氧气,即实验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潮湿、养分和氧气,应设置的3组对照实验。
故选:C。
16.如图所示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
A.B.
C.D.
【分析】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和基因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解答】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成对的。只有选项D所示的染色体是一条,因此属于生殖细胞。
故选:D。
17.对基因有显隐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B.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起掩盖作用
C.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
D.只有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才是隐性性状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A、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因此,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故不符合题意;
B、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因此,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起掩盖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此,成对基因Aa存在时只表现A控制的显性性状。故不符合题意;
D、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因此隐性性状在控制它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是能够表现出来的,不是只有表现不出来的性状才是隐性性状。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8.成都自然博物馆拥有古生物、化石、岩石等6万余件标本,如图为馆内陈列的一件鹦鹉嘴龙骨架化石,下列关于化石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B.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C.根据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可以推断生物进化历程
D.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往往出现在新近地层中
【分析】比较生物的化石及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存在的情况,是运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对生物进化研究的方法,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解答】解:A.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A正确。
B.化石记录了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物种类和分布,是研究地球生命史的重要资料,B正确。
C.地层学和化石记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同地层中的化石类型和分布可以揭示生物随时间的演变和进化,C正确。
D.实际上,结构简单的生物化石更可能出现在较古老的地层中,因为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逐渐演化出更复杂的结构,因此复杂生物的化石更可能出现在较新近的地层中,D错误。
故选:D。
19.在屈肘这个动作过程中,起主要动力作用的是( )
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C.肘关节D.肱骨
【分析】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解答】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综上所述,在完成屈肘动作时所需要的动力主要来自肱二头肌的收缩。
故选:A。
20.生物社团的同学为探究酒精和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会使水蚤心率变慢
B.烟草浸出液使水蚤心率变慢
C.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为0
D.吸烟可促进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利
【分析】酒精和烟草浸出液会促进或抑制水蚤的心率。
【解答】解:A.分析图可知,和清水相比,酒精使水蚤的心率变得慢,A正确。
B.分析图可知,和清水相比,烟草浸出液会使水蚤的心率变快,B不正确。
C.分析图可知,清水中水蚤的心率心率并不是0,且和酒精、烟草比是正常的,C不正确。
D.吸烟危害呼吸系统,破坏呼吸道黏膜,烟草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D不正确。
故选:A。
二.解答题(共6小题,共30分)
21.(5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研修活动中对某景区野生生物类群进行了调查。如图是同学们提供的部分原始图片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中展现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按照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划分,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填字母)。
(3)蝴蝶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它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么“毛毛虫”处于它发育的
阶段。
(4)青蛙属于 动物,它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 完成。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3、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解答】解:(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上述材料中展现了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种类多样性。
(2)按照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划分,动物可分为节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A蝴蝶(节肢动物)、B蚯蚓(环节动物)、E蝗虫(节肢动物)。
(3)蝴蝶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所以“毛毛虫”处于它发育的幼虫阶段。
(4)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它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完成。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
(2)ABE
(3)幼虫
(4)两栖;水中
22.(5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2019年底到现在,被称作“全球病毒”的新冠病毒仍没得到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2020年最先在英国发现变异毒株,2021年在印度又发现多种变异毒株。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初现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同时科研人员争分夺秒研制疫苗。目前我国已研制三类新冠疫苗,分别是灭活的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并免费为健康的成年人群预防接种。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在结构上与细菌相比,最大区别在于新冠病毒没有 结构。
(2)国家免费为健康成年国人预防接种,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这一行为属于 。接种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次,目的是强化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更多的 来抵抗新冠病毒。
(3)目前发现新冠病毒有多种变异类型,不同变异类型之间遗传物质不同,这种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属于 变异。
(4)日前,从印度飞往中国的航班都需要对乘客进行核酸检测,以防止携带新冠病毒者入境。这一行为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图中,A是蛋白质、B是遗传物质。
(2)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无细胞结构,只由A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B遗传物质组成。与细菌相比,结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新冠疫苗能够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第二次注射新冠疫苗能使人体产生更多抗体,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
(3)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目前发现新冠病毒有多种变异类型,不同变异类型之间遗传物质不同,这种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日前,从印度飞往中国的航班都需要对乘客进行核酸检测,以防止携带新冠病毒者入境。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细胞;
(2)保护易感人群;抗体;
(3)可遗传;
(4)控制传染源。
23.(6分)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是大棚中CO2(二氧化碳)发生器原理示意图。安装CO2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大棚二氧化碳浓度,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依据的原理是 。
(2)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棚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技术员对大棚进行测试,图2是从0点开始持续密封24小时,测得的某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判断该气体是 。
(3)温室大棚的建立,主要是为大棚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 ,夜晚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目的是减弱农作物的 作用,减少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4)为了探究大棚农作物的生理作用,小苏同学在温室大棚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将植株暗处理一昼夜后,如图3装置连接好,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取下叶片A和B,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变成蓝色的是 (填字母“A”或“B”)。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答】解:(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凌晨6时太阳升起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到傍晚,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从傍晚太阳落下到第二天凌晨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根据图示可知该气体是氧气。
(3)温室大棚的建立,主要是为大棚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能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速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4)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叶片B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叶片A见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叶片B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A叶片变成蓝色。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氧气;
(3)温度;呼吸;
(4)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A。
24.(4分)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 上(填数字或字母)。产生神经冲动后,被传到 (填数字或字母)形成视觉。你在上课时先看课本,然后抬头看黑板,此过程中①曲度的变化时
(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2)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其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刺激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神经信号传到就会引起排尿反射,由此可知婴儿的排尿反射属于 反射(填“简单”或“复杂”),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分析】(1)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地方,色泽灰暗,叫灰质;在脑和脊髓里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亮白叫白质,脊髓的灰质在脊髓中央呈蝴蝶形,其中有简单反射中枢,白质在脊髓周围;在大脑灰质集中在大脑皮层,其中有复杂反射中枢,白质在大脑里面。
(2)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图中结构名称为: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神经纤维、⑩下行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B脊髓的灰质(神经中枢)。
【解答】解:(1)视觉的形成为: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一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一视觉。形成视觉的场所位于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③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属于视觉感受器。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我们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可调节。视近物时,晶状体曲度大,视远物时,曲度小,在上课时先看课本,然后抬头看黑板,此过程中①晶状体曲度的变化应该是由大变小。
(2)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该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1)③;A;由大变小;
(2)简单;⑤→⑦→B→⑧→⑥。
25.(5分)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素有“小人参”的美称。小明用不同的镜头组合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萝卜叶肉细胞结构,并与动物细胞进行了比较(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要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萝卜叶肉细胞数量最多,小明应选用图一中 (填序号)两个镜头观察。
(2)为了能看清萝卜叶肉细胞的液泡,小明稍微调暗了视野。他调节的是图二中显微镜的结构 (填字母)。
(3)据图三可知,小明观察到的萝卜叶肉细胞是图中的 (选填“A”或“B”)细胞。
(4)小明联想到萝卜菜叶在沸水中会让水呈绿色,他猜想是因为高温破坏了图三中的 (填数字),使其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5)小明很喜欢吃糖醋萝卜皮。萝卜皮在腌制过程中会流出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填名称)。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图二a是目镜、b是物镜、c是反光镜、d是粗准焦螺旋、e是细准焦螺旋;图三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使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萝卜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图一中的长的目镜①和短的物镜④两个镜头观察。
(2)c反光镜有两个面即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想将视野稍微调暗些,应该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
(3)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中A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故A细胞是萝卜叶肉细胞。
(4)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萝卜菜叶在沸水中焯水时呈绿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萝卜菜叶肉细胞的②细胞膜。
(5)⑤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腌制萝卜过程中会流出大量的水分,其中水分主要来自液泡。
故答案为:
(1)①④。
(2)c。
(3)A。
(4)②。
(5)液泡。
26.(4分)激素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用蝌蚪进行的相关探究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组蝌蚪,除表中列出的不同处理外,还要求它们的数量、大小、生长发育状况必须 ,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表中的①应是 。
(3)若探究甲状腺在蝌蚪发育中的作用,应以 为一组对照实验。
(4)若以甲、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则该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发育起 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1)实验的变量要针对要探究的问题来设置,本实验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的有无为实验变量,因此,甲、乙、丙、丁四组蝌蚪,除表中列出的不同处理外,还要求它们的数量、大小、生长发育状况必须相同,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由(1)可知,表中的①应该是池塘水。
(3)若探究甲状腺在蝌蚪发育中的作用,甲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
(4)从甲组和乙组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此实验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小动物的生长发育。
故答案为:(1)相同。
(2)池塘水。
(3)甲、丙。
(4)促进。组别
实验动物
饲养环境
饲料
实验结果
甲组
正常蝌蚪
池塘水
普通饲料
正常发育成正常的成蛙
乙组
正常蝌蚪
①
添加甲状腺激素的普通饲料
提前发育成很小的成蛙
丙组
破坏甲状腺的蝌蚪
池塘水
普通饲料
停止发育
丁组
破坏甲状腺的蝌蚪
①
添加甲状腺激素的普通饲料
正常发育成正常的成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模拟定心卷一(吉林省卷)(解析卷)生物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生物临考模拟定心卷二(吉林省卷)(解析卷)生物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科研人员用脊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临考定心模拟卷三(吉林省卷)(解析卷)生物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