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等4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等4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和胎儿发育的部位分别是( )
A. 子宫、卵巢B. 输卵管、卵巢
C. 卵巢、卵巢D. 输卵管、子宫
【答案】D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是在输卵管形成的,胚胎和胎儿在子宫内发育。
【详解】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此后受精卵不断运动和分裂,最终植入子宫内膜,怀孕开始。怀孕后胚胎继续发育,其中的细胞开始分化成各种组织,由组织再形成各种器官、系统。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在母体内大约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可见胚胎发育的初期在输卵管,当着床后到分娩前的一段时间是在母体的子宫内,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B. 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C. 乳房发育属于女性第一性征D. 阴茎发育属于男性第二性征
【答案】A
【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腺和主要性器官,能够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A正确。
B.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能分泌雄性激素,B错误。
C.乳房发育属于女性第二性征,C错误。
D.阴茎发育属于男性第一性征,D错误。
故选A。
3. “无奋斗,不青春。”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下关于青春期卫生保健认识错误的是( )
A. 保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
B. 女生月经期抵抗力弱,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C.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性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生长
D. 青少年容易出现敏感、逆反等心理问题,需要自我调整,必要时可以求助专业人士
【答案】C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是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
【详解】A.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正确。
B.女生月经期抵抗力弱,要注意清洁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正确。
C.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证睡眠,保证生长激素的分泌,C错误。
D.青少年容易出现敏感,逆反等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整,学会跟长辈沟通,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必要时可以求助专业人士,D正确。
故选C。
4. 早在2002年我国政府就已经启动了“酱油补铁工程”,它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成年人患( )
A.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B. 乏力和头晕、坏血病
C. 夜盲症、脚气病
D. 骨质疏松症、地方性甲状腺肿
【答案】A
【分析】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的含铁的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铁构成,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详解】A.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所以,“补铁”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物质,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加碘”可以预防成年人患地方性甲状腺肿,A符合题意。
B.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是由于缺铁导致的,坏血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C导致的,B不符合题意。
C.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C不符合题意。
D.骨质疏松症是缺乏维生素D或钙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都经过的器官是( )
A. 咽B. 鼻C. 口D. 喉
【答案】A
【分析】咽是呼吸和消化系统的共同器官,据此回答。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所以,咽是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都经过的器官,A正确。
故选A。
6. 下图是小云“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在滴加两滴碘液后,①②试管内的实验现象是( )
A. ①变蓝,②变蓝B. ①变蓝,②不变蓝
C. ①不变蓝,②变蓝D. ①不变蓝,②不变蓝
【答案】B
【分析】图示中的是“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第一组表示向①、②号试管中各注入2mL馒头碎屑,第二组表示向①号试管、②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清水和唾液,第三组表示对实验装置进行恒温水浴,第四组表示向①、②号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观察现象。
【详解】在实验中,向①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而向②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因此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唾液或唾液淀粉酶)。②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溶液呈碘液的颜色,即淡黄色;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加碘液后变蓝色,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下列有关“肥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肥胖人群饮食中不用控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
B. 食物中的脂肪被消化的终产物是氨基酸
C. 胆汁中含有消化酶,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颗粒
D. 能量摄入和支出不平衡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
【答案】D
【分析】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
【详解】A.肥胖者要控制好饮食的总热量,限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饮食尽量清淡,饮食要低脂、低糖,A错误。
B.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胆汁内不含消化酶,但是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的脂肪颗粒,加速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C错误。
D.当我们摄入的营养物质中含有的能量超过人体的需要,这些多余的营养物质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人肥胖。可见,能量摄入和支出不平衡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D。
8.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理念的是( )
A. 在购买快餐时只需注意店面是否卫生即可
B. 日常生活中,不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
C. 对购买的蔬菜水果要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去外皮
D. 购买包装食品需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答案】A
【分析】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
【详解】A.到快餐店购买快餐时,应注意有无卫生许可证,需在保证食品的安全,有利于健康,A错误。
B.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因此,不能多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强化食品,B正确。
C.用清水浸泡、冲洗或削皮,可减少水果、蔬菜中的残留物,C正确。
D.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D正确。
故选A。
9. 为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登山队员们事先进行高原训练,使血液运氧能力提高。训练后血液中增多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
【答案】A
【分析】血液就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的。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详解】A.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训练后血液中增多的成分是红细胞,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A符合题意。
B.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具有包围、吞噬病菌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图所示为人体三种类型血管及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静脉
B. ③管壁一般较薄,弹性较小
C. ③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D. 血液在②处可以发生物质交换
【答案】B
【分析】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为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之间相连的最细小血管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流的方向,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这样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这样的血管为静脉。图中①静脉,②毛细血管,③动脉。
【详解】A.血管①管壁薄、管腔大,并且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所以①是静脉,A正确。
B.③内的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所以是动脉,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B错误。
C.③是动脉,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C正确。
D.②是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B。
11. 2023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捐献血液,捐献血浆,分享生命,经常分享”。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健康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身体健康
C. 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时,能输入任何异型血
D.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答案】C
【分析】输血时,如果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不合,输血后受血者的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给受血者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安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
【详解】A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A正确,C错误。
BD.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人体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成年人每次献血量少于400毫升时,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血液能得到自然补充,BD正确。
故选C。
12. 小云学习完“血液循环”相关知识后,整理的一些笔记,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B. 血液从左心室到右心房流经的路径是体循环
C. 肺循环能将静脉血转换成含氧量丰富的动脉血
D. 肺动脉、左心房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答案】D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A.血液在心脏与血管组成的封闭式管道里循环流动,构成了循环系统,因此,血液循坏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A正确。
B.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见,血液从左心室到右心房流经的路径是体循环,B正确。
C.由血液循环图可以看出:肺循环能将静脉血转换成含氧量丰富的动脉血,C正确。
D.肺动脉里流有静脉血,左心房中流动的是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13. 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心肺的生理功能。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心率、血压发生的变化是( )
A. 心率升高、血压下降B. 心率升高、血压升高
C. 心率下降、血压升高D. 心率下降、血压下降
【答案】B
【分析】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
【详解】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心率升高、血压升高,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神经系统直接作用于心脏本身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果,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不超过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大。PM2.5从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是( )
A. 鼻一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 口腔→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 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D.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可见,PM2.5从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的过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习惯关系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要边吃饭边说笑——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B. 青少年变声期不要大声喊叫——保护会厌软骨
C. 认真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D. 不要随地吐痰——防止传播细菌、病毒等
【答案】B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
(3)青少年在读书写字时,如果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很近,或采光、照光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肌持续收缩,晶状体曲度增大。时间久了,一旦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出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详解】A.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A正确。
B.青少年在变声期声带有显著的变化,应避免大声喊叫,保护声带,B错误。
C.认真做眼保健操,可起到调整眼及头部的血液循环,调节肌肉,改善眼疲劳,能预防近视,C正确。
D.气管和支气管上的腺细胞分泌黏液,使空气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使进入人体的空气清洁。因为痰中含有细菌,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要随地吐痰,D正确。
故选B。
16. 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是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血管甲的名称叫肺静脉
B. 过程a、b是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实现的
C. 肺泡壁和血管乙的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D. 甲内血液氧气比丙的多
【答案】C
【分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如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是肺动脉,乙是肺部毛细血管,丙是肺静脉,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
【详解】A.图中所示的是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血管甲的名称叫肺动脉,A错误。
B.过程a、b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B错误。
C.乙是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C正确。
D.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因此甲内血液氧气比丙的少,D错误。
故选C。
17. 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①膀胱 ②输尿管 ③肾脏 ④尿道
A. ①→②→③→④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D. ③→④→②→①
【答案】C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至膀胱;膀胱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而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 人体尿液排出的过程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详解】人体尿液排出的过程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所以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③肾脏→②输尿管→①膀胱→④尿道,C符合题意。
故选C。
18. 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正常生命的维持依赖于营养物质的摄入和代谢废物的排出,以下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尿素、水、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B. 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C. 少量尿素、无机盐和水通过皮肤排出
D. 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的肛门排出
【答案】D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A.尿素、水、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属于排泄,正确。
B.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正确。
C.少量尿素、无机盐和水通过皮肤排出,属于排泄,正确。
D.食物残渣通过消化系统的肛门排出,属于排遗,错误。
故选D。
19.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其病因则是患者体内某种激素的分泌或作用异常,该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B. 胰岛素
C. 生长激素D. 肾上腺素
【答案】B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人会患相应疾病。
【详解】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城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主要表现是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等,故A不符合题意。
B.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所以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其病因则是患者体内某种激素的分泌或作用异常,该激素是胰岛素,故B符合题意。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这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身体矮小,但智力是正常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使反应更加快速,警觉性提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比目鱼因双眼位于同侧而得名。其实刚孵化出的幼鱼眼睛生在两侧,研究发现,在水中加入微量的甲状腺激素能加速幼鱼眼睛向同侧生长(如图)。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具有的作用是( )
A. 促进生长发育
B. 维持第二性征
C. 促进新陈代谢
D. 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答案】A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由图中实验可知,在水中加入微量的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眼睛向同侧生长(如图),生长发育加速了,可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因此,A符合题意。
故选A。
21. 小明在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了一下,手立刻缩回。如图所示为完成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图中属于传入神经的是( )
A. 2B. 3C. 4D. 5
【答案】A
【分析】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详解】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图中2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 根据《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驾驶人和搭载人应当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头盔可以有效保护脑。以下“管理着人的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位于( )
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脊髓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被誉为“生命中枢”,C符合题意。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23. 关爱眼睛,预防近视。中小学生若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容易导致近视。下列关于真性近视及其矫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眼球前后径过短B. 晶状体凸度过小
C.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D. 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答案】D
【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详解】ABC.根据分析,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凸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ABC错误。
D.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D正确。
故选D。
24. 鼻咽喉部发炎时可能会引起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通过下列哪一结构进入中耳引起( )
A. 外耳道B. 耳蜗C. 鼓膜D. 咽鼓管
【答案】D
【分析】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此外,在耳的结构中,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
【详解】结合分析,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5. 《合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两年以来,垃圾分类已从“新时尚”转变为合肥市民的“新习惯”。过期的药品应投入箱(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B
【分析】(1)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
(2)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既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够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详解】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等,过期药品属于有毒、有害垃圾,故应投入贴有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收集箱,观察图示可知乙为有害垃圾收集箱,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识图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包河区街头近年涌现出许多崭新的共享单车,有效解决居民低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引领骑行健身新风尚。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骑行时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请据图分析作答。
(1)快速骑行时,人体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从而满足运动时人体对氧气的需要,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分析图一,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_](填序号),与它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①和②之间有_______,其作用是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2)图二是骑行爱好者在骑行中,吸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_______(填收缩/舒张),膈的顶部下降,胸廓容积_______,肺内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
(3)骑行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图三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它是由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组成。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_______,它与血液的成分相比,缺少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在尿液形成过程中,重吸收作用主要发生的部位_______(填名称)。
(4)以往共享单车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负效应的问题,一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还有共享单车堆积如山未存放到指定地点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使用共享单车,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答案】(1)①. ④ ②. 主动脉 ③. 瓣膜##房室瓣
(2)①. 收缩 ②. 扩大
(3)①. ③④⑤ ②. 原尿 ③. 肾小管
(4)共享单车需要政府依法规范和管理,建议使用信用积分系统(一旦发现破坏共享单车或没有停放在规定的区域内可以举报,扣除积分严重者停止使用共享单车或罚款)(合理即可得分)
【分析】图一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图三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小问1详解】
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④左心室,这与它运输血液路长有关。与它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①右心房和②右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它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
【小问2详解】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小问3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小问4详解】
以往共享单车的使用也造成了环境负效应的问题,一是自行车的高损坏率,还有共享单车堆积如山未存放到指定地点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使用共享单车,合理化建议为:做文明骑行的示范者:遵守社会公德,不乱停乱放、不恶意损坏、不乱贴乱画;做文明骑行的传播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宣传文明骑行、有序停放,爱护公共设施,用自己的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做文明骑行的维护者:主动扶起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劝阻、制止、举报破坏共享单车的不良行为,共同维护共享单车良好运营秩序等等。
27. 同学们在学习消化系统相关知识后,制作了“消化器官名片”,介绍经常不吃早餐对消化器官的危害,并制定早餐食谱。
(1)请补充“消化器官名片”上的相关信息。
I.胃的名片
Ⅱ.小肠的名片
I.①_______
Ⅱ.①_______②_______
(2)某同学制订的早餐食谱包括面包和牛奶。面包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糖类),它是人体主要的_______(填“供能”或“储能”)物质;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从均衡膳食的角度,你认为该早餐食谱还需要补充的食物种类是_______。
(3)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请综合以上信息,设计一句关于早餐的宣传语:_______。
【答案】(1)①. 蛋白质 ②. 消化酶 ③. 消化和吸收
(2)①. 供能 ②. 蔬菜或水果
(3)健康生活,从早餐开始(从倡导学生按时吃早餐、合理营养等角度宣传正确的饮食观念即可)
【分析】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小问1详解】
Ⅰ.①胃的蠕动功能主要由肌肉组织的收缩、舒张完成,从而促进胃液与食物的混合。胃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并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以及利用盐酸、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的作用。胃液含有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经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盐酸会损害胃黏膜,可能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Ⅱ.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小问2详解】
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
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早餐食谱中的面包主要提供糖类,牛奶主要提供蛋白质,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添加的食物种类是蔬菜水果类。
【小问3详解】
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设计一句宣传语:健康生活,从早餐开始;合理营养,健康一生;健康新主张,营养更健康。
28. 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授课”精彩不断,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能够从屏幕上“看到”航天员的身影,靠的是我们眼球中的[_______](填序号)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当看到航天员展示有趣的现象时,同学们纷纷鼓掌,表现出惊呼,这属于_______(选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
(3)传回空间站的掌声传导到宇航员的内耳,引起[______](填序号)内听觉感受器产生_______,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答案】(1)⑥ (2)①. 条件 ②. 反射弧
(3)①. ③ ②. 神经冲动
【分析】题图中,①半规管,②鼓膜,③耳蜗,④咽鼓管,⑤晶状体,⑥视网膜,⑦视神经。
【小问1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⑥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小问2详解】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同学们纷纷鼓掌,表现出惊呼,需要有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故属于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小问3详解】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②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9.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_______作用;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是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原因是_______。
(3)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_____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
【答案】(1)微塑料A
(2)①. 对照 ②. 丙组饲料所含微塑料A比例更高
(3)数量多、排列整齐
(4)c
【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小肠的吸收和消化作用;减少塑料垃圾,遏制微塑料的扩散,是人类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该实验操作中,甲、乙丙组的饲喂方式不同,乙、丙是实验组,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为塑料A,甲是对照组,饲料中不含有微塑料A,因此该实验是探究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小问2详解】
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据表中的数据可见: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微塑料A浓度越高,对小鼠的影响越大。
【小问3详解】
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数量多排列整齐的状态,并且小鼠体重显著增长,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小问4详解】
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作为中学生应该: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可见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符合题意。组别
小鼠数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g/只)
甲
20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多
排列整齐
7.34
乙
20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数量少
排列散乱
1.84
丙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文件包含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docx、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docx、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pdf、生物期末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