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检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观察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B.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滴加蔗糖溶液前后均用低倍镜观察
    C. 藓类叶片的叶绿体含量丰富,在高倍镜下易被观察到,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先找到成熟区细胞,然后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B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物像→移动装片,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详解】A、观察花生子叶临时切片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A错误;
    B、虽然高倍镜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的更多细节,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并不需要这些高分辨率的细节信息,相反,使用低倍镜可以让我们更快速地找到需要观察的细胞,并在更大的视野范围内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滴加蔗糖溶液前后均用低倍镜观察,B正确;
    C、观察细胞要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转高倍观察,C错误;
    D、分生区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时,应该先找到分生区细胞,D错误。
    故选B。
    2. 给植物施磷能促进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组成的还原型辅酶Ⅱ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磷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C. 核糖体不含膜结构,因此不含有磷元素
    D. ATP、ADP中的磷元素存在于磷酸基团中
    【答案】C
    【分析】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详解】A、还原型辅酶Ⅱ含有P元素,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所以磷组成的还原型辅酶Ⅱ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细胞含有细胞膜,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含有磷元素,磷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所有细胞中,B正确;
    C、核糖体含有RNA,所以含有磷元素,C错误;
    D、ATP和ADP由磷酸基团、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磷元素存在于磷酸基团中,D正确。
    故选C。
    3. 某植物体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相对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进入冬天,该植物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增加,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减少
    B. 结合水和自由水均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C. 该植物9月份的细胞代谢程度比12月份的更旺盛
    D. 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可防止植物细胞因结冰而损害自身
    【答案】C
    【分析】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在生物体内流动还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强,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进入冬天,细胞代谢减弱,该植物体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减少,结合水的相对含量增加,A错误;
    B、结合水才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自由水则是细胞内的溶剂,可参与反应运输物质等,B错误;
    C、该植物在9月份时自由水的相对含量比12月份高,所以9月份的细胞代谢程度比12月份的更旺盛,C正确;
    D、结合水/自由水的值升高可防止植物细胞因结冰而损害自身,D错误。
    故选C。
    4.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不是植物细胞的
    C. 细胞膜基本支架的内部是磷脂的亲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能自由通过
    D. 糖被分布在细胞膜内侧,糖被可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信息传递
    【答案】A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磷脂双分子层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中磷脂含量最丰富,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正确;
    B、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共同的边界,B错误;
    C、细胞膜基本支架的内部是磷脂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C错误;
    D、糖被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糖被可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信息传递,D错误。
    故选A。
    5. 科研人员筛选出了一株温度敏感型酵母突变株(secl基因缺失),该突变株在37℃培养条件下,胞外P酶的分泌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电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该突变株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由此推测,野生型酵母的secl基因的功能是( )
    A. 促进内质网形成分泌泡
    B. 抑制分泌泡与高尔基体融合
    C. 促进高尔基体形成分泌泡
    D. 促进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D
    【分析】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分泌蛋白一般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膜外。
    【详解】分泌泡最终由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根据题意可知,在37℃培养条件下,该突变株中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分泌泡与细胞膜不能融合,故由此推测secl基因的功能是促进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某兴趣小组将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然后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相关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①②③称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B. 与质壁分离前相比,质壁分离后的细胞的吸水能力更强
    C. 细胞壁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是图示细胞状态产生的基础
    D. 质壁分离前,图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的浓度
    【答案】B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图中的①是液泡膜,②是细胞质,③是细胞壁,④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间隙,⑤是细胞膜,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①②⑤),相当于一层半透膜,A错误;
    B、发生质壁分离的时候,开始时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只是失水所以变小,细胞内液体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因此吸水能力增强,B正确;
    C、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导致在失水时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形成质壁分离现象‌,故质壁分离的基础之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C错误;
    D、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说明质壁分离前,图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B。
    7. 一般利用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进行制茶,如把采下的茶叶立即焙火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使茶叶保持绿色制得绿茶;在适宜温度下,利用多酚氧化酶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制得红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绿茶时通过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
    B. 制作红茶时利用高温使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
    C. 泡茶时茶叶细胞渗透吸水,使得茶叶舒展
    D. 茶叶储存在真空环境中的目的是抑制茶叶细胞的有氧呼吸
    【答案】A
    【分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高温能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酶失活。
    【详解】AB、高温会导致酶失活,制作绿茶时通过高温使多酚氧化酶失去活性,有利于保持茶叶的绿色,而制作红茶时要保留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利用多酚氧化酶将茶叶中的儿茶酚和单宁氧化并聚合成红褐色的色素,A正确,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茶叶制作过程中细胞已经失活,因而不具有渗透作用,C错误;
    D、茶叶储存在真空环境中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氧气与茶叶接触,减缓氧化反应,而不是抑制茶叶细胞的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A。
    8. ATP稳态是指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维持其ATP含量相对稳定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稳态与ATP的水解和合成有关
    B. 人在安静时能维持ATP稳态,在运动时则不能
    C. ATP稳态是维持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D. 一般情况下,在所有生物细胞内都存在ATP稳态
    【答案】B
    【分析】一、ATP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在生物体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详解】A、ATP稳态通过ATP的水解与ATP的合成完成,即通过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实现,A正确;
    B、人在剧烈运动时,正常机体也能维持ATP稳态,B错误;
    C、ATP作为细胞中的能量货币,ATP稳态是维持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从而保证了细胞中的能量供应,C正确;
    D、一般情况下,所有生物细胞都需要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故在所有生物细胞内都存在ATP稳态,D正确。
    故选B。
    9. 将酵母菌置于浓度适宜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培养,测得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的比值为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乳酸
    B. 酸性条件下,使重铬酸钾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 上述培养过程中,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
    D. 上述培养过程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消耗的
    【答案】C
    【分析】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过程中消耗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酵母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和CO2,不产生乳酸,A错误;
    B、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错误;
    CD、题干信息可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比值为2:1,消耗1单位的O2对应有氧呼吸中产生1单位的CO2以及消耗1/6单位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1单位的CO2消耗1/2单位的葡萄糖,可见题干培养过程中,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假设为1),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6)少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2),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 细胞如同生物体一样,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生植物和衰老植物的体内均有新生细胞和衰老细胞
    B. 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产生子细胞,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
    C. 同一个体的骨髓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有所区别
    D. 在成熟生物体中,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答案】D
    【分析】一、细胞衰老自由基学说(1)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产生新的自由基,对生物膜损伤较大;(2)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3)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
    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植物属于多细胞生物,而且细胞如同生物体一样,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等生命历程,故新生植物和衰老植物的体内均有新生细胞和衰老细胞,A正确;
    B、蛙的红细胞分裂属于无丝分裂,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B正确;
    C、同一个体的骨髓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由于基因表达情况有所区别,其功能结构上有一定区别,C正确;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是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D。
    11. 某哺乳动物皮毛的红色(H)和褐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H/h位于常染色体上。让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H/h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C. 若让F1随机交配,则F2中红色:褐色=3:1
    D. 若让F1随机交配,则F2雄性个体中褐色个体所占比例为3/4
    【答案】C
    【分析】皮毛的颜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H、h控制,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根据题意可知,Hh个体在雌性中表现为红色,在雄性中表现为褐色。
    【详解】A、皮毛的颜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H、h控制,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亲本为纯合子,红色由H控制,褐色由h控制,因此亲本基因型为HH和hh,子一代基因型均为Hh,Hh在雌性中表现为红色,在雄性中表现为褐色,因此子一代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相同但表型不同,B正确;
    CD、子一代基因型为Hh,随机交配,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为HH:Hh:hh=1:2:1,子代雌性个体红色:褐色=3:1,雄性个体红色:褐色=1:3,则F2中红色:褐色=1:1,C错误,D正确。
    故选C。
    12. 将抗虫相关基因X、Y导入某农作物中,基因X、Y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只有当基因X、Y同时存在时植株才能表现出抗虫性状。现将导入基因X、Y的该农作物与未导入基因X、Y的农作物杂交,杂交后代中具有抗虫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 100%B. 50%C. 25%D. 0
    【答案】C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基因X、Y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该转基因农作物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Y:XO:OY:OO=1:1:1:1,由于当基因X、Y 同时存在时植株才能表现出抗虫性状,因此导入基因X、Y的该农作物与未导入基因X、Y的农作物杂交,杂交子代中具有抗虫性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25%,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能将光合产物以磷酸丙糖的方式运出叶绿体,磷酸丙糖在细胞质中转化成蔗糖,同时磷酸转运器将等量的Pi转入叶绿体,如图所示。已知盐胁迫可使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数量明显下降,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叶肉细胞,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叶肉细胞吸收的CO2增加
    B. 叶肉细胞中蔗糖的合成减少
    C. 叶肉细胞中积累的淀粉增加
    D. 叶绿体中合成的ATP减少
    【答案】BCD
    【分析】图中暗反应产物磷酸丙糖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如果磷酸丙糖被运出叶绿体,则会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
    【详解】由题意可知,盐胁迫可使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数量明显下降,故用一定浓度的NaC1溶液处理叶肉细胞,会使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数量明显下降,叶绿体基质中运出叶绿体的磷酸丙糖减少,细胞质基质中蔗糖的合成减少,磷酸丙糖滞留在叶绿体中,导致叶绿体中淀粉的合成增加,从而抑制了暗反应的进行,使CO2的吸收减少,进而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减少,A错误,BCD正确。
    故选BCD。
    14.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缺氧,从而导致线粒体受损。骨髓基质细胞(M)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M的线粒体可转移到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N)中,实现细胞供能机制的修复。若欲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修复情况,则需要设置的组别是( )
    A. 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B. 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
    C. 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正常的脑神经细胞进行培养
    D. 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正常的脑神经细胞进行培养
    【答案】ABC
    【分析】干细胞的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详解】AB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的线粒体转移对N的修复情况,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是否含有M线粒体以及脑神经细胞是否正常,设计实验时需要设置一组用含有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一组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N进行培养,再设置一组用不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对正常的脑神经细胞进行培养作为对照组,ABC正确;
    D、正常的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没有受损,不需要用含M线粒体的培养基培养,D错误。
    故选ABC。
    15. 真核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线粒体会被纺锤体推向细胞两极。某突变体的细胞周期进程及核物质的分配与野生型的相同,但细胞质分裂的结果不同。该突变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分配与细胞质分配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图中时间轴上0时刻,细胞所处的时期为中期
    B. 该突变体的细胞周期时间长度大于90min
    C. 该突变体细胞的中心体的倍增发生在-20时刻~-10时刻
    D. 分裂完成后,较大子细胞获得了亲代细胞50%的线粒体
    【答案】AC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在题图中时间轴上0时刻,核物质分至两极.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线粒体第一次分向细胞两极由纺锤体推动,纺锤体形成于前期,则在-20时刻时,细胞已经至少处于分裂期的前期,据图分析分裂期时间长度至少为45min。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且间期远长于分裂期,据以上两点分析,该突变体的细胞周期时间长度应该大于90min,B正确;
    C、由B项分析可知,在-20时刻时,细胞已经至少处于分裂期的前期,而中心体在间期倍增。另外,题干信息该细胞为真核生物(包括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动物细胞,真菌等),中心体分布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C错误;
    D、据图可知,较小子细胞获得了亲代细胞38%左右的线粒体。较大子细胞获得了亲代细胞64%左右的线粒体,D错误。
    故选ACD。
    16. 某一纯合的植物突变体甲,失去了对乙烯作用的响应,为乙烯不敏感型。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植株表现为乙烯不敏感型。自交产生的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野生型的植株比例为9∶7。已知该种植物对乙烯的响应机制与基因A/a和B/b有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亲本突变体甲和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B. 若进行测交,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乙烯不敏感型:野生型=1∶3
    C. 若要鉴定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则可通过自交实验来鉴定
    D. 若某乙烯不敏感型植株自交的后代中野生型植株占1/4,则其基因型可能为AABb
    【答案】A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A、F2植株中乙烯不敏感型与乙烯敏感型的植株比例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乙烯敏感度的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基因型为AaBb,乙烯不敏感型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是A_bb、aaB_、aabb,亲本突变体甲和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A符合题意;
    B、F1的基因型是AaBb,F1进行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乙烯不敏感型:野生型=1:3,B不符合题意;
    C、F2中野生型植株(A_bb、aaB_、aabb)进行自交,子代均表现为野生型,故通过自交实验不能鉴定其基因型,C符合题意;
    D、若某乙烯不敏感型植株(A_B_)自交的后代中野生型植株占1/4,说明该植株发生性状分离,其中一对基因为杂合,另一对基因纯合,故其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科学家利用面包酵母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阐明了细胞自噬中存在的基本机制,而且表明类似的机制存在于人体中。某种细胞的自噬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与溶酶体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填名称)。溶酶体与自噬小泡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______的特点,该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
    (2)图中的d是______(填名称),生物体及时清理体内受损的d,其生理意义是______。
    (3)已知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而溶酶体中含有各种酸性水解酶。据此推测,为保证溶酶体内的各种水解酶处于适宜的pH环境中,溶酶体吸收的方式是______。
    【答案】(1)①. 高尔基体 ②.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2)①. 线粒体 ②. 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主动运输
    【分析】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被内质网膜包被形成囊泡,囊泡与溶酶体融合,释放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结合而水解。
    【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可知,与溶酶体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供能)等,其中直接相关的是高尔基体。溶酶体与自噬小泡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该特点主要表现在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小问2详解】图中的d是线粒体。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等,这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小问3详解】溶酶体中的各种酸性水解酶适宜在酸性环境下发挥作用,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2,因此溶酶体内的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溶酶体逆浓度梯度吸收H+,属于主动运输。
    18. 农作物吸收氨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4+)和硝态氨(NO3-),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NH4+浓度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根细胞通过铵转运蛋白(AMTs)吸收的方式是______。据图可知,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和硝酸盐通道蛋白(SLAH3)都能够转运,但这两种蛋白转运的方式不相同,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植物根细胞吸收氨元素后可用于合成不同的含氨化合物,含氮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的作用有______(答出2点)。
    (3)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如果铵肥施用过多,容易导致细胞外酸化,造成铵毒,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铵毒发生后,增施硝酸盐有利于缓解铵毒,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4)研究发现,在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时,作物甲对和的吸收具有偏好性,更偏好吸收NO3-。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①实验思路:_____。
    ②预期结果:_____。
    【答案】(1)①. 协助扩散 ②. NO3-通过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转运,所消耗的能量来自H+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NO3-通过硝酸盐通道蛋白(SLAH3)转运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依靠本身的浓度差,为协助扩散
    (2)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催化光合作用相关反应;作为叶绿体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NADPH
    (3)增施硝酸盐可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
    (4)①. 实验思路,配制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剩余量 ②. 预期结果: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
    【分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气体分子和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可发生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钾离子出神经细胞和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借助于载体进行顺浓度梯度转运;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和能量的小分子运输方式一般为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知,NH4+的吸收需要通过铵转运蛋白(AMTs)转运,并由根细胞两侧的电位差驱动,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为协助扩散。NO3-通过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1)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转运,所消耗的能量来自H+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NO3-通过硝酸盐通道蛋白(SLAH3)转运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依靠本身的浓度差,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是协助扩散,综上可知,两者的转运方式不相同。
    【小问2详解】叶绿体中的含氮有机物有叶绿素、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磷脂和蛋白质、ATP和NADPH等,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能够催化光合作用的相关反应;磷脂和蛋白质是叶绿体膜的重要组成成分;ATP和NADPH能够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NADPH。
    【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如果铵肥施用过多,容易导致细胞外酸化,造成铵毒。铵毒发生后,细胞外酸化,更多H+在细胞外,增施硝酸盐可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
    【小问4详解】要验证作物甲对NH4+和NO3-的吸收具有偏好性,更偏好吸收NO3-,可以把作物甲放在以硝酸较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前后培养液中NH4+和NO3-的含量变化即可以得出结论。因此实验思路为配制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4+和NO3-的剩余量。若营养液中NO3-剩余量小于NH4+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3-。
    19. 姜撞奶是一道制作简单而美味的传统甜品。姜撞奶中的凝乳因子是姜汁中的生姜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肽键,破坏蛋白质微粒的稳定性,促使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某同学探究了不同温度对生姜蛋白酶凝乳效果的影响,以此来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凝乳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生姜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的肽键,促使蛋白质凝结成凝胶。但是生姜蛋白酶并不能使淀粉发生凝乳效果,这与酶具有_____性有关。
    (2)为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姜撞奶的实验,该同学选择了盒装牛奶与鲜榨豆浆进行预实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盒装牛奶和鲜榨豆浆的凝乳效果的比较
    注:“+”表示添加或者凝乳程度。
    ①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_____(答出2点)。
    ②该同学根据表1结果认为鲜榨豆浆比盒装牛奶更适合进行姜撞奶,其判断依据是_____。鲜榨豆浆更适合用来做姜撞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该同学选择鲜榨豆浆来做进一步实验,探究了30~90℃条件下的生姜蛋白酶的凝乳效果,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鲜榨豆浆的凝乳效果
    注:“+”表示有凝乳效果,“+”越多,表示凝乳效果越好;“-”表示无凝乳效果。
    根据表2实验结果分析,选择鲜榨豆浆进行姜撞奶实验时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填范围)。温度过高会导致凝乳失败,这是因为_____。
    【答案】(1)专一
    (2)①. 生姜计用量,温度,盒装牛奶和鲜榨豆浆的用量 ②. 鲜榨豆浆的10min凝乳程度比盒装牛奶的更高 ③. 豆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盒装牛奶中的高
    (3)①. 60~80℃ ②. 高温使生姜蛋白酶失活
    【分析】一、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二、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左右条件较温和
    【小问1详解】酶具有专一性,因此生姜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不能水解淀粉。
    【小问2详解】①通过表1可知,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材料对姜撞奶凝固程度的影响,因此生物材料为自变量,凝固程度为因变量,则生姜计用量,温度,盒装牛奶和鲜榨豆浆的用量等为无关变量。
    ②表1的结果表明,鲜榨豆浆的10min凝乳程度比盒装牛奶的更高,因此鲜榨豆浆的凝乳效果明显好于盒装牛奶的,这可能与鲜榨豆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有关。
    【小问3详解】通过表2的结果可知在60~80℃凝乳效果越好,因此选择鲜榨豆浆进行姜撞奶实验时的温度应控制在60~80℃。温度过高使生姜蛋白酶失活会导致凝乳失败。
    20. PSⅡ光复合体是类囊体膜上的光反应单位,PSⅡ光复合体上含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研究发现,PSⅡ光复合体上的光捕获蛋白(LHCⅡ),通过与PSⅡ光复合体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LHCⅡ吸收光能后,将光能传递给PSⅡ光复合体,引发水的光解,水光解的产物是______。
    (2)土壤中Mg2+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______,理由是______。
    (3)LHCⅡ与PSⅡ光复合体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与强光下相比,在弱光下LHC蛋白激酶的活性______,此条件下LHC蛋白激酶活性的转变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是______。
    (4)在弱光条件下,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但植物体对的吸收速率仍然远低于强光条件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O2和H+
    (2)①. 减弱 ②. 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其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上的叶绿素含量减少,从而导致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3)①. 减弱 ②. 弱光下,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减弱,有利于LHCⅡ与PSⅡ光复合体结合,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有利于植物弱光下光合作用的进行
    (4)霸光条件下,PSⅡ光复合体捕获的光能有限,光反应较弱,导致C3还原受限,固定CO2的原料C5不足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强光下LHC蛋白激酶的催化LHCⅡ与PSⅡ的分离,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来改变对光能的捕获强度。
    【小问1详解】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LHCⅡ吸收光能后,将光能传递给PSⅡ光复合体,引发水的光解,可将水分解为O2和H+。
    【小问2详解】Mg2+是叶绿素的组成分,其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上的叶绿素含量减少,从而导致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小问3详解】据题意可知,PSⅡ光复合体上的光捕获蛋白(LHCI),通过与PSⅡ光复合体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弱光下,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减弱,有利于LHCⅡ与PSⅡ光复合体结合,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利于植物弱光下光合作用的进行。
    【小问4详解】弱光下,虽然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但弱光条件下,PSⅡ光复合体捕获的光能有限,光反应较弱,光反应产物少,导致C3还原受限,固定CO2的原料C5不足,使暗反应消耗的CO2减少。
    21. 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基因A编码的酶A可以将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从而使花色表现为紫色。若无酶A,则花色表现为白色。基因B表达的酶B会影响酶A的活性,进而影响紫色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变花色。现有纯合的甲、乙、丙三个品系,分别表现为浅紫色、紫色、白色。研究人员让这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得到,自交得到,然后运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对植株的酶A和酶B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1)根据题中信息分析,三组杂交实验的F1植株的花色均表现为______。基因A/a、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
    (2)品系甲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其花色表现为浅紫色的原因是_____。
    (3)表中类型1、类型2植株的花色分别为______、______。
    (4)实验③中的类型2的某株植株和类型3的某株植株进行杂交,若子代中仅检测到类型1和类型2两种植株,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若子代中类型1~4的植株均能被检测到,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
    【答案】(1)①. 浅紫色 ②. 基因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①. AABB ②. 酶B会抑制酶A的活性。使酶A催化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的量减少,导致品系甲(AABB)的花色表现为浅紫色(合理即可)
    (3)①. 浅紫色 ②. 紫色
    (4)①. AAbb×aaBb ②. 紫色:浅紫色:白色=1:1:2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_bb,浅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_aabb。品系甲的基因型是AABB(浅紫色),品系乙的基因型是AAbb(紫色),品系丙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品系甲和乙杂交的F1的基因型是AABb(浅紫色),品系甲和丙杂交的F1的基因型是AaBB(浅紫色),品系乙和丙杂交的F1的基因型是AaBb(浅紫色)。三组杂交实验的F1植株的花色均表现为浅紫色。根据实验③F2的结果可知,基因A/a、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A/a、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品系甲是纯合子,且表现为浅紫色,基因A编码的酶A可以将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又因为酶B会抑制酶A的活性,使酶A催化白色前体物质转化为紫色物质的量减少,导致品系甲的花色表现为浅紫色,品系甲的基因型是AABB(浅紫色)。
    【小问3详解】类型1同时含有酶A、酶B,说明其花色表现为浅紫色。类型2只含有酶A,说明其花色表现为紫色。
    【小问4详解】实验③中的类型2的某株植株(AAbb或Aabb)和类型3的某株植株(aaBB或aaBb)进行杂交,若子代中仅检测到类型1和类型2两种植株,则可以说明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若子代中类型1~4的植株均能被检测到,则可以说明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浅紫色,白色=1:1:2。
    亲本
    F1
    红色(♀)×褐色(♂)
    雌性个体均表现为红色,
    雄性个体均表现为褐色
    红色(♂)×褐色(♀)
    组别
    盒装牛奶
    鲜榨豆浆
    生姜汁
    温度/℃
    l0min凝乳程度
    甲组
    +
    -
    +
    70
    ++
    乙组
    -
    +
    +
    70
    ++++
    组别
    1
    2
    3
    4
    6
    7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l0min凝乳程度
    -
    -
    -
    ++
    +++
    ++
    -
    亲本
    植株的检测结果
    植株类型
    酶A
    酶B
    相对数量
    实验①:甲×乙
    类型1
    +
    +
    3
    类型2
    +
    -
    1
    实验②:甲×丙
    类型1
    +
    +
    3
    类型3
    -
    +
    1
    实验③:乙×丙
    类型1
    +
    +
    9
    类型2
    +
    -
    3
    类型3
    -
    +
    3
    类型4
    -
    -
    1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乙醇脱氢酶, 短串联重复序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雌雄同株植物,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生物考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生物考试(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雌雄同株植物,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