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及溶液酸碱性题型突破-2025年高考化学专题训练
展开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0。
(1).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
(2).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将水加热,增大,减小(√)
(5).在蒸馏水中滴加浓不变,增大(×)
(6).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氢钠固体,增大(√)
(7).pH=11的氨水和pH=11的碳酸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二.水的离子积常数
【典例1】.下列操作可以使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的是
A.通入少量氨气B.加入少量稀HCl
C.加热D.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
【答案】C
【变式1】.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
B.向水中加入盐酸,变小
C.将纯水加热至80℃,变大、pH变小
D.30℃下的中,
【答案】C
【变式2】.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c(OH-)c(H+)
B.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三.水电离的计算
【典例1】.某温度时测得纯水的[H+]=2.4×10-7ml·L-1,则纯水的[OH-]为
A.1.0×10-7ml·L-1B.2.4×10-7ml·L-1
C.ml·L-1D.无法确定
【答案】B
【变式1】.常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H+)之比(①∶②∶③∶④)为( )
①1ml/L的盐酸;②0.1ml/L盐酸;③0.01ml/L的NaOH溶液;④1ml/L的NaOH溶液.
A.1:10:100:1B.1:10-1:10-12:10-14
C.14:13:12:14D.1:2:12:14
【答案】A
【变式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NaHSO4 ②NaHCO3 ③Na2CO3 ④Na2SO4
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答案】C
【变式3】.在一定条件下,相同pH的硫酸和硫酸铁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分别是1.0×10-aml·L-1和1.0×10-bml·L-1,在此温度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答案】D
四.酸碱性判断
1.下列所表示的溶液是否呈中性的判断
(1).pH=7的溶液(×)
(2).pH=pOH的溶液(√)
(3).(√)
(4).NH3·H2O和NH4Cl混合溶液中,c(Cl−)=c()(√)
(5).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定显中性(×)
(6).的醋酸溶液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
2.下列所表示的溶液是否呈酸性或碱性的判断
(1).c(H+)=1×10−6ml·L−1的水一定呈酸性(×)
(2).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3).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4).酚酞变红的是碱性溶液(×)
(5).c(OH−)
(7).pH>0.5pKw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五.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
【典例1】.常温下,0.1ml/LNaOH溶液的pH约为
A.10B.11C.12D.13
【答案】D
【变式1】.常温下,0.1ml/LH2SO4溶液的pH约为
1 B. 0.2 C. 0.1 D.0.7
【答案】D
稀释计算
【典例1】常温下,pH=5的硫酸加水稀释500倍,稀释后c(H+):c(SO42-)= 。
【答案】10:1
【变式1】.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l·L-1的NaOH溶液、氨水,分别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m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
A.m>nB.m=nC.m<nD.不能确定
【答案】A
混合计算
【典例1】.某温度下,,该温度下的溶液与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则溶液与溶液的体积比为
A.B.C.D.
【答案】A
【变式1】.25℃时,将25 mL 4 ml·L-1的盐酸与100 mL 2 ml·L-1 NaOH溶液混合后,再稀释至200 mL,该溶液的pH为(已知:lg2=0.3)
A.12.7B.13.7C.12.3D.13.3
【答案】B
六.pH测定及滴定
1.pH测定
(1)可以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pH为3.6(×)
(2)广泛pH试纸用的时候需要用蒸馏水润湿(×)
(3)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pH计(√)
(4)广泛pH试纸与酸变蓝遇碱变红(×)
(5)直接把pH试纸伸入溶液就可以测到相应的pH(×)
(6)用pH试纸测定次氯酸钠溶液试纸变蓝(×)
2.滴定
a.仪器及仪器使用
【典例1】.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又称莫尔盐,是常用的分析试剂。实验室用FeSO4和(NH4)2SO4两种溶液混合很容易得到莫尔盐晶体。为了确定产品中Fe2+的含量,研究小组用KMnO4(酸化)溶液来滴定莫尔盐溶液中的Fe2+。滴定时必须选用的仪器有 ( )。
A.①④⑤⑥B.②③⑦⑧C.②④⑤⑥D.④⑤⑥⑧
【答案】A
【典例1】.量取溶液时,下列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
A.B.C.D.
【答案】C
【变式1】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
(高锰酸钾滴定硫酸亚铁溶液)
【答案】B
【变式2】.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mL刻度处,现把管内液体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接收,所得溶液的体积
A.不能确定B.为40mLC.为10mLD.大于为40mL
【答案】D
b.过程及注意问题
【典例1】.滴定法是化学分析常用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
I.某实验小组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1)实验室先用NaOH固体配制0.1000ml/L的NaOH溶液240mL。
(2)取25.00mL待测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3滴指示剂,用0.1000m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重复3次。回答下列问题:
①滴定过程中加入的指示剂为 。
②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
【答案】 酚酞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变式1】.NaOH标准溶液滴定:
②实验过程中,将25.00mLHCOOH放入锥形瓶,滴入酚酞2-3滴;NaOH溶液应装 入(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
③连续滴定3次,若其中一次滴定结束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终点读数为 mL。
【答案】 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26.10(26.08-26.12之间均可)
c.滴定计算
Ⅰ.酸碱中和滴定
【典例1】.滴定法是化学分析常用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
I.某实验小组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1)实验室先用NaOH固体配制0.1000ml/L的NaOH溶液240mL。
(2)取25.00mL待测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3滴指示剂,用0.1000m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重复3次。回答下列问题:
③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醋酸待测液的浓度为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 0.1200 ml∙L-1
【变式1】.中和滴定是工业生产和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测量方法,回答下面问题:
(2)①用1.00ml/LNaOH标准溶液测定市售白醋(主要成分是)的总酸量(),用酸式滴定管取20.00mL待测白醋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作指示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采用酚酞指示剂的原因 。
②用标准溶液滴定,当 时,停止滴定,并记录NaOH溶液的终读数。重复滴定4次。
③实验记录
市售白醋总酸度 。
【答案】(2) 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5
II.氧化还原反应
【典例1】.某实验小组为了分析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用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是 。
(4)该实验小组称取30.0g补血剂在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量取25.00mL试样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则所测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0.1%)。
【答案】(3)当滴入最后半滴KMnO4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18.7%
【变式1】.三氯甲醛()可用于生产氯霉素、合霉素等,其在实验室制备的反应原理为,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是。回答下列问题:
测定产品纯度:
①称取0.40 g产品,配成待测溶液,加入20.00 mL 0.100 ml/L碘标准溶液,再加适量碱液,充分反应:;
②再加适量盐酸调节溶液的pH,并立即用0.020 ml/L的溶液滴定到终点,发生反应:
③重复上述操作3次,平均消耗溶液20.00 mL。
滴定时所用指示剂是 ,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测得产品的纯度是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淀粉溶液 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内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66.4%
Ⅲ.沉淀滴定
【典例1】.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滴定剂和指示剂生成沉淀的溶解度要比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生成沉淀的溶解度大,否则不能用这种指示剂。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3)常温下,用的溶液滴定溶液以 (填选项)为指示剂,滴定中指示剂的有效浓度应维持在 。
A. B. C. D.
【答案】(3) A
【变式1】K2FeO4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NaCN。用如下方法测定处理后的废水中NaCN的含量(废水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物质)。
资料:,(黄色),CN-优先于I-与Ag+反应。
取a mL处理后的废水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再用c ml/L的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VmL。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经处理后的废水中NaCN的含量为 g/L。(已知:NaCN的摩尔质量:49g/ml)
【答案】 当最后半滴标准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产生黄色沉淀,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则证明到达滴定终点
Ⅳ.络合滴定
【典例】用滴定法测定所得产品中CuSO4·5H2O的含量,称取a g样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出20.00 mL,用c ml·L-1EDTA(Na2H2Y·2H2O)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EDTA不与杂质反应),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为b mL。滴定反应为Cu2++H2Y2-=CuY2-+2H+。则CuSO4·5H2O的质量分数为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 (填“大”或“小”)。
【答案】 % 大
Ⅴ.列关系式计算
【典例1】.Cl2、ClO2、KClO3、漂白粉等含氯物质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等领域
国家规定,饮用水中ClO2的残留量不得高于0.8mg/L。某同学欲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ClO2消毒过的自来水中ClO2的残留量,进行如下实验:
i.量取自来水样品200mL,调节样品的pH≤2.0;
ii.加入足量KI晶体,振荡后静置片刻;
iii.加入指示剂淀粉溶液,用的Na2S2O3溶液恰好能将上述溶液中生成的碘单质完全氧化(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已知:、,则样品中ClO2的质量浓度为 mg/L。(注:1g=1000mg)(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0.675
【变式1】.滴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兴趣小组用滴定分析方法来测定V2O5的纯度。
称取ag样品,先用硫酸溶解,配成100mL (VO2)2SO4溶液,取20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再加入b1mL c1ml/L (NH4)2Fe(SO4)2溶液()。最后用c2m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NH4)2Fe(SO4)2,平均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b2mL,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已知被还原为Mn2+,V2O5的质量分数 为 (化为最简式),
【答案】 滴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或
3.误差分析
【典例1】.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碱溶液时,下列操作中会引起碱溶液浓度的测定值偏大的是
A.锥形瓶里溶液在滴定过程中溅出
B.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C.指示剂变色15 s后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便停止滴定
D.滴定管装液后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答案】D
【变式2】.滴定法是化学分析常用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
I.某实验小组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
(1)实验室先用NaOH固体配制0.1000ml/L的NaOH溶液240mL。
(2)取25.00mL待测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3滴指示剂,用0.1000m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重复3次。回答下列问题: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填标号)。
a.量取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b.取醋酸的酸式滴定管,量取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量取后气泡消失
c.当滴定结束时,俯视碱式滴定管读数
【答案】 a
【变式3】.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同中和滴定原理相似,为了测定某未知浓度的NaHSO3溶液的浓度,现用0.2000ml/L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
A.盛装未知浓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
B.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C.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答案】BD
图像问题
稀释图像
(1)等pH的酸碱加水稀释
【典例1】.常温下pH均为2的两种酸溶液X和Y各10 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0 mL,其pH与所加水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加水后,Y酸的电离度增大 B.X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加水后,X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减小
D.X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与Y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答案】B
【典例2】.常温下,相同pH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加水稀释,平衡时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c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不相同 B.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b
C.c点溶液中C(H+) + C(CH3COOH)= C(OH-)
D.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等体积的b、c处溶液反应,消耗盐酸体积Vb=Vc
【答案】D
2.水电离的离子随加入物质的变化
【典例1】.常温下,将CO2通入2LpH=12的KOH溶液中,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ˉ离子浓度(c)与通入的CO2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10-12 ml/L B.b点溶液中:c(H+)=1×10-7ml/L
C.c点溶液中:c(K+)=2[c(CO32-)+c(HCO3ˉ)+c(H2CO3)]
D.d点溶液中:c(K+)=2c(CO32-)+c(HCO3ˉ)
【答案】B
3.导电能力图像
【典例1】.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冰醋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溶液的pH:b>a>c
B.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b>c
C.b→c过程减小
D.向c点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氮水,所得溶液呈中性
【答案】D
【变式1】.常温下,用溶液滴定10mL等浓度的HCl溶液和用的溶液滴定10mL等浓度的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用的溶液滴定10mL等浓度的HCl溶液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
B.等浓度等体积的HCl溶液与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C.a点的Kw等于b点的Kw
D.d点和e点溶液中均有:
【答案】B
【变式2】.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ml·L-1盐酸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ml·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氮相似,常温Kb[(CH3)2NH]=1.6×10-4。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②代表滴定二甲胺溶液的曲线 B.A点溶液中:c(H+)=c(OH-)+c[(CH3)2NH·H2O]
C.D点溶液中:2c(Na+)=3c(Cl-)
D.在相同温度下,A、B、C、D四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
【答案】B滴定次数
滴定前碱式滴定管读数/mL
滴定后碱式滴定管读数/mL
1
1.00
30.95
2
2.03
29.23
3
0.56
30.61
次数
体积(mL)
1
2
3
4
V(样品)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消耗)
15.95
15.00
15.05
14.95
颜色
白
浅黄
白
砖红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4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4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共5页。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训练--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训练--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0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0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