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件(新教材新高考),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content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是可知的,即物质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但不是所有事物都会被马上认识,这需要过程。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人们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
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臆造而言,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意识现象客观实在:相对于意识而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包括意识现象。
易错点拨:客观存在vs客观实在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注意:人脑≠大脑≠人工智能(意识是人所特有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主体差别,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性质差别,意识既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错误反映)
考点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特别提醒:正确理解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分: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 4、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 一切有神论。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拓展延伸]:比较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提醒: ①规律≠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②规律≠规则、定律、法律、规定。规律是客观的, 规则等是主观的,可以被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
关于规律的表述:发明、发展、改变、改造、消灭(×)发现、认识、利用、尊重(√)
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①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②苹果落地③太阳东升西落 ④万有引力定律⑤逢八必发 ⑥守株待兔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注意: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的是现象。现象看起来再有“规律”,仍然是现象。规律隐藏在事物之中,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违背→惩罚)②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不是无能为力)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客观相符合)
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注意】①规律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②规律不是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不能改变规律,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积极主动做某事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反映)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能动反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注意: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尊重客观: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发挥主观: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两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两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如佛系、躺平)。
1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备考策略:两对关系,四个概念,一个方法论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1、(2023·湖北)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下图)。 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自然条件制约,③排除。
2、(2023·浙江)《尔雅》是由汉初学者编纂的一部术语词典,阐释了4300余个术语的内涵,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社会、人事、学习和习俗等,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由此可知( )①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 ④术语学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材料强调这些术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不体现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面貌,③与题意不符。
材料表明依据其所释名物可以推求古代生活的风貌,不体现时代的进步推动术语研究发展,①与题意不符。
3、(2023·广东)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近年来,人们为了健身等目的,再次选择骑行,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①符合题意。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主观范畴,不能决定客观的生活面貌,②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说法错误。绿色低碳出行观念这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使多地出现骑行热,④符合题意。
4、(2023·全国乙卷)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要变革客观现实,还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①错误;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正确,但不受制于客观现实是错误的,意识决定于物质,③排除;公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属于客观现实的变化,引起了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
5、(2023·辽宁)“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古人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①符合题意。规划农时是为了指导农耕,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②排除。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周天子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③符合题意。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④排除。
6、(2024·湖南)大美潇湘,山水如画,“潇湘八景”最早由宋初山水画大师所作,作为一个超越地域和历史范畴的美学意象,成为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文化母题与图式,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自成—派的“潇湘山水”。亦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由此可知( )①潇湘的自然山水是能被艺术家的心灵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艺术家以手中画笔为潇湘自然山水描绘图景、设定法则③“潇湘八景“作为美学意象是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④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寓于中国山水画艺术共性之中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解】①:潇湘的自然山水作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①正确。②:艺术家不能用手中画笔为自然山水设定法则,②说法错误。③:“潇湘八景”虽作于宋初,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这说明社会意识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③正确。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应该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共性寓于自成一派的“潇湘山水”之中,④说法错误。
7、(2024·浙江)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题干强调的是通过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涉及的物质的内涵,故④排除。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说明了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的不同,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而不是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故①错误。
8、(2024·全国)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形式具有主观性,但也并不是人完全自由选择、与意识的内容无关的,也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④说法错误。
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意识与客观存在不一定是相符合、相一致的,正确的意识才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说法错误。
9、(2024·湖南)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作者:郑辛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④正确发挥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我们要把“会做”和“肯做”结合起来,“会做”不是对“背做”的否定,③错误。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②错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4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效一轮】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自然界的物质性,拓展1生产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名师精讲课件(统编版),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体系,课程要求,世界的物质性,1含义,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即时演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规律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4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效一轮】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