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某种病原体微生物感染水稻后,会分泌出物质A(分子式为C19H2O6),导致水稻患恶苗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病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DNA集中分布在核仁区域
    B. 物质A在核糖体上合成,需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可分泌到胞外
    C. 生产上可用适宜浓度的抗生素处理水稻种子以防治恶苗病
    D. 该病原体和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均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答案】D
    【分析】赤霉菌属于真菌。赤霉菌可以分泌赤霉素促进稻苗的生长,水稻的恶苗病就是由赤霉菌而引起的。赤霉素有促进休眠的种子萌发的作用,可以通过分泌赤霉素而促进植株的快速增长。
    【详解】A、该病原体是赤霉菌,属于真菌,其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A错误;
    B、根据分子式,赤霉素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抗生素的作用对象一般是细菌,赤霉菌属于真菌,C错误;
    D、该病原体是赤霉菌,属于真菌和水稻根尖分生区细胞均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实验条件的改变,对实验结果或者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最小的是( )
    A. 用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B. 用过氧化氢酶代替淀粉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用稀盐酸代替胰蛋白酶处理幼龄动物组织获取分离的细胞
    D. 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答案】A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目的是溶解色素;研磨后进行过滤;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
    【详解】A、用适宜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植物细胞,同样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
    B、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底物是过氧化氢,其受热易分解,不适合用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用胰蛋白酶处理幼龄动物组织使细胞分散,稀盐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故不能用稀盐酸代替胰蛋白酶处理幼龄动物组织获取分散的细胞,C错误;
    D、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但不能溶解在蒸馏水中,因此不能用蒸馏水代替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也不能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分离,D错误。
    故选A。
    3. 食品安全人员常用涂有胆碱酯酶的“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菠菜表面是否残留有机磷农药,操作过程如图所示(操作后将速测卡置于37℃恒温箱装置中10min为佳),其原理为:胆碱酯酶催化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为蓝色物质,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胆碱酯酶为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提供活化能
    B. 若白色药片变为蓝色,说明菠菜表面农药残留量相对比较高
    C. 每批测定应设置滴加等量纯净水到“白片”上的空白对照卡
    D. 将“速测卡”置于37℃左右环境有利于其长期保存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白色药片中应含有胆碱酯酶,通过将纸片捏合,胆碱酯酶与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接触,促进其水解为蓝色物质,如果滴加到白色药片上的菠菜浸洗液中有机磷浓度较高,将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从而使其蓝色变浅甚至不变色。酶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若白色药片变为蓝色,说明菠菜表面农药残留量相对比较低;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但酶应该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详解】A、胆碱酯酶不能为红色药片中的物质水解提供活化能,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依据题干信息,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若白色药片变为蓝色,说明胆碱酯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也表面菠菜表面农药残留量相对比较低,B错误;
    C、每批测定应设置滴加等量纯净水到“白片”上的空白对照卡,以做空白对照,C正确;
    D、“速测卡”操作后应置于37℃恒温箱装置中10min为佳,而“速测卡”的长期保存应置于低温条件下,D错误。
    故选C。
    4. 下列甲、乙两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在实践中的应用。图甲中是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上,一段时间后的变化情况。图乙是向果实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后发生的变化。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乙所示的现象均能反映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B. 图甲琼脂块A中生长素浓度小于琼脂块B中生长素的浓度
    C. 图乙实验结果说明,早期发育优良的果实对生长素更加敏感
    D. 乙中发育较弱的果实的脱落可能与乙烯的产生及作用有关
    【答案】D
    【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表现在: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2)极性运输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重力、单侧光都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详解】A、图甲中胚芽鞘向B侧弯曲生长说明A侧生长速度大于B侧,有两种可能,一是A、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但A侧促进作用更强;二是A中生长素有促进作用,而B中生长素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未提供浓度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判断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A错误;
    B、由于信息不足,所以琼脂块A、B中生长素浓度大小无法判断,B错误;
    C、图乙中对果实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从而达到疏花疏果的效果,说明发育状况不同的果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发育较慢较小的果实对生长素更加敏感,C错误;
    D、当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时,可刺激果实产生乙烯,而乙烯含量增加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从而抑制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D。
    5. 如图为中心法则模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 过程②和④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C. T细胞感染HIV后进行过程③所需模板和酶均来自HIV
    D. 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分别位于过程②的模板和产物
    【答案】C
    【分析】观察图中信息可知过程①~④分别是D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
    【详解】A、过程①是DNA的复制,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过程②转录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T-A、G-C、C-G,过程④翻译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G-C、C-G,B错误;
    C、HIV感染T细胞后可以进行逆转录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HIV的RNA,逆转录酶也来自HIV,C正确;
    D、过程②的模板和产物分别是DNA和RNA,DNA中不含密码子,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故选C。
    6.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在全球范围内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广谱耐药性,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对其引起的疾病的针对性治疗带来困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生素是诱发耐药性基因产生的主要因素
    B. 交叉使用多种抗生素可以降低某种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位于其链状DNA上
    D. 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和抗生素都会作为抗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可知,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广谱耐药性,将可能进化成“超级细菌”,所以交叉使用多种抗生素会改变某种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方向,从而降低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详解】A、抗生素发挥的是选择作用,提高耐药基因频率,而不是诱发产生耐药基因的因素,A错误;
    B、只使用一种抗生素,会朝着一个方向提高耐药基因频率,交叉使用多种抗生素会改变某种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方向,从而降低耐药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B正确;
    C、鲍曼不动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的DNA是环状DNA,染色体上的DNA才属于链状DNA,C错误;
    D、作为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抗原来自病毒和病菌,抗生素属于杀菌物质,不能作为抗原物质,D错误。
    故选B。
    7. 图1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肌肉收缩。图2是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膜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作为突触后膜的细胞除了神经元外,还有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等
    B. 图1中A具有传递信息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C. 生理盐水中Na+的浓度降低会使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降低
    D. 图2中曲线I的AB段钠离子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D
    【分析】①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信号就通过突触传递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②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的低。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
    【详解】A、突触存在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肌肉细胞之间或神经元与腺体细胞之间,因此能作为突触后膜的细胞除了神经元外,还有肌肉细胞和腺体细胞等,A正确;
    B、图1中的A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所以能体现出细胞膜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该受体还可以运输钠离子,因此还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B正确;
    C、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代表动作电位的大小,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所以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浓度降低,则图2中曲线Ⅱ的峰值也会降低,C正确;
    D、由于钠离子在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所以图2中曲线I的AB段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D。
    8. 捕食关系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关系,关键捕食者被移走后,对群落的结构会产生巨大影响。下图表示某浅海养殖区域处于生态平衡的群落中,主要生物类群及其营养关系,贻贝和石鳖均是贝类软体动物,海星主要捕食贻贝,球海胆和贻贝还可以从有机碎屑中获得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构成一个群落
    B. 虽然该群落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并非固定不变
    C. 海星有多个食物来源,贻贝大量减少不会影响海星的数量
    D. 海星获得的化学能全部来自三种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具有一下特征: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
    【详解】A、由于图中的生物并非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的生物,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所以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不变的状态,B正确;
    C、由于海星主要捕食贻贝,所以虽然海星有多个食物来源,但当贻贝数量大量减少也会导致海星数量减少,C错误;
    D、由于“球海胆和贻贝还可以从有机碎屑中获得能量”,所以海星获得的化学能并非全部来自三种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部分化学能来自有机碎屑,D错误。
    故选B。
    9. 产妇年龄增大是导致婴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危险因素。人体中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不再分裂),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现有一对高龄夫妻,丈夫正常,妻子是血友病a基因携带者,为降低后代患遗传病概率,可在辅助生殖时对极体进行遗传筛查。(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对第二极体进行遗传筛查,可杜绝该家庭血友病患儿发生
    B. 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
    C. 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般正常
    D. 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般患病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①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②M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③MⅠ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④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⑤MⅠ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⑥MⅡ前期: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⑦MⅡ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上;⑧M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⑨MⅡ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详解】A、正常情况下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若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则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所以通过对第二极体进行遗传筛查,不能杜绝该家庭血友病患儿发生,A错误;
    B、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3,说明次级卵母细胞的染色数目为23,但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仍有可能发生异常,所以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是23,B错误;
    C、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一极体X染色体有2个a基因,则次级卵母细胞的X染色体有2个AA基因,产生的卵细胞含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般正常,C正确;
    D、若减数分裂正常,且第二极体X染色体有1个A基因,卵细胞与第二极体所含基因相同,也含A基因,则所生男孩一般正常,D错误。
    故选C。
    10. 图是人体内醛固酮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醛固酮是一种信息分子,可以作用于靶细胞,直接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B. 若机体醛固酮分泌过多,有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同时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C. 图中通过醛固酮的调节,集合管主细胞会主动吸收K+,说明醛固酮也具有重吸收K+的作用
    D. 据图分析,图中Na+通道转运Na+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答案】B
    【分析】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作用是保钠排钾,调节水盐平衡。醛固酮的分泌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醛固酮是人体内调节肾脏对钠离子的重吸收,维持水盐平衡的激素。作为信息分子,醛固酮进入靶细胞后,先与受体结合,再调控有关基因的表达,A错误;
    B、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增加,进而引起水重吸收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多,因此当醛固酮分泌过量时,可导致组织水肿和高血压,B正确;
    C、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图中集合管主细胞主动从内环境吸收K+,进而在另一侧将K+排出体外,因此醛固酮不具有促进K+重吸收的作用,C错误;
    D、图中集合管主细胞主动将Na+运输到内环境中,说明细胞内Na+浓度低,且Na+通道吸收Na+不消耗能量,因此Na+通道重吸收Na+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B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 进行肾脏移植前,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相同或相近
    C. 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浆细胞的作用
    D. 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溶酶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答案】B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②吞噬细胞等。
    (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详解】A、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B、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不符可能导致较强的移植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HLA是否相同或相近,B正确;
    C、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C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不包括溶酶体,D错误。
    故选B。
    12. 胚轴是种子萌发后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由子叶到第1片真叶之间的部分,称为“上胚轴”;子叶与根之间的一部分,称为“下胚轴”。科学家研究了某植物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和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在不同光照条件时下胚轴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光敏色素接受的光信号可能不同
    B. 光敏色素A主要感受远红光刺激,光敏色素B主要感受红光或白光刺激
    C. 光敏色素A、B的活性变化是因光刺激引起其空间结构改变导致
    D. 光敏色素A、B被激活后均可促进该植物下胚轴的生长
    【答案】D
    【分析】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详解】AB、野生型与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相比,自变量为光敏色素A的有无。红光或白光处理组中两者下胚轴生长无明显区别,远红光处理组中两者下胚轴生长区别明显,由此可见光敏色素A在远红光照射下起作用。同理,野生型与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相比,自变量为光敏色素B的有无。红光或白光处理组中两者下胚轴生长区别明显,远红光处理组中两者下胚轴生长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光敏色素B在红光或白光条件下起作用。说明不同光敏色素接受的光信号可能不同,AB正确;
    C、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在受到光照后,光敏色素A和B被激活后结构均会发生变化,C正确;
    D、野生型表达光敏色素A和B,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无光敏色素A,有光敏色素B。观察远红光处理组野生型与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自变量为光敏色素A的有无,有光敏色素A的型胚轴较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短,故光敏色素A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红光或白光处理组中野生型与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相比,自变量为光敏色素B的有无。红光或白光处理组中两者下胚轴生长区别明显,有光敏色素B的野生型胚轴较光敏色素B缺失突变体短,故光敏色素B被激活后可抑制拟南芥下胚轴的生长,D错误。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
    13.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
    B. 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少量双链环状DNA分子和核糖体
    C. 中心体无膜结构,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在前期复制形成两个中心体,随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 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其中内膜向内腔折叠,以增大光合作用相关酶的附着面积
    【答案】ACD
    【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A、分离各种细胞器用的是差速离心法,A错误;
    B、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少量双链环状DNA分子和核糖体,B正确;
    C、中心体无膜结构,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在间期复制形成两个中心体,C错误;
    D、叶绿体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光滑无折叠,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以增大光合作用相关酶的附着面积,D错误。
    故选ACD。
    14. X染色体上有一个红色觉基因和一个或多个绿色觉基因,只有完整的红色觉基因和距离红色觉基因最近的绿色觉基因才能在视网膜中表达,因红绿色觉基因起源自同一祖先基因,二者高度同源,可发生片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从而影响色觉,机理如图乙所示。检测发现I-1和I-2均为色觉正常的纯合子,Ⅲ-2的色觉基因组成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减数分裂I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可形成嵌合基因
    B. IV-2患病的原因可能与I-1减数分裂I四分体发生交换有关
    C. IV-2的色觉(辨别红、绿颜色)具体表现为红色觉正常,绿色盲或绿色弱
    D. 红色觉基因、绿色觉基因是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答案】AC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详解】A、题中显示,红色觉基因和绿色觉基因高度同源,可发生片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进而可形成嵌合基因,A正确;
    BC、Ⅲ-2的色觉基因组成为,Ⅲ-2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Ⅱ-1,Ⅱ-1和V-2均患病,所以Ⅱ-1将这条X染色体传递给Ⅲ-2。Ⅲ-2的儿子IV-2的X染色体也为,所以其色觉表现为红色觉正常,绿色盲或绿色弱。Ⅱ-1患病,I-1和I-2均为色觉正常的纯合子,说明是I-2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时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觉基因发生片段交换形成嵌合基因,传递给Ⅱ-1,并最终传递给IV-2,B错误、C正确;
    D、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红色觉基因和绿色觉基因不属于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C。
    15. “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的模式之一。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B. 图中有机肥料回田为农作物生长补充了无机盐和能量
    C. 该模式遵循生态工程的循环、整体等基本原理
    D. 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答案】B
    【分析】“无废弃物农业”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模式,通过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采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
    【详解】A、对有机废弃物进行②、③的处理,既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又减少了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所以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A正确;
    B、施用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无废弃物农业,通过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植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采用堆肥和沤肥等方式,制成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利用,该模式遵循循环原理、整体原理等基本原理,C正确;
    D、通过蚯蚓、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等分解者能有效地促进系统中物质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B。
    16. 如图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精子需要获能处理后才能参与体外受精,而卵母细胞可直接参与受精
    B. ②是内细胞团,用分割针将其均等分割成2、3或8等份
    C. 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D. 胚胎移植前需要对受体进行免疫抑制处理以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AB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其中A是卵母细胞,可与获能的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①是囊胚中的内细胞团,②是囊胚腔。
    【详解】A、体外受精时获取的精子一般需要经过获能处理才能参与受精,获取的卵母细胞也需要在体外进行成熟培养,A错误;
    B、①是囊胚的内细胞团,胚胎分割时需要用分割针将其均等分割成2、4或8等份,而不能分割成3等份,B错误;
    C、根据胚胎移植的操作流程可知,胚胎移植的实质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C正确;
    D、胚胎移植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受体不会对移植过来的早期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无需对受体进行免疫抑制处理,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60分)
    17. 作为一种光合自养微生物,可沉微藻可以利用碳、氮、磷等物质合成淀粉、蛋白质及油脂等产物,因此可以用于改善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然而,实验室低光照[400μml/(m2·s)]条件下获得的可沉微藻能否在真实自然光照强度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有待商榷。为此,某污水处理厂设计了如下实验,研究在增加光照强度至接近自然光水平[800μml/(m2·s)]和及时补充CO2实验条件下,可沉微藻的生长情况。
    主要装置及条件:实验包含3个反应器(2L),反应器设置如下表所示。实验初期为低光照[400μml/(m2·s)]条件,加光后光照条件为[800μml/(m2·s)]。
    相关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1)可沉微藻的______(填具体场所)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光合色素是______(填“脂溶性”或“水溶性”)色素,因此可用______提取。
    (2)结合图1和图2分析,为何加光后,反应器中的生物量下降?______。
    (3)3号反应器加光后生物量的减少小于1号和2号反应器,试分析原因。______。
    (4)结合题意分析,为使可沉微藻在自然状态下保持良好性状及性能,针对可沉微藻的生活环境,请为污水处理厂提供具体建议(至少答出两点)。______。
    【答案】(1)①. 类囊体薄膜(或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脂溶性 ③. 无水乙醇
    (2)加光后,光照强度增强,而可沉微藻的叶绿素a含量减少,减少对光能的吸收,降低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使生物量下降
    (3)3号反应器在光暗交替环境下,叶绿素a含量降低幅度比1号和2号反应器少,光合强度降低更少,因此生物量的减少量小于1号和2号反应器
    (4)①适当减少光照(适当遮阴);②通入CO2;③提供光暗交替环境(自然昼夜环境)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
    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小问1详解】可沉微藻属于真核生物,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属于脂溶性色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小问2详解】结合图1和图2可知,受到CO2等因素的限制,加光后可沉微藻并不能充分利用光能,为避免过剩光能进入对可沉微藻造成伤害,可沉微藻的叶绿素a含量降低,减少对光能的吸收,从而降低光合作用,这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小问3详解】3号反应器提供的是光暗交替环境,与1号和2号反应器相比,剩余光能更少,光抑制程度低,叶绿素a含量降低更少,因此光合强度降低幅度小,因此生物量的减少量小于1号和2号反应器。
    【小问4详解】从题意分析,适当减弱光照强度、增加CO2供应、提供光暗交替环境均可提高可沉微藻的生物量。
    18. 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之间。测得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安静状态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如图1所示,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范围内,小熊猫的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此时机体产热______散热(填“>”“

    相关试卷

    [生物]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解析版),共20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9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生物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3251C-2-生物pdf、生物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