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班级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东东和楚楚特邀你参加。
1.下面是东东主持活动的一段开场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气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怀zhèn hàn( )人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kēng rán( )有声……新时代,人们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审美熏陶、领略道德精髓;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奏响国人文化自信的激越旋律。
【答案】①震撼 ②铿然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震撼(zhèn hàn):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土层受到猛烈的撞击(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
铿然(kēng rán):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读诗不仅能够增强精神境界,而且能带来审美愉悦。我们从古诗中_______精神养分的同时,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_______,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_______出蓬勃生机。
A.获取 与时俱进 迸发B.汲取 与时俱进 焕发
C.获取 与日俱增 焕发D.汲取 与日俱增 迸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获取:获得;猎取;
汲取:吸取、吸收;
第一空,结合语段内容可知,我们从古诗中吸收精神养分,因此应填“汲取”;
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
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第二空,结合语段中“还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内容可知,应填“与时俱进”;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焕发:光彩外现的样子;
第三空,结合语段内容可知,应填“焕发”。
3.东东的爷爷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每年春节的对联都是爷爷自己创作、书写,今年春节东东早早来到爷爷家,祖孙两人开始编写对联,爷爷说家乡风景这么好,我们就以这个为主题吧,上联是“冬去山明水秀”,你来拟个下联吧。春天来了,此刻屋前的小鸟在唱歌,院中的花儿正开放,东东想了想,提笔写下下联,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写什么呢?根据以上材料补写下联。
上联:冬去山明水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来鸟语花香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要求: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联“冬去山明水秀”格式:名词(季节)+动词+并列短语;再结合题目信息“春天来了,此刻屋前的小鸟在唱歌,院中的花儿正开放”,故可补写下联:春来鸟语花香。
4.下面是楚楚为本次活动所写的一段校园新闻报道,请为他修改。
12月20日下午,【A】九(1)班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主题活动。【B】不仅本次活动的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同学们为了本次活动能顺利开展,都积极地进言献策,参与热情高涨。【C】本次活动增长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①【A】处画线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有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处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①《》或书名号 “”或双引号
②本次活动不仅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
③增长 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综合。
①【A】处画线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的书名号使用错误,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因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活动的主题,而不是书籍、篇章、报刊、剧目的名称,因此不能用书名号。
②【B】处画线句“不仅本次活动的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之后,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本次活动”的后面,改为“本次活动不仅会场布置独具文化特色,而且环节设计也紧扣主题”。
③【C】处画线句“本次活动增长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搭配不当,“增长”与“了解”不搭配,可将“增长”改为“增强”。
5.东东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戏曲迷”,她想参加一个戏曲学习班,但她的妈妈担心会影响学习。作为东东的同桌,你怎样劝说东东的妈妈。
【答案】阿姨您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戏曲不仅可以接受审美熏陶,领略道德精髓,还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气节,只要把握好度,是不会影响学习的,您就让东东参加“戏曲学习班”吧。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解答时,首先,礼貌地向东东的妈妈问好,并表达你对她担忧的理解。然后,强调戏曲的价值和意义。接着,阐述学习戏曲并不会影响东东的学习,只要合理安排时间,两者是可以兼顾的。最后,以诚恳的态度请求东东的妈妈支持东东参加戏曲学习班。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阿姨您好!我了解您对东东学习的关心,但参与戏曲学习班并不意味着会忽视学业。实际上,戏曲不仅仅是艺术,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学习戏曲,东东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要她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学习经历对她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希望您能给东东这个机会,让她在戏曲学习班上追求自己的热爱。
6.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诗言志,文载道。楚楚引用古诗文名句写了一段感悟,请你根据积累,补全名句,感受高尚情操。
许多古代文人都有自己的风骨,曹操高诵“①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虽近暮年仍雄心不减的昂扬姿态;刘桢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岂不罹凝寒?②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抒发凛然正气;陶渊明追求“③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的生活境界,不屑于追名逐利的复杂官场;李清照面对苦闷现实,仍怀有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的勇气“④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追寻心中理想;吴均面对怡人山水,慨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⑤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抒发了放下名利、归隐林泉的淡泊之心;韩愈面对无辜遭贬,誓言“⑥___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志;范仲淹无论命运浮沉,仍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⑦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保持忠君爱民的忧乐情怀。
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和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诠释了“⑧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风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精神力量。我们青少年,也要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①老骥伏枥 ②松柏有本性 ③采菊东篱下 ④九万里风鹏正举
⑤窥谷忘反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 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⑧富贵不能淫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采地黄①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②。
凌晨荷插③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糇粮:泛指粮食。③插:同“锸”,铁锹。
白居易作为一名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诗人,真实地记录了很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情状。
7.这首诗叙事是很有层次的,前八句写___________,后六句写___________,反映中唐社会的悲惨现实。
8.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等等,揭露了贫富差距。
【答案】7.①采地黄 ②卖地黄
8.①示例:朱门与农家的生活状况对比; ②白面郎与采地黄者的饥肠辘辘对比;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对比;人不如马等对比(填两处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
诗的前八句主要叙述了农民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短缺,不得不去田地里采摘地黄来充饥的情况。“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描绘了农作物因为干旱和早霜而歉收的景象;“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则直接表达了农民因粮食不足而只能依靠采挖地黄来维持生计的无奈。后六句则转向了农民将采摘的地黄拿到市场上去卖,希望能够换取一些粮食来解决温饱问题。“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揭示了农民将地黄卖给城里的富家子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换取一些剩余的粮食。“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以强烈的对比和讽刺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农民辛苦劳作却只能换取微不足道的回报,而富人却可以轻易地用粮食来喂养肥马。因此,前半部分着重描绘了农民采摘地黄的艰辛,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他们在市场上的无奈和辛酸,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对比手法赏析。这首诗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鲜明对照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现象。
“朱门”与“农家”的生活状况对比。诗中的“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直接描绘了农民将辛苦采集的地黄带到富裕的朱门家中出售的情景。这里的“朱门”象征着富贵和权势,而“农家”则代表了贫穷和无助。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朱门家中粮食充足,而农家却因灾荒而陷入饥饿。
“白面郎”与“采地黄者”的饥肠辘辘对比。诗中的“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暗示了富人用粮食喂养肥马的情景,而“采地黄者”则是那些因饥饿而面色憔悴的农民。这种对比突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差异,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向富人出售自己辛苦采集的地黄,而富人却用这些粮食来喂养牲畜。
“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对比。诗中的“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希望能够用富人喂养马的残余粮食来充饥。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农民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富人的马却能享受到充足的食物。
“人不如马”等对比。诗中通过暗示农民的生活状况连马都不如,进一步强化了贫富差距的主题。农民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富人的马却能享受到充足的食物,这种对比让人深思。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鸷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
《蜀书》袁孝尼言,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曰:孙将军能贤①亮而不能尽②亮,吾是以不留。”仆观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纵使孙权能尽孔明,孔明岂肯舍此而就彼( )?然孔明既被张子布之所荐,不欲深拒,姑设此辞( ),非真有意( )。又郭冲言,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仆观先主言曰:“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③,吾以忠。每与操反,事无不济。”恶④有反峻急如此?纵惩刘璋暗弱之敝,不无振作,不应刻剥之甚,而使君子小人皆至怨叹之理。此言恐过耳。
(节选自《野客丛书》,有删改)
【注】①贤:认为……有德行有才能。②尽:竭尽。③谲:狡诈,诡诈。④恶(wū):怎么。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0.请将“也”“耳”“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B.( ) C.( )
11.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
12.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3.请简要分析甲文中作者自述经历的原因。
14.乙文不认同袁孝尼的言论,作者认为诸葛亮效忠于刘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文中郭冲认为诸葛亮“严明赏罚”的治理属于“_______________”,因而遭到蜀人怨恨,但乙文作者并不认同郭冲的言论。
【答案】9.拜访 过失 都 成功
10.A.哉 B.耳 C.也
11.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
12.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3.①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从而表明自己的忠心,启发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②回忆临危受命,表明不负先帝遗愿,立志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14.①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 ②刑法峻急,刻剥百姓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意为: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
②“以彰其咎”句意为: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咎:过失。
③“咸怀怨叹”句意为:(不管君子小人)都心怀怨恨。咸:都。
④“事无不济”句意为:事情没有不成功的。济:成功。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用法的能力。
①空,依据“孔明岂肯舍此而就彼”句意可知,此处应用一个表示疑问的语气的助词。而“哉”有表示疑问语气,“呢”的意思。故用“哉”。
②空,依据“姑设此辞”句意可知,此处应用一个表示感叹语气的助词,而“耳”有表示感叹语气,“罢了”的意思。故用“耳”。
③空,依据“非真有意”句意可知,此处应用一个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而“也”有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啊”的意思。故用“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本句句意为:张子布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诸葛亮不留在那里。有人问他缘故。其中“张子布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表明张子布推荐诸葛亮这一事实,“亮不留在那里”写出诸葛亮的做法,“人问其故”表明有些人的心中疑问。故断句为:张子布荐诸葛亮于孙权/亮不之留/人问其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
由:因为;是:这个原因;感激:使……感动奋发;遂:于是;许:答应;以:用;驱驰:奔走效劳。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依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句意可知,诸葛亮认为自己身份地位低微,是先帝三顾茅庐,赏识自己,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这是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从而表明自己的忠心,启发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
依据“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句意可知,诸葛亮回忆临危受命的经历,表明自己决心不负先帝遗愿,立志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以报答仙帝的知遇之恩。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①空,依据【乙】文中的“仆观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纵使孙权能尽孔明,孔明岂肯舍此而就彼哉”句意可知,作者认为诸葛亮效忠于刘备,是因为“孔明之遇先主,如鱼水之相欢”。
②空,依据【乙】文中的“又郭冲言,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句意可知,诸葛亮遭到蜀人怨恨的原因是刑法峻急,刻剥百姓。
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乙】《蜀书》袁孝尼说,张子布向孙权推荐诸葛亮,诸葛亮不留在那里。有人问他缘故,(他)说:“孙将军能认为我有德行有才能,但是不能竭尽我的才能,我因此不留在那里。”我看诸葛亮遇到先主刘备,好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彼此尽欢,即使孙权能竭尽诸葛亮的才能,诸葛亮又岂能舍弃刘备而投靠孙权呢?然而诸葛亮已经被张子布所推荐,不想严词拒绝,姑且说了这样的言辞罢了,不是真有(投靠孙权的)意思啊。又有郭冲说,诸葛亮刑罚严峻,对百姓苛刻,(不管君子小人)都心怀怨恨。我听先主刘备说:“曹操性情急躁,我则宽厚;曹操凶暴,我则仁慈;曹操诡诈,我则忠信。总与曹操相反,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哪里有刑罚严峻到这种程度?即使惩治刘璋昏庸懦弱留下的弊端,没有不行动振作起来的,不应该侵夺剥削过于严重,致使君子小人都怨恨的道理。这样的话恐怕说得过分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江山图
①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已入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宋画全集》第一卷。画卷恢宏典雅、用笔精当、施色手法多变,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②此图为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大得多。出自北宋晚期著名画家王希孟之手,他以半年时间绘成,时年仅十八岁。
③画家王希孟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一一展现出来。当我们展开画卷,开首的小径将我们引入画中,村舍俨然,绿树丛生,渔农安闲,游人自得。作者的巧思置景,宛如动人的旋律,在大青绿色调中展开。中段由一组一组变化万千、蔚然高耸的山体组成,群峰险峻处高耸入云,气势巍峨。这也是画面的高超所在,奇巧处九曲盘旋,分合得当,寺观田舍,亭桥舟楫,一一具备。随后画面平缓下来,一片江渚,一带远山由近及远。末了再以耸峙的高峰收尾,好似琴键上的重音,结束这一动人的乐章。卷尾的跋文由蔡京所题,记录了这段作画传奇。
④《千里江山图》卷在用笔和设色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粒,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⑤《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18岁便英年早逝的王希孟如耀眼的流星,但他画卷中流淌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心性和对中国壮美河山的浓丽抒写,将永远留在后人心中。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千里江山图》为说明对象,写了它恢宏典雅、用笔精当、施色手法多变等特点。
B.文章整体采用逻辑顺序,但也有空间顺序的运用,比如第③段对画卷构图的说明。
C.画卷开首展现了一组组变化万千、蔚然高耸的山体,高耸入云、气势巍峨,十分壮美。
D.文中引用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的评价,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画作的欣赏与赞叹之情。
16.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7.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作者的巧思置景,宛如动人的旋律,在大青绿色调中展开。
【答案】15.C
16.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了“51.5厘米、1191.5厘米”这组精确的数据,并将《千里江山图》画幅的大小与《清明上河图》的大小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了《千里江山图》尺幅巨大的特点,紧扣首段的“恢宏”一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作者的巧思置景比作动人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在构画绘景的过程中布局构思精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开首展现了一组组变化万千、蔚然高耸的山体,高耸入云、气势巍峨,十分壮美”表述错误,根据文章第③段“当我们展开画卷,开首的小径将我们引入画中,村舍俨然,绿树丛生渔农安闲,游人自得”“中段由一组一组变化万千、蔚然高耸的山体组成,群峰险峻处高耸入云,气势巍峨”可知,中段才是变化万千、蔚然高耸的山体,高耸入云、气势巍峨,十分壮美。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语句“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了精确的数字;语句“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大得多”可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千里江山图》画幅的大小与《清明上河图》的大小作比较,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千里江山图》尺幅巨大的特点。《千里江山图》尺幅巨大也进一步体现了“恢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由“宛如动人的旋律”可知,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说明方法,将作者的巧思置景比作动人的旋律,画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构思画图景色的时候,心思细腻,布局精巧、分合得当、快慢相接,在变化中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仅使得画卷的特点具体可感,还增加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课
王明新
①这天,古大夫好像与以往没什么不同,依然是雍容儒雅、和蔼可亲。早晨8点30分,像往常一样,古大夫说:“走,我们去查房。”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又说:“今天请大家都把听诊器留下。”我们五名实习生互相看了一眼,心里虽有疑惑,但谁也没作声,就把各自的听诊器放在桌子上,跟着古大夫走出办公室。
②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呢?我感到心跳有点儿加快。
③不只是在这家医院,就是在全省,古大夫也是数一数二的心脏外科专家,首屈一指的权威。能在古大夫手下实习,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也是我们的福分。
④查房时,根据不同的病人,古大夫询问病史,查看病情,向护士了解病人用药后的变化……他絮絮低语,没有半点马虎。5号病房2号床位是一位上了岁数的女患者,古大夫轻轻地对我们说:“这位病人患有二尖瓣狭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例,你们可以听听她心脏跳动的声音与正常的心跳有什么不同。”
⑤这样说着,古大夫从白大褂的口袋里取出了一副听诊器,交给男实习生甲。甲戴上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听了一会儿,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了,好像有杂音……”说着,甲好像感觉听诊器烫手似的,将它交给了实习生乙。乙戴上听诊器听了一会儿,也说:“听到了,杂音好大啊!”乙的面部表情明显有点夸张,他说着把听诊器交给了实习生丙。依次传递着它听诊,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杂音很大”。很快,这个“烫手”的听诊器就交到了我手里。
⑥古大夫面无表情。气氛好像不对,四名同学一个个把脸绷得像刷了一层糨糊,像是紧张,又像在掩饰什么。
⑦我接过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我把听诊头在病人胸部移动了一下,让它准确无误地贴在心脏位置,可还是听不见声音。我又把听诊器的耳塞往耳朵里按了按,但耳朵里仍然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我无奈地摘下听诊器,觉得自己的脸在发烧,我知道自己肯定脸红了。我不好意思地看了一眼古大夫,急忙低下了头:“老师,我……我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⑧我瞟了一眼身边的四名同学,他们正紧张不安地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也紧张不安起来。古大夫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像是安慰我:“没关系,真的没有听到声音?你再仔细听听。”我把耳塞重新塞进耳朵,按着听诊头的手轻轻用力,屏住呼吸,仔细听,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却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依然什么也没听到。我摘下听诊器,更加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还是听不到。”说完,我觉得自己眼泪都快出来了,僵硬地站在那里,像一具木乃伊。四位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
⑨好在古大夫及时招呼我们离开了这间病房,不然我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尴尬下去。十五分钟后,我们回到古大夫的办公室。当着我们的面,古大夫拧开听诊头上的螺丝,拿掉上盖,用镊子从听诊头里夹出一小团紧实的棉花。在那一刻,我们像全被点了穴,一个个目瞪口呆,愣在当场。
⑩古大夫说:“今天是你们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合格的只有一个人。”古大夫说着用慈爱和鼓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我的脸腾地一下子像着了火,我把头低下又急忙抬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把胸脯也挺了挺。刚才对自己的质疑、在古大夫和同学面前的羞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
⑪“从明天起,你们就要自己做大夫了,救死扶伤,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是一名医生应有的精神,也是科学的精神,更是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医者仁心,半点也马虎不得呀。”古大夫以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深深地低下了头,我也把头低了下去。我知道,我们今天向老师低头,是为了明天不向病魔低头。
(有改动)
18.小说围绕“听诊”展开情节,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空格。
古大夫带大家去查房,不让我们带听诊器→A.______________→古大夫将听诊器一头的棉花拿出—B.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⑧段写四名同学和“我”都紧张不安,原因各是什么?
20.选文第⑩画线句子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1.文章善于设置悬念,请你列举一处,并体会其好处。
22.选文结尾段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
【答案】18.A.给患者听诊,四位同学都听到了心脏杂音,只有我没听到。
B.古大夫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教育我们做医生不能虚伪和骄傲。
19.四名同学:说谎心虚;“我”:只有“我”听不到心脏杂音,怀疑自己的水平。
20.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因老师的表扬我先是不好意思而后又自信自豪的心理。
21.示例: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呢?为什么四位同学都能听到声音,而我却听不到?作用: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文章的中心。
22.今天认识到错误,记住老师的话,认真诚实对待医学问题,明天才能以高超的技术战胜病魔,对患者负责。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空,结合第⑤段“古大夫从白大褂的口袋里取出了一副听诊器,交给男实习生甲。甲戴上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听了一会儿,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了,好像有杂音……’说着,甲好像感觉听诊器烫手似的,将它交给了实习生乙。乙戴上听诊器听了一会儿,也说:‘听到了,杂音好大啊!’乙的面部表情明显有点夸张,他说着把听诊器交给了实习生丙。依次传递着它听诊,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杂音很大’”,第⑦段“我接过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我把听诊头在病人胸部移动了一下,让它准确无误地贴在心脏位置,可还是听不见声音。我又把听诊器的耳塞往耳朵里按了按,但耳朵里仍然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可知:在给患者听诊时,其他四位同学都说他们听到心脏杂音,只有我一人没有听到。
第二空,结合第⑩段“古大夫说:‘今天是你们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合格的只有一个人。’”,第⑪段“‘从明天起,你们就要自己做大夫了,救死扶伤,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是一名医生应有的精神,也是科学的精神,更是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医者仁心,半点也马虎不得呀。’古大夫以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说了这样一番话”,可知:古大夫在最后一课中,教育“我们”不能有半点虚伪和骄傲。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⑤段“甲戴上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听了一会儿,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了,好像有杂音……’说着,甲好像感觉听诊器烫手似的,将它交给了实习生乙。乙戴上听诊器听了一会儿,也说:‘听到了,杂音好大啊!’乙的面部表情明显有点夸张,他说着把听诊器交给了实习生丙。依次传递着它听诊,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杂音很大’”,第⑧段“我瞟了一眼身边的四名同学,他们正紧张不安地看着我”“四位同学低着头,一言不发”,第⑨段“古大夫拧开听诊头上的螺丝,拿掉上盖,用镊子从听诊头里夹出一小团紧实的棉花。在那一刻,我们像全被点了穴,一个个目瞪口呆,愣在当场”,可知: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撒谎欺骗古大夫,自己内心很心虚,紧张不安。
结合第⑦段“我接过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我把听诊头在病人胸部移动了一下,让它准确无误地贴在心脏位置,可还是听不见声音。我又把听诊器的耳塞往耳朵里按了按,但耳朵里仍然是一个无声的世界”,第⑧段“我把耳塞重新塞进耳朵,按着听诊头的手轻轻用力,屏住呼吸,仔细听,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却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依然什么也没听到。我摘下听诊器,更加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还是听不到。’说完,我觉得自己眼泪都快出来了,僵硬地站在那里,像一具木乃伊”,可知:“我”因为没有听到心脏杂音,自己很焦急,质疑自己的能力,在老师同学面前感到很羞愧。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我的脸腾地一下子像着了火,我把头低下又急忙抬了起来,不由自主地把胸脯也挺了挺”,其中“我的脸腾地一下子像着了火”运用神态描写;“我把头低下又急忙抬了起来”“把胸脯也挺了挺”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我”受表扬一开始有点羞涩,后来对自己充满信心,内心感到自豪。
结合第⑩段“古大夫说:‘今天是你们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合格的只有一个人。’古大夫说着用慈爱和鼓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力量”,可知:“我”因敢于说真话,说出自己的判断而被老师表扬。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
结合第①段“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又说:‘今天请大家都把听诊器留下。’我们五名实习生互相看了一眼,心里虽有疑惑”,第②段“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呢”,可知:当古大夫要求“我们”把听诊器留下时,“我们”对此虽有疑惑,但不得不做,“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发生呢”文章以疑问句的形式,突出今天的特别之处,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结合第⑤段“甲戴上听诊器,把听诊头放在病人胸部,听了一会儿,毫不犹豫地说:‘听到了,好像有杂音……’说着,甲好像感觉听诊器烫手似的,将它交给了实习生乙。乙戴上听诊器听了一会儿,也说:‘听到了,杂音好大啊!’乙的面部表情明显有点夸张,他说着把听诊器交给了实习生丙。依次传递着它听诊,大家给出的答案都是‘杂音很大’”,第⑦段“奇怪,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第⑧段“我把耳塞重新塞进耳朵,按着听诊头的手轻轻用力,屏住呼吸,仔细听,一秒,两秒,三秒……时间却好像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依然什么也没听到。我摘下听诊器,更加不好意思地说:‘老师,还是听不到。’”,可知:其他学生都说他们听到心脏杂音,而“我”却什么也没听到。此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设置悬念,让读者好奇的是,“我”为什么听不到这些杂音呢?这些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中心,表现同学为了迎合权威,舍弃诚实,而“我”在考验面前坚持诚实的态度。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我知道,我们今天向老师低头,是为了明天不向病魔低头”,表现了“我们”今天受到老师教育,认识自己的错误,感到很羞愧。结合第⑩段“古大夫说着用慈爱和鼓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第⑪段“‘从明天起,你们就要自己做大夫了,救死扶伤,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是一名医生应有的精神,也是科学的精神,更是对病人负责的精神!医者仁心,半点也马虎不得呀。’古大夫以从未有过的严肃态度,说了这样一番话”,可知:古大夫希望“我们”能认清自己的职责,学会认真诚实面对医学上的问题,不能有半点马虎。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选自《简·爱》)
【乙】
王先生走了二十里,到了女婿家,看见女婿果然病重,医生在那里看,用着药总不见效。一连过了几天,女婿竟不在了,王玉辉恸哭了一场。见女儿哭的天愁地惨。候着丈夫入过殓,出来拜公婆和父亲,道:“父亲在上,我一个大姐姐死了丈夫,在家累着父亲养活,而今我又死了丈夫,难道又要父亲养活不成?父亲是寒士,也养活不来这许多女儿!”王玉辉道:“你如今要怎样?”三姑娘道:“我而今辞别公婆、父亲,也便寻一条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了!”公婆两个听见这句话,惊得泪下如雨,说道:“我儿!你气疯了!自古蝼蚁尚且贪生,你怎么讲出这样话来!你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我做公婆的怎的不养活你,要你父亲养活?快不要如此!”三姑娘道:“爹妈也老了,我做媳妇的不能孝顺爹妈,反累爹妈,我心里不安,只是由着我到这条路上去罢。只是我死还有几天工夫,要求父亲到家替母亲说了,请母亲到这里来,我当面别一别,这是要紧的。”王玉辉:“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因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几个人来打门,报道:“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老孺人听见,哭死了过去,灌醒回来,大哭不止。王玉辉走到床面前说道:“你这老人家真正是个呆子!三女儿他而今已是成了仙了,你哭他怎的?他这死的好,只怕我将来不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因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
(选自《儒林外史》)
下面表格展示了同学们研读《简·爱》和《儒林外史》的部分成果,请你相互参照,完成下面的任务。
23.故事说一说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有前因后果。请简要说一说简·爱决定离开桑菲尔德的原因。
24.写法品一品
两篇选文对人物言语神态的描写,体现出写法的独特。请抓住乙文中的“笑”,品一品《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
25.人物评一评
两篇选文都刻画了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简·爱》的对话体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26.主旨探一探
《简·爱》和《儒林外史》都是经典文学名著。请结合《儒林外史》全书内容探究王玉辉悲剧所表现的主题。
【答案】23.简·爱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后,她不想充当一个第三者,因而毅然离开。
24.女儿殉夫,成全了名节,王玉辉不悲反笑,违背人伦之常。一个“笑”字讽刺了王玉辉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面目可憎。
25.简·爱是一个坚强自立的人,她不愿意成为别人的附属品,并且自尊自爱,追求平等,敢于反抗,追求人格独立。
26.王玉辉悲剧揭露了绝食“殉夫”背后的荒谬本质,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以及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由原著内容可知,在婚礼前夜,简爱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爱离开了罗切斯特。可据此作答。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写法分析。
结合《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想要殉夫,公婆和母亲都劝说,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说可以青史留名。女儿绝食八日而死,女儿死后,他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原文通过王玉辉支持女儿殉夫来流芳百世的荒谬想法和仰天大笑的反常神态,讽刺封建礼教思想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结合【甲】“‘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可知,简·爱爱罗切斯特,但是当她知道15年前他结过婚,她毅然的选择离开了,这是离开前和罗切斯特说的;由“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是平等的”等内容可知,简·爱是个追求自尊自强,独立平等的人。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题。
《儒林外史》以以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封建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 的批判和嘲讽。结合语段【乙】“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可知,王玉辉一生致力于研究、 宣扬程朱理学,当他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出名的好题目”时,就怂恿自己的女儿以死殉夫,借女儿年轻的生命来让自己青史上留名。由此可见,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礼教。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7.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为充分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教育部发文,自2022年9月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打扫卫生,耕田种地,煮饭炖汤,家具清理,手工制作吗?请选择一项你擅长的生活技能,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来介绍它的操作步骤。(120字左右)
任务二:为了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号召家校协同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对此,要求各位同学结合以下材料,准备即席讲话,向父母说明劳动教育的目的及必要性。你会怎么说?(120字左右)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不能简单进行考核,而要看学生的实际收获,如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根据课程内容,学校设置了各个年级的劳动清单,鼓励家长进行督促,还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大赛等多项活动,检验劳动教育成果。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既要鼓励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培养各种技能,还要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未来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用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劳动阳光,快乐成长。
【答案】任务一例文:蛋炒饭,是一种常见菜肴。做蛋炒饭,首先,我会准备好鸡蛋、米饭、火腿、小葱等食材。先把鸡蛋磕在碗中打匀,再把火腿肠、葱切成碎粒。然后,把油倒入烧热的锅中,再慢慢地把蛋液倒入,翻炒成金黄色。接着,把饭和火腿肠放入一起炒。最后,加入盐、味精等调料,撒上葱花,一盆香喷喷的蛋炒饭就做好了。
任务二示例:爸爸妈妈,施行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我们自主生活的技能,让我们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从而能使我们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我们只有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并能够在劳动中创造幸福,感受生活的美好,未来我们才能够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与生活。
【解析】任务一:本题考查说明文写作。
审题立意:审题可知,本题要求学生选择一项最擅长的生活技能,可以是做家务,可以是做饭,可以是手工制作,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操作步骤。写作时,要求学生语言要简明,注意说明顺序,适当使用表明顺序的词语。
选材构思:写作时,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项生活技能。如炒菜、做饭、做手工、做家务等。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表明顺序的提示词有“首先、其次、接着、最后”或“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用词要准确。拟写时,首先应说明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然后按先后顺序进行介绍。最后可有一句总结性的句子,与首句相呼应。
示例:我最擅长的是种花。第一步要准备好盆和土。为了使植物更好地生长,我会在土壤里添加一些缓释肥,并在盆里挖一个小小的坑。第二步是移植,要先用手指轻轻地分离植物的根系,再放入挖好的坑中,填上土壤,适当压实。最后一步是浇定根水,这一步一定要将水浇透,然后将植物放在阴凉通风处,等植物适应后再移到有阳光处。
任务二:本题考查情景对话。首先要有称呼,其次注意结合所给的材料,还要围绕主题谈劳动教育的目的及必要性。最后注意语言要得体。
示例:爸爸妈妈,你们好,学校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不仅是要让我们学会劳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你们可能会担心劳动影响我的学习成绩,恰恰相反,劳动不仅不耽误学习,还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只有切实经历劳动,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有所收获,才能磨炼意志,懂得劳动的意义总之,我们要弘扬劳动精神,长大后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8.以“追”为话题写作。
任务一:追溯地方文化,我们感受人杰地灵;追忆前人,我们汲取先人智慧;追寻当下,我们探知社会温情……追,让我们收获良多。既有前人引路,我们必当踔厉奋发,勇敢追梦,不留遗憾。回忆初中三年的校园生活,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讲述你“追”的经历。
任务二:有人认为,“追”即不断前行,努力争取,只有“追”才能攀上人生的顶峰,我们应当不断“追”;也有人认为,有时我们可以不追,停下或放慢脚步,或许人生别有洞天。对此,你怎么看?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600字。(3)不要套写、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结合字形推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联系常见成语
以彰其咎
迁移课内字词
咸怀怨叹
根据语境推断
事无不济
甲
乙
王三姑娘绝食“殉夫”,其父王玉辉认为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因而赞同、称好。
甲
乙
“恼火”表现了简·爱的内心冲突,尽管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她无法接受成为第三者,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甲
乙
王三姑娘是一个柔顺、守旧的女性形象。她恪守封建礼教,对夫家忠诚不二,即使面临丈夫的去世也坚守贞节。
甲
乙
简·爱不屈服于现实的坎坷人生,表达出女性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
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部分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部分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6,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96,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5页。
63,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63,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