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区域性规模化统一生物检测(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区域性规模化统一生物检测(解析版),共21页。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小的层次,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揭示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统一性
B. 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丝分裂
C. 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它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D. 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内的色素积累
【答案】D
【分析】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详解】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错误;
B、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原核生物主要进行二分裂,B错误;
C、支原体没有细胞壁,C错误;
D、细胞衰老时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内的色素积累,D正确。
故选D。
2. 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绿藻,细胞长2~5厘米,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下列有关伞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伞藻和黑藻都存在核糖体,且它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B. 伞藻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C. 伞藻的嫁接实验可充分说明其“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
D. 伞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分析】伞藻属于植物,其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大液泡等。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伞帽形状的发育不受嫁接部分的影响,嫁接部分无细胞核,不含遗传物质。
【详解】A、伞藻和黑藻都是真核生物有核糖体和细胞核,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的核仁有关,A正确;
B、伞藻细胞是植物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B正确;
C、伞藻的嫁接实验只能说明其“帽”的形状与假根有关,但不能充分说明伞帽的形状由细胞核控制,C错误;
D、伞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3. 囊性纤维化发生的一种主要原因是,患者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肺泡细胞
B. 细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 载体蛋白每次转运氯离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 囊性纤维化可能与人体细胞内肽链的折叠错误有关
【答案】B
【分析】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以此来控制性状。
二、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肺泡细胞,A正确;
B、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和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正确;
D、由题干可知囊性纤维化是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这可能与载体蛋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时肽链的折叠错误有关,D正确。
故选B。
4. 酶和ATP都是细胞代谢所需要的物质,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酶能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能催化化学反应
B. 可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反应,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 腺嘌呤可以存在于DNA、RNA、ATP和某些酶分子中
D. 活细胞内酶的合成不需要ATP供能,ATP的水解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C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RNA,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腺嘌呤、3分子磷酸基组成;植物细胞中ATP可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动物细胞中ATP可来自细胞呼吸。
【详解】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
B、因为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不可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反应,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ATP分子中的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的,少数的酶是RNA,DNA、RNA的碱基都有腺嘌呤,C正确;
D、活细胞内酶的合成需要ATP供能,ATP的水解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C。
5.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P段染色体组数是GH段的两倍
B. BC段和FG段染色体复制使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C. DE段的形成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D.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在CD段和GH段
【答案】A
【分析】曲线图分析: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c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其中LM表示受精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M点之后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A、OP段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有4个染色体组,GH段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BC段和FG段染色体复制使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不变,B错误;
C、DE段的形成原因是有丝分裂末期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核DNA均分给了两个子细胞,C错误;
D、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中的GH段,D错误。
故选A。
6. 机体心血管活动和血压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血压是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血压突然升高,机体会发生减压反射(如图)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人体内,兴奋只能从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而不能反过来
B. 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血管和心脏的交感神经的活动增强
C.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D. 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物质代谢加快
【答案】B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对机体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可双向传导,在人体内(反射弧中),兴奋只能从感受器向效应器单向传导,A正确;
B、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血管和心脏的交感神经的活动减弱,B错误;
C、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正确;
D、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除了血压升高,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物质代谢加快,心跳、呼吸加快,D正确。
故选B。
7. 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兴起,运动不但能强健肌肉和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让大脑在运动后处于最佳状态。下列与运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时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2,但不会引起内环境pH大幅降低
B. 运动加快了葡萄糖的消耗,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以维持血糖平衡
C. 运动出汗大量失水导致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D. 运动时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减少产热
【答案】C
【分析】一、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二、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主要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产生CO2,A错误;
B、运动加快了葡萄糖的消耗,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以升高血糖,维持血糖平衡,B错误;
C、运动出汗大量失水导致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C正确;
D、运动时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是人体部分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BAFF和BAFF-R分别为细胞X激活因子及其受体,IL-17是一种细胞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X、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抗原,都是抗原呈递细胞
B. IL-17和溶菌酶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C. 同一抗原再次侵入时,细胞Y的细胞周期会缩短
D. 人体内BAFF过量可能会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等过敏反应
【答案】A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细胞X(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抗原,都为抗原呈递细胞,A正确;
B、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和其他细胞分泌,B错误;
C、细胞Y为浆细胞,无细胞周期,C错误;
D、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A。
9. 1859年,一位来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放生了24只野兔,一个世纪后,这些野兔的后代超过6亿只,破坏了当地的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野兔进入澳大利亚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类似“J”形
B.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野兔时,被标记的个体更易被捕食,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C. 人们引入野兔的“天敌”——粘液瘤病毒,它和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D. 后来人们又引入了狐狸,狐狸客观上对野兔种群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答案】C
【分析】“ J ” 形曲线:是指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 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 S” 形曲线:是指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 由于资源和空间等的限制,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种内斗争加剧,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 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有时会在最大容纳量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野兔进入澳大利亚一段时间内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类似“J”形,A正确;
B、使用标记重捕法时,计算公式:估算值=(初捕数×重捕数)÷重捕标记数,所以由于方法不当造成被标记的个体更易被捕食,数量减少,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
C、粘液瘤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C错误;
D、狐狸吃掉的大多数是野兔种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弱的个体,有利于野兔种群发展,D正确。
故选C。
10. 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污水的轻度污染后,可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样品1、样品2、样品3分别取自丙、乙、丁三处
B. 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增多
C. 河流中的细菌可以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消费者和生产者
D. 图中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B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亦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的传递,某些污染物,如放射性化学物质和合成农药等,在生物体内逐步浓集增大的趋势,随着营养级的不断提高,有害污染物的浓集程度也越高。
【详解】A、样品2中单位体积细菌数目较多,铵根等无机盐离子浓度较大,说明离污水较近;样品1中单位体积细菌数目次于样品2,藻类植物数量较大,说明离污水较远;样品3溶解氧浓度较多,藻类植物较样品2多,但少于样品1,因此,样品1、样品2、样品3三种水样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丙、乙、丁,A正确;
B、样品1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N和P浓度增加,B错误;
C、河流中的细菌可以分解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也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是消费者,也可以是自养型生物是生产者,C正确;
D、该河流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进行净化作用,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B。
11. 已知布偶猫(2n=38)的性别决定是XY型。布偶猫的毛色黑色和巧克力色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控制;另一对等位基因R、r,其中R控制毛色为红色,r不直接控制毛色(若有基因r,基因B和b能正常表达毛色)。为研究布偶猫毛色遗传机制进行了如下表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要研究布偶猫的基因组,需要测定布偶猫20条染色体的DNA碱基序列
B.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以判断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
C. 组合甲中亲本布偶猫基因型为BBXRXr、bbXrY
D. 组合乙中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获得F2,F2中巧克力色雌性布偶猫占1/16
【答案】C
【分析】布偶猫的毛色黑色和巧克力色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控制,由杂交组合甲可知,黑色母本与巧克力色父本进行杂交,子代均为黑色,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用B表示,巧克力色为隐性性状,用b表示;由杂交组合乙可知,红色母本与巧克力色父本进行杂交,子代不同性别中毛色不同,说明毛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且杂交组合乙的子代均出现红色,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用R表示;另一对等位基因为R、r,其中R控制毛色为红色,r不直接控制毛色(若有基因r,基因B和b能正常表达毛色),即当基因R纯合时,基因B和b不能正常表达毛色,说明红−黑色的基因型为BbXRXr。
【详解】A、若要研究布偶猫的基因组,需要测定布偶猫20条染色体(18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的DNA碱基序列,A正确;
B、由杂交组合乙可知,红色母本与巧克力色父本进行杂交,子代不同性别中毛色不同,说明毛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组合甲中亲本分别为黑色雌猫(B_X-Xr)和巧克力色雄猫(bbXrY),由于F1无论雌雄均为黑色(BbX-Xr,BbXrY),雄猫中未出现红色(_ _XRY),因此组合甲中亲本布偶猫基因型为BBXrXr、bbXrY,C错误;
D、组合乙亲本雌雄布偶猫的基因型为_ _XRXR、bbXrY,已知组合乙的子代雌性个体均为红−黑色,这说明亲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RXR,组合乙雌雄布偶猫为亲本(BBXRXR、bbXrY),则F1雌雄个体基因型为BbXRXr、BbXRY,F1雌雄交配后获得的F2中巧克力色雌性布偶猫(bbXRXr)占1/4×1/4=1/16,D正确。
故选C。
12. 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可能是蓝细菌
B. X代表的是DNA聚合酶,可连接相邻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
C. 过程Ⅰ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
D. 过程Ⅱ中核糖体沿mRNA从右向左移动
【答案】B
【分析】分析图Ⅰ:图Ⅰ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X为RNA聚合酶;
分析图Ⅱ:图Ⅱ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如图过程Ⅰ是转录,过程Ⅱ是翻译,且该生物细胞呈现边转录边翻译的特点,应该为原核细胞,可能是蓝细菌,A正确;
B、X代表的是RNA聚合酶,作用为解开DNA的双螺旋(断裂氢键)和连接相邻核糖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B错误;
C、过程Ⅰ为转录,模板为DNA,产物为RNA,其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C正确;
D、过程Ⅱ为翻译,可根据核糖体上结合的多肽链长短判断翻译的方向,应该为由肽链短的一侧向肽链长的一侧移动,因此核糖体沿mRNA从右向左移动,D正确。
故选B。
13. 巴拿马地峡在大约1000万年前开始上升,大约300万年前,大洋被地峡完全分开。科学家对位于两侧大洋不同深度的鼓虾物种对进行研究,浅水物种对可以交配但后代不可育,深水物种对无法交配(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A1~B1、A2~B2…A15~B15表示地峡两侧大洋中的鼓虾物种对
A. 深水物种对之间的某段同源DNA序列的差异比浅水物种对之间的差异小
B. 地峡两侧的浅水物种对,易受海水流动影响,种群之间基因交流更频繁
C. 地峡上升过程中喷发的致癌物导致鼓虾产生突变,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上述相关信息表明鼓虾生殖隔离的形成过程与地理隔离时间的长短有关,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D
【分析】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二、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时期,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不活;活而不育。
【详解】A、浅水物种对可以交配但后代不可育,深水物种对无法交配,说明深水物种对之间的某段同源DNA序列的差异比浅水物种对之间的差异大,A错误;
B、浅水物种对可以交配但后代不可育,说明存在生殖隔离,导致鼓虾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错误;
C、决定物种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不定向的,C错误;
D、巴拿马地峡在大约1000万年前开始上升,深水物种对先出现地理隔离;大约300万年前,大洋被地峡完全分开,浅水物种对可以交配但后代不可育,深水物种对无法交配,说明地理隔离时间越长,生殖隔离现象越明显,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D。
14. 废纸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利用发酵工程可将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纸转化为新的资源——燃料乙醇,如图是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土壤中筛选①中的目的微生物时,培养基需添加牛肉膏、葡萄糖等有机物
B. 没有接种微生物的培养基上未长出菌落,则说明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
C. 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得到的葡萄糖含量判断②获得的酶液活性
D. 满足④的常见微生物为醋酸菌,应保证⑤发酵罐装置密闭而产生乙醇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②表示纤维素酶的活性鉴定,③表示纤维素发酵,④表示酒精发酵,⑤表示无氧发酵,X表示酵母菌。
【详解】A、从土壤中筛选能产生分解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时,培养基应只添加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A错误;
B、没有接种微生物的培养基上未长出菌落,则说明该培养过程中没有杂菌污染,B错误;
C、可通过分解一定量纤维素得到的葡萄糖含量判断②获得的酶液的活性,得到的葡萄糖越多,说明产生的酶活性越高,C正确;
D、满足④的常见微生物为酵母菌,应保证⑤发酵罐装置密闭而产生乙醇,D错误。
故选C。
15. 研究表明山羊乳中β-乳球蛋白是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山羊乳中β-乳球蛋白基因,再导入人乳铁蛋白基因,是提高羊乳品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是由Cas9蛋白和向导RNA构成的复合体,可利用向导RNA识别并结合特定DNA序列,引导Cas9蛋白对目标DNA进行编辑,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RISPR/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时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U-A、G-C、C-G
B. 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山羊乳中β-乳球蛋白基因时,Cas9蛋白的作用与限制酶的作用类似
C. 利用PCR技术扩增人乳铁蛋白基因时,90℃高温促进模板DNA边解旋边复制
D. 为便于人乳铁蛋白基因与载体连接,需要在引物的3'端加上限制酶切割位点
【答案】B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进行基因编辑时,向导RNA与基因中的一条链配对,基因的脱氧核苷酸链无U碱基,所以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T、U-A、G-C、C-G,A错误;
B、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山羊乳中β−乳球蛋白基因时,Cas9蛋白的作用与限制酶的作用类似,切割磷酸二酯键,B正确;
C、PCR过程中,90℃高温使DNA在变性过程中氢键断裂,双链DNA解旋为单链,C错误;
D、为便于人乳铁蛋白与载体连接,需要在引物的5′端加上限制酶切割位点,DNA聚合酶从引物3′链接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何首乌属于多年生藤本植物,其块根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如图为何首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代表细胞结构,3-磷酸丙糖(PGAL)是一种重要的三碳化合物,既参与光合作用又参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部分PGAL被磷酸转运器转入细胞质基质中生成蔗糖,何首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输到块根储存。研究发现保卫细胞中淀粉积累会导致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1)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_____,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每产生6个PGAL就会有1个PGAL离开卡尔文循环,若离开卡尔文循环的PGAL为3个,则需要_____次卡尔文循环。
(2)⑥过程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⑧过程会释放出_____(填“大量”或“少量”)能量。
(3)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去留何首乌块根对何首乌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去块根组与不去块根组的对照,其中实验组是_____;结果是不去除块根组何首乌保卫细胞(含叶绿体)气孔导度_____(填“较大”或“较小”),光合速率_____(填“较高”或“较低”),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叶绿体基质 ②. 9
(2)①. 线粒体基质 ②. 大量
(3)①. 去块根组 ②. 较大 ③. 较高 ④. 不去除块根组何首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输到块根储存,保卫细胞中无淀粉积累,气孔导度较大,CO2供应较多,使得暗反应原料充足,光合速率较高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是ATP和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是ADP、Pi和NADP+;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要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
【小问1详解】卡尔文循环即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每产生6个PGAL就会有1个PGAL离开卡尔文循环,PGAL为三碳化合物,1次卡尔文循环中,1个CO2经过固定形成2个三碳化合物(PGAL),因此若离开卡尔文循环的PGAL为3个,则产生18个PGAL,需要9次卡尔文循环。
【小问2详解】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⑧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释放出大量能量。
【小问3详解】对照实验中,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结果未知,对照组结果已知,因此不去块根组为对照组,去块根组为实验组;结果是不去除块根组何首乌保卫细胞(含叶绿体)气孔导度较大,光合速率较高,原因是不去除块根组何首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输到块根储存,保卫细胞中无淀粉积累,气孔导度较大,CO2供应较多,使得暗反应原料充足,光合速率较高;而去除块根组保卫细胞中淀粉积累,导致气孔导度下降,CO2供应减少,使得暗反应原料不足,光合速率降低。
17. 黑麦(2n=14)有矮秆(A)和高秆(a)、抗病(B)和不抗病(b)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图表示用不同方法进行的育种操作设计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①②③过程获得矮秆抗病黑麦新品种的原理是_____;C品种自交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
(2)通过_____(填写图中序号)过程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通过图中的⑥过程不一定能获得优良品种,原因是_____。
(4)图中的⑦过程常用_____处理,其作用原理是_____。
【答案】(1)①. 基因重组 ②. 1/9
(2)①④⑤
(3)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或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基因突变大多有害)
(4)①.秋水仙素 ②. 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分析】常见的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优点:简便易操作。
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优点:可以大幅度改良性状。
3、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优点:生物优良性状明显。
【小问1详解】①②③过程属于杂交育种,应用的是基因重组的原理;C品种为AaBb,自交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A_B_)中能稳定遗传的(即纯合子AABB)占1/9。
【小问2详解】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该过程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小问3详解】⑥利用射线处理获得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频率很低,且是不定向的,大多有害,所以不一定能获得矮秆抗病优良品种(AABB)。
【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新物种(AAAAbbbb)染色体加倍,该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18. 适当增加作物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种植密度过高,作物会相互遮挡诱发“荫蔽胁迫”,表现为茎秆、叶柄等伸长、开花提前等,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如图所示,荫蔽胁迫反应与光敏色素及植物激素的调控有关,光敏色素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回答下列问题:
(1)光敏色素是植物体内能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其化学本质是_____,主要吸收_____,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_____内比较丰富。
(2)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从细胞水平来看,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_____,表现出协同作用;从分子水平看,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_____,从而产生调节效应。此外,生长素和赤霉素对种子的生理作用也存在差异,如赤霉素能_____,而生长素一般不能。
(3)荫蔽胁迫下,作物的表现之一是茎秆伸长,据图可知其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蛋白质(或色素-蛋白复合体) ②. 红光和远红光 ③. 分生组织的细胞
(2)①. 促进细胞伸长 ②. 特定基因的表达 ③. 促进种子萌发(或解除种子休眠)
(3)荫蔽胁迫下,Pfr转化为Pr,Pfr减少(光敏色素更多以Pr形式存在),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作物合成更多的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茎秆伸长
【分析】一、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二、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小问1详解】光敏色素是植物体内能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细胞内比较丰富。
【小问2详解】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从细胞水平来看,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作用相同,表现出协同作用。从分子水平看,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基因表达,从而产生调节效应。此外,生长素和赤霉素对种子的生理作用也存在差异,如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或解除种子休眠),而生长素一般不能。
【小问3详解】荫蔽胁迫下,作物的表现之一是茎秆伸长,据图可知,其原因是荫蔽胁迫下,Pfr转化为Pr,Pfr减少,(光敏色素更多以Pr形式存在),对赤霉素和生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作物合成更多的赤霉素和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茎秆伸长。
19. 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洱海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洱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洱海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要研究保护动物彩鹮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_____。
A.栖息地 B.出现频率 C.天敌 D.种群密度 E.食物 F.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2)在生态修复前,生活污水等的大量排放导致洱海生态系统中磷(P)超标,往往引发_____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水中磷(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为有效降低水体中的磷(P),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答两点即可)。改善后的洱海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价值。
(3)若洱海周边农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
【答案】(1)①.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②. ACEF
(2)①.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 ②. 减少外源P的输入、定期清除底泥、种植能吸收磷(P)的水生植物等 ③. 间接
(3)
【分析】一、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组成。
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小问1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要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小问2详解】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洱海生态系统中磷(P)超标,往往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在淡水形成水华。减少外源P的输入是降低水体中的磷(P)关键措施,湖水中磷(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定期清除底泥可减少水体中的磷(P),种植能吸收磷(P)的水生植物等也都可以效降低水体中的磷(P)。改善后的洱海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地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等,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
【小问3详解】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由表中数据可知,戊占有能量最多,属于第一营养级;乙、丙能量和介于戊能量值的10%~20%,故乙和丙同属于第二营养级;同理甲属于第三营养级,丁属于第四营养级,由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所示:。
20. 紫杉醇(C47H51O14N)是一种存在于珍稀植物红豆杉内的二萜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等的治疗。植物细胞工程是生产紫杉醇的重要技术手段,图是生产紫杉醇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称为_____。过程①一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过程②为_____过程。
(2)③需要_____酶处理,欲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获得大量的紫杉醇,应将红豆杉的外植体培育到愈伤组织阶段,原因是_____。
(3)为了探明紫杉醇抗癌原理,研究人员用小鼠乳腺癌细胞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并得出如图结果。
组1:适量生理盐水+一定数量的正常纺锤体乳腺癌细胞
组2:等量紫杉醇+等量的正常纺锤体乳腺癌细胞
组3:适量生理盐水+一定数量的多极纺锤体乳腺癌细胞
组4:等量紫杉醇+等量的多极纺锤体乳腺癌细胞
注:正常纺锤体是指固定于细胞两极的纺锤体,多极纺锤体是指固定于细胞三、四个极或者更多个极的纺锤体。
请根据图信息推测紫杉醇抗癌机制是_____。
(4)传统游离紫杉醇药物的注射液采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易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科研人员制备出一种紫杉醇脂质体药物,紫杉醇药物应处于下图脂质体的_____(填“a”或“b”)位置。
【答案】(1)①. 次生代谢物 ②. 不需要 ③. 再分化
(2)①. 纤维素酶和果胶 ②. 愈伤组织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紫杉醇
(3)紫杉醇能提高肿瘤中多极纺锤体癌细胞比例,并诱导其死亡
(4)a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小问1详解】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称为次生代谢物;在诱导愈伤组织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植物组织培养经过①脱分化阶段和②再分化阶段。
【小问2详解】植物细胞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分散植物细胞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愈伤组织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红豆杉的愈伤组织能产生紫杉醇。
【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组1和组2对照说明,紫杉醇处理的乳腺癌细胞多极纺锤体增多,结合组3和组4乳腺癌细胞多极纺锤体增多,癌细胞死亡率也升高,说明紫杉醇能提高肿瘤中多极纺锤体癌细胞比例并诱导其死亡。
【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该脂质体的内部和外部都是磷脂分子亲水的头部,注射紫杉醇时需用蓖麻油和乙醇作为溶剂,说明紫杉醇难溶于水,则紫杉醇药物应处于图示脂质体的a位置,即被包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杂交组合
P
F1
♀
♂
♀
♂
甲
黑色
巧克力色
黑色
黑色
乙
红色
巧克力色
红-黑色
红色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
10.30
0.48
226.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