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单元,本练习共6页,满分100分, 下面是一些危险化学品标识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1.本练习共6页,满分100分。
    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劳动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耕田B. 生火C. 切菜D. 灌溉
    【答案】B
    【解析】
    【详解】A、耕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生火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切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氮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B. 难溶于水C. 无臭 D. 不支持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无色,描述的是颜色,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无臭,描述的是气味,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 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有关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耐高温B. 见光易分解
    C. 不易与氧气反应D. 透光性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推测其耐高温,不与氧气反应;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推测其透光性好,无法推测见光易分解;故选:B。
    4.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阿伏伽德罗B. 张青莲
    C. 拉瓦锡D. 门捷列夫
    【答案】D
    【解析】
    【详解】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门捷列夫。故选D。
    5. 下面是一些危险化学品标识图。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包装箱上应张贴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标识表示的是自燃物品,不符合题意;
    B、该标识表示的是爆炸品,不符合题意;
    C、该标识表示的是腐蚀品,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其包装箱上应张贴该标识,符合题意;
    D、该标识表示有毒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溶液B. 倾倒液体
    C. 加入粉末D. 取块状药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A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试剂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试剂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试剂.故B错误;
    C、粉末状试剂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试剂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C正确;
    D、块状试剂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试剂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D错误。
    故选C。
    7. “化学观念”是从化学视角对物质世界的总体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物质不可能再细分B. 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C. 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D. 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是可分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8. 下列与“水”有关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自来水B. 蒸馏水C. 汽水D. 雨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自来水含有水和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和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雨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 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一种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原子,即只含一种元素,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是化合物,符合题意;
    C、含有一种分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D、含有两种分子,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
    A. 空气B. 二氧化碳C. 冰水D. 铜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空气中含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即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一种分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冰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一种分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该元素的原子质量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设该元素的原子质量为x,则,解得,故该元素的原子质量是,故选:A。
    1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C.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其保质期
    D. 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因此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其保质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不显电性
    B. 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D.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显正电性,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错误;
    D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分子也不显电性,正确。
    故选D。
    14. 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刻度读数为5mL,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小于15mLB. 大于15mL
    C. 等于15mL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视线与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20mL,即液体的实际体积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刻度读数为5mL,仰视读数时,读数小于液体的实际体积,即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5mL,则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15mL,故选A。
    15.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品尝药品的味道B. 用嘴吹灭酒精灯
    C. 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D. 用100mL的量筒量取8.5mL的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绝对不可品尝药品的味道,错误;
    B、绝对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错误;
    C、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指定容器中,防止污染,正确;
    D、量筒应该选择大而接近的,用10mL的量筒量取8.5mL的水,错误。
    故选C
    16. 拉瓦锡利用汞与氧气的反应研究空气的成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 曲颈甑中汞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 装置内两处容器中汞的作用均是消耗氧气
    D. 将曲颈甑中的汞换成木炭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曲颈甑中汞的用量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例如汞的量不足,会导致氧气不能完全反应,使得实验结果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曲颈甑中汞的作用是消耗氧气,而汞槽中汞的作用是形成密封装置,故装置内两处容器中汞的作用不相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得曲颈甑中的压强变化不明显,则玻璃钟罩的液面几乎不变,因此将曲颈甑中的汞换成木炭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 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 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原子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且带的电荷与一般说的质子和电子电荷正好相反,此选项正确;
    B、该粒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但没说明电荷种类,因为反粒子与正常的质子和电子不同,此选项错误;
    C、该粒子由一个带负电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D、质子没说带的电荷种类,此选项错误。
    故选A。
    18. “冰七”(iceⅦ)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像是一个立方体的牢笼裹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冰七”
    B. “冰七”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 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
    D. “冰七”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七”一般是在深海中强压力作用下才可以形成的固态水,水分子会整齐排列成排或排成一列非常整齐有规则的冰晶,所以单个水分子不可能形成“冰七”,选项错误;
    B.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冰七中的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选项错误;
    C.冰七需要在含有大量水源和极高的压强下形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所以海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冰七”,选项正确;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冰七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同,选项错误,故选C。
    19. 化学反应是在微观粒子间进行的。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该反应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变
    C. 乙物质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乙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性质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为水,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乙物质为水,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质不改变,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装置漏气不影响实验结果
    B. 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C. 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D. 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如果装置漏气,那么外部的空气会进入装置内,补充消耗氧气所减少的体积,导致测得的氧气含量偏小,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则容器内剩余气体(包括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的体积分数之和为85%,则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应小于85%,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21%-3%=18%是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3%时不再变化,由于红磷是足量的,所以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21. 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条空气污染的危害__________。
    (2)为保护空气质量,同学们可以做到的是__________。
    (3)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基本监测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与该监测项目有关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氮C. 一氧化碳D.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1)损害人体健康(答案合理即可)
    (2)骑自行车上下学(答案合理即可)
    (3)D
    【解析】(1)空气污染会损害人体健康;
    (2)为保护空气质量,同学们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吸入颗粒物.故选:D。
    22.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_____。
    (2)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目的是__________。
    (3)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
    (4)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
    (5)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2)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到人
    (3)腐蚀标签
    (4)失火
    (5)偏小
    【解析】(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2)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目的是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到人。
    (3)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腐蚀标签。
    (4)向燃烧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造成的后果是失火。
    (5)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量不足,则红磷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燃烧停止后集气瓶内气压下降幅度偏小,导致打开止水夹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
    23.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
    (2)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图2中,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
    (4)图2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
    (5)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
    【答案】(1)离子 (2)C、D
    (3)A、E (4)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5)S2-
    【解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则①表示的是离子;
    (2)当原子(或离子)有多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是8,为相对稳定结构,故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C、D;
    (3)图2中,A、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4)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图2中A、E表示的微观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5)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时,则该粒子为硫离子,其符号为S2-。
    24. 如图所示为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__________火焰,都生成一种有__________气味的无色气体,放出热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2)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__________有关。
    【答案】(1)①. 淡蓝色 ②. 蓝紫色 ③. 刺激性 ④.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氧气的浓度
    【解析】(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放出热量;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
    (2)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可用水吸收。在该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空气和纯氧中氧气的浓度不同,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氧气的浓度有关。
    25. 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E、F是无色液体,H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物质是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2)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
    (3)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4)B物质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
    (2)分解反应
    (3)
    (4)医疗急救
    【解析】A~H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则A为高锰酸钾; H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H为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B为氧气、G为碳;E、F是无色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C为锰酸钾、D为二氧化锰、E为过氧化氢、F为水。
    (1)由分析可知,H为二氧化碳;
    (2)由分析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氧气、C为锰酸钾、D为二氧化锰,则反应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3)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D为二氧化锰、E为过氧化氢、F为水,则反应③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4)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26.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图所示是合成氨气的主要过程,分析生产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流程中氮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此方法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不同。
    (2)合成塔中的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氨分离器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
    (4)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答案】(1)沸点 (2)氮气+氢气氨气
    (3)物理变化 (4)N2、H2 (氮气、氢气)
    【解析】
    (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将空气转变为液态。液态氮的沸点为 -196℃,液态氧的沸点为 -183℃。通过升温、减压,使液态空气汽化。由于液氮的沸点更低,会先汽化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从而实现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2)根据图示可知,合成塔中的反应是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生成氨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氮气+氢气氨气;
    (3)氨分离器中只是将氢气、氮气与液态氨气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4)根据图示可知,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2、H2 (或氮气、氢气)。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文字表达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27. 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甲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该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
    (2)乙是探究二氧化锰催化作用的部分实验,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根据A和C实验现象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如果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仅凭上述实验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②. 反应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2)①.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②. 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 ③. 不变 ④. 不能 ⑤. 未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
    【解析】(1)图中实验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生成的高温的融化物直接落到集气瓶底部,会导致集气瓶受热不匀发生炸裂;
    (2)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速率,C中生成大量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A中只有过氧化氢溶液,向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后,木条不复燃,C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实验前用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过滤并将二氧化锰洗涤、干燥、再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仅凭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不能说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因为没有判断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变化。
    28.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应对A装置做出的改进是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3)若实验室采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氧气,优点是__________。
    (4)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氧气后用玻璃片__________(选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__________(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5)如果用E装置测量生成的体积,则在虚线框内还需添加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6)将收集氧气倒入装置F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的G装置与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作用类似。
    【答案】(1)酒精灯
    (2)①. 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①.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冒出 ②. 磨砂 ③. 正放
    (5)量筒
    (6)①. 密度比空气大 ②. 支持燃烧
    (7)C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装置还需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室采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氧气,C装置可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进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D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氧气后用玻璃片磨砂一面盖住集气瓶口,这样比较紧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5)如果用E装置测量生成的体积,则在虚线框内还需添加的仪器是量筒;
    (6)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F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
    (7)图乙中的G装置可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进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与图甲中的C装置作用类似。
    29. 兴趣小组对教材中的分子运动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1)实验1:如图甲所示,向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呈__________色;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如图乙)。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A中__________的现象,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A烧杯中酚酞变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Ⅰ:B烧杯中挥发出的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Ⅱ: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Ⅲ: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A烧杯中水反应的生成物使酚酞溶液变红。
    (2)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_肯定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
    【进行实验】限选化学试剂:氨气(收集在带橡胶塞的试管中)、浓氨水、蒸馏水、若干条条状酚酞试纸(用酚肽溶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待晾干后制成若干条)。
    (3)实验2:取条状酚酞试纸置于__________(请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观察到条状酚酞试纸不变色,猜想__________不成立。
    (4)实验3:将条状酚酞试纸_______(请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置于盛有氨气的带橡胶塞的试管中,观察到_____的现象,猜想Ⅲ成立。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同学对课本实验装置又进行了如下改进。
    (5)实验4:(ⅰ)向D、E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入5~6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ⅱ)在C、F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气管按图示连接好,并将F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氨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_。
    【交流讨论】
    (6)请举一个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生活事例__________。
    【答案】(1)①. 无 ②. 溶液变红色
    (2)①. Ⅰ ②. 图甲实验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3)①. 盛有氨气的带橡胶塞的试管中 ②. Ⅱ
    (4)①. 用蒸馏水湿润 ②. 条状酚酞试纸变红
    (5)①. E试管中溶液先变红,D试管中溶液后变红 ②.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6)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合理即得分)
    【解析】(1)如图甲所示,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蒸馏水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呈无色;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如图乙)。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变红色,该实验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Ⅰ肯定不成立,理由是图甲实验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3)根据题意该实验是验证猜想Ⅱ不成立(第2小题确定猜想Ⅰ肯定不成立,实验3确定猜想Ⅲ成立),即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该实验操作是把条状滤纸放入盛有氨气的试管中,立即塞紧橡胶塞,试纸不变色;
    (4)实验3的结论是猜想Ⅲ成立,即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A烧杯中水反应的生成物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因此该实验操作是将条状酚酞试纸用蒸馏水湿润置于盛有氨气的带橡胶塞的试管中,观察到条状酚酞试纸变红的现象;
    (5)在C、F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气管按图示连接好,并将F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E试管中溶液先变红,D试管中溶液后变红。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氨分子在不断运动;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6)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生活事例:走过花圃,香味物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人在远处就能闻到。

    相关试卷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2页。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2页。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