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你参加这次练习,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波义耳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D. 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A选项错误;
B、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B选项正确;
C、道尔顿提出原子论,C选项正确;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D选项正确。
故选:A。
2. 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烧杯可用于加热,但由于其表面积比较大,应放在陶土网上加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用于加热,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试管可直接用于加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蒸发皿能用于直接加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点火起航B. 箭器分离C. 月背着陆 D. 采集月壤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点火起航,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箭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月背着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采集月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民俗文娱活动形式,下列有关灯笼的灯罩材料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透光性好B. 密度小C. 透气性差 D. 不易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灯罩材料透光性好、密度小、透气性差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灯罩材料不易燃烧的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5.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家用燃料,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标为有毒物品图标;
B、图标为易爆物品图标;
C、为易燃气体图标;
D、为腐蚀品图标。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家用燃料,具有可燃性,因此天然气运输车上应张贴的标志是易燃气体图标。
故选C。
6. 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煤气可做燃料B. 玉米可用于酿酒
C. 木炭粉可用作黑火药原料D. 生铁用做炒菜锅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煤气具有可燃性,所以煤气可做燃料;A不符合题意;
B、玉米发酵酿酒,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玉米可用于酿酒与其化学性质相关;B不符合题意;
C、木炭粉可用作黑火药原料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C不符合题意;
D、生铁用做炒菜锅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导热性是物理性质。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7.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D. 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故A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正确。
故选D。
8. 为了区别酒精和蒸馏水,家杨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馏水。”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D. 解释与结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馏水”,这属于设计实验环节;故选:B
9. 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据此现象,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石蜡密度比水小B. 石蜡不易溶于水
C. 石蜡硬度较小D. 石蜡能够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故A推测正确;
B、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不易溶于水,故B推测正确;
C、能用小刀切石蜡,说明石蜡硬度较小,故C推测正确;
D、用小刀切少量石蜡放在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不能说明石蜡能够燃烧,故D推测错误;
故选:D。
10.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关键,有关实验室化学试剂取用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毒、无害的块状固体试剂可以直接用手拿取
B. 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食盐和白糖
C. 实验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
D. 没有说明试剂用量时,取用固体时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的药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块状固体可以用镊子夹取,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里,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因此,不得使用品尝味道的方式进行鉴别,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用剩余药品要放在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更不能带出实验室,也不随意丢弃,若将剩余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会造成原试剂瓶内试剂受到污染,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没有说明试剂用量时,取用固体时只需铺满试管底部即可,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蜡烛熔化变成液态石蜡
B.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C. 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火焰分三层
D. 熄灭蜡烛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蜡烛燃烧时放热,蜡烛会受热熔化变成液态石蜡,不符合题意;
B、在蜡烛燃烧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不符合题意;
D、熄灭蜡烛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C. 镁条逐渐变短D. 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条逐渐变短、放出大量的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物质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B。
13.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用于鉴别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B.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和白醋
C. 用点燃的方法鉴别酒精和水
D. 用澄清石灰水的方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A选项错误;
B、酒精和白醋的气味不相同,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酒精和白醋,B选项正确;
C、酒精具有可燃性而水不具有可燃性,用点燃的方法可以鉴别酒精和水,C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D选项正确。
故选:A。
14.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 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
【答案】C
【解析】
【详解】A、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如气球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和化学爆炸(如煤气爆炸),其中物理爆炸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化学爆炸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错误;
B、有明显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水杯破裂、电灯通电发光,它们现象明显,但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错误;
C、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C选项正确;
D、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D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某快递公司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露。现收集到有关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要远离火源;⑤剧毒,有腐蚀性,会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起始原料等。
请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______(填序号),化学性质______(填序号),用途______(填序号),保存时应注意______。
【答案】①. ①②③ ②. ④⑤ ③. ⑥ ④. 密封、远离火源
【解析】
【详解】没有通过发生化学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气味、状态、沸点、熔点、溶解性等,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①②③,通过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包括:稳定性、氧化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等,氟乙酸甲酯的化学性质:④⑤,用途:⑥,氟乙酸甲酯易燃、有毒,保存时应注意密封、远离火源。
16. 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仪器,按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仪器③的名称:___________;
(2)盛放液体药品,应用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
(3)需要垫陶土网加热仪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5)量取18mL水应选用的仪器___________(填序号),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___________保持水平;若将量好的18mL水倒出来一些后仰视读数是10mL,倒出来的实际体积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8mL。
【答案】(1)锥形瓶 (2)⑤ (3)③④
(4)胶头滴管 (5)①. ①⑧ ②. 凹液面最低处 ③. 小于
【解析】(1)根据图像,仪器③是锥形瓶。
(2)盛放液体药品,应用细口瓶,故填:⑤。
(3)图中能加热的仪器是②试管、③锥形瓶、④烧杯、⑩蒸发皿,其中需要垫陶土网加热仪器的是③④。
(4)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5)利用量筒量取液体,倾倒液体至相应刻度线附近时,需改用胶头滴管定容以保证精确性。量取18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①量筒和⑧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将量好的18mL水倒出来一些后仰视读数是10mL,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则实际剩余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所以倒出来的实际体积小于8mL。
三、简答题
17. 小华同学对试管中的药品进行加热,操作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示,改正其中的2处错误操作。
【答案】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的位置(任写两点)。
【解析】
【详解】对试管中的液体药品进行加热时,为避免发生危险,应注意: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成45°角;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的位置。
18.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步骤为:①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②用手掌紧贴容器外壁;③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④移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1)请你解释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的原因___________;
(2)移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的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手掌紧贴气密性良好的容器会导致容器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压强
(2)移开手后,容器内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压强
【解析】(1)手掌的温度比空气高,用手掌紧贴容器外壁,会导致容器内气体温度升高,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装置内气压增大,部分气体从导气管流向外界,因此能看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故填:手掌紧贴气密性良好的容器会导致容器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压强。
(2)移开手后,容器内温度下降,由于容器气密性良好,则容器内气压减小,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导气管,因此能看到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故填:移开手后,容器内温度下降,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压强。
四、实验题
19. 化学变化中通常有明显现象,如有气泡产生。有气体产生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化学兴趣小组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气体产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假设】
(1)猜想1:一定是化学变化;猜想2:_________;
【实验探究】
(2)完成填空:
【实验结论】
(3)猜想________(填“一”或“二”)正确;
【实验拓展】
(4)实验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1)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①. 水雾##水珠 ②. 物理 ③. 变浑浊 ④. 化学
(3)二
(4)使水蒸气液化,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1)有气体产生的变化,猜想1为一定是化学变化,猜想2应为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实验一:水沸腾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片会凝结成液态水,因此现象是玻璃片上有水雾(或水珠),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实验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新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填:水雾(或水珠);物理;变浑浊;化学。
(3)对比两个实验可知,水沸腾有气体产生但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因此猜想二正确。
(4)水蒸气无法直接观察到,实验一中玻璃片的作用是使水蒸气液化,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0.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蜡烛燃烧”进行探究。
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二氧化碳;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水。
(1)除了上述猜想,你认为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__________;
【活动1】探究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2)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有___________;
【活动2】探究蜡烛燃烧后密闭容器内是否有氧气剩余
为了进一步探究“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是否还剩余氧气”,兴趣小组又利用图一所示实验装置展开探究。图二是集气瓶内氧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查阅资料:白磷是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生石灰的化学名称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步骤1:点燃蜡烛后伸入集气瓶,立即塞紧橡皮塞,观察到蜡烛在瓶内燃烧。
步骤2:待蜡烛自动熄灭,装置冷却后,在时,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
(3)兴趣小组在观察到图一中出现___________现象,定性证明了蜡烛熄灭后仍有氧气剩余;
(4)图二中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请你评价她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
【活动3】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
【提出问题】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林认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降低导致;
小安认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6)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一氧化碳
(2)二氧化碳##CO2
(3)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5)①. 不正确 ②. 蜡烛熄灭后白磷能燃烧,说明容器内仍有氧气剩余
(6)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上升
【解析】(1)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则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因此蜡烛燃烧产物可能有二氧化碳、水,还可能有一氧化碳。
(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3)燃烧需要氧气,氧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兴趣小组在观察到图一中出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现象,定性证明了蜡烛熄灭后仍有氧气剩余。
(4)燃烧需要氧气,图二中0﹣t1时间内,曲线下降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
(5)小敏的观点不正确,蜡烛熄灭后白磷能燃烧,说明器内仍有氧气剩余。
(6)由实验及结果可知,蜡烛熄灭后相对湿度(水蒸气含量)增大、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一氧化碳含量增大,根据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而二氧化碳和水能灭火,说明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上升。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一:水的沸腾
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玻璃片上有_________。
水沸腾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_________变化。
实验二: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颗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了新物质,属于_________变化。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中考模拟(四)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中考模拟四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中考模拟四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