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巢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庐巢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析铅球运动的距离,可以把铅球视为为质点
B. 分析竞技体操男子双杠运动,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
C. 分析跳台跳水运动的技术动作,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
D. 分析竞技体操吊环运动,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
【答案】A
【解析】A.分析铅球运动的距离,铅球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铅球视为为质点,故A正确;
B.分析竞技体操男子双杠运动,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故B错误;
C.分析跳台跳水运动的技术动作,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故C错误;
D.分析竞技体操吊环运动,运动员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不计,不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故D错误。
故选A。
2. 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0分钟,5.4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
B. 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 5.4公里表示此次行程的位移大小
D. 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D
【解析】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可以忽略,故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故A错误;
B.图中显示的“10分钟”是指从所在位置到达目的地所需时间,故B错误;
C.5.4公里表示轨迹的长度,此次行程的路程大小,故C错误;
D.5.4公里是路程,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但不能求出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3. 如图所示是研究汽车速度变化时所画出的示意图,汽车的初速度为,末速度为,速度的变化量为,加速度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汽车的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C. 图甲中汽车做加速运动,其a与方向相同
D. 图乙中汽车做减速运动,其a与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A.汽车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比如汽车以很大的速度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
B.汽车的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得越快,但速度变化量不一定越大,故B错误;
C.图甲中汽车做加速运动,其a与方向相同,故C正确;
D.图甲中汽车做减速运动,其a与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4. 某场篮球比赛中,篮球以9m/s的速度飞来,碰到运动员的手后又以6m/s的速度反向弹回,篮球与运动员的接触时间为0.3s,则篮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设反向弹回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定义式有
故排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50m/s2。
故选D。
5. 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是v和3v,经过AB段的时间是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AB中间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v
B. 经过AB中间位置时的速度等于2v
C. 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
D. 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
【答案】C
【解析】AB.经过中间位置的速度是
AB错误;
CD.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即为,故前时间通过的位移
后时间通过的位移
即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C正确,D错误。
故选C。
6.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个4秒内的位移为x1=24m,第二个4秒内的位移为x2=64m,则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
A. 0m/s 2m/s2B. 2m/s 3m/s2
C. 1m/s 2.5 m/s2D. 3m/s 3.5 m/s2
【答案】C
【解析】由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4s,x1=24m,x2=64m;根据推论△x=aT2得,x2-x1=aT2,得:;又x1=v0T+aT2,即24=v0×4+×2.5×42;解得:v0=1m/s,故选C.
【点睛】本题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的加速度,也可以运用运动学的位移公式分别对两段位移进行列式,得到关于加速度和初速度的两个方程,再解方程组.
7. 已知a、b、c三个物体在时间内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则在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平均速度最大,b、c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B. a、b、c三个物体的平均速率相等
C. a的平均速率最大,b的平均速率小于c的平均速率
D. a的平均速率最大,b、c的平均速率相等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三个物体在10s内的位移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错误;
BCD.由图可知,根据位移与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可知,a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运动;b一直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一直沿正方向加速,而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则可知在10s内a通过的路程最大,而bc通过的路程相等,根据平均速率
可知a的平均速率最大,bc相同,故D正确,BC错误。
故选D。
8. 某汽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开始刹车时初速度大小为8m/s,第2s内的位移为5m,则该车( )
A. 第2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m/s
B. 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
C. 第2s内与第3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6∶4
D. 刹车后5s内位移大小为15m
【答案】B
【解析】A.第2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A错误;
B.第2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第1.5s的瞬时速度,设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a,则有
故B正确;
D.刹车时间为
刹车后5s内,车已经停止,所以5s内的位移等于4s内的位移,则有
故D错误;
C.根据逆向思维可知,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位移之比为
所以第2s内与第3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5:3,故C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每题5分,答对但不全得3分,答错不得分)
9. 如图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图像,乙图为某质点的图像,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2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
B. 2~3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
C. 3~5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运动,乙图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D. 0~5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乙图质点的位移是90m
【答案】AC
【解析】A.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2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0~2s内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2~3s内甲图质点静止不动,根据图像可知2~3s内乙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3~5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运动;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3~5s内乙图质点做匀减速运动,故C正确;
D.根据图像可知0~5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根据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5s内乙图质点的位移为
故D错误。
故选AC。
10. 在看了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的精彩比赛后,擅长100米短跑的小诚同学非常激动,训练更加刻苦.他的某次100米训练中,假设前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第内的位移是,第内的位移是,则在前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大小为
B. 第初至第末的位移大小为
C. 后内的位移大小为
D. 第初的速度比第末的速度小
【答案】ACD
【解析】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
解得
故A正确;
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
解得第4s内的位移为
所以第初至第末的位移大小为
故B错误;
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
解得
所以后内的位移大小为
故C正确;
D.该运动员前6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第初的速度比第末的速度小
故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共58分)
11. 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1 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01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0.005 s,遮光板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0.200 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_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答案】1 2 5
【解析】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
滑块加速度为
12. 如图,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上,从O点开始记录几个计数点,依次编为1、2、3、4、5、6,这些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测得,,,,,。
(1)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________;
A.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 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 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2)与小车相连的是纸带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
(3)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________;
(4)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小车加速度大小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A (2)左 (3) (4) (5)
【解析】
【小问1解析】
在实验开始时,由于实验过程非常短暂,所以需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打出的点非常少,对实验不利。
故选A。
【小问2解析】
与小车相连一端,是最开始打点的,速度较慢,点间的间距较小,所以应和左端相连。
【小问3解析】
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则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小问4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
【小问5解析】
根据题意,由逐差法有
解得
13. 在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的速度为15m/s。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求:
(1)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
(2)刹车后8s内汽车的位移。
【答案】(1)6m/s;(2)37.5m
【解析】(1)刹车后末的速度为:
解得
(2)汽车刹车减速为零,视为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则汽车刹车后停止运动,刹车后内的位移等于内的位移,为
14.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路边每隔15m有一棵树,如图所示,汽车通过A、B两相邻树用了3s,通过B、C两相邻的树用了2s,求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通过树B时的速度大小。
【答案】1 m/s2,6.5 m/s
【解析】设汽车经过树A时的速度为vA,加速度为a。对AB段运动,由位移公式
s=v0t+at2
有
15m=vA×3s+a×(3s)2
同理,对AC段运动,有
30 m=vA×5s+a×(5s)2
两式联立解得
vA=3.5 m/s
a=1m/s2
再由速度公式
vt=v0+at
解得
vB=3.5m/s+1×3 m/s=6.5m/s
15. 甲、乙两辆相同的汽车(均可视为质点)同向行驶在平行的车道上,初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前后相距,甲车做的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初速度,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求:
(1)在两车相遇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若初始时甲车位于乙车前方15m出,其他条件不变,问乙车能否追上甲车,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何时相遇?相遇几次?
【答案】(1)23m (2)10.75s (3)能,相遇两次,3s和5s
【解析】
【小问1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的距离最大,设时间为,则有
解得
此时两车的距离为
【小问2解析】
假设两车车头平齐前,乙车已经停止运动,则有
解得
乙车停止运动的时间
表明假设成立,即经历时间10.75s两车相遇。
【小问3解析】
根据题意,假设两车车头平齐前,乙未停止,设乙追上甲的时间为,则有
解得
,
可知,时间均小于乙车的停止时间,则假设成立,乙车能追上甲车,相遇两次,分别为3s和5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庐巢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安徽省庐巢联盟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物理pdf、2024-2025安徽省庐巢联盟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物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安徽省庐巢联盟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docx、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