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考生注意:
1.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两千多年来,孔丘一直被世人尊称为孔子,这已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 是,孔丘为什么会被尊称为孔子呢?学界大概有两种见解。第一种以大名鼎鼎 的《论语正义》为代表,认为“子”本指男子,而孔丘是男性,所以就被尊称为孔子。 “子”的本意指婴儿,婴儿有男有女,“子”未必一定就指男子,所以“男子称子说” 不可能成立。第二种是近现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孔丘因道德崇高,学问伟 大,所以其弟子后学都尊称他为孔子,久而久之,成为了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 习惯。这种习惯自战国开始,延续千年。这种意见恐怕也难成立。其一,春秋时 代道德崇高、学问伟大者,远不止孔丘一人,例如孔子入室弟子颜回,虽然道德学 问都非常了不起,却不能尊称为“颜子”。根据传世文献,战国时代才尊称颜回为 “颜子”,而这是违反春秋礼制的,说明战国时代周礼已荡然无存。其二,春秋时 代华夏大国的一些普通的公卿,例如鲁国的公卿“三桓”,也被尊称为“某子”,但 他们并没有什么崇高的道德、伟大的学问。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男子说” 和“道德学问说”,都难自圆其说。
②“子”在西周时代是对部分诸侯的贬称。据上古传世文献,大体上,华夏大 国诸侯称“公”也称“侯”;诸侯称霸者则称“伯”;蛮夷戎狄诸侯,无论大小一律称 “子”;华夏小国诸侯则笼统称“子”或称“男”,其中“男”爵的地位似乎更低。春秋 初期出现了新情况,以文明之国、强大之国自居的华夏大国,将自己的公卿视作 华夏小国之君和蛮夷戎狄之君,有提高华夏大国诸侯政治地位的意思。尊称华 夏大国公卿为“子”的最早例子是《左传 · 隐公四年》中卫国君子尊称该国公卿石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借为“石子”(因为石醋选择国家大义)。后来,这就成为惯例。只要是华夏大国 的公卿,不管道德学问如何,对国家有无功劳,都可以被尊称为“某子”。孔丘虽 是商汤苗裔微子之后,但早已家道中落。其父也只是鲁国的一个乡邑大夫,而孔 丘又是他父亲的小妾所生的幼子,无权继承父亲的爵位和官职,所以孔丘的政 治、经济地位与平民百姓相差无几。按照春秋礼制,他是不够资格被尊称为“子” 的。但在鲁定公十年,情况发生了改变。这年,孔子居然以庶姓身份,直接担任 了鲁“相”,成为公卿上大夫。按照春秋礼制,孔丘既然做了华夏大国鲁国的公 卿,就可以被尊称为“孔子”了。所以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与其性别、道德学问无 关,只与他的官爵有关。
③孔丘被尊称为孔子,首先是春秋时代官本位思想的反映。孔子帐下弟子, 颜回、闵子骞、原宪三位,都坚决不肯做官。所以他们都不可以被尊称为“某子”。 但《论语》中有尊称闵子骞为“闵子”的语录(《先进篇》),根据春秋礼制和闵子骞 根本没有做官的经历,我们就可以推知,那个“闵子”应为辗转抄写刊刻之误。孔 子部分设帐弟子,后来做了华夏大国的公卿,按照春秋礼制,都应该被尊称为“某 子”,但是包括《论语》在内的传世文献,都直接称他们的表字,没有尊称他们为 “某子”,只有曾参一直被尊称为“曾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子夏、子张、子贡 等人,虽然无比崇拜孔子,但是迫于现实压力,最后客观上都背弃了老师和孔学, 转而去做了法家、兵家、纵横家的“开山祖师”,只有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继续 传经。曾子一派人认为,子夏等人不应该继续得到特别的尊敬,所以在整理文献 时,把原始记录中尊称他们为“某子”的地方,统统改为直接称呼其表字,略略有 点敬意罢了。
④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也是华夏本位思想的反映,显示了华夏文化的优越 感。当时华夏之国如东部的鲁国、齐国、卫国等,没有一个国家的实力可以与楚 国抗衡,但上述自视为大国其实只是中等国家的公卿却可以称为“某子”,而楚人 因属蛮夷戎狄,即便是国君也只能身处低位。再如南方吴国与周王国是兄弟之 国,但是因为吴国久居南蛮之地,华夏诸国一直视之为蛮夷戎狄,所以吴国也是 子爵之国。孔丘被尊称为孔子,还是华夏大国实力地位的反映。例如春秋时代 的杞国为大禹之后,自然是华夏之国,但是因为国力太弱,其国君就一直被贬称 为“杞子”。
⑤孔子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开始设帐授徒,没有官职,弟子只能尊称他为“先 生”。鲁定公十年担任鲁国公卿后,弟子则尊称他为“孔子”“夫子”“君子”“子”, 其间相距大约二十年。可是我们今天读孔子的传世语录,任何一章都尊称孔丘 为“孔子”“夫子”“君子”“子”,难道孔子设帐的前二十年中就没有留下任何语录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吗?古今整理文献有个通例,就是用人家最后的最高的职务或者死后的谥号来 称呼他。那么后人整理孔子语录时,应该是把起初尊称孔子为“先生”的语录,统 统改为尊称“子”“孔子”“夫子”或“君子”了。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最早设帐授 徒的思想家、政治家,诸子百家都比孔子晚。孔子去世,墨子才生。老子虽然比 孔子年长,但是《老子》一书并非老子一人所作,而是战国末期思想家的作品,可 能是假托老子而为名,旨在方便传世而已。孔子的语录,恐怕是继《诗》《书》《礼》 《易》《乐》《春秋》之后,最早又十分重要的文献,所以战国诸子无论是否赞成孔 子,没有不读孔子语录的,战国时代孔子语录,特别是《论语》就已经经典化。由 于孔子弟子经常简称孔子为“子”,孔子设帐弟子和墨子、孟子、庄子等等,就都不 可以单独称“子”,而只能尊称“某子”。孔子之子孔鲤、孙孔级,都是战国初期的 公卿大夫和大学问家,因为孔子的缘故,他们不仅不能被尊称为“子”,称为“孔 子”更不行,所以传世文献大多称其表字伯鱼、子思,以略表敬意。
(摘编自吴天明《孔丘为什么被尊为孔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孔丘被尊为孔子的原因莫衷一是,《论语正义》持“男子称子说”,近代大多 数学者认为是孔丘道德崇高、学问伟大。
B. 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最早的例子是卫国的石磺,其后还有鲁国的“三 桓”,其实这些被尊称为“子”的人,并没有了不起的道德学问。
C. 从庶姓身份直接担任鲁国的“相”,成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才可以被尊 为孔子,这是当时社会尊尊贵贵的礼制决定的。
D.孔丘是鲁国的公卿,却可以与大禹之后的杞国国君一样都获得“某子”的称 谓,两者得名的原因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的弟子闵子骞没有做过官,但《论语 ·先进篇》中却称他为“闵子”,很 可能是闵子骞参与了《论语》的编撰。
B.子夏、子张、子贡等人后来开宗立派,创立了法家、兵家、纵横家,所以曾子 一派整理《论语》时为了纪念他们的功绩和地位,直接称呼其表字以表 敬意。
C. 孔子设帐授徒在任鲁国公卿之前,而传世语录中没有尊称他“先生”的,可 以推测后人在整理文献时,按照惯例做了修改。
D. 诸子百家被称为“某子”的原因与把孔子简称为“子”的原因一样,都是为了 表达尊重。
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
3.根据材料观点,对图中诸侯国国君的称谓,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春秋列国形势图
A.秦侯 B. 越子 C. 楚王 D. 郑男
4.在论证和说理中,常常会引用文献和资料,结合文章第5段,请简要说明其作 用。(4分)
5.在校文学社组织的国学论坛上,请你列出一个发言提纲,简要说明先秦时期 “子”的称谓变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半支蜡烛
谢志强
那天出差,我来到一个位于边境地区的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 馆,进进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
房间内有三个床位。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着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 来。我看着电视,荧屏一闪一闪换着人物,很频繁。我略为轻松了。蓦然,荧屏 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会一下断了电,楼外的 灯光也消逝了。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叫。
我摸近写字台,拉开抽屉,捏住了空荡荡的抽屉一隅的半截蜡烛,这是我进 入这个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的秘密。
半支蜡烛,很细很圆,也很凉,它躺了不知多久,几乎被遗忘了,连服务员清 理房间时也忽视了它的存在。我捏着它。我没有火柴,捏着蜡烛,走出房门,能 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一扇窗户外边朦胧的夜色。走廊内一片混乱,开门声、脚步 声、召唤声。显然,大家都没料到断电。
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
于是,我想开门看看。迎面闪过一个身影。我问:“有没有火柴?”她说没有, 她一开口,我才知道是个女性,声音使我想到了山泉。她喊服务员,声音包含着 恐慌,我说我有蜡烛。她便朝走廊内毫无目标地喊:“谁有火柴打火机?点个 亮!”她仿佛向人间呼吁。
我继续试探着朝走廊尽头的窗口方向走,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突然降临的 黑暗。①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 火。他说:“快点快点!”一个中年男子粗犷的喉音。
我赶上前,②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像恋人美好深情的吻。 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 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我看着他们 并不陌生却又陌生的脸,我也笑了。我没急于返回房间。③这亮光属于众人,我 不能独自享用。
她说:“你倒有经验,出差还备着这玩意儿。”
我说:“我在抽屉里发现的———我可没先见之明。现在出差到哪里会没有电 灯呢? ④在城市,蜡烛已成稀罕物了。”
我持着蜡烛,缓缓地走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迎接光明的门,我十分乐意地接 受里边的旅客偶尔提出借个光的要求。他们是在寻觅断电的瞬间失却或遗落的 物件;找着了那物件,像重逢一样的欢欣,简直显出孩童的纯真。
我的心房也随着烛光一亮一亮闪动。这个旅馆这座城市不再陌生和恐 惧—--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地难免生出的感觉。
经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我到达了房间门口,又是意外,霍然灯火通明,荧屏 又出现一个彩色的世界。走廊传来惊喜的声音,接着,传来纷纷“砰砰”关闭房门 的响声,我也关上了房门。
(选自《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有删改) 6.下列对划线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 句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苗”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温 暖、抚慰与希望。
B.② 句将蜡烛与打火机的火苗点燃的瞬间比作恋人的吻,既是表明看见光亮 瞬间人们的喜悦,也表明人心在此刻的接近。
C.③ 句提到的“光属于众人”既因为“我”不是蜡烛的所有者,又因为和“我”人 性的温暖和善意,才有了分享给众人亮光的意愿。
D.④句反映出社会现实,反衬了蜡烛光中照映出的真情可贵,道出城市中人 们缺少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并提醒着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能忘记原来的 生活。
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与《百年孤独》采用全知视角不同,本文采用有限视角展开叙述,叙述旅途 中的一段经历,揭示了现代都市人群关系的冷淡隔膜。
B.开头反复渲染“陌生”的感触,从侧面反映出城市之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远,很冷漠,与结尾首尾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标题“半支蜡烛”是构成情节的线索,使情节集中、紧凑;同时作者也借此来 审视人性的变化,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D. 结尾处“砰砰”的声响和“我也关上了房门”的动作,表现了“我”对众人的不 满情绪与自己内心的失落感。
8.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突发状况,小说中的蜡烛折射出人们的心理变化。请你加 以梳理并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4分)
9.请从叙述艺术的角度谈谈本文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 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 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 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 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 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 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 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 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 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 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 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 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 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 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 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 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 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苏轼《留侯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 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非有A 生平之 B 素C 卒然D 相遇E 于草野F 之间G 而H 命以仆I 妾之役J 油然而K 不怪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介词,表被动,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的“见” 用法相同。
B. 微,略微,隐约。与《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意思 相同。
C.过,错,与《陈情表》“过蒙拔擢”的“过”意思不同。
D. 怒,“使……发怒”与《石壕吏》“吏呼一何怒”的“怒”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在秦世时,如果没有圯上老人赠书于子房,也会有其他的隐君子帮助他。
B. 楚庄王攻打郑国的时候,认为郑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就一定会得 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于是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
C.伊尹、太公,古之贤丞,伊尹曾辅佐汤建立商朝,吕尚(即太公望)是周武王 的开国大臣。
D. 张良也曾像荆柯刺秦王与聂政刺杀韩相侠累一样,在秦灭韩后,悉以家财 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4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4分)
14.苏轼认为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的原因是什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 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 这首诗作答。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 一片。
B.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
C.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 不在意。
D. 全诗以蕴藉含蓄的语言写景抒情,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 的风格。
16.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句子,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 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 超妙”。请简要分析。(6分)
语文试题 第8页(共10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劝学》中,荀子先以登高远望时的自我视角出发,而后又转换到了高处招 手时,“ ”的他人视角,共同体现出外物 之利。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古代诗文作品中,常用“啸”来表现作者傲然、潇洒等人生态度,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唐诗的繁华,既不是历史的偶然,亦非瞬息之作。唐朝之前,中国诗歌已有近 两千年的历史,至少经历了三次洗礼。《诗经》一也,它是上游,是源头,新鲜灵动, ① ,是中国诗歌初试啼声的第一个春天。《楚辞》二也,它是中国诗歌长 河由北而南的一次奔流,在楚地的广阔大地上汇集了当地新鲜的、奇崛的神话与 想象,屈原之② ,芳草美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其想象之光怪陆离,古 人所无,时人仅见。陶渊明其三也,历经两晋和南北朝的分裂、战乱,社会思潮的 混浊不清,陶渊明自中年后弃仕务农,他以“劳役”取代“心役”,③
中国诗歌的长河源远流长,奔流直下到了唐代。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空前浩 大的汇流,是时代呼唤的结果,是文学自身求变的结果,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唐 诗之美,美在词语。由于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站在诗歌艺术金字塔的 顶端,使汉语言成了独美世界的语言。“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些光大了
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们,我们理应永远铭记。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 效果。(4分)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0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文学语言,就是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鲜活美感。好的文学语言既妍媚婉转 又连绵遒润,这需要作家有一颗至臻至美的初心,在心智养护下进行整体行势、 局部打磨。
需细细品读,才能愈觉其妙。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 来?首先,① 。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 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 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 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上看是技巧和形式,② ,是巧妙融合到整篇 作品骨子里的。③ ,读者就容易被感染,最终读者与作家的真情实感发 生共鸣。迟子建《烟火漫卷》里有这样一句:“河面上星光荡漾,就像一片爽朗的 笑声。”笑,看不见,但她却用了通感语式让河水的笑声看得见。这种鲜活、灵动, 就是文学语言的高度。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几个较短的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 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
---—维特根斯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人,也会遇到在自己想 要表达某种感受时出现词穷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请你写一篇文章,谈 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0页)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三10月段考试卷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B
解析:A.正确理解了文章内容,提到的是两种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形成统一的看法,符合文章 的意思;B.错误在于“三桓”并不是被尊称为“某子”的例子;C.正确理解了文章内容,指出孔丘被 尊称为孔子是因为他成为鲁国的公卿,而非性别或道德学问;D.正确理解了文章内容,孔丘被尊 称为孔子是因为他担任了鲁国的公卿,杞国国君因国力太弱,其国君就一直被贬称为“杞子”,得 名的理由不相同;故选 B。
2.【答案】C
解析:A.错误理解了文章内容。闵子骞未做官,而《论语》中出现的“闵子”可能为误写;B.错误 在于子夏等人创立其他学派与《论语》中称呼其表字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C.正确理解了文献 整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修改;D.错误在于孔门弟子是简化称呼,而诸子百家是尊称;故选C。
3.【答案】B
解析:A.秦侯(秦为伯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可知;B.越子(越为子 爵)正确;C.楚王(楚为子爵,应称为“楚子”);D.郑男(郑是伯爵,应为郑伯);故选B。
4.【答案】作用解析:①引用文献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②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每点2分)
5.【答案】流变概括:①西周:诸侯的贬称,尤其是对蛮夷戎狄的诸侯。
②春秋:华夏大国公卿普遍被尊称。
③战国:成为对道德崇高者的尊称。(每点2分) 6.【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过度解读,文本并无反衬,也没有不忘过去生活的倾向;故选D。 7.【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表现了“我”对众人的不满情绪与自己内心的失落感”错,结合小说结尾, 可以看出“我”关上门是因为电来了,大家都回到自己的房间,关门的动作并没有表现出“我”对 众人的不满;故选D。
8.【答案】心理:①现代城市人的内心对陌生人往往有防备和警戒之心。
②当黑暗来临的时候,人们为了寻找光明能打破隔阂,消除戒备,走进彼此,相互帮助,扶持。
启示: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交流越来越少,彼此心灵上的隔膜越来越 厚。拉近心灵的距离,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截蜡烛,只要我们点燃它,照亮彼此陌生的面孔,内心也会变得温暖,亲切。 (心理2分,启示2分)
9.【答案】①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一个普通旅客的视角叙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拉近与读者 的距离。
②运用细节描写,符合社会现实情况,“找蜡烛”“点蜡烛”“分享亮光”等情节设计合情合理。
③心理描写真实,众人在断电前后的心理变化符合真实心理感受过程。
④故事发生背景真实可信,出差住旅馆突遇断电,描述中呈现时代特点,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
语文答案 第1页(共4页)
10.【答案】CGJ
解析:原句标点为: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故 选CGJ。
11.【答案】B
解析:“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是“没有”;故选 B。 12.【答案】A
解析:“其他的隐藏的君子”错误,“隐藏的君子”指“圯上老人”;故选 A。
13.【答案】(1)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方”、 “待”各1分;句意2分)。
(2)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自王”、“见”各 1分;句意2分)。
14.【答案】①项羽不能忍耐,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
②张良教汉高祖要忍耐,要保持自己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
③高祖也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是张良成全了他。(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 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 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 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 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 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 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 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就是有孟责、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 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 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 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 值得。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 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 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 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 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 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 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 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并没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 郊野之间相遇,却拿奴仆的低贱之事来让张良做,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本是秦始皇所不能惊 惧他和项羽所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语文答案 第2页(共4页)
比较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 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 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 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 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伟的,谁料到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气和 度量不相称。啊!外柔内刚,这就是张良成为张良的原因吧!
15.【答案】D
解析:“蕴藉含蓄的语言”错,应该为浅近自然的语言;故选D。 16.【答案】①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
②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
③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每点2分) 17.【答案】(1)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示例一: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示例二: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示例三: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示例四: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示例五: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注意: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得分) 18.【答案】①温柔敦厚;②天上人间;③其乐无穷
19.【答案】这些光大了汉语言文化的伟大诗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赘余,“这些”和“们”赘余,删去“们”;第二处中途易辙,“我们理应 永远铭记”,应改为“理应被我们永远铭记”。
20.【答案】①比喻,把唐诗喻成“汇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交汇碰撞的源远流长,表达了 唐诗带给人的震撼。
② 排比,在内容上从三个角度说明了唐诗成为“中国诗史上空前浩大的汇流”的原因,条理分明,增 强了语势。
21.【答案】示例:①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②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
③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22.【答案】示例:作家的一颗至臻至美的初心在心智养护下进行整体行势、局部打磨而形成的既妍媚 婉转又连绵遒润的好的文学语言。
23.三则名言都是关于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和联系。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意在说明语言只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可以不是思想情感的本 身。语言隶属于思想感情,“得意”(表情达意)需要借助语言。基于此,语言的工具属性,让语言可 以多样和丰富,可以不拘泥于某种范式,只要能明确、贴切地表情达意即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在说明语言在表情达意时具有局限性。“真意”(思想感情)有时 无法用准确精妙的语言表达。基于此,有时思想情感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有时不借助语言作为 工具,思想情感靠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默契或者相同的处境也可以表达。
语文答案 第3页(共4页)
“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此句中“我的世界”既可以指外在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 界,也可以指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世界。从积极的角度看,如果能不断地丰富语言,便能拓展“我的 世界”的边界;从消极的角度看,如果不能拓展语言的界限,那么“我的世界”也将随之受困井底。 基于此,语言和外在物质世界或者内在思想情感世界的关系应是一致的。想要找到界限或者是突 破界限,既可以用我们的脚步去探索实践(物质世界),见多识广后语言自然丰富生动;也可以拓展 我们思想情感的宽度厚度(精神世界),以匹配语言更新发展的速度;还可以从语言的角度出发,通 过阅读和实践,提升“我的世界”的境界(腹有诗书气自华)。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提炼出三则名言对待语言和思想情感这一组概念的几种基本关 系:工具性(从属关系)、局限性(模糊性)、一致性(明确性)。厘清三种基本态度和关系,有助于加 深我们对现象————“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别人和词穷时的自己的认识。
对写作任务的落实,既可以从分析现象入手,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也可以着眼于对问题的解 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通过高质量的阅读、锤炼语言以匹配深邃的思想情感;例如通过不 断地交流实践去找到属于个人思想情感的语言等。
【参考立意】
1.提升语言文字的丰富性,走出“词穷”之困 2.摆脱网络依赖,拒绝“文字失语”
3.重拾语言的魅力与力量 4.有话好好说
5.腹有诗书气自华 6.意会也需言传
语文答案 第4页(共4页)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六句相互照应,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六句相互照应,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