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语组设计了一些语文活动,请你协助完成。
    1.小语展示了形声字“情”,从心,青声。(由“忄”和“青”构成)。
    请你根据小语的展示,解释“情”的意思。
    2.下面是小语整理的关于“情”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情”字的词语。
    【答案】1.“情”表示与人的内心有关(表示人的内心活动),意思相近即可。
    2.(1)内情,实情,情况;(2)情理,常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解释字义。
    “情”字从心,表明与内心活动有关。“青”声旁,为其读音提示。所以“情”的意思是与人的内心活动相关的感情、情绪等。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及组词。
    (1)根据“情”的引申义“泛指事物的真实状况”可知,可补充“情状”,如他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情状,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这里的“情状”指的是事物的状况、情形。
    (2)根据“情”的引申义“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可知,可以补充“情分”。如看在多年的情分上,他决定帮朋友一把。这里的“情分”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常情,包含着一定的道理和情感基础。
    3.小语组在学习活动中,辑录了一副爱国对联: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有幸埋忠骨。请你确定上下联,并将这副对联写在下面。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青山有幸埋忠骨 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下联的判断,可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骨”读三声,是仄声字,故放在上联;“臣”读二声,是平声字,故放在下联。
    4.下面是小语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收集到的一组名句,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横线处补充完整。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故人具鸡黍,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④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⑥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答案】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③邀我至田家 ④断肠人在天涯 ⑤岐王宅里寻常见 ⑥乡音无改鬓毛衰 ⑦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5.下面是小语摘抄的“亲情”的段落,有几个词语需要填入文段横线处,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希望陪着残疾的孩子到北海公园去欣赏菊花:黄色的花__________,白色的花__________,紫红色的花热烈而__________,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__________。《散步》中父亲担负责任,兼顾家里老小的意愿,最终选择了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文本都从不同角度书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只要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把握感情基调,并在感知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A.淡定 高贵 深沉 烂漫B.淡雅 高洁 烂漫 深沉
    C.淡雅 高洁 深沉 烂漫D.淡定 高贵 烂漫 深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第一空:“淡定”的意思是冷静、镇定。“淡雅”的意思是清新雅致,使人感到舒服的清新色(一般多指淡色)。依据“黄色的花”可知,黄色通常给人淡雅之感,这里应使用“淡雅”;
    第二空:“高贵”指指高雅不俗、珍贵。“高洁”指纯洁无瑕。依据“白色的花”可知,这里指白色的花看起来颜色淡雅,纯洁无瑕。所以,本空应使用“高洁”;
    第三空:“深沉”的意思是幽深宁静。“烂漫”意思是颜色鲜明而美丽。依据“紫红色”可知,这里指花的颜色鲜艳夺目。所以,本空应使用“深沉”;
    第四空:“深沉”的意思是幽深宁静。“烂漫”意思是颜色鲜明而美丽。依据“秋风中正开得”可知,这里指花开的颜色鲜艳。所以,本空应使用“烂漫”。
    6.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酝酿(liàng) B.贮(chù)蓄
    (2)容易写错的词:A.憔粹 B.茏罩
    (3)容易说错的话:A.小草仿佛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春天才能听到的一种沙沙声。B.田野上几乎全都是金黄的太阳。
    【答案】(1)A.酝酿(niàng),B.贮(zhù)蓄;
    (2)A.憔粹,B.笼罩;
    (3)A.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田野上几乎是金黄的太阳。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A.酝酿:yùn niàng,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B.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2)本题考查字形。
    A.憔粹——憔悴,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B.茏罩——笼罩,像笼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句存在语义重复和语序不当的问题,“仿佛”“像”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发出春天才能听到的一种沙沙声”中语序不当,应改为“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句语义矛盾,“几乎”“全都”相矛盾,应删去其一。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批注一:首联借“青山”“绿水”“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
    8.批注二:尾联借“乡书”“归雁”写出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①客路 ②行舟
    8.思乡之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此时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诗句共描写了四个意象,即“客路”“青山”“行舟”“绿水”,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诗人漂泊在外的景象,表达出其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分析。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希望托雁捎个信,替他问候一下家里人,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乡书”指的是家书,“归雁”象征着归乡的希望与思念。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和希望家书能传达故乡的感受。在漂泊他乡时,寄托着诗人对故土和亲人深深的思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A)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B)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①!”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注】①唯在诸君:此为司马芝将老母托付给强盗之语。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0.请将“于”“以”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11.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12.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13.结合文段,说说贼人为什么没有加害司马芝?(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案】9.(1)② (2)躲避 (3)逃跑 (4)到了
    10.A.于 B.以
    11.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12.于是(司马芝)得以免遭杀害,他用鹿车推上母亲(走了)。
    13.贼人认为司马芝是孝子,杀了他显得不道义。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查阅词典可知“为”有如下含义①(动词)做,干。②(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③(介词)对,向,跟。句子“司马芝少为书生”意思是司马芝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所以“为”在这里的含义是(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故选②。
    (2)根据下文“鲁阳山遇贼”可知,当时战乱频发,贼寇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司马芝到荆州躲避战乱。由此可推断“避”的含义为“躲避”。
    (3)根据下文“芝独坐守老母”可知,当遇到贼寇时,只有司马芝一个人留下来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其他人“同行者皆弃老弱”都纷纷逃走了,由此可推断“走”的意思是逃跑。
    (4)“去后乃至”意思是(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至:到,到达;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贼至”意思是强盗来到后;至:到,到达。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查阅古汉语词典可知“于”有如下含义①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②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③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④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⑤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⑥用在动词前,无义。
    查阅古汉语词典可知“以”有如下含义①动词,用;使用。②动词,做。③动词,认为。④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⑤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⑦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⑧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⑨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⑩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⑪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⑫连词,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⑬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⑭连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⑮连词,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⑯副词,通“已”,已经。
    根据文中A处“鲁阳山遇贼”可知,“鲁阳山”为地点,意思是在鲁阳山遇到贼寇,后接的是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故选“于”,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
    根据文中B处“刃临芝”可知,“刃”为名词,意为刀,该句的意思是用刀对着司马芝,此处表示动作行为“临”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拿”“用”等。故选“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用”。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不仁义。
    “贼曰”意思是强盗们说,“曰”后是说话的具体内容,故其后断开;“此孝子也”是意思完整的判断句,其后断开;“杀之不义”与上句构成内容上的承接;
    故断为: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遂:于是;害:伤害,危害;以:介词,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中强盗们的话“此孝子也,杀之不义”可知,盗贼们听了司马芝的话“母老,唯在诸君”认为司马芝是一个孝子,杀害他是不义的行为,于是就放过了司马芝。
    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如:盗贼们认为司马芝是一个孝子,杀害孝子是不义的行为,故没有加害司马芝。
    参考译文:
    司马芝,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跑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对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只能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不仁义。”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②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④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要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⑤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⑥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14.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
    B.第②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新生生命的活力。
    C.第⑤段,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说明母亲理解儿子的难处,不想让儿子不好办,可见母亲善解人意,十分开明。
    D.第⑥段,“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说明了我和妻子走得格外小心谨慎,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15.下面是某同学对第⑥段中加点词“整个世界”的理解,请你依据选文为该同学续写理解内容。
    ①这是一个亲情洋溢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个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是一个充满温暖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对文章的主旨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请你从下面的看法中选择一个谈谈理由。
    ①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
    ②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
    ③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担当。
    ④本文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
    ⑤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我选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D
    15.①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其乐融融。 ②老一辈人舐犊情深,年轻一辈都敬老爱幼。 ③老年人明理通达,中年人勇于担当,小孩子聪明懂事。
    16.①答案示例:我选① ②理由:本文选取家庭生活中的常见小事,描写了“我”和妻子带着儿子陪同“我”母亲一起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一家人相处的和谐美好和互敬互爱,体现了中华民族珍视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并不是表达我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而是表现出“我”和妻子的责任感,以及对母亲和儿子的关爱,他们走得小心是因为背上背着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珍视这份亲情,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家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续写语句。
    根据第⑥段“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知,在这个亲情洋溢的世界里,“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一家人在阳光下走向菜花、桑树和鱼塘,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同时,这个充满温暖的世界里,母亲为了孙子改变主意走小路,体现了老年人的明理通达;“我”在面对分歧时,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展现了中年人的勇于担当;小家伙的天真话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则显示出小孩子的聪明懂事。据此填写内容。
    示例:①家人之间的爱如春风拂面,温暖而细腻。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深情,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馨。②中年人肩负着家庭的重任,既要照顾老人,又要关爱孩子。他们用坚实的臂膀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空,传承着家庭的责任与担当。③一家人在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主旨分析。开放性试题,作答时,明确选择的主旨看法。阐述理由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可以引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其对主旨看法的支撑作用。
    示例1:我选②,理由:文中“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而母亲最后又为了孙子改走小路,这一情节展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从侧面反映出晚辈对长辈的孝心难能可贵。
    示例2:我选③,理由:在散步途中遇到分歧时,“我”感到责任重大,最终做出选择,体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担当,既要照顾老人的感受,又要考虑孩子的需求。
    示例3:我选④,理由:文章开头提到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以及对初春田野生命景象的描写,与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儿子形成对比,蕴含着对生命的感慨,生命有衰老也有新生,循环不息。
    示例4:我选⑤,理由:在散步过程中面临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我”经过思考做出决定,这一情节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梅花伴我
    ①人这一生,大抵少不了伴,知己、萌宠、物什、花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于我来说,梅花是个伴。伴者,陪也。但我这个伴,是个“半路伙伴”。
    ②老家在北方农村,那里没有梅树,因而我小时候,对梅花没有什么概念。我是来到古城后,才见到真的长在地上的梅花的。大一,一个周日的早晨,经过某教学楼的花坛,目光被一抹红韵吸引了过去。但见往日光秃的枝条,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缀满了花骨朵,有的花朵微开,有的含苞待放。空气依然清冷,却多了一丝好闻的气息。我听见有同学大声嚷嚷:“快看,快看梅花开了,梅花开了”
    ③我对梅花一见钟情。梅让我见识了“三九严寒”与“花朵”共存的奇妙。大约是九八年,也是在四九天,我陪一个外地的朋友游览戏马台。空气依然清冷,远远的,闻到了一股子奇香,两人双双加快了脚步。快速地买票、进院。戏马台的院子不大,两棵相距不远的大腊梅,花开正酣。那花朵已经全部舒展开,花瓣足有五毛钱硬币大小,泛着蜡油一样的光泽,花朵的鹅黄与树干的黝黑,形成鲜明对比,既美艳又高贵。黄梅那个香呀,让两个年轻女子顾不得体面,在两棵树之间转来转去,大口大口地深呼吸,恨不得把香味全都撸下来,铺叠满身。“哎呀,有福喽”朋友喜笑颜开。我也是第一次领略到腊梅的繁花似锦。那天,我穿的是一身黑——黑色直筒裤,黑色半大毛呢大衣,手上戴着一双酒红色的羊皮手套;朋友则是长款藏蓝色毛呢大衣,浅色牛仔裤,脖颈上围了一条暗红色长围巾。不管是我的黑色还是她的藏蓝色,在腊梅黄的映衬下,要多妥帖有多妥帖——“黄梅画影”、永远定格在了我心里。
    ④我与梅一来二去地“熟”了,与梅相望古城,幸矣!没想到的是,还有更大的幸运等着我。十年前,在我搬到现在住的小区不久,我得到了一幅墨梅图。画的作者是本地一位知名书画家;画的主题,为元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曾经专门为这幅画写过一篇小文《不要人夸颜色好》,其中写道:夸与不夸,看与不看,它都在,自在地在,坦然地在,高傲地在。文字中,依稀可见当年的激动心情。我把这份幸运看作是梅缘的延续,梅花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走进我心。
    ⑤有梅相伴,苦难者不苦,孤独者不孤。遥想一千年前,是梅花,陪伴大隐士林和靖,度过几多雪雨风霜,成就了“梅妻鹤子”的千年传奇。也是梅花,让两度罢相的王安石,精神有寄托,自我能疗救,执著于自己的执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临川先生,就是一株梅啊!
    ⑥梅花,多文人啊!一朵小花能看到“我”的存在、“我”的身影;“我”就是花,花就是“我”。与其说赞扬梅花,不如说那是对文人风骨的褒扬;或曰,那就是一种自我鼓励、自我认定。人们爱梅、喜梅、惜梅,主动依附梅,向梅靠拢,以此为自己上脸,这几乎成了全民的情怀。
    ⑦梅花伴我,我亦伴梅花。我共梅花情也深。
    (选自《中国作家》,有删改)
    17.阅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第①段中我是梅花“半路伙伴”的原因。
    18.读第③段,请简要概括我对梅花“一见钟情”的原因。
    19.读第④段,说说画线句中“更大的幸运”指的是什么。
    20.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案】17.小时候,没见过梅花;上大学了,我才见到梅花(梅花才吸引了我)并一路相伴。
    18.我震撼寒冬中腊梅的盛开;我钟情于人与梅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
    19.我得到了朋友赠送的一幅墨梅图,梅花走进了我的心(我对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对梅花迎寒盛开的喜爱,对寒梅独立、自由和孤高等品格的赞美,对有着梅花一般文人风骨的赞颂。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②段“老家在北方农村,那里没有梅树,因而我小时候,对梅花没有什么概念”可知,小时候,“我”没见过梅花;根据第②段“我是来到古城后,才见到真的长在地上的梅花的。大一,一个周日的早晨,经过某教学楼的花坛,目光被一抹红韵吸引了过去。但见往日光秃的枝条,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缀满了花骨朵,有的花朵微开,有的含苞待放。空气依然清冷,却多了一丝好闻的气息”可知,上大学了,“我”才见到梅花(梅花才吸引了“我”)并一路相伴。
    由小时候的没有见过梅花,到上大学了才见到了真正的长在地上的梅花,并自此一路相伴,故说“我”是梅花“半路伙伴”。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我对梅花一见钟情。梅让我见识了‘三九严寒’与‘花朵’共存的奇妙”可知,梅花让作者见识了“三九严寒”与“花朵”共存的奇妙。在寒冷的天气中,梅花依然绽放,带来了生机与惊喜。故可概括:“我”震撼于寒冬中腊梅的盛开;
    根据第③段“那天,我穿的是一身黑——黑色直筒裤,黑色半大毛呢大衣,手上戴着一双酒红色的羊皮手套;朋友则是长款藏蓝色毛呢大衣,浅色牛仔裤,脖颈上围了一条暗红色长围巾。不管是我的黑色还是她的藏蓝色,在腊梅黄的映衬下,要多妥帖有多妥帖——‘黄梅画影’、永远定格在了我心里”可知,作者陪朋友游览戏马台时,看到两棵大腊梅花开正酣。花朵全部舒展开,花瓣泛着蜡油一样的光泽,花朵的鹅黄与树干的黝黑形成鲜明对比,既美艳又高贵。而且黄梅散发着奇香,让作者和朋友沉醉其中。作者和朋友当日的穿着在腊梅黄的映衬下十分妥帖,这一画面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故可概括:“我”钟情于人与梅融为一体的和谐之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④段“十年前,在我搬到现在住的小区不久,我得到了一幅墨梅图。画的作者是本地一位知名书画家”“我曾经专门为这幅画写过一篇小文《不要人夸颜色好》”可知,“更大的幸运”指的是作者在搬到现在住的小区不久后,得到了一幅以元人王冕的《墨梅》为主题的墨梅图。作者把这份幸运看作是梅缘的延续,梅花以这样的方式更加深入地走进了作者的心。
    故可提炼:“我”得到了朋友赠送的一幅墨梅图,梅花走进了“我”的心(“我”对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理解。
    根据第③段“我对梅花一见钟情。梅让我见识了‘三九严寒’与’花朵’共存的奇妙”可知,从作者对梅花一见钟情,与梅花相伴感到幸运,以及认为梅花美艳、高贵、散发奇香等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故表达了作者对梅花迎寒盛开的喜爱;
    根据第⑤段“遥想一千年前,是梅花,陪伴大隐士林和靖,度过几多雪雨风霜,成就了‘梅妻鹤子’的千年传奇,也是梅花,让两度罢相的王安石,精神有寄托,自我能疗救,执著于自己的执著”可知,作者提到梅花陪伴大隐士林和靖成就“梅妻鹤子”的传奇,让王安石精神有寄托,认为赞扬梅花是对文人风骨的褒扬,表达对有着梅花一般文人风骨的敬仰和赞颂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寒梅独立、自由和孤高等品格的赞美;
    根据第⑥段“一朵小花能看到‘我’的存在、‘我’的身影;‘我’就是花,花就是‘我’。与其说赞扬梅花,不如说那是对文人风骨的褒扬;或曰,那就是一种自我鼓励、自我认定”可知,作者认为人们爱梅、喜梅、惜梅,主动依附梅,是一种自我鼓励、自我认定,作者与梅花相伴,也有自我鼓励之意。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名著导读:
    《礼记学记》有言:“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应该有一颗匠心,追求至善至美;教师如同一束亮光,光亮虽然微弱,但是能够照得很远。教师职业看似平凡,但影响深远。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藤野先生》选段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
    ①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②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③“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④“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⑤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⑥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⑦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⑧“人都到哪里去了!”
    ⑨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⑩“读书!”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的藤野先生为“我”做的事。
    22.请结合选段说说藤野先生和寿镜吾两位老师对“我”的态度。
    23.选段中的寿镜吾是“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是怎么回事却不回答,结合选段说说寿镜吾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
    24.“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结合选段所在原文,简要说说哪一位老师更像一束光。
    【答案】21.①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②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解剖图。
    22.藤野先生: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指出“我”的问题。寿镜吾:最初严厉,后来好起来,对课讲究循序渐进。
    23.①答礼时很和蔼,教学中却很严厉;②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③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24.示例1:我认为藤野先生像一束光。因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希望作者将医学传到中国,在作者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对作者的影响深远,作者将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了有益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
    示例2:我认为寿镜吾先生像一束光。因为寿镜吾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和蔼,宽容、亲切,启蒙老师的关爱使作者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童趣,这段成长经历成了作者温情的回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可采用要素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结合《藤野先生》选段第⑤段中“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该事件中人物是藤野先生,事件是“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据此可概括为: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
    结合《藤野先生》选段第⑥段“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知,该事件中人物是藤野先生,事件是“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据此可概括为: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解剖图。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对比阅读。
    结合《藤野先生》选段第⑤段中“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藤野先生对“我”认真负责,为“我”一丝不苟的修改讲义;第⑥段中“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关心“我”的学习,对“我”严格要求又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地指出“我”的问题。
    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第⑥段中“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可知,寿镜吾先生起初对“我”很严厉;结合“后来却好起来了”可知,逐渐对“我”好起来了;结合“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可知,寿镜吾先生给“我”安排的课程逐渐增加。他有戒尺和罚跪的规则但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让“我们”读书;看到学生在园里时间太长会大叫让学生回去学习。总体来说,寿镜吾先生既严格又有一定的宽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表现的概括。
    从文中找出寿镜吾先生看似矛盾的事件,整理概括作答即可。
    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第①段“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可知,寿镜吾先生答礼时很和蔼;结合第④段“‘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第⑥段“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可知,先生教学中却很严厉;
    结合第⑨段“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可知,使用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虽然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常用,看似严格却又有宽容的一面,写出了先生严而不厉的形象;故寿镜吾先生实际上是可亲、可敬的。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和开放性作答。
    作答时,从人物的品质和行为以及对作者产生的影响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藤野先生,可以从其无民族偏见、认真负责修改“我”的讲义、对“我”严格要求与和蔼可亲方面去分析。这种既严格又温暖的教育方式,让鲁迅感受到了真正的师者风范,如同一束光,给予鲁迅在异国他乡学习的勇气和动力。藤野先生的教导和关怀,对鲁迅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让鲁迅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和知识的力量,激发了鲁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促使鲁迅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这种深远的影响,正如一束光,在鲁迅的人生旅程中持续发光发热,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如选择寿镜吾先生,可从其方正质朴、博学多识、严而有格、对学生成长负责,注重激发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和自觉学习的动力方面去分析。寿镜吾先生张弛有度的教育方式,如同温和的光,既给予一定的约束,又不过分压抑学生的天性。寿镜吾先生允许学生有小小的乐趣,说明他并非一个古板的老学究。他在严肃的教学之余,为学生保留了一方充满生活情趣的小天地,这就像一束温暖的光,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呵护了学生的童真。
    示例:藤野先生更像一束光。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认真负责地教导来自中国的鲁迅,为鲁迅添改讲义、指出错误等,给予鲁迅在异国他乡学习的温暖和力量,如一束光照亮了鲁迅的求学生涯,符合“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的描述。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班级决定开展“情动我心”的主题活动,请你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项,并完成该任务。
    任务一:写一段话,或分享一个感人至深场景,或分享一段动情的故事。(80字左右)
    任务二:选择一种情感,如:友情、亲情等,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答案】示例:
    任务一:窗外呼啸的寒风裹着生硬的雪粒扎进心里,刺痛,冻僵,身上的温度一点一点被寒冷噬去。只见父亲两手抱着一台取暖器来到我书桌前。他一手扶着墙,一手拿着插头努力朝下面够。稍显胖的后背,颤抖着,一寸寸向前挪,手怎么也够不着,他干脆跪下,拼命地够着前面的插座。恍惚间听到“咔”的一声,唉,他的腰闪了吧?这样冷的天,斑驳的发丝间竟裹着豆大的汗珠,而身边的取暖器散发着温情的淡黄色光芒,手渐渐暖和,而心也随之灼烧,烧出滚烫的泪……父亲,您用您的情温暖了我。
    任务二:母爱似晨曦初露时的清新,是夜晚星空下的温馨,不显山不露水,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替代的支撑。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任务一:首先明确要表达的核心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或励志等。根据主题,回忆或构思一个具体、生动的场景或简短故事。这个场景或故事应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在场景中,注重描绘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环境氛围,使画面感强,情感真挚。在故事中,注重情节转折和人物心理变化。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时刻注意字数限制,确保内容精炼且完整。在结尾处,可适当加入一两句总结性或升华情感的话语,使整段话更加感人。
    例如,以亲情为主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小镇的老街上,一位年迈的老人缓缓推着轮椅上的老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淡淡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岁月的温柔。老人不时低头与老伴轻声细语,虽然话语模糊,但那份深情却清晰可感。周围的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留下他们相依相伴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拉长。这一幕,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素的方式,讲述着爱情最动人的模样——在岁月的长河里,有你相伴,便是最好的时光。
    任务二:选择一种情感作为诗歌的主题,如选择“友情”。友情通常包含理解、支持、陪伴等元素,这些都可以作为诗歌的切入点。思考友情在你心中所引发的意象和情感。比如,友情可以像一盏灯,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可以像一杯茶,在平凡中品味出生活的甘甜;也可以像一棵树,经历风雨却更加坚韧。将构思的意象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诗句。每一句都应尽量精炼,富有画面感,能够直接触动读者的心灵。
    示例:
    友情,如那盏不灭的灯/
    在黑暗中,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
    你的笑容,如春日里的阳光/
    温暖我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我们曾一起走过风雨/
    也曾共享过无数的欢笑与泪水/
    友情,像那棵历经沧桑的树/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始终坚韧不拔/
    在你我相遇的那一刻/
    便注定了这份情谊的永恒/
    愿我们的友情,如星辰般璀璨/
    照亮彼此的生命,直到永远。
    26.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家是什么?家是《散步》中家人互相扶持的其乐融融,家是《秋天的怀念》中亲人的无限包容,家是《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外出闯荡的牵挂……家是敬老孝亲,是勤俭奉献,是风雨同舟,是睦邻友爱……家是永恒的记忆,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味。
    任务一: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请以《我家的故事》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有人说,家是装修奢华的大房子;有人说,与家人一起便是家……你心目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以《我所理解的家》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答案】略。“情”的本义
    “情”的引申义
    含“情”字的词语
    “情”的本义为感情,情绪。
    事物的本性。
    情性
    泛指事物的真实状况。
    (1)
    人的常情和事情的一般道理。
    (2)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司马芝少为书生
    查阅古汉语词典:①(动词)做,干。②(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③(介词)对,向,跟。
    (2)避乱荆州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3)同行者皆弃老弱走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4)贼至
    课内迁移(去后乃至)

    相关试卷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pdf、202409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初二上学期1pdf、202409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3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