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典之美,文学之约,现实之思,心灵之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学校诗社开展“寻古诗之美”活动。下面是小宇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答案】(1)枳花明驿墙 (2)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3)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4)闲来垂钓碧溪上 (5)湘水无情吊岂知 (6)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7)雪拥蓝关马不前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点评: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 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答案】节度有常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幅书法作品中的四字词语是:天地万物、节度有常。“天地万物”指的是宇宙间存在的一切事物。“节度有常”的意思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
    对于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方面,诗句中通过“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新旧事物的交替。旧的事物(沉舟、病树)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被新的事物(千帆、万木)所取代,这正体现了一种自然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诗人刘禹锡在经历了人生的挫折和困境后,看到这样的景象,并没有陷入悲观失望,而是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他从自然规律中汲取力量,相信即使自己目前处于困境,但新的机遇和希望也会如自然中的新事物一样不断涌现。
    选用“节度有常”这个四字词语填入点评空缺处是比较合适的。
    (二)
    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
    3.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南极潇湘 极: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
    4.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______,______?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翻译: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______。
    5.胜景在前,妙不可言。甲、乙两文都有景物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何异同。
    【答案】3.(1)至、到达 (2)茂盛
    4.(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5.同:变化万千。洞庭湖上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千变万化;琅琊山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异:洞庭湖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水势浩大,宽广无边,具有壮阔宏大、气势磅礴的特点;琅琊山春夏野花盛开,树木茂盛,秋季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具有清幽秀美的特点。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1)句意:南面直到潇水、湘江。极:至、到达;
    (2)句意: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成一片浓荫。秀:茂盛。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览(看,观赏),异(不同)”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归(聚拢),岩穴(山谷),暝(昏暗)”要理解正确。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可知,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是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景,表现了洞庭湖水的阔大壮观;
    结合【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可知,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这是从时间的角度,描写了琅琊山的早晚、四时之景;
    综上分析可知,两文都描写了景物变化万千的特点:洞庭湖上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千变万化;琅琊山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两文的景物描写的不同点在于:洞庭湖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水势浩大,宽广无边,具有壮阔宏大、气势磅礴的特点;琅琊山春夏野花盛开,树木茂盛,秋季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具有清幽秀美的特点。
    参考译文:
    【甲】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乙】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①,可偃②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③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①箕踞:一种坐的姿势。随意伸开两腿,形状像簸箕。②偃:仰卧。③瀹茗:烹茶。
    6.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
    以 人 之 逸 待 水 之 劳 取 九 天 银 河 置 几 席 间 作 玩
    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答案】6.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7.这个句子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游人在亭中的感受,突出了瀑布的声势浩大和飞泉亭的位置绝佳,表达出作者对瀑布及飞泉亭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分析,句子省略了主语,“以人之逸”是状语,故在“逸”后断句;“待水之劳”是动宾短语,故在“劳”后断句;“取九天银河”是动宾短语,故在“河”后断句;再结合句意“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可断句为: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结合“闭窗瀑闻,开窗瀑至”分析,句子的意思是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闭窗瀑闻”主要运用了听觉描写,通过关闭窗户只能听到瀑布的声音这一描写,让人在脑海中想象出瀑布的存在,却不见其形,给人一种神秘感和期待感。此时,读者是通过耳朵这一感官来感受瀑布的存在。“开窗瀑至”则转为视觉描写,打开窗户,瀑布就映入眼帘,从听到到看到,这种感官的转换十分巧妙。它生动地表现出瀑布的突然呈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就像一幅画卷突然在眼前展开一样,从声音的无形到瀑布的有形,增强了描写的层次感和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飞泉亭这个独特的观瀑之处的奇妙之处。这两句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游人在飞泉亭的感受,“闭窗瀑闻”写出了瀑布的声势浩大,关上窗户还能听见瀑布的声响;“开窗瀑至”写出了飞泉亭是一个观赏瀑布的绝佳位置;表达了作者对瀑布与飞泉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打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取来放在桌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二、文学之约(27分)
    (一)
    学校开展“传承文化·艺术人生”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8.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传”的词条,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9.请根据语境,在乙文画横线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写恰当的内容。
    10.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结合自身身份简要说说你将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答案】8.chuán 传播
    9.示例:连缀成一条艺术生命的不老长河
    10.示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和参加相关的教育活动,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内涵。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义。
    传录(chuán lù):转抄,传抄。根据语境“相传在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可知,这里指山西民歌被传播;“传”应是动词,传播的意思,根据“传”的词条,应选择“chuán”读音,应选择“传播”的释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
    前文提到郭兰英女士演唱的多首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永恒的记忆,并且将这些歌曲比作编年体的画卷。我们需要延续这个比喻,补充出画卷的特点相关的内容。考虑郭兰英的歌曲与时代的联系,她的歌曲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情感等。所以可以把她的歌曲比作编年体画卷中的“星空”或者“高山”等。
    例如:“汇聚成一部民族精神的厚重典籍”或者“编织成一片华夏文化的璀璨星空”。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看法。首先要理解中华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传统艺术(如材料中的山西民歌)、传统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传统习俗(春节、端午节等节日习俗)、传统文学(诗词歌赋等)以及传统技艺(剪纸、刺绣等)等诸多方面。在本题中,由于提到了山西民歌和郭兰英女士,所以可以从传统艺术这个角度展开,同时也可以联系到其他相关的文化内容,可从知识学习、校园活动、社交传播、创新发展等角度来谈看法。
    例如: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应该通过学习古诗词,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古人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文学。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社团活动等,组织文化展览,展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朋友间分享自己所学到的中华文化知识,像讲述一个传统民间故事等,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传承中华文化,例如制作关于山西民歌的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或者用现代音乐的形式对传统民歌进行改编创作,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
    11.班级开展“赏读经典·润泽心灵”主题活动。请参与并完成小题。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节选
    田亩已荒芜了—
    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
    与枯死的野草,与杂在野草里的腐烂了的禾根:
    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
    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
    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
    ——《旷野》节选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刈草的孩子》节选
    (1)艾青的诗歌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请你结合上面任一首诗对这一特点作简要赏析。
    (2)“忧郁”渗透了艾青的灵魂,是构成他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有人说他这种“忧郁”有点消极。你如何看待这种“忧郁”?请简要回答。
    【答案】(1)艾青的《当黎明穿上了白衣》中,通过细腻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黎明时的田野景象。诗中“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等描绘,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晨景图 展现在读者眼前,仿佛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2)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艾青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艾青的诗歌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鲜明的色彩描写,把自然景观描绘得如同一幅画。诗句“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通过颜色和场景的层次感,把田野黎明时的景象细致地展现出来,仿佛读者能亲身感受到画面中的宁静与美好。这种文字与画面结合的效果,使读者不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心有所感,更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具体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艾青诗歌特点。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收录了艾青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题考查名著作者与作品内容的理解。至七十年代末的作品,包含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火把》《向太阳》等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忧郁”既是艾青诗歌的灵魂,也是我们解读艾青诗歌的关键词。忧郁情结,渗透在艾青的诗歌中,构成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个性因素。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忧郁是人民的忧郁,他的悲哀就是人民的悲哀,诗人灵魂深处涌出的歌唱就是人民心里的声音。”结合他的诗作《我爱这土地》《光的赞歌》《北方》等,可以看出艾青的“忧郁”,并非一己的悲苦与感伤,对于一个忠实于现实同时有对祖国、对人民怀着一腔挚爱的诗人来说,他的“忧郁”乃是民族的哀感、时代的愤懑。
    (三)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不赖床
    徐徐
    ①我家楼下有个早餐店,卖稀饭、辣糊汤、豆浆、卤鸡蛋、馒头、包子、锅贴饺等,品种很丰富。
    ②早餐店的店主是位中年大姐。我常在她那吃,时间久了,也就跟大姐熟悉了。她告诉我,她每天凌晨2点半,就要骑着电瓶车出门往店里赶,3点开始干活——揉面,包饺子,蒸包子,打豆浆,熬稀饭,煮辣糊汤,6点准时开门营业。7点,她的婆婆坐公交车过来,帮忙招呼客人,收拾碗筷。
    ③年底,我所在的城市下了第一场雪,气温骤降,夜里室外温度都在零下。天一冷,人就喜欢赖着床不起,我问她:“这么冷的天,您还能起得那么早,不想赖床吗?”
    ④她说:“想啊,睡在被窝里多舒服,但不能啊,我女儿正在读高中,马上就要高考了,得为她准备上大学的费用,早餐店是我们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⑤给我们单位做保洁的钟点工,也是一位中年大姐。我每天早上去单位都较早,一般是7点半,见到她时,她已基本上把卫生搞好了。有次我夸她工作积极,来得很早,她却说,这已经是她当天干的第三份保洁工作了,前两个分别在两小时和一小时前干完了。也就是说,她每天5点半之前就开始工作了,如此算来,她该要起多早才行啊,即便天气再冷,也是不可能赖床的。
    ⑥我以前所在的报社自办发行,聘用的投递员基本上都是女性,她们每天都要在7点前将报纸投递到所负责区域内的报箱内,早早地起来是必须的,冬天再冷、风雪再大也都是如此,根本没有机会贪睡和赖床。
    ⑦这让我想起了我母亲,我出生在乡下,儿时记忆中的每年冬天都特别冷,除了被窝里不冷外,哪儿哪儿都冷。30多年前乡下的房子,又高又大,夏天倒是凉快,但一到冬天就冷,屋大聚不了暖,又没有空调和取暖设备,再冷也只能硬扛着。
    ⑧早上起床就成了一件特别痛苦的事——被窝里和被窝外的温差太大了,哪有人愿意早起呢,村里有些懒汉赖着床不起,一觉能睡到太阳落山,暖和的被窝,在冬天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⑨可我从未见过母亲赖床,冬天天还未亮,一般5点多,她就会起来煮早饭。她先要摸黑到河边挑水,用冷河水洗锅,我家在圩区,烧火的柴特别少,冬天都要去山里买,一担柴要好几块钱,所以母亲舍不得烧热水洗锅。
    ⑩河里的水是彻骨的冷啊,但母亲似乎不怕冷,天天早上用冷水洗锅,洗后才开始做饭。我常常是在粥香中醒来的,但也不会立即起床,总想着在床上多赖会儿,等太阳出来,阳光照到床头才会起来,有了阳光,感觉就没那么冷了。
    ⑪母亲早起,我起床后才能吃到热乎的饭菜,然后背起书包去上学。多亏了她。
    ⑫其实不只是我们的母亲,冬天,村里家家户户最先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她们起来后做饭,洗涮,喂牲口,忙得团团转。
    ⑬我想,天下的母亲们,之所以大多与赖床无缘,不是因为她们不爱赖床、不想躺在舒服热乎的被窝里,而是因为爱家,心里有了责任和担当。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6期,有删改)
    文章《母亲不赖床》讲述了母亲们早起忙碌的故事。请参与“关注细节·感恩母亲”的品读活动。
    (1)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请阅读全文,简要分析。
    (2)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早起的背后是责任,家庭的温暖来自担当”,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赏析性文字。
    【答案】(1)表明“我”对母亲不赖床的看法,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卒章显志,深化文章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母亲们为家庭无私奉献的赞美。
    (2)示例:早起的背后是责任,家庭的温暖来自担当。冬天再冷、风雪再大,母亲们都早起不赖床。凌晨2点半骑电瓶车赶往店里操持,担起养家供女儿读书的重担,是早餐店母亲的担当;5点半之前开始忙碌,7点半已经做好当天的第三份保洁工作,是钟点工母亲的担当;早早到报社拿到报纸,7点前将报纸投递到所负责区域的报箱,是投递员母亲的担当;5点多起来挑水,洗涮,煮饭,喂牲口,为了家人忙得团团转,是“我”母亲的担当。天下的母亲们,用爱的细节筑起家的温暖,用责任担当撑起“母亲”这一最美的称谓!
    【解析】
    (1)本题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第⑬段“我想,天下的母亲们,之所以大多与赖床无缘,不是因为她们不爱赖床、不想躺在舒服热乎的被窝里,而是因为爱家,心里有了责任和担当”分析,从内容上看,本句表明了“我”对母亲不赖床的看法,母亲们不赖床,是因为爱家,是因为她们心里有着责任与担当,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们爱家人,为家庭无私奉献的赞美;深化了文章主旨;
    从结构上看,本段是结尾段,起到了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的作用,且句中的“母亲”“不爱赖床”等词句照应了文章标题“母亲不赖床”。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拓展运用。
    结合第②段“她告诉我,她每天凌晨2点半,就要骑着电瓶车出门往店里赶,3点开始干活——揉面,包饺子,蒸包子,打豆浆,熬稀饭,煮辣糊汤,6点准时开门营业”,第④段“她说:‘想啊,睡在被窝里多舒服,但不能啊,我女儿正在读高中,马上就要高考了,得为她准备上大学的费用,早餐店是我们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可知,凌晨2点半骑电瓶车赶往店里操持干活,担起养家供女儿读书的重担,是早餐店母亲的担当;
    结合第⑤段“给我们单位做保洁的钟点工,也是一位中年大姐。我每天早上去单位都较早,一般是7点半,见到她时,她已基本上把卫生搞好了。有次我夸她工作积极,来得很早,她却说,这已经是她当天干的第三份保洁工作了,前两个分别在两小时和一小时前干完了。也就是说,她每天5点半之前就开始工作了”可知,5点半之前开始忙碌,7点半已经做好当天的第三份保洁工作,是钟点工母亲的责任;
    结合第⑥段“我以前所在的报社自办发行,聘用的投递员基本上都是女性,她们每天都要在7点前将报纸投递到所负责区域内的报箱内,早早地起来是必须的”可知,早早到报社拿到报纸,7点前将报纸投递到所负责区域的报箱,是投递员母亲的责任;
    结合第⑨段“可我从未见过母亲赖床,冬天天还未亮,一般5点多,她就会起来煮早饭”,第⑫段“其实不只是我们的母亲,冬天,村里家家户户最先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妇女,她们起来后做饭,洗涮,喂牲口,忙得团团转”可知,5点多起来挑水,洗涮,煮饭,喂牲口,为了家人忙得团团转,是“我”母亲和村里的家家户户的母亲的责任与担当;据此谈自己的感受,写赏析性文字。
    示例:早起的背后是责任,家庭的温暖来自担当。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们不爱赖床,体现了责任与担当。早起往往意味着要开始一天为家庭的操劳,就像文中的那些母亲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运转而早早起身。这种责任是默默付出,是一种爱的奉献。家庭的温暖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每个成员去担当。比如文中提到的母亲为了家人的承担,当一个人承担起照顾家人、为家庭创造更好生活的责任时,家庭就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家人才会感受到浓浓的温暖,这种温暖如同港湾中的灯塔,照亮每个家庭成员的心,使家庭成为最坚实的依靠。这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个母亲的默默而无私的奉献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值得我们铭记与赞美的。
    三、现实之思(26分)
    (一)
    班级开展“致敬时代楷模·学习榜样精神”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任继周是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在科研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著作等身、桃李天下。但他却以“草人”自喻,从韶华到白首始终扎根草原,“携囊走荒谷,足迹没丛芜”,低调纯粹、朴实无华。或许,生命的境界越高远,人生的姿态就越谦逊,在这位“含英咀华,简练人生”的大先生身上,我们读懂了那一颗倾情于事业、淡泊于名利、执着于育人的拳拳初心。
    授业者,必先立业。他满怀虔诚之心,奔赴西北草原,在人迹罕至处留下深邃的履痕,从关注国民体质,到提出“藏粮于草”,再到改造农业结构,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他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一句“草原在哪,我就在哪”的承诺彰显出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和学人追求。这种精神也如春风细雨融入教书育人之中,引导学生扎根草原、躬耕一线,勇攀学术高峰,挥写无悔人生。
    百年人生路,白头志不渝。先生这种开拓创新、奋斗不息的求索精神,光明澄澈、恬淡自然的人生态度,诲人不倦、温润如玉的师者风范,将鼓舞更多后继者勇往无畏、勠力躬行。他们也将犹如丰茂的劲草,生命旺盛、蓬勃生长,为构建更为宏阔的生态文明新格局贡献力量,托举希望!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7月2日,有删改)
    【活动一 言之有据】
    13.使用丰富的论据,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请你给观点“生命的境界越高远,人生的姿态就越谦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活动二 交流看法】
    14.任继周先生的精神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3.示例:朱光亚为中国的科学和航天事业鞠躬尽瘁,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然而,当国际编号10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朱光亚星”时,他却谦虚地称自己不敢当。
    14.示例:任继周先生作为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始终扎根草原,从中我体会到坚持和专注的力量。他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从关注国民体质到提出“藏粮于草”,再到改造农业结构,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告诉我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未知。他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草原在哪,我就在哪”的承诺展现了他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这启示我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不应被名利所左右,要有更远大的目标和使命感。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首先要深入理解“生命的境界越高远,人生的姿态就越谦逊”这个观点的含义。“生命的境界高远”通常意味着一个人在事业、品德修养、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生的姿态谦逊”则表现为为人低调、不骄不躁、虚怀若谷等态度。题目要求补充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可以来自历史人物、现代名人或者身边的真实事例。
    例如:科学家牛顿,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众多科学成果,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这无疑表明他生命的境界很高远。然而,他却非常谦逊,他曾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取得这些成果的,这一表述体现出他不把功劳都归于自己,认识到前人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是谦逊的表现。
    如:袁隆平院士,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地解决了全球粮食问题,生命境界非常高远。但他一生低调朴实,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身穿普通的衣服,过着简单的生活,和农民们亲切交流水稻种植的经验,从不摆架子,这就是一种谦逊的人生姿态。
    如:画家齐白石,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作品在国内外都备受推崇,生命境界高远。他虽然已是大师级人物,但仍然不断学习,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为人谦逊和蔼,对晚辈画家也给予很多鼓励和指导。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启示和看法。作答时应先结合材料概括任继周先生的事迹以及体现的精神品质,在阐述启示和看法时,应紧密联系文本中的具体事例或语句。例如,提到任继周先生的开拓创新精神时,可以结合他在科研领域创下多个第一、提出“藏粮于草”等事例来说明这种精神的内涵,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同时要将从先生身上得到的启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例如:任继周先生以“草人”自喻,始终扎根草原,体现了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他在科研领域创下多个第一且著作等身,这反映出他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他从关注国民体质到提出“藏粮于草”再到改造农业结构,体现了胸怀天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担当精神;他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展现了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他将自己的精神融入教书育人中,引导学生扎根草原、躬耕一线,体现了诲人不倦的师者精神。在学习上,他的开拓创新精神启示我们要敢于创新,不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勇于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他的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提醒我们在学习中要踏实认真,不能好高骛远。他的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可以启示我们未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他的淡泊名利品质告诫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应只看重名利,而更应注重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他诲人不倦的师者精神启示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有耐心、乐于分享知识和经验。
    (二)
    15.学校开展“文化自信·自强不息”系列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救亡图存】
    ①1935年,学有所成的冼星海选择从塞纳河畔回到祖国,感受到民族的危亡与人民的困境,他迅速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将《在太行山上》《起重匠》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谱写在祖国大地上。他说:“人民的斗争就是我的歌。”
    ②在简陋的窑洞里,洗星海连续创作6天6夜,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横空出世。歌曲一经演出,便以其排山倒海的雄壮奔放,势如破竹的恢宏气势,激励着亿万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被评价为“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自主创新】
    永远不要低估一位奋进者的决心。某中国企业创始人曾这样说,“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一台能够达到5G 速率的智能手机远远不是我们的终点”。始终保持锐意进取顽强拼的精神状态,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自强,更辽阔的江海、更壮丽的风景,就在前方。
    【团结拼搏】
    ①在巴哈马拿骚进行的2024年世界田联接力赛上,中国队在男子4×100米接力预赛中获得小组第二,锁定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年轻运动员陈佳鹏以良好的表现“锁定”了中国队男子 4×100米接力第四棒位置。
    ②再将时钟拨回2023年10月3日,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内,陈佳鹏奋力冲刺,超越了领先的日本队选手。中国队在最后阶段反超日本队,夺得金牌。
    ③2024年5月在世界接力赛上拿到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后,陈佳鹏和队友没有休息,继续为奥运备赛做最后冲刺。对奔跑的热爱,让他乐在其中。陈佳鹏说:“能有机会为国争光,是莫大的荣誉。”“好成绩不是用来景仰的,而是用来超越的。”谢震业这样激励年轻运动员。他们和队友将在巴黎奥运会上向着心中的目标发起冲击。
    文化自信我宣传。下面是九年级(1)班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的提问。
    (1)请你按要求回复问一:语文学习与文化自信有什么联系?求解答。
    请根据【文化自信】中的内容回复。
    (2)
    请根据【救亡图存】中的相关内容及“洗星海像”图片回复,不少于80字。
    (3)
    请你回复,帮小文解答疑问。
    写作提示:①结合四则材料;②不少于100字。
    【答案】(1)语文学习与文化自信紧密相连。通过语文学习,我们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而热爱中华文化。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拓宽文化视野,积累文化底蕴,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2)选择冼星海像作为本次活动宣传画具有重要意义。冼星海在民族危亡之际,从塞纳河畔毅然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激励着亿万英雄儿女保家卫国。冼星海的事迹体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是文化自信和自强不息的典范,与本次活动主题高度契合。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从多方面做到自强不息。学习冼星海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的精神,树立爱国情怀,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向中国企业创始人学习,保持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在学习中勇于创新。同时,以陈佳鹏等运动员为榜样,团结拼搏,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懈努力,在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明确问题核心:问题聚焦于语文学习与文化自信之间的联系。“语文学习”:包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阅读文学作品、写作表达、了解文化知识等方面。“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其生命力的信心,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和参与,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了解和借鉴等。思考角度:从语文学习的内容看,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从而提升文化自信。从语文学习的过程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文学欣赏和创作等,可以培养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从语文学习的目标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语文学习为文化自信的培养提供了重要途径。
    示例:语文学习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语文学习让我们接触大量优秀的中华文化作品,如古典诗词、经典文学著作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能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语文学习还包括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能让我们汲取奋斗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此外,语文学习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文化自信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冼星海像”,提示要围绕冼星海的人物形象、事迹、贡献等方面进行思考。“本次活动”:结合活动主题“文化自信·自强不息”,分析冼星海与该主题的关联。思考角度:从冼星海的个人成就看,他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如《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当时激励了亿万英雄儿女保家卫国,体现了他在音乐领域的卓越贡献。从冼星海的精神品质看,他在民族危亡时刻,毅然从塞纳河畔回国,投入救亡音乐活动,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他连续创作 6天6夜完成《黄河大合唱》,体现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品质与活动主题高度契合。从宣传画的作用看,冼星海像可以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一位文化名人的形象,引发人们对其事迹和精神的关注与思考,从而更好地传达活动的主题和意义。
    示例:选择冼星海像作为本次活动宣传画有以下原因:冼星海在民族危亡之际,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如《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激励着亿万英雄儿女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的事迹与本次活动“文化自信·自强不息”的主题高度契合,能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在国家危难时刻,文化艺术所发挥的巨大力量,激励人们传承和弘扬这种爱国与自强的精神。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明确任务:解答小文关于青少年应如何做到自强不息的疑问。材料一强调文化自信与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继承弘扬优秀文化等内容,可从中提取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能增强自信从而促进自强的要点。材料二讲述冼星海在民族危亡时回国创作抗战歌曲,体现了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可作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材料三强调企业在开放中创新、在创新中自强的精神,提示青少年要有创新意识。材料四讲述运动员团结拼搏为国争光,启示青少年要团结协作、勇于拼搏。
    思考角度:从爱国角度,青少年应像冼星海一样,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创新角度,学习企业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维。从团结拼搏角度,像运动员们一样,与同学团结协作,为实现目标努力拼搏。
    示例: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自强不息。首先,要学习冼星海的爱国精神,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次,要像企业那样保持创新精神,在学习中敢于突破传统,积极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最后,要学习运动员们的团结拼搏精神,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文学习,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自强不息的力量。
    四、心灵之旅(40分,含书写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怎样的联想、触动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勇往直前 题目二:学会拐弯
    写作提示:①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略。自 然 意 趣 美
    (1)“槲叶落山路,________”,俯仰之间,落叶繁花,野趣横生。(温庭筠《商山早行》)
    (2)“________,________”,月照湖面,水波耀眼,月影如壁。(范仲淹《岳阳楼记》)
    (3)“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雾气弥漫,天地浑然,银装素裹。(张岱《湖心亭看雪》)
    诗 人 情 志 美
    (4)“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表达期望,渴望施展抱负。(李白《行路难 ·其一》)
    (5)“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溯古思今,千古文人,命运相同。(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己及人,祝福离人,乐观豁达。(苏轼《水调歌头》)
    (7)“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英雄失路,云遮雪拦,道尽悲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古诗的美在大自然的草木间,在诗人流动的诗情里。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甲】
    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相传在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也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套曲。
    【乙】
    郭兰英女士是山西的骄傲,她4岁学戏、6岁登台,到如今从艺90周年,艺术道路上的每一个年轮,她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她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储存了时代的重要信息;她演唱的多首歌曲,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永恒的记忆,它们仿佛是一幅幅编年体的画卷,______。
    传录
    ______
    传 chuán①动传授:师~|把自己的手艺~给人。②动传播:宣~|胜利的消息~遍全国。③表达:~神|~情。
    zhuàn ①名 传记:列~|别~。②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吕梁英雄~》。③解释经文的著作:经~|《春秋公羊~》。
    问二:为什么选择洗星海像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画,求具体介绍。
    ——小宇
    问三: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呢?
    ——小文

    相关试卷

    [语文]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有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试题(有答案),共8页。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之约,现实之思,心灵之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