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死灰复燃B. 冰淇淋融化
C. 铁钉生锈D. 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A、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淇淋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21%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而不是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制造电线B.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C. 氧气供给呼吸D. 用氦气填充气球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制造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够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C、氧气供给呼吸时,吸入的氧气与体内的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C正确;D、用氦气填充气球是利用氦气的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C。
4.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D. 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正确;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手不能碰到短柄,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5. 人体呼吸过程中,质量几乎不变的气体是( )
A. N2B. O2C. H2OD. 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人体呼吸过程中,N2不参与反应,因此质量几乎不变,符合题意;
B、在人体组织里,呼吸过程中吸入的O2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因此人体呼吸过程中氧气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C、因为在呼吸过程中,人呼出的气体是从血液中释放出来,血液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所以呼出气体中水的质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水的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因为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体外,所以人体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空气B. 过氧化氢C. 水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
故选D。
8.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二条都正确的选项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支持木条的燃烧,所以不能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①说法不正确;铁为银白色,铜为红色,所以可通过颜色来鉴别铁和铜,②说法正确,故A选项不完全正确;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所以①说法错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②说法正确,故B选项不完全正确;
C、量筒量程的选择要稍大于或等于所量液体的体积,所以量取5.5mL液体要用10mL的量筒,所以①说法不正确;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盖好玻璃片再正放桌上,②说法正确,故C选项不完全正确;
D、①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②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两种说法都正确,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9.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其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都不变
B. 上图表示的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C. Pd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不断减少
D.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氢分子与氧分子在Pd催化作用下生成了过氧化氢分子,说法错误;
B、上图表示的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每2个氢原子和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了一个过氧化氢分子,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Pd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不会不断减少,说法错误;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故选B。
10.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创新实验。在U型管的左侧放置一个铜丝绕成的隔板,隔板表面做成凹槽状。将U型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从U型管的左侧管口加入少量80℃热水到第格刻度线处,将水面以上空间平均分成五等份,用镊子夹取一小块用滤纸吸干表面水的白磷放入隔板凹槽中。塞上橡胶塞观察实验现象(已知白磷在40℃时即燃烧,其燃烧现象与产物与红磷燃烧相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等冷却后,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最终上升到液面以上空间的五分之一处
C. U型管右侧也应塞紧,以减少实验误差
D. 改进后优点有: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实验,药品使用量少,无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说法正确;
B、等冷却后,由于氧气被消耗,压强变小,右侧液面下降左侧液面上升,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最终上升到液面以上空间的五分之一处,说法正确;
C、U型管右侧不应塞紧,若加塞,在大气压作用,水向左移动得少,使得测量结果偏小,说法错误;
D、改进后优点有:在封闭体系中进行实验,药品使用量少,无污染,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氢原子:_______。
(2)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答案】(1) 2H (2)
【解析】
【详解】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化合价要标在对应元素的正上方,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
(1)2个氢原子2H
(2)氧化铁中中氧元素化合价负二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 +(-2)×3=0,x=+3,表示为。
12. 小林同学通过课外书查到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⑦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干冰”。以上叙述中,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是化学性质,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是现象,_____是用途。(均填序号)
【答案】①. ① ②. ② ③. ⑦ ④. ③ ⑤. ④ ⑥. ⑥
【解析】
【详解】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通过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③点燃镁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④冒黑烟、发光、生成白色固体,是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观察到的现象;
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是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生成物;
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是二氧化碳的用途;
⑦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是二氧化碳的状态发生改变,是物理变化。
故填:① ② ⑦ ③ ④ ⑥。
1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一端绕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_____。
【答案】①. 引燃铁丝 ②.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解析】
【详解】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铁的着火点,引燃铁丝;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防止溅落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4.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用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据此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______(填字母)组装一套制取和收集较纯净氧气的装置。并在该装置的试管口处添加了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
(4)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优点______(填序号)。
①产物无污染 ②不需加热 ③生成物只有氧气
【答案】(1)集气瓶 酒精灯
(2) B 分解反应
(3) AC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5)①②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为集气瓶;仪器b为酒精灯;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C,故填:AC;
在该装置的试管口处添加了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
(4)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5)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无需加热,产物是水和氧气,无污染。
故选①②。
15. 全世界每年因锈蚀造成浪费的金属高达产量的20%以上,但铁锈蚀原理却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暖宝宝、食品脱氧剂等。小组同学对暖宝宝发热产生兴趣,展开探究。
【资料卡片】某品牌暖宝宝的使用说明如图。
(1)暖宝宝使用时能量的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______。
(2)暖宝宝“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的原因是______。
【猜想与假设】暖宝宝成分中氯化钠、活性炭可能加快铁锈蚀速率,使反应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通过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探究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设计完成如下4组实验。(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解释与结论】
(3)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表中m=______。
(4)为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合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5)综合以上4组实验得出结论:______。
【拓展与应用】小组同学运用该原理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反应结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6)n=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结合反应原理和结果思考装置A的优点:______(写1点)。
【表述与交流】人类智慧无穷,趋利避害,化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答案】(1)内能
(2)防止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反应从而失效
(3)0.1
(4)1和3
(5)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可以加快铁的锈蚀速率
(6)20.2
(7)测定结果更准确、无污染
【解析】(1)铁生锈会放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暖宝宝“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的原因是防止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反应而失效;
(3)对比实验1 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可知变量为氯化钠,而其他因素应该控制相同,则m为0.1;
(4)为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则活性炭为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同时因为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也有影响,需控制氯化钠的质量为0,则应选择的实验组合为实验1和3;
(5)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氯化钠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1和3,可探究活性炭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2 、3、4可探究氯化钠、活性炭两者共同存在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综合可得出结论: 氯化钠、活性炭及两者共同存在可以加快铁的锈蚀速率;
(6);
(7)铁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消耗氧气更加彻底,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B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装置A的优点是测定结果更准确、无污染。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6.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那么
(1)每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多少毫升?
(2)氧气的密度大约为1.4g/mL请计算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多少克?(m=ρv)
【答案】(1)每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20mL;
(2)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28g.
【解析】
详解】(1)每100毫升空气中有氧气:100mL×=20mL;
(2)100毫升空气中氧气的质量=m=ρv=1.4g/mL×20mL=28g;
A.物质鉴别
B.化学之最
①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
②铁和铜:看颜色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C.实验操作
D.化学史话
①用100mL的量筒量取5.5mL液体
②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盖好玻璃片再正放桌上
①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②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
成分:铁粉、蛭石(保温)、高分子吸水树脂(供水)、氯化钠、活性炭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注意事项:不使用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实验编号
铁粉/g
水/mL
活性炭/g
氯化钠/g
测得10min内温度
上升值/℃
1
2
5
0
0
0.1
2
2
5
0
m
3.1
3
2
5
0.2
0
22.0
4
2
5
0.2
0.1
56.3
装置
集气瓶内空气
体积/mL
实验前烧杯内水的
体积/mL
实验后烧杯内水的
体积/mL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百分含量
A
200.0
100.0
59.6
n
B
200.0
100.0
66.0
17.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总分60分,考试时间,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