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3559/0-17303743401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3559/0-17303743402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3559/0-1730374340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2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5,B 8,C 10,42,46,8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答案 1.A 2.D 3.B
解析 第1题,城市总人口=中心城区人口+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相当于郊区和卫星城)人口。表格数据显示,上海和北京虽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但减少的数量远小于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的增加数量,所以城市总人口是增加的;广州和深圳中心城区人口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都是增加的,故总人口增加,排除B、D;选项中是四个城市的共同特点,中心城区人口变化趋势应该一致,可以随意选一个城市分析即可,如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而总人口增加,显然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选A。第2题,四个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中心城区人口增长,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不大,排除A;四个城市的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本身就不一致,如北京是政治中心,主导产业是非商业性服务业,上海是经济中心,主导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排除B、C;四个城市都是我国的一线城市,等级规模相近,则与之类似的“其他城市”也应该是等级规模都较高,选D。第3题,四个城市中有两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说明中心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已经产生城镇化问题,需要向外疏导人口和产业,排除A;核心功能是该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能疏解,需要疏解的是非核心功能,排除C;均衡的含义是平均分布,不分条件地把人口均匀地分布到各个地方,中心城区人口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疏散,并不能“均衡”分布,需要在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的某些地点建设次中心区域或者中心城区的卫星城,人口在这些地点相对集聚,B对、D错。
(2022·江苏地理)近四十年来,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形态、土地利用、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化。 下图为“网商集聚的某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4.从阶段Ⅰ演变到阶段Ⅲ,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逐步( )
A.多元化 B.内向化
C.等级化 D.中心化
5.根据发展过程推断,该村落属于( )
A.城市近郊型 B.边远山区型
C.搬迁撤并型 D.特色保护型
6.该村落社会关系网络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 )
A.历史文化传承 B.工业与信息化
C.自然环境变迁 D.交通区位变化
答案 4.A 5.A 6.B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知,阶段Ⅰ属于本村居民内部联系,阶段Ⅱ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与服装工厂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阶段Ⅲ本村居民、外来人口以及网上商铺、服装工厂互相联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关系,A选项正确。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可以看到本村居民逐步加强对外联系,并非社会关系内向化发展,B选项错误。从阶段Ⅲ的社会关系来看,本村居民、外来人口、服装工厂、网上商铺彼此之间均属平等关系,并未出现等级化趋势,C选项错误。阶段Ⅲ社会主体之间互相联系,多元主体结构明显,未呈现出中心化趋势,D选项错误。故选A。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到阶段Ⅰ以本村居民为主;阶段Ⅱ村落出现了服装工厂,而随着服装工厂的出现,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使该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加快;从阶段Ⅲ可以看到随着服装工厂和网上商铺的逐渐增多,其社会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向外扩张,而本题中的村落在工厂建立后逐渐发展壮大,城市近郊型乡村受工业化推动和城镇化推动较为明显,符合本题村落的变化发展规律,A选项正确。边远山区型村落由于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受限,外来人口难以迁入,B选项错误。搬迁撤并型村落一般人口大量外流,并不会出现村落发展壮大的趋势,C选项错误。该村落在服装工厂的带动下不断发展壮大,从题中并未看出该村落独特的文化传承或自然特色,D选项排除。故选A。第6题,从图中三个阶段发展来看,阶段Ⅱ由于服装工厂的出现促进了外来人口大量迁入,而在阶段Ⅲ由于网上商铺的大量发展,使得村落逐渐发展壮大,该村落受工业及信息产业的带动较为明显,B选项正确。从材料和图示发展来看,并未提到该村落传统产业,并不存在历史文化传承,A选项错误。从材料和图示中无法获知该地自然环境的变化,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该村落得以发展壮大,得益于工业的推动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并非交通区位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B。
(2022·广东地理)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8.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7.B 8.A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他13个城市,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故可判断该城市群应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第8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居住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①正确;产业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生态环境可能会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湖南地理)舞龙、赛龙舟、武术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体育非遗”)名录。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下图示意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情况。据此完成9~11题。
9.对该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植被 C.河流 D.土壤
10.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是( )
A.地形封闭 B.聚居民族多
C.交通便利 D.经济实力强
11.关于该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 ②河流众多水量大,季节变化小 ③先民们的生活稳定安逸 ④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9.C 10.D 11.C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遗分布地大多临近河流,且龙元素体育非遗占到体育非遗总数的一半以上,表明水源条件对体育非遗形成起到重要作用,C正确;湖南省湘江文化圈内气候、植被、土壤差别不大,排除A、B、D。第10题,材料信息表明,传统民间体育活动经申报批准后,方可列入各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进入体育非遗名录除了存在有特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外,还需要有经济实力进行挖掘、保护、申报,与其他地区相比,长沙市经济实力强,对体育非遗挖掘、保护、申报能力强,这是长沙市成为体育非遗密集区之一的重要条件,D正确;长沙地形并不封闭,不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排除A、B;长沙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活跃,有可能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留,排除C。第11题,当地农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季节变化大,多旱涝灾害。材料信息表明,龙常被先民视作“雨水之神”,因此当地先民祈求“雨水之神”,希望风调雨顺,这是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中龙元素体育非遗比重大的地理背景,①④正确,②错误。当地旱涝灾害频发,因此当地先民们的生活并不稳定安逸,③错误。故选C。
12.(2023·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8分)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6分)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8分)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6分)
答案 (1)地形起伏大,常年高温,雨、旱季分明,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制作酸茶原料丰富。山地人口分散、交通闭塞,形成当地独特的酸茶制作工艺。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的作用,适于人们应对当地的湿热气候,且可作为菜品四季食用。
(2)吃酸茶是山地民族特有文化现象,销售范围主要在泰北山区。利用红碎茶生产的茶饮料在泰国湿热的气候下有广泛的市场,销售范围可至全国大部分地区。
(3)采购:形成相应的专业化供应商和稳定的供应渠道,方便企业采购,降低风险;茶叶原料集中采购,成本降低。
销售:便于形成稳定的客商和销售渠道(规模较大的市场);有利于发挥品牌优势,获得市场、技术等相关信息(避免价格战)。
(4)开发酸茶旅游商品,增加采茶、制茶体验式活动,开展古茶树认养活动,展示酸茶文化,加强宣传等。城市
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第2章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3章 第2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半导体产业分散布局有利于企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3章 第1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近年来,该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