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2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3549/0-17303743340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2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3549/0-17303743341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2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3549/0-173037433413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2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2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2.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文字信息“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可知西部测站能见度先下降;结合图示可得出:①测站在第一天8~14时,能见度大幅度下降;②测站在第二天2~8时,能见度大幅度下降;③测站在第一天17~24时,能见度大幅度下降,可推知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为①③②。故选B。第2题,由文字材料“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可知锋面处“下冷上暖”出现逆温,受弱冷平流影响,逆温层垂直厚度较薄(强度较弱);再结合雨雾发生于贵州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近地面海拔在1 000~2 000 m左右。故选A。
(2023·广东地理)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露点是水汽可以凝结成液态水的气温临界值,18日14~20时距离地面2 m处的大气持续保持在露点温度,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可知距离地面2 m以上的气温明显低于露点温度,即高空会有大量水汽凝结,并产生降水;因此时近地面附近气温高于0 ℃,高空的降水一般是降雪,到0 ℃的高度附近会融化为降雨,加上此时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天气。18日20时左右,离地2 m处的气温开始低于0 ℃,部分雪花飘落到0 ℃附近会融化为过冷的雨水,过冷的雨水降落到低温的地物上会结冰,形成冻雨。19日4时后,气温虽然开始高于露点温度,但始终相差不大,意味着近地面空气湿度很大、接近饱和,而高空气温则持续在露点温度之下,仍然在持续形成降水;此时近地面气温已经在0 ℃之下,雪花不会融化,形成雪花纷飞的天气,选A。第4题,对流旺盛,气温应较高,A错;逆温增强会抑制气流上升,难以产生降水,B错;暖锋过境后气温应该升高,C错;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经历的天气过程是降水、大风、降温等,此时为11月中旬,冷空气增强,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
(2021·6月浙江选考)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5~6题。
5.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6.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该锋面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锋;乙地近地面是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冷锋。“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甲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1.5~2.0千米之间,乙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2.0~2.5千米之间。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以东北风为主,A错误。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主要为偏北风,锋上西南风,B错误。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上西南风,C错误。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D正确。第6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为暖锋过境,乙地为冷锋过境。由图中等压线a>b>c可知,③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正确;①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②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由④图可知,此时乙风向为偏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
(2021·1月浙江选考)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7~8题。
7.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
8.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云带的长期存在说明大气层结稳定,不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大气的运动都很微弱,排除C、D;紫外线照射对大气运动几乎没有影响,A错;暖锋的大气结构是暖空气在锋面以上,冷空气在下,按气温看是上热下冷的结构,是逆温,这种结构空气难以对流,大气层结稳定,云带才得以较长时间的存在,选B。 第8题,根据等压线可知,甲附近存在锋面气旋,甲在暖气团一侧,暖气团在锋面之上。甲西侧为南下冷锋,东侧为北上暖锋,故选C。
(2021·北京地理)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9题。
9.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答案 C
解析 图示时刻是晚上20时,到次日上午期间该天气形势会东移南下,但移动的空间距离不会太大,甲地依然受高压的影响,多晴朗天气,A错;乙地由于高压的东移,气压升高,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B错;丙地次日上午可能经历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应添加衣物,C对;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不易出现雾霾, D错。
(江苏地理)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此时①地最可能( )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在四地分别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可以判断①地吹偏西风,②地吹偏北风,③地吹偏南风,④地吹偏北风,选C。第11题,①地等压线密集,且气压四周高、中间低,为势力较强的气旋所控制,易带来大量的降水,选A。
1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4分)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 (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13.(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解析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龙卷风实质就是气旋,北美龙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发源于南部的墨西哥湾,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旋转,在北上的过程中遇到冷气团主动爬升。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对龙卷风削弱作用较小;平原南北延伸,有利于冷暖气团相遇,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和移动。第(3)题,春季南部气温回升快,导致南北温差大,冷暖气团交汇频繁,易形成龙卷风。第(4)题,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风力大,破坏力强,往往对过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另外,龙卷风一般出现在局部范围内,出现的时间短,气势壮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2部分 第3章 第1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察隅猕猴桃挂果期长,有利于,近年来,该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两山地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第3章 第1讲 真题专练(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可能是,图示观测时段内,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