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思维导图】
知识点一 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知识点二 河流的补给
特别提醒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一直比较高且比较稳定。
特别提醒
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出山口后径流量往往越往下游越少;夏季径流的流程长,冬季流程短,甚至断流。
特别提醒
地下水补给量在河流汛期补给给河流的少,甚至河水补给地下水;在河流枯水期时补给得多。具有量少且稳定的特点。
知识点三 洋流的形成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高
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是暖流,较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是寒流。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不在同一纬度的海区,寒暖流的水温不能比较高低。
知识点四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受寒流影响的沿海地区不一定形成荒漠
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但是否形成荒漠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在低纬度有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由于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易形成荒漠。如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离岸风以及寒流的影响,形成荒漠。在中高纬度地区,虽然降水量少,但是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弱,没有形成荒漠带。如亚欧大陆中高纬度的东岸地区,陆地景观是森林、苔原。
知识点五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知识点六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知识点七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重难点一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重难点二 河流的补给与流量过程线
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分析方法
重难点三 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3.洋流名称的判断
重难点四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3.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4.海雾的形成、分布与影响
重难点五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下图)。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4.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之间的关系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由于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高低纬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的运动以风力的形式作用于海洋,促使海水运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规律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维持着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如下图)。
重难点六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1.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向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线圈热力环流。它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如下图所示:
2.厄尔尼诺现象
3.拉尼娜现象
(1)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2)与厄尔尼诺的关联性: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厄尔尼诺出现周期大约2~7年,拉尼娜出现周期约7年,近年来周期缩短。
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1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判读
1.河流水文特征
2.河流水系特征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专题2 等潜水水位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潜水与承压水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主要可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等潜水水位线与等潜水水位线图的概念
等潜水水位线指潜水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潜水水位线上数值表示潜水水位的海拔。
等潜水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等高线图,它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水位高低绘制而成的。一般绘制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法与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类似。
3.潜水涉及的相关概念
4.等潜水水位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陆地水的含义
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水体空间分布
地表水
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地表水体
地下水
定义
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来源
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空气中水汽下渗到地下的土层和岩石空隙中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指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水循环使各类陆地水体不断地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雨水补给
含义
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和水量来源,其过程主要受制于降雨的季节变化
特点
不连续性和集中性。降雨是间断的;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损耗少,雨水对河流的补给过程来得迅速和集中
主要分布地区
东部季风区
影响水量变化的因素
江河的流量过程与降雨过程一致性;流域降雨量大小与流量陡涨陡落的变化一致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含义
指流域地表冬季的积雪,至次年春季随着天气转暖而融化,对河流进行的补给
特点
受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的影响,流量具有连续性和日变化
影响水量变化的因素
流域的积雪厚度、地形状态
冰川融水补给
含义
指永久性冰川的消融对河流的补给
影响水量多少的主要因素
气温
作用
调节河流径流的丰枯。流量随气温高低而变化;多晴天年份,补给多;多阴雨天年份,补给少
季节变化大
我国4—5月西北灌溉期,气温较低,冰川消融量小;6月中旬,冰川融水多,与雨水叠加,易形成洪涝灾害
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湖泊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功能,表现为“削峰补枯”。湖泊规模和所在位置直接影响到湖泊的调蓄功能
汛期,河流洪水进入湖泊,削弱河流洪峰
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使河流径流过程趋于缓和
湖泊水域广,加大蒸发量,使与之相连的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沼泽水补给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比较小,补给河流的过程很平缓
地下水补给
含义
是河流较为稳定和均匀的补给来源
补给关系
取决于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
分类
深层地下水是河流稳定的补给来源,季节变化小;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我国冬季降水稀少,许多河流全靠地下水补给
概念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
主要动力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
洋流的成因
盛行风、地转偏向力、密度差异、补偿、陆地形状等
分类
按性质(水温状况)分类
暖流
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
寒流
经过的地区降温减湿
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
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密度流
由于各个海区的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补偿流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而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形成的洋流
对气候的影响
输送热量
洋流可促进低纬度向中高纬度输送热量
影响气候
暖流:空气暖湿,降水较为丰沛
寒流:大气中水汽含量少,下层冷却,形成逆温,降水稀少
对渔场分布影响
寒暖流交汇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往往形成大型渔场
影响海洋航行
为航海提供辅助动力
寒暖流相遇,容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洋流可加快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海洋与大气间的水分交换
过程
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海洋对大气水分的影响
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
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制约着大气水汽的含量与分布
低纬度海区和暖流流经的海区,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
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交换
海洋对大气的热量输送
形式
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影响因素
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热带地区海洋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
大气对海洋的热量输送
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
基础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水热平衡
水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的总水量没有什么变化
热平衡
低纬度海洋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主要由大洋环流把低纬度的多余热量向较高纬度输送
在中纬度,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交换,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将热量向更高纬度输送
厄尔尼诺现象
表现
在秘鲁寒流流经海岸附近,圣诞节前后有时海水明显变暖,同时突降大雨,当地海鸟结队迁徙
影响
东太平洋:冷水性鱼类死亡、鸟类死亡或迁移;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
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
可以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延缓全球变暖
拉尼娜现象
含义
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
影响
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故有“反厄尔尼诺现象”之称,但它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及威力比厄尔尼诺小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湖泊及其他水体
河流水、湖泊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丰水期,河流的水位上涨速度比湖泊更快,故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河水补给湖泊水
枯水期,河流的水位下降速度比湖泊更快,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湖泊水补给河水
河流水、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当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补给地下水
当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因此总是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但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使河流单向补给地下水的现象普遍
补给
形式
补给
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以我国为例)
大气
降水
雨季
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
降水量
东部
季风区
季节
性积
雪融
水
春季
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
气温高低
和积雪量
东北
地区
冰川
融水
夏季
气温较高的夏季,冰川融化,形成夏汛,冬季气温降低,冰川封冻,河流断流
气温高低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全年
对河流径流量起着调节作用
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地
下
水
全年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对水位
普遍
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我国大气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
冰川融水补给量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
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
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分布
组成
特点
中低纬度海区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侧)寒西(侧)暖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环流,东(侧)暖西(侧)寒
南半球西风漂流
顺时针
北印度洋海区
随季节改变流向,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判定洋流流向
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判定洋流性质
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
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一般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判定洋流名称
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
判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
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
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最终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
利用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判定洋流名称
依据已知的大陆或岛屿形状确定大陆或岛屿的名称
根据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洋流名称
利用经纬线地图,直接锁定洋流的位置,结合所掌握的世界洋流分布知识,确定洋流名称
影响
举例
气
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上升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北大西洋暖流→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景观
海洋生物和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
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地区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渔场名称
代表渔场
形成类型
洋流名称
A北太平洋渔场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B西北大西洋渔场
纽芬兰渔场已衰落
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C东北大西洋渔场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
D秘鲁
渔场
秘鲁渔场
上升流形成
秘鲁海区冷海水上泛
形成
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分布
①寒暖流交汇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
②中、低纬度海域的夏季,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
③中、高纬度海域的冬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
影响
使能见度降低,影响航海;影响沿海城市的交通;危害人体健康;对海洋养殖和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成因
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大洋东岸
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降雨增多,洪涝成灾
大洋西岸
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甚至发生火灾
对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影响
秘鲁寒流补偿上升流减弱,使带到海面的营养物质大量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捕鱼量减少。大量死鱼又造成以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从而使南美的重要农业肥料——鸟粪急剧减少,影响农业收成
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
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当年,我国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高温);次年,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项目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沃克环流
增强
减弱、消失,甚至逆转
东南信风
强
弱,甚至转为西风
南赤道暖流
强
弱
赤道逆流
弱
强
秘鲁寒流
强
西偏,被暖流取代
太平洋
水温
东岸
降低
升高
西岸
升高
降低
太平洋
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西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答题要素
答题术语
影响因素
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有无断流
①“得”: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支流状况及流域面积;调入水②“失”:蒸发;下渗;引水;用水③“储”:流程长短;湖泊、沼泽、水库等湿地的调节作用
水位
高低、季节变化大小(汛期)
①河流补给类型;②下垫面性质(植被、土壤);③湖沼调节;④流速的快慢造成的河床侵蚀与泥沙堆积;⑤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种草—改造下垫面性质)。
含沙量
大、小
①泥沙的来源量:植被状况、地形坡度(流速)、表土性质、降水强度、流量多少→侵蚀强度→沙的来源量②泥沙的沉积量:流经的地形和河道曲直(水流速度)、湖、沼等湿地吸附沉积、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拦蓄作用
汛期
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
①河流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
结冰期
有、无或长、短
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地形:海拔高度、地形对冷空气阻挡、;③海洋、湖泊的调节。④河水的深浅、流速的大小;
水能
丰富、贫乏
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航运价值
大、小
①地形——落差;②流量(流域内的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
凌汛
有、无
①气候:最冷月均温;②河流流向;河道特征
答题要素
答题术语
影响因素
流向
某方位向某方位
地势高低。图上判别:等高线、分层设色图中的颜色、河道粗细、海洋、支流流向。
流程
长、短
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河流的位置。
流域面积
大、小
高山峡谷地区,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流域面积大。
河道弯曲状况
弯曲、平直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
支流数量
多、少
高山峡谷地区,支流少;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即支流多。
水系形态
①树枝状水系: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
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
③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状分布。
④梳状水系(平行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
⑤扇形水系:扇子形态。
⑥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犹如网状。
人类活动
影响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硬化城市
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
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含水层
指储有地下水的透水层。凡透水性能好、空隙大的岩石及卵石、粗沙、疏松的沉积物、富有裂隙的岩石,岩溶发育的岩石均可为含水层
隔水层
指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一般由致密的岩石或黏土构成,由于空隙小,地下水不易透过
潜水
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有一个自由水面
承压水
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没有自由水面。当凿穿上面的隔水层时,水会在压力作用下自动上涌,甚至喷出地表,因此也称自流水
潜水的补给来源
主要是大气降水
对潜水补给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地表植被良好
河、湖水补给
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为单向补给(因为是地上悬河,故河水补给地下水)
潜水特点
有自由水面;在重力作用下潜水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渗流;埋藏较浅,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面
潜水的自由表面即潜水面(见下图)。潜水与大气相通,水量会随着外界降水和蒸发的变化而改变,故水位会变化,因此潜水面又称为自由水面
潜水水位
潜水面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水位,表示某地潜水的海拔(如上图中A地的潜水水位为h)
潜水埋藏深度
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如上图中A地的潜水埋藏深度为L,可见,某地的潜水埋藏深度=该地海拔-潜水水位海拔)
判断某点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的埋藏深度指潜水面与地表的垂直距离,它等于该点地表的海拔减去该点潜水面的海拔,因此任一地点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当地等高线数值和等潜水位线数值的差值
潜水水位与地势的关系
等潜水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潜水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等潜水水位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等潜水水位线数值小,表明地势较低
判断潜水流向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向都垂直于等值线,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若在等值线的转折点,流向与其切线垂直,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潜水面的坡度
确定潜水的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的实地距离,即得潜水面的坡度
判断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根据河流与等潜水水位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时,则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时,则潜水补给河水
读疏密状况,判断潜水的流速
因为潜水是一种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所以它的流速取决于潜水面坡度的陡缓。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等潜水水位线图中,等潜水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读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潜水的影响
中心潜水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中心潜水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水井位置的选择
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潜水汇集区和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一般沿等潜水水位线布置水井
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等潜水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
第一章 地球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一章 地球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0页。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7页。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考点清单)-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