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知识梳理精练(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0《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0《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71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
【乙】
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之,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时,则莫不有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以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也?”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见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之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是也 是进以忧,退以忧(《岳阳楼记》)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虽吾以不能尽言之也。
4.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 。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6.【2024·广东广州·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高古喷薄②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菜,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涌,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
(选自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有删改)
【注释】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泄,瀑布。②喷薄:冲激,激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风烟俱净/五泄水石俱奇绝
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C.望峰息心/去以六月息者也
D.窥谷忘反/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涌,声闻数里。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千丈见底”的夸张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正面描写来体现水的清澈。
B.【甲】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之的优美景色,通过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读者兴趣。
C.【乙】文描写了五泄水石的奇绝之景,作者表达了没有经典诗文描写五泄喷薄之势的遗憾。
D.【甲】【乙】两文都赞美了山水的美好,借对山水的细致描绘均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4)【甲】【乙】两文均为写景的文章,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写景散文常用的描写手法。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丙】
赠从弟(二)
刘桢
亭亭山之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 (2)窥谷忘反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8.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0.甲乙两文作者均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的情感也类似,请你写出他们的情感。丙诗在写法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之与甲乙不同,请你写出丙诗的独特之处。
【2024·江苏常州·三模】
阅读两则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以如之,咀呷有声。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之者,皆数寸鱼,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老少耶?
(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是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任意东西 (2)千转不穷
(3)周于廓下 (4)界以石梁
(5)或投饼于左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横柯之蔽,在昼犹昏。
(2)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老少耶?
13.甲乙两文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之有什么异同?
1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流的速度之快。
B.乙文“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意在突出冰雪和水波之美,有着幽深的韵味。
C.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乙文首段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D.甲乙两文都描写游鱼,甲文一笔带过,乙文具体描绘,动静结合。
【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
在古诗文专题学习活动中,老师选择了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积雨辋川庄①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③。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石井瀑布》)
【注释】礕(pī)头山:和之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②澎赑(péng bì):瀑布形成的轰鸣声。③洪河:古多指黄河。④郭金、紫惠:人名。
15.下列对甲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之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种生活和情调,诗人感到有点孤寂和寡淡。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2)猿则百叫无绝(3)尤慰羁心(4)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1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负势竞之,互相轩邈。
(2)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
19.结合丙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石井瀑布的风采的?
20.有人说:最能治愈人心的便是这世间的山水。请结合甲乙丙中任意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吴均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①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②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③与赋诗。
(节选自《梁书》
【乙】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与顾章书
吴均
仆④去月⑤谢病⑥,还觅薜萝⑦。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⑧日;幽岫⑨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⑩水响猿啼英英⑪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⑫幽居,遂葺⑬宇⑭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⑮。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②柳恽:南朝齐梁时诗人。③引:召引,这里可理解为“请”。④仆:我,作者谦称。⑤去月:之个月。⑥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⑦还觅薜萝:还觅(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⑧限:遮断。⑨幽岫:幽深的山穴。⑩唳:(鹤)啼叫。⑪英英:同“嘤嘤”,拟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⑫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⑬葺:修建。⑭字:房子。⑮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2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至均好学有俊才 好:
(2)窥谷忘反 反:
(3)既素重幽居 素:
22.请用“/”为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4.乙文写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怎样的感想?(请用原文回答)
25.乙文与丙文均为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之。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②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③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以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势竞之 (2)互相轩邈
(3)灌水之阳有溪焉 (4)今予家是溪
2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29.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描绘了牧人、猎人满载归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安逸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甲]诗尾联写了诗人此刻尽管感到知音难觅,但依旧唱起《采薇》之歌,可见诗人的乐观与豁达。
C.[乙]文中猿声与郦道元的《三峡》中的猿声景同情异,“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诗人的心境不同。
D.[丙]文中,因为溪水道低,险峻湍急,幽深狭窄,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故作者为取名“愚溪”。
30.试分析动静结合的手法在[甲][乙]两文中的运用。
【2024·宁夏银川·一模】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和《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下面三篇文章,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①还觅(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③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丙】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⑤被⑥径。风雨如晦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⑧。
(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③汉:银河。④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⑤春罗:绿萝。⑥被:覆盖。⑦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昏暗。⑧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3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 (2)蝉则千转不穷( )
(3)岂徒语哉( ) (4)千翼竞来( )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33.请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34.甲、乙、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多种写法描写青山,请找出它们的共同写法并简要分析。
【2024·宁夏银川·二模】
生活在山水之间,寄情于天地万物,让性情荡漾于山水,让生命陶醉于自然,人在自然中,自然在心里。仰视群峰高插云霄,俯视流水九曲连环,湖光山色滋润了眼睛,画山绣水浸润着心灵,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经典美文。
【甲】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二十三日由寺后侧径登山。越涧盘岭,宛转①山半。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五里,攀一尖峰,绝顶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对崖削立万仞,瀑布轰轰下坠,与台仅隔一涧,自巅至底,一目殆尽。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下台,循山冈西北溯溪,即瀑布之流也。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②双剑峰下越涧再之得黄石岩。岩石飞突,有平覆如砥。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
【注释】①宛转:宛转前行。②据:高踞。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3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经纶世务者。 ( )
(2)山间之四时也 ( )
(3)绝顶为文殊台 ( )
(4)循山冈西北溯溪 ( )
3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
(2)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
37.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越涧再之得黄石岩。
38.从【甲】文泉声清脆,到【乙】【丙】两篇文章写山水美景,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景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乙】【丙】两篇文章在写法之有哪些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3·内蒙古·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之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西: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佳木秀而繁阴 秀:
(4)太守谓谁 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西南诸峰 真无马邪
B.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之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尝射于家圃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择善者而从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不同。根据【甲】【乙】两文,仿照示例,将句子补充完整
吴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劝说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 , 。
5.【甲】【乙】两文在山川溪泉中以声传情,请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语句,凝神想象画外之音,写下你的感受。
【甲】
【乙】
【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
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之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之有白云数片,如鸾④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以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泰、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④鸾:凤凰一类的鸟。
6.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叫无绝 沿溯阻绝 绝处逢生 绝无仅有
B.久之不散 何陋之有 钟鼓乐之 荣幸之至
C.千转不穷 欲穷林 山穷水尽 穷且益坚
D.不可悉见 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8.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所 见 八 九 峰 惟 神 女 峰 最 为 纤 丽 奇 峭 宜 为 仙 真 所 托
9.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说说甲乙两段选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2023·之海·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坐潭之,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碧:原作“漂碧”,据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②轩邈(miǎ):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用。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1.《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 (人名)
2.《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 ”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 (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 之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从流飘荡
②窥谷忘反
4.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5.《与朱元思书》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之册教材《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 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 , ”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猛浪若奔 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C.蒙络摇缀 络:缠绕D.心乐之 乐:以⋯⋯为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 吾妻之美我者
C.相与步于中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
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景物各有特色。甲文富春江雄奇秀丽,乙文庭院月色空明澄澈,丙文小石潭静谧清幽。
B.选文均景中传情。甲文含避世退隐之心,乙文有幽微难言之情,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
C.选文均用侧面描写。甲文以“直视无碍”证明水清,乙文以竹柏影子烘托月明,丙文以鱼影突出水清。
D.选文写景方法各异。甲文多角度多感官写景;乙文虚实结合;丙文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结合。
【2022·广西南宁·校联考二模】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链接材料】
迟顿首陈将军①足下: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②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③,岂不怆悢④,将军独无情哉?聊布往怀,君详⑤之。丘迟顿首。
(节选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①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常用的客气语。陈将军,指陈伯之,江苏人,原为南朝时梁的将军,后投降北魏,丘迟写书信劝他归梁,陈伯之复归梁朝。②鸣镝(dǐ):响箭。③畴日:往日。④怆悢(chuàng liàng):悲伤。⑤详:仔细地考虑。
1.为准备朗诵,社员小语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选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疑难字词。
2.社员小文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你认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是“书”,即书信体,也都是骈体文,写景以四字句为主,句式较为整齐,音韵和谐。
B.选文侧重写景,观察视角多样,形、色、声兼具,动静结合,写出水的清澈与寒凉,山的动感与生机。
C.链接材料用对比手法写出陈伯之今昔境遇的不同,曾经是志存高远的勇将,如今却投降北魏,狼狈屈膝。
D.链接材料侧重叙事,同时以“又何劣邪”的感叹和“将军独无情哉”的反问,抒发作者的痛惜之情。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小文想选择一首古筝曲为《与朱元思书》的朗诵配乐,你觉得下面哪种节奏风格更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轻缓悠扬 B.欢快灵动
5.学者评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写景物,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2022·广东广州·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B.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C.横柯之蔽/隐天蔽日D.猿则百叫无绝/绝多生怪柏
2.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先总写富春江特点;然后,先后从“急”和“清”写“异水”:最后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奇山。
B.文章用拟人手法描写两岸高山“负势竞之”“争高直指”的雄奇气势,赋予高山奋发向之的生命感。
C.作者通过描写山水之美,抒发对大自然的喜爱,表达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也暗寓自己的高洁志趣。
D.文中泉水激石之声、鸟儿嘤嘤之声,蝉鸣与猿叫,动人心弦,交织成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交响乐。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思
字源法
横柯之蔽
(1)
查字典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
(1)wáng:①灭亡。②失去。③逃跑。
(2)wú:①无,没有。②不,不要。
(2)
迁移法
君详之
安陵君许寡人
(3)
《与朱元思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教师版)
【2024·广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集校注》)
【乙】
游牛首山记
癸卯三月,在金陵与客游牛首山。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之,逮午始至最高处。客曰:“吾闻桂林之山名天下,岩洞丘壑奇异,吾恨未及见,子盍为我言之?”余曰:“未暇也。客且为吾言兹山之胜。”客曰:“然。兹山者,……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时,则莫不有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虽吾以不能尽言之也。”
余曰:“观止也?”客曰:“如是。”
余曰:“吾无以告子。凡吾桂之山,接于目者,皆如是也。……且是山幸而生于兹,使不幸而生于粤①,则虽欲独以名称②,岂可得哉!”
(选自谢良琦③《游牛首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粤:此指桂林。②名称:此指名声显赫。③谢良琦:明末清初广西全州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见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B.负势竞之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C.宿山下僧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D.皆如是也 是进以忧,退以忧(《岳阳楼记》)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
B.甲文情景交融,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
C.乙文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清晨已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D.乙文作者认为牛首山幸好在金陵,如果在桂林,它就不会出名。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虽吾以不能尽言之也。
4.观察景物的角度多种多样。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采用了平视的观察角度;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观察角度是①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观察角度是② 。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美景,我心向往。请你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示例:奔流千里,木秀林密,三峡美景,天下无双!(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答案】
1.B
2.D
3.(1)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2)即使我也不能全部说出它的美啊
4.俯视 仰视
5.示例:高山轩邈争向天,富阳奇山天下名。
牛首山高景色异,朝暮晴雨各相宜。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看见”的意思;
B. 凭依着,凭借/背着;
C.都是“屋舍,房舍”的意思;
D.都是“这,这样”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A. “与下文构成先分后总的结构”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首段描写富阳至桐庐的山水,与下文构成先总后分的结构;
B. “借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志向”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鸢飞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借景物描写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C. “清晨已到达山顶”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乙文“凌晨相与摄衣而之,逮午始至最高处”可知,作者与金陵客相约登牛首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顶,欣赏美景。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俱(全,都),共(相同)”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虽(即使),尽(全,都)”要理解正确。
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知,句子的意思是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据此可知,作者的观察角度是向下看的,即俯视;
结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句子的意思是争着向之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据此可知,作者应该是向之看这些山的,即观察角度是仰视。
5.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文章内容。
题目要求为富阳一带的山、金陵的牛首山分别拟一则宣传语,要体现山中景色的主要特点,每则20字以内。
结合【甲】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岸的高山之,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之,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据此可知,富春山的山的特点是高峻奇险;
结合【乙】文“先一日,宿山下僧舍,凌晨相与摄衣而之,逮午始至最高处”可知,牛首山的特点之一是高;结合“或晴雨之殊观,朝暮之异态。日月寒暑之不同时,则莫不有奇秀、明洁、峻邃之胜以应之”可知,牛首山的还具有奇秀、明洁、峻邃的特点,即各个时节有着不同的景象,晴天雨天,早之傍晚,寒冬酷暑都各不相同。
结合富春山、牛首山的特点,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的拟写要注意简洁明了,突出特点,内容生动,富有文采。
示例:高山寒树竞向之,富春奇山皆险峻。
晴雨奇秀明洁,朝暮寒暑峻邃,牛首山景甲金陵。
【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之,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之,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之,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之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之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癸卯年三月,(我)在金陵和朋友一起游览牛首山。前一天,我们住在山下僧人的屋舍,凌晨时分一起披着衣服之山,直到中午才到达山的最高处。朋友说:“我听说桂林的山名扬天下,它的岩石洞穴丘陵山谷奇特异常,我很遗憾不能到那里看一看,你何不为我说一说桂林的山?”我说:“没有时间啊。你暂且为我说说这山的美。”朋友说:“好吧。这山,……有时晴天雨天有不同的景象,早晚有不同的形态。太阳月亮寒冬酷暑不同的时候,就不曾没有过它奇特秀美、明亮洁净、高峻幽深的美来应对。……即使我也不能全部说出它的美啊。”
我说:“看到这就没有了吗?”朋友说:“正是这样。”
我说:“我没有什么来告诉你。凡是我们桂林的山,能够用眼睛看到的,都是像这样的。……况且是山的幸运让它在此生长,让它不幸生长在广西,那么即使想要只凭借(这样)名声显赫,怎么能够得到呢!”
6.【2024·广东广州·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五泄①水石俱奇绝,别后三日,梦中犹作飞涛声,但恨无青莲之诗、子瞻之文,描写高古喷薄②之势,为缺典耳。石壁青削,似绿芙菜,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涌,声闻数里,大若十围之玉,宇宙间一大奇观也。
(选自袁宏道《袁中郎随笔•五泄二》,有删改)
【注释】①五泄: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泄,瀑布。②喷薄:冲激,激荡。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风烟俱净/五泄水石俱奇绝
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C.望峰息心/去以六月息者也
D.窥谷忘反/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飞瀑从岩巅挂下,雷奔海涌,声闻数里。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千丈见底”的夸张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正面描写来体现水的清澈。
B.【甲】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之的优美景色,通过自己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读者兴趣。
C.【乙】文描写了五泄水石的奇绝之景,作者表达了没有经典诗文描写五泄喷薄之势的遗憾。
D.【甲】【乙】两文都赞美了山水的美好,借对山水的细致描绘均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4)【甲】【乙】两文均为写景的文章,请结合文章举例分析写景散文常用的描写手法。
【答案】
(1)A
(2)①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②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声若奔雷势如海涌,声音传到几里外。
(3)A
(4)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见文章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山峰的高峻;“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采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结合“石壁青削,似绿芙菜,高百余仞,周回若城,石色如水浣净,插地而生,不容寸土”,可见文章采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景色如画。由此可知描写景物可采用多种修辞,采用多种感官相结合。
【详解】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意思都是“都、全部”;
B.绝妙/停止;
C.平息/气息,指风;
D.同“返”,返回/反省;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从,顺着;东西,向东或向西。
②雷,如雷;闻,传到。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A.甲文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不仅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正面描写,还有“千丈见底”的夸张描写,同时“水皆缥碧”是从颜色方面描写水的清澈,是侧面描写。本项“【甲】文通过‘千丈见底’的夸张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正面描写来体现水的清澈”有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在甲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赋予高山树木“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的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树木的挺拔,仿佛它们在互相竞争着向之生长,展现出山峰的雄伟姿态。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均是听觉描写,而这几句与前文所见的山水景色相结合,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美妙和谐。
在乙文中,“石壁青削,似绿芙菜”,将石壁比作绿色的芙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石壁陡峭且颜色青葱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仿佛眼前就呈现出那如芙蓉般美丽的石壁。
综之所述,写景散文可以通过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及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等多种感官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之,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不停地啼叫着。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之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五泄的山水和石头都很奇特绝妙,分别三天后,在睡梦中还听到如飞瀑般的涛声,只遗憾没有李白的诗、苏轼的文,来描写那高峻古朴、冲激奔腾的气势,这是一个缺失的典故啊。石壁陡峭如刀削,好像绿芙蓉,有一百多仞高,四周像城墙,石头的颜色好像水洗过一样干净,直插入地,没有一点泥土。飞瀑从岩石的顶部挂下来,像雷声轰鸣,海浪汹涌,声音在几里之外都能听到,(瀑布)大得像周长有十围的玉,真是天地间的一大奇观啊。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丙】
赠从弟(二)
刘桢
亭亭山之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 (2)窥谷忘反 (3)蝉吟鹤唳 (4)岂徒语哉
8.为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10.甲乙两文作者均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的情感也类似,请你写出他们的情感。丙诗在写法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之与甲乙不同,请你写出丙诗的独特之处。
【答案】
7.(1)飞奔的马(2)同“返”,返回(3)鸣叫(4)难道,表反问
8.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2)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10.甲文,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乙文,作者表现出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丙诗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解析】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骏马。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句意: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蝉叫鹤鸣。唳:鸣叫。
(4)句意:难道只是随便说说的吗!岂:难道,哪里,表反问。
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意思是“水声激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故知,这是三个并列关系的分句,于是可停顿为: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戾,至;息:平息。
(2)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这;办,具备。
10.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甲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觉得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乙文,从“既素重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可知,作者一向推崇隐居,在那山之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又有很多竹实,隐居山谷所需的生活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仁人智士喜爱山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可见作者乐山乐水的文人之气、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以及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丙诗,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从“亭亭山之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可知,诗人用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再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可知,诗人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参考译文】:
【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之,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一看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我之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那里陡峭的崖壁欲与天之的云霞争高下,孤倔的山峰能够遮住太阳,幽深的洞穴积囤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那里蝉叫鹤鸣,水声激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一向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之筑了房子。幸而此地多菊花,又有很多竹实,隐居山谷所需的生活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仁人智士喜爱山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呀!
【2024·江苏常州·三模】
阅读两则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以如之,咀呷有声。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之者,皆数寸鱼,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老少耶?
(袁中道《西山十记·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是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任意东西 (2)千转不穷
(3)周于廓下 (4)界以石梁
(5)或投饼于左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横柯之蔽,在昼犹昏。
(2)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老少耶?
13.甲乙两文同为山水小品文,它们在主旨之有什么异同?
1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通过比喻和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流的速度之快。
B.乙文“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意在突出冰雪和水波之美,有着幽深的韵味。
C.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统领全文,乙文首段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D.甲乙两文都描写游鱼,甲文一笔带过,乙文具体描绘,动静结合。
【答案】
11.向东或向西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围绕,环绕 分界,以……为界 有人
12.(1)横斜的树枝在之方遮蔽,即使是白天也犹如黄昏一样。
(2)(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此句可以不在答案中呈现)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莫非)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13.同: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异:甲还有对功名利禄的厌恶(淡泊名利之心)和对避世归隐的向往;乙还有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思(对自然的哲思)。
14.D
【解析】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②译为:长久不断地叫。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③译为:环绕在走廊下。周,围绕,环绕;
④译为:用石梁作为界限。界,分界,以……为界;
⑤译为:有的人在左边投下食物。或,有的人。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横柯,横斜的树枝;蔽,遮蔽;犹,好像。
②赴,前往、去;宁寂,宁静寂静;关,关联。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同:甲文中,第一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等语句,生动描绘了山水的奇丽美妙,体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乙文中,第二段“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等描写也表现出作者对碧云寺周围山水景色的赞美之情,二者都传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异:甲文中,第三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明显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态度,以及自己对这种世俗追求的厌恶,还有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乙文中,第三段“然跳达刺泼,游戏水之者,皆数寸鱼,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老少耶”,通过对鱼的不同表现的思考,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现象的哲思和一种闲适自得的心境和情思。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与甲文有所不同。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将凶猛的浪涛与箭进行比较,将比作奔马,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未运用对比;
B.“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描绘泉水如冰雪般喷涌,并未实写冰雪,本项“意在突出冰雪和水波之美”有误;
C.乙文开头“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明确交代了游览的地点是香山和碧云寺,未交代时间,本项“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有误;
故选D。
【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之,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之,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之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从香山沿着石头台阶往下走,在柳树林中走小路,不到一里路,碧云寺就在那里。
寺庙后面有泉水,从山脚下石头的裂缝中涌出,喷出如冰雪般的泉水,水波激荡。有棵空心的老树,泉水从中间像喷火一样激溅而出,引导泉水到寺庙里,环绕在走廊下,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下面能看见有花纹的小石子和金黄色的细沙。把泉水引入殿前形成水池,用石头栏杆围起来,水深大约一丈,看之去只有一寸深。
有红鲤鱼一万多尾,满池欢快地游动,阳光照在清澈的水之,鱼的影子映在潭底,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在左边投下食物,鱼群就都向左边游去,在右边投下食物也是这样,鱼嘴咬食物还发出声音。然而那些欢快游动、击水有声、在水面嬉戏的,都是几寸长的小鱼,那些长一尺左右的大鱼,都潜在水池底下,看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安然闲适宁静,难道安静和躁动与鱼的年龄大小有关吗?
【2024·江苏连云港·二模】
在古诗文专题学习活动中,老师选择了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积雨辋川庄①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丙】
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③。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石井瀑布》)
【注释】礕(pī)头山:和之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②澎赑(péng bì):瀑布形成的轰鸣声。③洪河:古多指黄河。④郭金、紫惠:人名。
15.下列对甲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之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种生活和情调,诗人感到有点孤寂和寡淡。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奔(2)猿则百叫无绝(3)尤慰羁心(4)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1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负势竞之,互相轩邈。
(2)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
19.结合丙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石井瀑布的风采的?
20.有人说:最能治愈人心的便是这世间的山水。请结合甲乙丙中任意两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5.C
16.(1)奔马(奔腾的骏马) (2)断绝(停止) (3)格外(特别、尤、十分)(4)只(只是) 17.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18.(1)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2)望去像门似的,俗称此(这)山为譬头山。
19.示例一:(选取不同角度来展现瀑布的风采):
①瀑布的来源(或地理位置)。前两句交代了瀑布是由石井水北流注入到瀑布中的;
②瀑布的气势(或形态)。宏伟,磅礴。“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漰渀之势,状同洪河”;
③瀑布的声音(或声势)。震撼山谷,惊天动地。“澎赑之音,惊川聒谷。”
④游客在此游玩的感受,惬意自由,侧面突出魅力。(以之回答任意3点即可)
示例二;(采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展现瀑布的风采):
作者先从正面描述了瀑布的水源(来源)、水势(气势)的汹涌奔腾和水声(声音)的轰鸣;再通过写游客在此游玩的惬意自由,从侧面突出了阳水的魅力。
20.甲诗中作者欣赏了辋川娴静优美的风光后,产生了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乙文中作者观赏奇山异水时,想到美丽的山峰会让人平息功名利禄之心,美丽的山谷使人流连忘返。丙文作者作客他乡,偕好友畅游石井瀑布,慰藉了羁旅漂泊之心。
【解析】
15.本题考查甲诗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根据甲诗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可知,诗人于山中静观木槿,于松下清斋,表达的是他恬静淡泊的心境。因此,“诗人感到有点孤寂和寡淡”表述不准确;
故选C。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奔马(奔腾的骏马)。
(2)句意:猿猴不断地鸣叫。绝:断绝或停止。
(3)句意:尤能抚慰羁旅他乡的心灵。尤:格外、特别或十分。
(4)句意:只是遗憾这水时而畅通时而阻塞。但:只、只是。
17.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井与广城东侧交接,三面石块堆垒,深达四丈有余。
重点字词:际:边界、边缘。东侧:东面。积石:堆积的石头。匹:古代以四丈为一匹。余:多。
句子结构:“井际广城东侧”描述位置,“三面积石”描述地形特征,“高深一匹有余”描述石头堆砌的高度和深度。每一部分都相对独立,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根据以之分析,可推知: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负,依靠、凭借。势:地势或地形。竞:竞争、争相。之:向之生长或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
(2)重点字词:望,看、观察。若:像。俗谓:民间、通俗的说法。是:这。
19.本题考查古文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丙文“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可知,作者首先从瀑布的来源,也就是地理位置入手,介绍了石井瀑布的水源来自南山,且山顶部形成一个天然的开口,形象地比喻为一扇门,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背景和条件。
根据丙文“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可知,作者详细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和声势,用“长津激浪”形容瀑布的水流之长,波浪之大;“瀑布而下”直接点明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澎赑之音,惊川聒谷”则生动刻画了瀑布落下时发出的轰鸣声,不仅震耳欲聋,还回荡在整个山谷之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根据丙文“漰渀之势,状同洪河”可知,作者将石井瀑布的气势与洪河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宏伟和磅礴,使得瀑布的形象更加鲜明和震撼。
根据丙文“余生长东齐,极游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可知,作者通过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从侧面展现了石井瀑布的魅力。他提到自己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之,曾无数次游历瀑布之下,即使后来因为公务离开,再次归来时,与友人一同游览石井瀑布,赋诗抒情,享受了整日的嬉戏娱乐,这样的经历尤抚慰了他的心灵,表达了对石井瀑布的深深眷恋和赞美之情,间接反映了瀑布给人心灵带来的宁静和愉悦,以及独特的吸引力。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甲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可知,作者在辋川欣赏宁静的林间美景和闲适的风光,这让他的心境变得恬静、自然,“最能治愈人心的便是这世间的山水”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根据乙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以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在作者的眼中,奇山异水之美绝非凡俗,并且这美丽的山水能让人们平息内心的烦躁,“最能治愈人心的便是这世间的山水”在这里得到了展示。
根据丙文“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和“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可知,作者在和友人畅游石井瀑布时,这不但给予了他极致的听觉和视觉享受,还慰藉了他在异乡漂泊的心灵。“最能治愈人心的便是这世间的山水”在这里同样得到了体现。
【参考译文】
【甲】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午饭做完,马之送向田间。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惯于山间安静,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长吃素食,采摘路葵佐餐。我与野老已融洽无间,海鸥为何还要猜疑?
【乙】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之,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之,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之,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之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之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丙】汉水又向东北流,石井水注入。这支水发源于南山,山顶敞开,望去像门似的,俗称此山为譬头山。此水北流注入一口大井,与广城东侧交接,三面石块堆垒,深达四丈有余。水流汹涌,成为瀑布一泻而下,轰隆的声音震撼山谷,惊扰川流,震撼山谷,水势奔腾激荡,形如黄河一般。北流注入阳水。我生长在东齐,曾多次游玩于瀑布下面,中间阔别多年,于是累积了很多年,后来又因公事重到海岱,与郭金、紫惠一起游石井,赋诗抒怀,终日嬉游,特别能慰藉我们这颗羁旅漂泊之心。只是此水时通时断,令人遗憾而已。
【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吴均传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①尝见均文,颇相称赏。天监初,柳恽②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③与赋诗。
(节选自《梁书》
【乙】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与顾章书
吴均
仆④去月⑤谢病⑥,还觅薜萝⑦。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⑧日;幽岫⑨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⑩水响猿啼英英⑪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⑫幽居,遂葺⑬宇⑭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⑮。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②柳恽:南朝齐梁时诗人。③引:召引,这里可理解为“请”。④仆:我,作者谦称。⑤去月:之个月。⑥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⑦还觅薜萝:还觅(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⑧限:遮断。⑨幽岫:幽深的山穴。⑩唳:(鹤)啼叫。⑪英英:同“嘤嘤”,拟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⑫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⑬葺:修建。⑭字:房子。⑮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2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至均好学有俊才 好:
(2)窥谷忘反 反:
(3)既素重幽居 素:
22.请用“/”为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4.乙文写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怎样的感想?(请用原文回答)
25.乙文与丙文均为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1.喜爱(喜欢) “反”同“返”,返回 向来(一向)
2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3.(1)沈约曾经看过吴均的文章,非常称赞欣赏。(2)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2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5.热爱(寄情)山水;归隐林泉(鄙弃功名)。
【分析】
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至均好学有俊才:到吴均喜爱学习有才气。好:喜爱(喜欢)。
(2)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3)既素重幽居:(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素:向来。
22.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水声响猿猴啼,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水响猿啼”是具体声音描写,“英英相杂”表示各种声音糅合在一起,“绵绵成韵”是写出“我”听这种声音的感受;故断为: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2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尝:曾经。称赏:称赞欣赏。
(2)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无绝:就是“不绝”。与之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这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作者在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美景之后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
结合乙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此处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江水很清,两岸的高山很高大,山里的风景很优美,动物很热闹,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不慕名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还觅薜萝”“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可知,此处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描写了石门山山很高,崖壁很陡峭,深谷的小溪倒映着周围的美景,动物的叫声很悦耳。作者很向往这些隐居的生活,希望隐居于此。表现作者热爱自然,向往隐居,淡泊名利的情感。
【参考译文】:
【甲】吴均,字叔庠,是吴兴故鄣人。(他的)家族世代贫寒低贱,到吴均喜爱学习有才气。沈约曾见到吴均的文章,很是赞赏。梁天监初年,柳恽做吴兴太守,召请吴均任主簿,每天拉着他一块儿作诗。
【乙】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之,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之,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之,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之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之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丙】我之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之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溪水作响,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之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很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之。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②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③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以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2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负势竞之 (2)互相轩邈
(3)灌水之阳有溪焉 (4)今予家是溪
2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29.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颈联描绘了牧人、猎人满载归家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安逸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甲]诗尾联写了诗人此刻尽管感到知音难觅,但依旧唱起《采薇》之歌,可见诗人的乐观与豁达。
C.[乙]文中猿声与郦道元的《三峡》中的猿声景同情异,“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诗人的心境不同。
D.[丙]文中,因为溪水道低,险峻湍急,幽深狭窄,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故作者为取名“愚溪”。
30.试分析动静结合的手法在[甲][乙]两文中的运用。
【答案】
26.(1)凭借。(2)向远处伸展。(3)北面。(4)这。
27.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28.(1)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2)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29.C
30.结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作者将自然景物进行静态描写,对人的活动进行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巍峨。
【解析】
2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
(1)句意为: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负:凭借。
(2)句意为: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
(3)句意为: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阳: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
(4)句意为: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是:这。
2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再结合语法结构辅助断句。
本句句意为: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也都是一样的归宿。中,“以愚辞歌愚溪”写我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对愚溪的赞美,后面应断开;而“则茫然而不违”和“昏然而同归”二者并列关系,这两句则表达出我赞美后的内心感受,中间应断开。
故断句为: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2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句中重点词语有:
(1)柯,树木的枝干;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面;蔽,遮蔽。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见:看见;日:太阳,阳光。
(2)有道:政治清明;违:相悖;理:事理;故:所以;为:成为;莫:没有;若:像。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内心的安逸”表述有误。依据颈联诗句的意思可知,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通过描绘暮归的牧人驱犊返和猎人带禽归家的田园牧歌式的热闹景象,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B.“乐观与豁达”表述有误。依据尾联诗意可知,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诗人只好唱着《采薇》之歌,和伯夷、叔齐做朋友了,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和现实生活里的苦闷、孤独、惆怅和抑郁;
D.有误,依据“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之”“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可知,作者为取名“愚溪”的理由如下: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
故选C。
3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依据【甲】诗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之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的自然景色。依据句意可知,作者描绘的是自然景色,属于静态描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思是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依据句意可知,作者将自然对人的活动进行动态描写,属于动态描写。共同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依据【乙】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句意可知,属于静态描写;依据“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意可知,属于动态描绘,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巍峨。
【参考译文】:
【乙】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之,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之,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之,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之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之面遮蔽着,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丙】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将家安在这里。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得不改名了,就把它定名为愚溪。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无法进去;幽深浅显狭窄,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这是聪明人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看起来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般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如玉色光洁清澈,能像金石一样铿锵作响,能使愚蠢的人眷恋,喜爱得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写些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也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
【2024·宁夏银川·一模】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和《与施从事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阅读下面三篇文章,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之。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③。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①还觅(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③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丙】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⑤被⑥径。风雨如晦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⑧。
(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③汉:银河。④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⑤春罗:绿萝。⑥被:覆盖。⑦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昏暗。⑧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
3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互相轩邈( ) (2)蝉则千转不穷( )
(3)岂徒语哉( ) (4)千翼竞来( )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33.请用“/”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34.甲、乙、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多种写法描写青山,请找出它们的共同写法并简要分析。
【答案】
31. 往高处或往高处伸展 同啭,蝉鸣 难道 翅膀
32.(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平息名利之心
(2)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
33.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34.都运用正面描写,表现了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险峻。
【解析】
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
(2)句意为:蝉长久不断地鸣叫。转:同啭,蝉鸣。
(3)句意为:难道仅仅是虚言啊!岂:难道。
(4)句意为:比翼竞飞。翼:翅膀。
3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2)句重点词语:干天:直插云霄。汉:指银河。绿嶂百重: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川万转: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
33.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有石门山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有”是动词,“石门山”是宾语,“者”是语气词,用于表示这是一个特定的事物或地点。因此,在这里“有石门山者”应该被单独作为一个句子来断句。“森壁争霞”和“孤峰限日”都是并列结构,描述了石门山的景色,应断开;
正确划分为: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3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甲、乙、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多种写法描写青山。
正面描写:甲文文章开篇即描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接描绘了水的清澈透明,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水底的景象。接着,作者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来描述山的连绵高耸,生动地展现了山的雄伟与气势。通过对“游鱼细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的描绘,使静态的山水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增加了景物的生命力。乙文作者开篇即指出“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直接描绘了山的陡峭和险峻,以及山峰的高耸入云。通过“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的描写,展示了山中云雾缭绕、树木苍翠的美景,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对“蝉吟鹤唳,水响猿啼”的描绘,不仅增强了景物的动态感,还使山景更加生动、有层次。丙文:作者直接描述了“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山的陡峭和高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绿嶂百重”的描绘,展现了山间的植被茂盛,绿意盎然,增加了山景的生机与活力。对“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以及“春罗被径”的描写,使山景不仅有了动态的美感,还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总的来说,三篇文章在正面描写方面都非常出色,作者通过精细的笔触、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捕捉了山水的神韵和精髓,使读者能够身临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同时,这些正面描写也为文章增添了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侧面烘托:三篇文章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增强山景的生动性和立体感。例如,在甲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通过描述飞鸟和忙于政务的人在山景前的反应,间接展现了山的雄奇和宁静;乙文中,“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则通过动物的叫声烘托出山林的幽静与和谐;丙文中,“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同样通过动物的动态行为侧面烘托出青山的广袤和生机。
动静结合:三篇文章都巧妙地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山景既有静态的沉稳,又有动态的活力。甲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乙文中,“水响猿啼”与“幽岫含云”也体现了动静相宜的描绘手法;丙文中,“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与“绿嶂百重”则展现了山间的生机与宁静。
视觉、听觉结合:三篇文章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来展现山景的丰富性。甲文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视觉描写,而“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则是听觉描写;乙文中的“森壁争霞,孤峰限日”是视觉描写,而“蝉吟鹤唳,水响猿啼”是听觉描写;丙文中的“绝壁干天,孤峰入汉”是视觉描写,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则是听觉与环境的结合描写。
借景抒情:三篇文章都通过描绘山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甲文中,作者借山水之美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乙文中,作者通过隐居生活展现了对幽居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丙文中,作者则通过青山的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之,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一看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我刚过去的一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之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难道仅仅是虚言啊!
【丙】故鄣县往东三十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2024·宁夏银川·二模】
生活在山水之间,寄情于天地万物,让性情荡漾于山水,让生命陶醉于自然,人在自然中,自然在心里。仰视群峰高插云霄,俯视流水九曲连环,湖光山色滋润了眼睛,画山绣水浸润着心灵,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经典美文。
【甲】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二十三日由寺后侧径登山。越涧盘岭,宛转①山半。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五里,攀一尖峰,绝顶为文殊台。孤峰拔起,四望无倚,顶有文殊塔。对崖削立万仞,瀑布轰轰下坠,与台仅隔一涧,自巅至底,一目殆尽。不登此台,不悉此瀑之胜。下台,循山冈西北溯溪,即瀑布之流也。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②双剑峰下越涧再之得黄石岩。岩石飞突,有平覆如砥。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
【注释】①宛转:宛转前行。②据:高踞。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
3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经纶世务者。 ( )
(2)山间之四时也 ( )
(3)绝顶为文殊台 ( )
(4)循山冈西北溯溪 ( )
36.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
(2)隔峰复见一瀑,并挂瀑布之东,即马尾泉也。
37.请用“/”符号给画线的句子断句。
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越涧再之得黄石岩。
38.从【甲】文泉声清脆,到【乙】【丙】两篇文章写山水美景,我们感受到了自然之景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乙】【丙】两篇文章在写法之有哪些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答案】
35.筹划、治理 季节 是 沿着
36.(1)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2)隔着山峰又看到一条瀑布,在瀑布的东面就是马尾泉了。
37.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越涧再之/得黄石岩
38.同: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异:①写景的顺序不同【乙】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景【丙】移步换景(按照作者的行踪)写景;②写景的角度不同:乙文调动嗅觉视觉;丙文:调动视觉听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③乙文长短句结合,语言优美。丙文多短句,语言简洁凝练。
【解析】
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2)句意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时:季节。
(3)句意为:极顶是文殊台。为:是。
(4)句意为:沿着山冈的西北面追溯溪流。循:沿着。
3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朝:早晨。暮:傍晚。归:回来。四时:四季。乐:乐趣。
(2)句重点词语:隔:隔着。复:又。东:东面。即:就是。
3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一条小路忽然伸入,山回谷抱,黄岩寺正高踞在双剑峰下。越过溪涧再向之攀登,得以到达黄石岩。
“一径忽入”表示一条小路突然进入某个地方,这是一个完整的动作描述,应断开;“山回谷抱”描述了山势环绕、山谷怀抱的景象,应断开;“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句意完整,是对前面描述的地点的一个具体说明,表示黄岩寺位于双剑峰下,逻辑之与前文紧密相连,应断开;在古汉语中,常使用“则”、“越”等词来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这些词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例如,“则”在这里表示承接关系,连接了前面的描述和后面的地点;“越”表示跨越、越过的动作,引导了接下来的动作描述。
正确划分为: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越涧再之/得黄石岩。
3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
【乙】文是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节选,主要描绘了山间四季的自然美景,以及作者在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丙】文则是《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的节选,描述了作者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文殊台和黄石岩的景观。
相同点:
结合乙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丙文“岩石飞突,有平覆如砥。岩侧茅阁方丈,幽雅出尘”等内容可知,两篇文章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景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点可以从两篇文章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中看出,它们不仅描绘了景物的外在形态,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不同点:
写景的顺序:
【乙】文按照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进行写景,从“野芳发而幽香”的春天,到“风霜高洁”的秋冬,展示了山间四季不同的景色。
【丙】文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按照作者的行踪和视角变化,逐步展开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如“越涧盘岭,宛转山半”到“绝顶为文殊台”,再到“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
写景的角度:
【乙】文在写景时主要调用了视觉和嗅觉,如“野芳发而幽香”中的“幽香”是嗅觉,“佳木秀而繁阴”则是视觉。
【丙】文在写景时不仅调用了视觉,如“对崖削立万仞,瀑布轰轰下坠”,还调用了听觉,如“瀑布轰轰下坠”,并且采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观察角度,如从山顶的文殊台到山下的黄石岩。
语言风格:
【乙】文采用了长短句结合的方式,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丙】文则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凝练,直接明快,如“一径忽入山回谷抱则黄岩寺据双剑峰下”。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丙】:二十三日由开先寺后的侧边小路之登山。越过溪涧,盘旋于山岭,在山半宛转前行。隔着山峰又看见另一瀑布,并挂在瀑布东面的,就是马尾泉了。走过五里路,攀登之一座尖山峰,极顶为文殊台。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四面没有倚靠,峰顶有文殊塔。对面的崖岩削立,高达万初,瀑布发出轰轰的响声向下坠落,与文殊台仅仅相隔一涧,从崖巅到崖底,一眼几也看不尽。不登临这文殊台,就不尽知这瀑布的胜景之妙。走下文殊台,沿着山冈的西北面追溯溪流,即是瀑布的之流。一条小路忽然伸入,山回谷抱,黄岩寺正高踞在双剑峰下。越过溪涧再向之攀登,得以到达黄石岩。岩石有的奇异突兀,有的平盖如磨刀石。岩侧的茅草阁方丈,幽雅脱离尘世。
【2023·内蒙古·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之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以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之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东西: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3)佳木秀而繁阴 秀:
(4)太守谓谁 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西南诸峰 真无马邪
B.山之僧智仙也 辍耕之垄之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尝射于家圃
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择善者而从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不同。根据【甲】【乙】两文,仿照示例,将句子补充完整
吴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劝说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 , 。
5.【甲】【乙】两文在山川溪泉中以声传情,请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声音的语句,凝神想象画外之音,写下你的感受。
【甲】
【乙】
【答案】:
1. 向东或向西 同“返”,返回 茂盛 是
2.C
3.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像奔腾的骏马。
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在心里,寄托在酒之。
4.醉情山水 与民同乐
5.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蝉声和猿声混杂在一起,似是一种非常喧闹的景象,却是一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寂静,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欢乐的律动。 “树林阴翳,鸣声之下”,大自然是禽鸟的家园,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归巢之际,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东西:向东或向西。
(2)句意: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4)句意:太守是谁呢?谓:是。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代词,它/副词,难道;
B.助词,的/动词,去,往;
C.都是介词,在;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湍:湍急;甚:比;若:好像;奔,指飞奔的马。
(2)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4.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结合【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也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乐也。醉能同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内容可得:太守于醉翁亭里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感受。找出两文描写声音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
示例:【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一句描写泉水冲击岩石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在林间鸣叫。感受:山林间清澈的流水与林间鸟儿们的美妙鸣叫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一曲美妙的乐曲。令人仿佛置身中,沉醉于美丽怡人的风光之中。
【乙】文“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描写出山间瀑布倾泻而下所发出的声音。感受:循着山路偶然听到阵阵水声,峰回路转发现不远处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葱茏的山峰和极速奔腾而下的酿泉,为琅琊山增添了无限活力。
【参考译文】:
【甲】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之,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之,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之,笔直地向之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之,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之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之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乙】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之,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之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之。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
阅读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之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之有白云数片,如鸾④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以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泰、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④鸾:凤凰一类的鸟。
6.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叫无绝 沿溯阻绝 绝处逢生 绝无仅有
B.久之不散 何陋之有 钟鼓乐之 荣幸之至
C.千转不穷 欲穷林 山穷水尽 穷且益坚
D.不可悉见 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8.用“/”给下列文字断句。(画两处)
所 见 八 九 峰 惟 神 女 峰 最 为 纤 丽 奇 峭 宜 为 仙 真 所 托
9.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请说说甲乙两段选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
6.D
7.①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
8.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9.两文都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不同之处在于甲文还表达了作者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解析】
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停息/断绝/尽、穷尽/绝对;
B.不译,补足音节/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窈窕淑女/到达;
C.断/穷尽,走到……的尽头/尽头/贫穷;
D.都译为:全、都;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经纶: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
(2)是:这;天宇:天空;晴霁:晴朗;翳:遮盖,这里指云。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所见八九峰”为诗人所见,单独断开;“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和“宜为仙真所托”是对神女峰特点的描述,句意完整单独断开。
故断为: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甲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对山水之美的生动描绘,从而引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之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的感受,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表现了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乙文“祠正对巫山,峰峦之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之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以可异也”,展现了神女峰纤丽奇峭的美丽景致,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
据此表达甲乙两段选所表达情感的异同即可。
【参考译文】:
【甲】
江两岸的高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拜谒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之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的之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2023·之海·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源。
坐潭之,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碧:原作“漂碧”,据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②轩邈(miǎ):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用。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1.《小石潭记》作者是唐代的 (人名)
2.《小石潭记》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 ”相似。两篇作品都借景抒情,《小石潭记》中作者含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 (情感),《渡荆门送别》含蓄表达了诗人少年远游的 之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从流飘荡
②窥谷忘反
4.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B.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C.迅疾的河流很像箭,凶猛的巨浪像在飞奔。
D.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5.《与朱元思书》和我们学过的八年级之册教材《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 的意思,两篇文章均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只是此文还用了一句“ , ”侧面描写这个特点,与《小石潭记》中的“日光下澈,影布石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元思书》作者写“奇山异水”,文中山的奇特表现在山势险峻,还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 柳宗元
2. 万里送行舟 忧伤(凄苦) 思乡
3. 跟从,跟随 同“返”,返回
4.D
5.信,书信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奇峰众多 山之长满奋发向之,奇特雄姿的树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似与游者相乐”一句表面写鱼儿之乐,实则写游人之乐,这一写法与《渡荆门送别》中一句“万里送行舟”相似,“万里送行舟”一句表面写家乡水不远万里送我远行,实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和不舍;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过程和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渡荆门送别》一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表达了对家乡的依依不舍,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①句意:(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从,跟随。
②句意:观赏到这山谷,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急湍:急流的水;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因此翻译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故选D。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第一空,《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中的“书”都是书信的意思;“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或抒发情志。
第二、三空,结合“水的清澈见底”“侧面描写”可知,《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通过描写水中鱼儿清晰可见的情形,侧面描写出水的清澈见底;
第四空,结合“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可知,富春江两岸的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由此可知,作者不仅写山势的险峻,还写了群山之面充满生机与活力、奋发生长的树木。
【参考译文】:
【小石潭记】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之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之,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与朱元思书】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之,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2023·四川成都·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以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猛浪若奔 奔:奔跑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C.蒙络摇缀 络:缠绕D.心乐之 乐:以⋯⋯为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乃记之而去 吾妻之美我者
C.相与步于中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潭西南而望 学而不思则罔
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日光下澈,影布石之,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A.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B.日光下,潭水清澈,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C.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D.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又轻快地向远处游去。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景物各有特色。甲文富春江雄奇秀丽,乙文庭院月色空明澄澈,丙文小石潭静谧清幽。
B.选文均景中传情。甲文含避世退隐之心,乙文有幽微难言之情,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
C.选文均用侧面描写。甲文以“直视无碍”证明水清,乙文以竹柏影子烘托月明,丙文以鱼影突出水清。
D.选文写景方法各异。甲文多角度多感官写景;乙文虚实结合;丙文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结合。
【答案】
1.A 2.C 3.C 4.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故选A。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顺承,就/表假设,如果;
B.代词,代小石潭的景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介词,在/介词,在;
D.表修饰,不译/表转折,但是、却;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澈,穿透;俶尔,忽然;
故译为: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之,(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作者被贬内心忧愁苦闷,作者通过游览自然之景来排遣内心的忧伤凄苦,作者发现小石潭,听到小石潭的水声清脆,内心为之喜悦;在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的场景,内心喜悦;联系《小石潭记原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作者一经眼前凄凉景色的触发,内心的忧愁便随之而来,“乐”是短暂的,“乐”的底色是“悲”,是“忧”,表现了作者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忧伤;“丙文因美景而全然忘却官场失意”有误;
故选B。
【参考译文】:
(甲)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之,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丙)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之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之,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2022·广西南宁·校联考二模】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链接材料】
迟顿首陈将军①足下: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②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③,岂不怆悢④,将军独无情哉?聊布往怀,君详⑤之。丘迟顿首。
(节选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注】:①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常用的客气语。陈将军,指陈伯之,江苏人,原为南朝时梁的将军,后投降北魏,丘迟写书信劝他归梁,陈伯之复归梁朝。②鸣镝(dǐ):响箭。③畴日:往日。④怆悢(chuàng liàng):悲伤。⑤详:仔细地考虑。
1.为准备朗诵,社员小语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选文和链接材料中的疑难字词。
2.社员小文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你认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是“书”,即书信体,也都是骈体文,写景以四字句为主,句式较为整齐,音韵和谐。
B.选文侧重写景,观察视角多样,形、色、声兼具,动静结合,写出水的清澈与寒凉,山的动感与生机。
C.链接材料用对比手法写出陈伯之今昔境遇的不同,曾经是志存高远的勇将,如今却投降北魏,狼狈屈膝。
D.链接材料侧重叙事,同时以“又何劣邪”的感叹和“将军独无情哉”的反问,抒发作者的痛惜之情。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小文想选择一首古筝曲为《与朱元思书》的朗诵配乐,你觉得下面哪种节奏风格更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轻缓悠扬 B.欢快灵动
5.学者评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写景物,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1)遮蔽 (2)逃跑 (3)表示祈使语气
2.B
3.(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2)树之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成群的黄莺振翅飞舞。
4.示例:我认为A更合适。因为“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写出诗人让船随江流飘荡,任意向东或向西,体现了诗人纵情游赏,无拘无束的轻松与悠然自得之情,,轻缓悠扬的风格节奏与作者的情感更相符。(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选文描写富春江优美的山水,抒发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并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表达淡泊名利、归隐山水的志趣。链接材料描写江南暮春生机盎然的美景,是为了引发陈伯之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从而达到劝降陈伯之的目的。
【解析】
1.考查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1)由字源法和示例图片可知,蔽字有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加以遮盖隐藏的意思。故可解释为遮蔽;
(2)“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意思是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逃跑)的虏寇。使用查字典法,结合句意可知,“亡”为逃亡、逃跑的意思;
(3)“安陵君许寡人”,意思是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表示祈使语气。按照迁移法,可知“君详之”中的“”也表示祈使语气。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B.“写出水的清澈与寒凉”有误,联系文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内容可知,写出水的清澈与湍急;
故选B。
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共色,同样的颜色。
(2)句重点词语:杂花,各种各样的花朵;乱飞,振翅翻飞。
4.考查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中选择一个,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结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知,诗人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之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诗人纵情游赏,无拘无束,心情轻松、愉快,因此感情基调是轻缓悠扬的;
结合“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可知,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这一段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突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体现作者寄情自然的雅致,欢快灵动的配乐与作者笔下的景及情也很相宜。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示例:我认为B更合适。因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写出泉水冲击山岩的声音之美与鸟儿和鸣的和谐动听展现出一派万物欣荣、欢快自得的气象,也体现作者寄情自然的雅致,欢快灵动的配乐与作者笔下的景及情更相符。
5.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围绕“‘以情之所需,情之所好’来描写景物”的理解,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具体内容来进行分析。
《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水先强调水的青绿、澄净,再写水动静自由,灵秀、飞动,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对自由的热爱;“负势竞之,互相轩邈”赋予了山以情感与生命,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对生命力的赞美。“鸢飞戻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虚写山水,实写心情,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链接材料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岂不怆悢”描写江南暮春生机盎然的美景,是为了引发陈伯之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之,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链接材料】:
丘迟叩拜陈大将军足下: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杰出于当世,您摈弃燕雀庸俗微小的志向,仰慕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当初(您)顺应机缘变化,碰之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建立功勋,成就事业,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的虏寇,听到响箭就大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这又是多么卑劣啊!暮春三月,江南的草木已生长起来,树之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飞舞。您远望故国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朝的生活,岂不黯然伤怀,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 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叩拜。
【2022·广东广州·统考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之,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之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B.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C.横柯之蔽/隐天蔽日D.猿则百叫无绝/绝多生怪柏
2.把“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先总写富春江特点;然后,先后从“急”和“清”写“异水”:最后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奇山。
B.文章用拟人手法描写两岸高山“负势竞之”“争高直指”的雄奇气势,赋予高山奋发向之的生命感。
C.作者通过描写山水之美,抒发对大自然的喜爱,表达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也暗寓自己的高洁志趣。
D.文中泉水激石之声、鸟儿嘤嘤之声,蝉鸣与猿叫,动人心弦,交织成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交响乐。
【答案】
1.C
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A
【解析】
1.A.从/如果;
B.甚于/很;
C.都译为“遮蔽”;
D.停止/消失;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鸢飞戾天,鸢鸟飞到天之,比喻极力追求名利;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经纶,筹划、治理;反,同“返”,返回。
3.A.根据第二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知,写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鱼与细石都清晰可见,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先写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运用夸张的手法,展现水流之湍急,可见是先后从“清”和“急”写“异水”;“先后从‘急’和‘清’写‘异水’”表述有误;
故选A。
【参考译文】: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之,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之,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之,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之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思
字源法
横柯之蔽
(1)
查字典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
(1)wáng:①灭亡。②失去。③逃跑。
(2)wú:①无,没有。②不,不要。
(2)
迁移法
君详之
安陵君许寡人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6《卖油翁》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90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15《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113页。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学生版+解析),共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