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试卷地理(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试卷地理(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节能建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墙面吸收的太阳能是设计节能建筑的重要环节。图为某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关于我国某地在夏至日时房屋不同朝向墙面逐小时的总辐射量观测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墙面是( )
A. 南墙、东墙、西墙、北墙B. 北墙、西墙、东墙、南墙
C. 南墙、西墙、东墙、北墙D. 北墙、东墙、南墙、西墙
2.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长春B. 西安
C. 南宁D. 拉萨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午太阳位于偏东方,下午太阳位于偏西方,②上午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午几乎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其为东墙;③上午几乎没有太阳辐射,下午太阳辐射量较大,说明其为西墙;夏至日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6时接近日出,18时接近日落,此时北墙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南墙多,因此①为南墙,④为北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南北墙逐小时都可以接收到太阳辐射,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只有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南宁的南北墙可以逐小时都接收到太阳辐射,C正确;长春滨、西安、拉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前后北墙接受不到太阳辐射,ABD错误。故选C。
2023年12月5日,湖北武汉钢铁集团与河南平顶山煤炭集团联手,将满载2150吨丹江水(用高品质尼龙液袋灌装)的100个集装箱通过浩吉铁路(20082次列车),从河南平顶山站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浩吉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浩勒报吉南站终到江西省吉安市),是国家“北煤南运”的运煤专线铁路,此趟列车将丹江口水库(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的淡水“捎脚运输”至陕西、山西、内蒙古沿线缺水城市,搭建出一条“南水北调”新通道,为晋、陕、内蒙古地区1500万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瓶装饮用水。完成下面小题。
3. 使用铁路集装箱进行“丹水北运”的直接原因是( )
A. 先进全自动集装箱装卸水系统B.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
C. 高品质的尼龙液袋灌装D. 庞大的陆运返程运力的有效利用
4. 与传统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该铁路集装箱运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
A. 水质较好B. 水量较大
C. 水价较高D. 损耗大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浩吉铁路是“北煤南运”大通道,用铁路运水主要是利用巨大陆运闲置返空运力,D正确;西北缺水现象由来已久,主要解决方案是“南水北调”的水渠输水,B错误;高品质的尼龙液袋灌装和先进的铁路站点装卸技术促进丹水北运,但不是直接原因,A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传统的水渠运水东线工程相比,密封的集装箱,优质的尼龙液袋运输可以保证水质,从而为西北地区提供优质的饮用水,A正确;集装箱运水水量较小,损耗小,BD错;水价较高不属于优势,C错误。故选A。
位于太湖北部的梅梁湾作为周围地区的水源地,曾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蓝藻水华事件频发。为治理水污染,采取了生态清淤、修复湿地、产业转型等一系列措施,同时,还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连续向湖水中投放大量人工鱼苗,利用鱼类滤食藻类。2003年梅梁湾修建水源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整个示范区由内、外两道围隔组成,里圈围隔所围区域为强化净化区,在里圈围隔与外圈围隔之间的水域为生态净化区。为减轻水质净化的压力,两道围隔均有进水口,外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南端,而里圈围隔的进水口位于围隔北端(见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是太湖夏季蓝藻水华富集堆积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湖水温度B. 经济发展
C. 湖湾封闭程度D. 盛行风向
6. 为实现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生态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A. 增加增殖放流的数量B. 增加网箱养殖面积
C. 进水口均改为北侧或南侧D. 减少湖滩水生植物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太湖周边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入湖水中含有大量氮、磷元素。梅梁湾位于太湖北部口袋状的湖湾处,比较封闭,水体交换困难,因此成为太湖夏季蓝藻水华富集堆积的重灾区,C正确。夏季太湖湖水温度差异不大,A错误。夏季盛行偏南风,利于藻类在太湖北部湖区聚集,促进梅梁湾蓝藻水华富集,但这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太湖周边地区整体上工农业都比较发达,城市人口密集,但梅梁湾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并非主导因素,B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滩涂、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因此增加增殖放流的数量有利于实现梅梁湾水源地示范区生态可持续发展,A正确。网箱养殖的主要目的是高产、高效地获得水产品,通常池塘、网箱等等水域里进行,人工投饲,养殖对象密度高。增加网箱养殖面积会使梅梁湾水质恶化,B错误。进水口均改为北侧或南侧,对水体的更新速度会有影响,C错误。水生植物可减少水中氮、磷等影响物质,有利于改善梅梁湾污染情况,减少水生植物不利于水环境的改善,D错误。故选A。
广州、深圳都市圈是我国距离最近的两大都市圈。该都市圈中的“穗莞惠”(广州、东莞、惠州)跨界地区是该都市圈圈域交织和邻近区域,跨界协同不足使“穗莞惠”跨界地区成为广州、深圳都市圈中的发展“洼地”,该“洼地”是广州、深圳都市圈难以进入“圈际耦合”发展阶段的关键“堵点”。下图为“广州、深圳都市圈空间演进阶段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目前,广州、深圳都市圈处于( )
A. 分散发展阶段B. 中心聚能阶段
C. 圈层扩散阶段D. 圈际耦合阶段
8. 关于都市圈“圈层扩散”阶段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
A. 中心功能区地价上涨B. 生产性服务业向外围辐射区集中
C. 辐射区基础设施完善D. 传统型制造业外迁至紧密联系圈
9. “穗莞惠”从“洼地”向“高地”转变的合理做法包括( )
A. 重塑产业壁垒B. 壮大石化产业
C. 建立新型的产业合作联盟D. 构建模糊的利益分配机制
【答案】7. C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广州、深圳都市圈是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辐射作用强,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带动作用,因此区间要素流动应具有向外围流动的趋势,属于圈层扩散阶段,C正确;AB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洼地”是广州、深圳都市圈难以进入“圈际耦合”发展阶段的关键“堵点”,说明广州、深圳都市圈还没有进入圈际耦合阶段,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中心功能区靠近中心城市核心区,地价高、上涨明显,A正确;辐射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C正确;传统型制造业受地价、交通、环境等因素影响向都市圈外扩散,但要和中心都市圈保持频繁地人员、物资和信息联系,因此外迁至紧密联系圈,D正确;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包括仓储和邮政快递、生产性租赁、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培训、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应向紧密联系圈集中,B错。依据题意,故选B。
【9题详解】
区域发展需要开放包容,打破行业壁垒和区域保护,A错误;石油化工属于传统产业,要实现从“洼地”向“高地”转变,需要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B错误;同时还需要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和明晰利益分配机制,D错误;建立新型的产业合作联盟,壮大经济实力,C正确。故选C。
冰湖是指与冰川或冰川作用相关的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是区域气候变化的极佳指示器。白天由于气温上升,冰川的冰面开始消融,低温融水注入湖中,与相对高温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致使在深层湖水形成低温谷,这种湖水因动力下沉称为湖水日垂直流。下图为珠峰地区不同海拔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对比图(虚线表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冰川退缩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 )
A. 5100~5200mB. 5300~5400m
C. 5500~5600mD. 5800~5900m
11. 晴天,受湖水日垂直流影响,冰湖深层湖水水温最低值出现在地方时( )
A. 5:30~6:30B. 11:00~12:00
C. 14:00~16:00D. 20:00~22:00
12. 图示状况发生可能导致珠峰地区( )
A. 冰蚀作用增强B. 冰湖溃坝增多
C. 地震灾害频发D. 冰湖生物减少
【答案】10. D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图中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小。据图可知冰川退缩比例最大的海拔高度是 5800~5900m,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题详解】
据材料“白天由于气温上升, 冰川的冰面开始消融,低温融水注入湖中, 与相对高温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可推断,夏季白天因冰面气温上升冰川消融,接近0℃的融水注入湖中,与相对高温的湖水混合到4℃左右,因密度大而流向湖底,形成湖水日垂直流,在12点左右大量冰川融水导致水温开始急剧下降,14:00—16:00 左右在深层湖水形成低温谷,之后,冰面气温下降,消融量减少到不消融,下沉冷水减少直到停止,导致深层湖水水温会有所升高,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2题详解】
从图中冰川总体上减少、冰湖总体上增加的趋势,可推测是全球变暖所致。故大量冰川融水导致下游地区冰湖水位上涨,易出现冰湖溃坝增加,甚至会出现洪水,B正确;冰川侵蚀需要在冰川重力作用下的滑动而刨蚀,是需要温度低的条件,而图中现象高海拔地区(4600m以上)冰川减少,故不会出现冰川侵蚀加强的情形,4300-4600m的地区冰川略有所增加,但对珠峰地区而言不会出现冰蚀作用增强,也不会诱发地震频发,排除AC;冰川融水的氮元素影响冰湖中浮游植物的分布,冰川融水对冰湖表层氮元素的补给导致冰湖中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排除D。故选B。
迭浪云,是天空中偶然出现的特殊云结构,被誉为外观最浪漫的云。它通常短暂地出现在不稳定流动的任何高度的云层上,从最低的层云,到最高的卷云,都偶见它的踪影。上下两层不同密度气流的流速差异,导致了迭浪云的形成,下图为选浪云的形成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迭浪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迭浪云的出现说明大气不稳定B. 气流A的温度比气流B的温度低
C. 气流A的速度比气流B速度快D. 气流A的密度比气流B的密度小
14. 下列天气系统不会出现迭浪云的是( )
A. 气旋B. 反气旋
C. 冷锋D. 暖锋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迭浪云出现在不稳定流动的任何高度的云层上所以说明大气不稳定,A正确;气流A的高度比气流B高,所以气流A的温度转较低,密度较小,故B、D正确;从形成原理图可知气流A的速度比气流B的速度慢,才会形成波浪状的云,所以C说法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迭浪云出现在不稳定流动的任何高度的云层上:反气旋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无云或少云,所以不会出现迭浪云,B正确;气旋、冷锋和暖锋都会有云,所以可能出现的A、C、D错误。所以选B。
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千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 北部小,南部大B. 中间大,四周小
C. 中部地区变化大D. 东部地区最薄
16. 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B. 莫霍面
C. 岩石圈底部D. 软流层中部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图中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可知,地壳厚度北部大,南部小,A、B错。中部地区等值线最密集,说明厚度变化最大,C对。根据图中数值,可以看到,南部的地壳厚度最薄,D错。故选C。
【16题详解】
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面一层,和地幔之间有一个莫霍面,换句话说就是莫霍面以上是地壳。所以绘制的地壳厚度剖面图中,0千米为莫霍面,B对。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洋地壳在海平面以下的洋底到莫霍面之间,A错。岩石圈包括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属于地壳,C错;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部分,D错。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一种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修筑台田时,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暗管通向沟渠),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挖沟为渠,放养水生生物。图左田示意图,图右为图左虚线部分剖面图。
(1)指出该区域土壤表层盐分易富集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推测图中塑膜和暗管的主要作用。
(3)简述该地区台田模式的主要生态效益。
【答案】(1)季节:春季。原因: 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降水少,晴天多,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和夏季风转换期),风力大;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随着水分蒸发,盐分上行,在土壤表层富集。
(2)塑膜:隔断上、下盐分的移动(阻挡塑膜上方盐分下行,也阻挡塑膜下方盐分上行);汇集下行水分和盐分,使暗管更好的发挥作用。暗管:通过透水孔,快速排水、排盐到沟渠,降低地下水位。
(3)减轻土壤盐碱化危害,提高土地质量;形成良性生态系统,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华北平原东部土壤表层盐分易富集的季节与原因与当地气候有关,可结合气温、降水等特征进行分析。该区域土壤表层盐分易富集的季节是春季。原因:华北平原地区春季降水少,雨水对土壤盐分的淋溶作用弱。同时,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大量蒸发,而盐分则留在土壤表层。春季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处于冬季风和夏季风转换期,风力大。强风加剧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促使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随着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盐分上行,进一步在土壤表层富集。
【小问2详解】
盐碱化形成与蒸发旺盛及排水不畅有关。先在底部铺塑膜,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塑膜可隔断上、下盐分的移动,即阻挡塑膜上方盐分下行,也阻挡塑膜下方盐分上行;塑膜上铺暗管,塑膜还利于汇集下行水分和盐分,使暗管更好的发挥作用。暗管通向沟渠,通过透水孔,快速排水、排盐到沟渠,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碱化的发生。
【小问3详解】
通过塑膜和暗管的作用,以及挖沟为渠等措施,有效地将土壤中的盐分排出,减轻了土壤盐碱化危害,提高了土地质量。适宜的土壤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台田模式形成了一个良性生态系统。挖沟为渠后,可以放养水生生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的存在有助于净化水质,调节局部气候,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台田上的农作物与沟渠中的水生生物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欧洲许多国家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挪威是世界上电动汽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政府规划提出2025年前停止销售所有内燃机汽车,所有新售车型都必须是零排放汽车,我国已有多家电动汽车品牌出口挪威。德国为世界传统汽车生产大国,该国投入大量财政补贴支持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但汽车用动力电池依然大部分依赖国外供应。2023年1月,中国N企业在德国建设的动力电池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下面左图示意挪威位置,右图示意电动汽车产业链。
(1)简述除政策外,德国吸引中国N企业建设动力电池工厂的优势条件。
(2)说明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发展电动汽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影响。
(3)简要说明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对挪威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答案】(1)德国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德国技术水平高,高端技术人才多;工业基础好,配套设施齐全。
(2)电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长,增加了附加值;加强了企业间的生产联系和知识互溢,促进产业向技术型升级;生产性服务部门增多,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
(3)减少石油的使用,延缓非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枯竭,维护国家资源安全;降低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速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材料提到“德国支持汽车工业的新能源转型,但汽车用动力电池大部分依赖国外供应”,说明德国动力电池市场缺口大,市场广阔;德国作为世界传统汽车生产大国,技术水平高,高端技术人才多;工业基础好,配套设施齐全。
【小问2详解】
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电动汽车作为新赛道,我国和发达国家均处于同一起点,电动汽车的上下产业链长,附加值更高;加强了企业间的生产联系和知识互溢,促进产业从传统汽车的组装与贴牌向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型升级;需要的配套服务部门多,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小问3详解】
挪威用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使用,延缓石油资源的枯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挪威水电发达,用电车替代燃油车,可以提高水电的使用率,降低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速度。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地区正以两倍于全球平均速率升温,北冰洋环境发生快速变化。生物硅可指示海洋的古生产力变化,硅藻是北冰洋及陆架区生物硅的主要贡献者。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包括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拉普捷夫海。研究发现,东西伯利亚陆架生物硅含量及海冰覆盖时间可以165°E—170°E为界进行划分,界线以东海域为生物硅高值区且海冰季节性变化明显,界线以西海域为生物硅低值区且多永久性海冰覆盖。下图示意东西伯利亚陆架及周边区域地理环境。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气候变暖致使北极地区升温幅度更大的原因。
(2)分析生物硅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陆架165°E—170°E以东海域的原因。
(3)列举全球变暖后北冰洋海洋环境发生快速变化的表现。
【答案】(1)全球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阳光减少,到达下垫面的太阳辐射增多;下垫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加强了对下垫面的保温作用,使北极地区气候增暖被放大。
(2)高值区海域海冰覆盖季节短,硅藻接受光照时间较长,利于光合作用;高值区太平洋流入水团带来温暖海水及营养盐物质,利于硅藻生长。
(3)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季节性海冰变化,夏秋季海冰大范围减退,冬季海冰变薄;海洋光照增强,浮游生物增加,海洋初级生产力提高;气候变暖,入海径流量加大,海水盐度下降。
【解析】
【小问1详解】
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是下垫面的直接热源。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大,主要受下垫面变化的影响,由此可知,全球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下垫面的太阳辐射增多,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北极大气增温;同时冰雪融化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多,也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加强了对下垫面的保温作用,使北极地区气候增暖被放大。
【小问2详解】
海洋生物的生长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读图结合材料“界线以东海域为生物硅高值区且海冰季节性变化明显”可知,高值区海域海冰覆盖季节短,夏半年海冰融化,硅藻接受光照时间较长,利于光合作用;读图可知,高值区太平洋流入水团带来温暖海水及营养盐物质,利于硅藻生长。
【小问3详解】
联系前两题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对北冰洋的海水温度、海冰及海洋生物影响大。全球气候变化,海水温度升高,季节性海冰变化,夏秋季海冰大范围减退,冬季海冰变薄;海洋光照增强,浮游生物增加,海洋初级生产力提高;北冰洋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包围,气候变暖,入海径流量加大,海水盐度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docx、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辽宁省名校联盟东北三省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地理PDF版无答案pdf、地理2023年辽宁高三12月联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